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入土的忠贞之恋:西藏生死恋

第33章


你也成了两个孩子的爹,还考上了大学。我呢,也有工作了,只是措姆不见了!”
    夜,在两个男人的对话中,慢慢安静下来。月光透过小小的窗洒在水磨石的地板上,泛着淡淡的光。
    像草原上任何一个家长一样,公扎担起自己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事无巨细。然而他心里一直记着:找喀果,为自己的女人报仇。他忘不掉措姆那双黑亮的眼睛,无数次午夜梦回都听到措姆在凄厉地呼唤。“找喀果,报仇。”这是公扎又一次从梦里惊醒后看着黑沉沉的夜空下定的决心。他不能再等了,他要找到喀果,用它的生命去祭奠爱人的亡灵。
    此时的公扎,长发披肩,满脸大胡子,走在县城尘土飞扬的街道上。黑红色的脸庞糙如沙子,两眼闪着凌厉的光芒。
    草原的风雨已经把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磨砺成了一个刚毅的中年汉子。
    他递交了退休申请,提前卸下公职,一身轻松地走出了单位大门。等了多年,不能再等了。
    随着岁月渐长,措姆的身影笑容在公扎不尽的思念中愈加深刻,在每个晚上每一个白天陪着公扎生活着。
    带阿妈达娃去了趟拉萨,找到卓麦当初的战友,现在已经是拉萨某部队医院的院长。因为卓麦事先打过电话,院长亲自安排专家给达娃检查。结论仍是受了强烈的刺激造成精神失常的躁狂症,开了些奋乃静后就回了县城。
    母亲的事安排好后,公扎回了趟老家。他还要办一件大事:帮扎多老人完成心愿,让佛祖的光辉再次照耀草原。
    回到草原的那天,错鄂湖几个牧民点的人正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分草场的事。内地早早就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这股风也刮到了草原。将草场分到户,让牧人不再逐水草而居,迁徙流浪。
    正文 《西藏生死恋》上篇(123)
    
    固定牧人的脚步,是好是坏,没人知道;是喜是忧,现在也无从考量,人们只是本能地为草原上再一次降临的新鲜事物而兴奋着。草场是自家的了,牛羊也是自家的了,再不用听着哨子出工、卡着钟点而回了。
    草场的多少是按照牲畜的量来分的。每个家庭有多少人口,应分得多少牛多少羊是早就商量过的。只不过,一向在草原上独自尊大的马儿此时开始沦落,因为草原上开始修公路了,作为草原上主要交通工具的马儿没了用武之地。马的肚子大,一匹吃的草顶过了五只羊,而分草场时,一匹马只分一只羊的草场面积,一头牦牛则给三只羊的草场面积。如此大的食草量又不能吃肉不能产毛,牧人们便不愿养马。
    草原上修路是极简单的,除了山腰、湖弯,有水有坡的地方需要平整外,大部分的地方,汽车一压,路就出来了。
    老三分完草场回来,远远地看见公扎,挥着手。“大哥,我们分了五岗,四条山沟呢,就在察那罗边上,草场很不错。”岗是羌塘草原上牧人都懂的面积单位,但一岗等于多少亩却弄不明白,也没人去算过。
    公扎点了点头。
    “大哥,听顿珠说,最多十天,公路就要通到我们这里了。到时我们也买一辆摩托车吧,去县上看你和阿妈也快!”老二公赞正在码牛粪,闻声笑嘻嘻地转过头来对公扎说。
    “行啊。”公扎看着远山,头也没回地说。
    “今天好几个家长都在说要买呢。这下好了,我们再也不用骑马放牧了。”老三嘿嘿地笑,“大哥,有了摩托,咱们也把马卖了吧?”
    “留两匹好点儿的,还要参加夏天的赛马会呢。”公赞嘿嘿地笑。
    “把我的那匹留下,其他的你们看着处理吧。”公扎回身进了帐篷。“过两天我回县上就把摩托给你们送回来。”
    “哦,呵呵……”帐篷外传来兄弟们的欢声声。
    草场分到户后,牧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生活日渐富足。有的甚至在自己的公路边建起了小房子,让老人和孩子住在家里,男人们上牧场去。公赞的女人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家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公扎不仅买回了摩托车,还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
    太阳能灶也渐渐在草原上普及。
    正文 《西藏生死恋》上篇(124)
   
