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第23章 还得要物资


    “呵,你还有什么我没想到的考量吗?”
    赵思涵的这声呵并不是嘲笑,反而是一种“我一猜就是这样”的感觉。
    才一天他就已经习惯了朱涵的思考方式,这货保证还有后手。
    “我想的是训练成本。”
    “训练成本?”
    指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训练这种事情好像应该是他们该考虑的吧?
    “华夏的冲锋枪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冲锋枪就是冲锋的时候端着突突的。”
    “难道不是吗?”
    “当然也可以,但那是在巷战和冲锋的时候,要是两军对垒就不好使了。”
    “别看冲锋枪射程近,但那个射程是指能打准的射程,而不是能打死人的射程。”
    “在远距离,它的作用也是压制用的,毕竟哪怕被命中的概率再小也没人愿意用命去赌。”
    “而这时候需要步枪配合着精准打击,避免出现能压住的打不着,能打准的压不住的情况。”
    “原来是这样!”
    本来指战员们还想提出一点反对意见。
    毕竟他们的用法都是在尸山血海里用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但他们紧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之前那是因为缺枪少弹,每一颗子弹都不能浪费,所以才有了这种搏命的打法。
    但现在呢?
    人家给你提供了这么充裕的弹药,是不是就得考虑点其他的可能?
    “所以说冲锋也好,伏击也罢,冲锋枪手是需要随时保持跟步枪手配合的。”
    “一个步枪手换装冲锋枪,只需要一天就能学会使用思路,训练一周就能懂得配合,形成初步战斗力。”
    “反观机枪呢?一挺机枪需要正副射手负责不同的工作。”
    “机枪阵地布置在什么位置,机枪工事怎么挖,什么时候转移,怎么支援步兵,怎么随队冲锋,这些都需要重新学习,没有一个半月是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的。”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在我看来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性价比略高于生产轻机枪。”
    “而且……”
    众人看着眉毛一挑,说了句而且的朱涵,总感觉他往下是要扔个更重磅的消息。
    “我们的步枪用的是单基发射药,而手枪弹必须用到双基发射药。”
    “换句话说我们还没建立双基发射药的生产线呢。”
    “其实双基发射药才是主流,大多数弹药都要用到它,其中就包括……”
    朱涵往前探了探身子,活像一个猥琐大叔。
    “炮弹。”
    “嘶!”
    在场人包括赵思哲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是炮啊!
    咱八路想都不敢想的炮啊!
    听朱涵这意思,他能造出来?
    还他娘的有啥是这货不会的吗?
    不不不,不用造炮,就是光能造炮弹咱八路军都得过年了。
    “哎呀,这炮弹的发射药自然跟子弹的不一样。”
    “但我们也得先搞点技术储备不是?”
    “首长,你也不想八路军没有炮的吧?”
    “造!造他娘的!”
    能让一向斯文的刘首长爆粗口,可见他心中翻起了多大的巨浪。
    没办法,那毕竟是炮啊。
    要是八路军能自己造出重武器,鬼子的封锁就是个笑话。
    就129师底下那两个旅,随便一个,给他5门60mm的小迫击炮200发炮弹,配合着五六半跟鬼子甲种联队硬碰硬都不带吃亏的。
    要是来他200门……
    不行不行,画面太美,不能想。
    淡定,我很淡定,我一定要淡定,我……他妹的怎么淡定!
    “说吧!你们要什么?咱129师全力支持!”
    朱涵等的就是这句话。
    “既然想要好东西,肯定付出不会少,更何况咱现在一穷二白,所以老总一定要先有心理准备,别怪我狮子大开口。”
    “哈哈哈,你太小瞧我们了,放心,你的成绩在这摆着呢,就是朱老总知道了也得大力支持。”
    听到朱涵的话,刘老总都忍不住笑了,能用800公斤铜就换来一百多万发子弹,这买卖光头听了都得晕过去。
    就是四大家族那种发国难财,吃人血的买卖也没有这么赚的。
    邓公也笑着说:
    “小朱同志,你的性格我们都听老陈说了,如果你跟我们叫一成的委屈,那意味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你都已经解决了九成的困难了,可能还不止。”
    “需要什么你就只管说,五六百套军装(两吨棉)和一百五十多万发子弹孰轻孰重,我们还是拎得清的。”
    既然话都说到这了,朱涵也就不客气了。
    众位指战员也纷纷竖起了耳朵。
    “首先最缺的嘛,肯定是人,可人既是最好解决的,也是最麻烦的。”
    “这段时间工人们自愿加班加点才勉强有的这个产量,如果再增加产线就力有不逮了。”
    “在我看来,光是枪弹生产线想要做到我要的产量没个三四千人是不行的。”
    “人多了,本就不太足够的机床啥的就更缺了,还得有人专门负责制造机床。”
    “生产的人多了,物资又不够了,各种矿场、砖窑、石灰窑、钢厂、化工厂哪哪都需要人。”
    “配套的,人多了是不是又需要更多的宿舍、食堂、粮食、津贴?”
    “更何况人员素质也很重要,矿场、钢厂各种窑都还好,化工厂、火药组、机床组都需要文化人。”
    “就算这些人真的都找来了,他们可靠吗?嘴严吗?会不会是奸细?会不会把消息透露给敌人?”
    哪怕朱涵已经尽量往少了算,依旧有近万人的缺口,这可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现在的129师正规军全算上也才一万三千来人。
    看着不说话的两位老总,朱涵心里一紧,试探着问:
    “要不我少要点……”
    “为什么要少要点?”
    两位老总开口了。
    “傻孩子,你以为我们不说话是为难了?”
    “恰恰相反,我们很欣慰。”
    “生产啥的我们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再着急也只能干看着。”
    “这么重的担子,全让你一个人担着,我们自责啊。”
    “我们不怕你麻烦我们,就怕你用不上我们。”
    “驱逐倭寇,振兴中华这种事,不光也不应该是你一个人的事。”
    “能帮你分担,跟你一起奋斗,我们深感荣幸。”
    “老总、邓公你们别说了,再说我要哭了。”
    朱涵急忙打断了两位首长,心里一股暖流涌出,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多可爱的首长啊,多可敬的伟人啊。
    也对,如果没有这些前辈们的勇于承担、团结付出,后世哪来的太平盛世?
    “呵呵,人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跟太祖说明,在整个苏区招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尽可能给你调过来。”
    “还有木匠,这附近稍微会点木工活的全被我招来了,但还是不够。”
    “你别看工厂玩的是铁,但机床这东西既不需要打铁又不需要看火,还是木匠上手快。”
    “哈哈,没问题。”
    朱涵擦了擦湿润的眼睛,点了点头,继续道:
    “第二个就是钨。”
    “钨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硬质合金,我们太多地方需要用到它了。”
    “比如金属加工用的刀头,冲压模具的内模,还有枪械的击针。”
    “钨矿这东西咱们这没有,全都集中在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我来这的两年多一直联系那边运送钨矿,但以现在工厂的产量再有不到一个月存货就用完了。”
    “如果没有钨钢,刀头啥的还可以用高碳钢应付,大不了磨损快一些。”
    “但击针可不敢马虎啊,如果击针用工具钢啥的代替的话,用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导致枪械无法击发子弹。”
    “在战场上膛线没了还能勉强用,击针出问题就相当于彻底废了一支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