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巨人默多克

第49章


克雷格开始着手合并两家公司。查普曼感到,默多克又违反了他所做出的一些保证。
  接管柯林斯公司是默多克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这个战略中,默多克希望通过集中他的报纸、印刷厂、电影图书馆、数据基地、书、卫星电视和杂志,提高母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鲁珀特·默多克鹤立鸡群,很少有人像他一样从更深的角度思考报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前途。他和布尔达在东德创办了《特级!报》,显然是东欧最有意思的报纸。
  自从柏林墙倒塌以后,西方出版业就开始在东德投资。默多克跟西德的报业巨子赫伯特·布尔达各出资一半,计划在东德出版类似《太阳报》的报纸。当初开始发行时,大张旗鼓,发行量一度高达45万份,但同时默多克也跟布尔达不断地发生争执。于是默多克说:“算了吧。”他认为: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报在政治、品味上,以及所有方面都变得疯狂地反西方。他认为,固然他们应该站出来保卫东德人的权益,告诉东德人如何改变,如何变成西方人,为他们说话,但是如果造成族群分离就不应该了。从品味方面来说,它在娱乐和性的报道上已经远远超过他自己的界限。他说:“虽然我承认德国是个不同的文化体,谁知道在那里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我是说,在美国就不可能经营伦敦的《太阳报》,所以在任何讲英语的地方就不可能经营《特级!报》。”
  80年代末、90年代初默多克两次亲自组织新闻公司的重要官员对东欧进行了考察。第二次探险是在东欧剧变之后,此行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90年1月21日晚,一架墨西哥湾流喷气式私人飞机盘旋在布加勒斯特市黑暗的上空。尽管齐奥塞斯库被判处死刑已过去至少一个月,但飞机上的乘客仍没能看到灯光和机场的标志,更不要说一个城市。
  当飞机降落在黑暗的城市,飞机舱门打开,舷梯放下时,穿厚大衣、戴皮帽的人围住飞机,电机台的灯光不停地闪耀。鲁珀特·默多克走出机舱,投入他生命中成为媒体巨头的另一场战斗当中。
  1989年的东欧剧变是近代历史最令人吃惊的变化,震惊全球,默多克相信这是传媒革命的一大胜利。
  1988年在华盛顿的一个演讲中,默多克宣布:“东欧将开放电视市场,反过来,电视业将进一步改变东欧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全球传媒将证明这是对和平共处的最大催化剂,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正在发生。”
  他作为一个美国移民,将更容易认识一个伟大的事实:“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美国社会的方式正在世界盛行。”默多克没有认识到的是他毫不怀疑的这个事实将令许多国家担心,并且被激怒。默多克本人唯一担心的是一个隔代遗传的权威对社会的影响力,而这个他认为的真正的危险正隐藏在东欧的革命当中。
  默多克这次战场之旅从华沙开始,旅行团的规模不太大,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安娜,她正在为一本新小说收集素材,她已成为新闻公司董事会的一员。在这次飞行中,职位排在默多克之后的是新闻公司最高级的成员约翰·埃文斯,为了寻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默多克任命他为公司总裁。埃文斯是这样的男人,他总是尝试探索默多克未来事业的黑洞。埃文斯喜欢把地平线上的新世界看作传媒业的天堂,他试图永远改变那里所有的老规则。飞机上还有《太阳报》的主编凯尔文·麦金兹。
  这支探险队从伦敦飞向华沙,到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寻找新的自由的报纸和电视台,飞机载有传真机和咖啡作为礼物。在布拉格,默多克接受了当地记者的采访,他说:“东欧的剧变是新闻帝国的最后一章,目前是历史上最有希望的时刻。”
  当记者提醒到,他过去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在牛津炫耀过一个列宁的半身雕像。默多克回答说:“我那时年轻,甚至有其它浮躁的思想。”他赞同这个格言:“20岁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的男人,他没有心脏;而当他40岁仍是社会主义者,那么他没有头脑。”他补充到:“但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每个人应有同样的运气、同样的机会,这是极端重要的..一个真正第一流的社会不向任何人关门。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想完成的每件事情必须是绝对地完美无瑕。现在我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完美无瑕的,我们只能追求最好的可能。真正的民主必须有经济和政治内容,缺少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