    牧人们习惯了上千年的生活方式慢慢发生着变化。
    公赞的弟弟们是忙碌的,三个男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日子一天天富足起来。公扎仍然单身一人,这让弟弟们内疚,他们觉得,大哥要么加入他们,成为帐篷里名副其实的家长,要么自己在城里找个女人,成个家有人照顾。然而公扎总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没有人理解公扎,当然,公扎也不需要人理解,他只忠于自己的内心。
    没有菩萨的错鄂寺不知哪一天开始又有了供奉,开始是悄悄出现几个苹果、几颗水果糖,接着有了淡蓝色的桑烟,有了五彩的经幡。更不知是哪一天,一个叫巴桑的老僧人披着羊皮袄、抱着垫子出现在草原上,没人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他径直上山,推开了紧闭多年的寺门,住进了院中的一间小屋。第二天,他操起扫帚,把寺里寺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于是,错鄂寺慢慢有了人气。
    只是,佛菩萨的身影却不知藏于草原的何处?
    这天,公扎坐在弟弟们立于半山坡上的帐篷里发呆时,公赞进来了。
    “大哥,古修拉(藏区对僧人的尊称)巴桑找你!”
    公扎抬起头正要站起,那个刚到错鄂寺的老僧人巴桑就弯着腰,咳嗽着进来了,一身脏兮兮的僧袍和胡乱剪短的头发。他冲公扎拱了一下手,“公扎拉,我有事找你!”
    “古修拉,请坐!”公扎站起,把老人让到正面的垫子上坐下。
    公赞的女人打了酥油茶进来,给老人和公扎倒了茶双手递上,又转身出去继续忙她的事了。
    “我叫巴桑,原来是错鄂寺仁波切的徒弟,‘文革’时活佛让我早早离开了草原,最近听说这里平静了才回来的。”巴桑喝了一口茶,看着公扎轻声说。
    “那场劫难,让所有僧人都离散了。”公扎叹了口气,给老人把茶续满。“你找我有何事?”
    “听说政府已经在各地恢复损坏的寺庙,我想请公扎拉帮我打个报告,把寺庙重新维修一下,再塑几个菩萨。你在政府里工作过,熟悉程序,所以想请你帮忙。”
    这个事公扎倒是知道的。“文革”结束了,政府开始着手修正文革期间的错误,扎多也重新恢复了活佛的身份,浮动了十几年的草原重新安静下来,各地都在打报告重新恢复打砸坏了的寺庙。
    正文 《西藏生死恋》上篇(125)
    
    “没问题,你放心吧!”公扎爽快地答应着。让佛祖的光辉重新照耀草原不是扎多一生的希望吗?能让错鄂寺恢复原有的荣光也算是帮他完成了心愿,自己藏着的药师佛和那些古旧的小佛像也该有个去处。
    报告很快就批了下来,政府拨款十五万重修寺庙。其实寺院在文革时被红卫兵占领,成了错鄂草原的革命指挥中心,后来又成了公社存放粮食的仓库,这样的变迁在那场动荡的岁月里反而成了变相的保护,所有的建筑和壁画都完好地保留下来,唯一不见的就是那些庄严肃穆的佛菩萨和那些堪称国宝级的合金小佛像以及古老的唐卡。
    有了十五万的经费,在公扎的操持下,从昌都请来了手工艺人,重新打造了佛菩萨的造像。失散了的僧人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寺庙。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没人会介意这个。走进寺庙,披上僧衣,他就是佛祖的弟子,善良的老百姓不会去求证每个佛弟子的身份。
    为佛像开光的那天,周围的老百姓都来了,带着砖茶、酥油、干肉……
    装修一新的大殿分为两层,上面一层铺着整整齐齐的新卡垫,下面一层是水磨地,信徒习地而坐。在氤氲的诵经声中,寻找着各自的心灵皈依。
    大殿里,酥油灯重新点亮,久违的佛光弥漫了大经堂。
    公扎坐在柱边,背靠着大木柱安静地看着这一切,恍如隔世。
    而坐在僧人首位的巴桑看了公扎的背影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露痕迹的笑意。
    第二天,值日僧起来打扫时,发现大殿的门开着,以为进了小偷,检查完后发现什么都没少,反而是强巴佛身前突然多了些小佛像,正是过去由扎多活佛亲自保管的各种金刚造像。
    草原上一时之间盛传着错鄂寺的佛菩萨显灵了,让丢失了的佛像重新回到了寺里。
    晚上,公扎坐在错鄂湖边的草地上,湖水是永远的蓝,泛着淡淡的波光;辽阔的草原寂静得就像史前;远处的察那罗雪山永远那么耀眼,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抢尽草原的光芒。
    公扎用草茎在沙地上摆了个“¤”形图案,这个图案无时无刻不在脑中萦绕,常常困扰着他。
    大多数的时候,公扎是不敢想这个图案的,因为伴着这个图案而来的是撕心裂肺的痛。
    该尽的责任还是得尽,无论有多难;该了的义务还是得了,无论有多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