  默多克是在东欧寻求投资机会的几个西方出版社总裁之一,不管他去哪里,罗伯特·马克斯韦尔总是捷足先登,与默多克进行竞争。事实上,东欧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时候,马克斯韦尔就一直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拉关系,他一直赞扬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胡萨克,赞扬他是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男人,给他的国家带来稳定和经济进步,并且一举粉碎了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监禁了一些知识分子。马克斯韦尔还赞扬波兰的总书记雅鲁泽尔斯基,谴责团结工会。
  马氏已出版了一本关于保加利亚的领导人的书,书名是《日夫科夫:现代保加利亚的政治家和缔造者》。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显示保加利亚人民的英勇的斗争..在保加利亚共产党和它的总书记日夫科夫的领导下,保加利亚被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人们安居乐业。”
  在一次采访中,马克斯韦尔曾问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您认为,您的人民为什么如此爱戴您?您做了哪些如此受人民欢迎的事情?”并在《齐奥塞斯库:现代罗马尼亚的缔造者和国际政治家》一书中也提到这个问题,这本书出版在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做主编的《世界领导人》系列中。
  到1990年,他正像以前一样在这些新的东欧国家用拖网捕鱼,寻找投资机会,并仍像他以前一样精神饱满。令鲁珀特·默多克恼怒的是,马克斯韦尔回到东欧国家仍然受到了热烈欢迎。
  鲁珀特·默多克的飞机做了一次从布拉格到匈牙利的短途飞行,在布达佩斯机场,他们一行人受到隆重欢迎,其中有新闻公司的匈牙利代表彼得·托克,他还任匈牙利日报《MaiNap》和《改革报》星期日报的主编。1989年默多克曾到东欧做过一次短暂的访问,当时默多克同意买下这两家报纸,因此他成为第一个在东欧国家的新的自由报社寻求投资的西方人,此次默多克的东欧之行的根本原因是为这两家报纸的购买签署最后文件。
  《改革报》有默多克喜欢的那种受欢迎的时髦派头,以谈论政治腐败与改革为主。托克描述自己是“匈牙利的默多克”,并一直劝说默多克在他的报纸投资。
  第二天,默多克一行走迸报社办公室,安娜说:“这儿有些东西非常熟悉,这是一个旧的妇女用品商店改成的办公室,报社还悬挂着匈牙利神圣的国旗。这里的新闻工作者非常可爱,对新事物充满兴趣。看到这些真令人高兴,你能感到,这里是一个真正能干一番工作的地方。”
  默多克漫步在报社的各个角落,轻击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来自阿德莱德的工程师彼特·史密斯紧跟其后,彼特·史密斯从50年代就认识默多克,已为他工作6年多了。根据彼特的回忆,默多克批评了报上刊登的一些裸体妇女,她们的姿势比《太阳报》第三版的妇女更有诱惑力。默多克说,他喜欢把漂亮女孩和性区别开来。
  离开匈牙利后,默多克及随从飞向罗马尼亚。安娜·默多克后来说,在布加勒斯特下飞机是“超现实的”,安娜描述那黑夜和大雪时形容说:“下飞机的场面就像一本小说,这些小汽车驶过冰面,缓缓靠近飞机,伴随着电视台的灯光。大多数罗马尼亚人都戴厚皮帽、穿厚大衣。多么神奇!”
  第二天早晨,他们参观了齐奥塞斯库的家,家中一切犹如他还活着,刷牙缸在浴室,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些文件。随后,他们去了一家孤儿院,这个安排大部分是安娜的主意。她发现孤儿院很感人:“小孩跑向任何一位来参观的妇女,叫着‘妈妈、妈妈’,张开小手抱住你的腿,非常可怜。我劝负责人把孩子卖给西方人。他们说,我们不卖孩子。”
  安娜发现整个城市很奇特:“多么惊奇!满大街能看到与我儿子同龄的年轻人,他们扛着AK—47冲锋枪,听着摇滚音乐。”
  他们去了真正的目的地是电视台,在那里,他们发现推翻现政权的活动已被煽动起来,电视台也已经易手。原台长已下台,各种有关的消息不断向民众发出。经常有端着莱福枪的士兵站在播音员的身后,一遍又一遍地发出请求,希望布加勒斯特的市民起来保护电视台,抵抗齐奥塞斯库的武装支持者。所有这些令默多克发狂,因为这是他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由电视台领导的“典型革命模式”。
  默多克找到控制电视台的人,与他们协商,默多克提出向他们提供广播新闻的空中途径和活动空间。但主要负责人需要的不仅是这些。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交易,默多克失望地离开了电视台。
  l月22日晚,默多克一行人飞回西方,对他们,特别是默多克而言,遭受了一场文化的阵痛。东欧国家的新闻工作难以实行商业化,这一点非常清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