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巨人默多克

第61章


万般元奈,梅杰只好去求自己的恩师、默多克的密友澈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听完梅杰的述说后,立即驱车去找默多克。然而,默多克并没有顾虑两人的友情,一口拒绝了撒切尔夫人应梅杰之托,恳求《太阳报》不要在大选中为难保守党的请求,撤切尔夫人黯然离去。别怪默多克不顾情义,抛弃老朋友,因为他唯一的信条是:只支持胜利者。放眼四方,生意场中的大老板,不看好赢家的又有几许?
  3月17日下午4时,希金斯把报社的副总编和版面主编们召到他的办公室通报说:18日《太阳报》将发表支持布莱尔的文章。他本人将正式对外宣布:“梅杰已不值得我们支持。”据一位目睹这批报社头面人物步出希金斯办公室时的记者事后透露说:“每人脸部的表情犹如蒙娜丽莎,毫无喜色可言。”
  据与希金斯关系密切、了解内情的人士说,希金所为人厚道,和蔼可亲,在报社很有人缘,是一步一个脚印登上总编交椅的。他在私下表示对《太阳报》的“倒戈”深为不安。此外,这两天在议会里,议员们对此议论纷纷,从那里甚至传出这么一种说法:负责撰写支持布莱尔这篇文章的曾荣获最佳政治主笔奖的特雷弗·卡瓦纳也对自己撰写这篇文章“深感不安”。
  与《太阳报》的赤裸裸的支持相比,《泰晤上报》有点“道貌岸然”。它在18日的社论中表示还要多看看,再行表态。不过那几天的报道和评论,字里行间已隐隐约约地向工党伸出友谊之手,其实它已经是万事俱备,只等大老板默多克一声令下。西方的言论自由,如斯而已。
  《太阳报》的举动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3月18日的《太阳报》还没有摆上报亭的报架,BBC和独立电视台17日的晚间新闻就报道了《太阳报》支持布莱尔的消息。于是当晚即有数百名读者打电话到《太阳报》编辑部质问原委。有的说对《太阳报》的这一举动“感到羞愧”;有的说:“不会再看这张报纸。”;有的责问:“太阳报是否迷上了龇牙咧嘴的布莱尔?”
  读者的强烈反应令《太阳报》编辑部感到意外。一位报社工作人员说,如果事态继续发展,“我们可能不得不恢复到支持保守党的立场。报社的许多人希望如此”。他还说:“我们历来认为梅杰能力较弱,在有些问题上也倾向于工党的观点。但是公开出来支持布莱尔是违背《太阳报》的一贯立场的。”
  英国舆论界的同行也认为,希金斯同其他报纸的总编一样总是受到朝野政党领导人的另眼相待,他们虽然长期以来对保守党的政策持抨击的态度,但对梅杰人品一直有较好的印象,因而,希金斯公开表示支持布莱尔“似乎有悻常理”。
  这家小报为何会改变政治立场,不得而知。但报馆的政策是,新的工党已经丢弃了过去的激进政策,值得支持。情形也许是大批《太阳报》读者转而支持工党,这家报纸再也无法继续支持保守党了。也可能是《太阳报》老板默多克认为,加入胜利的一方最符合本身和报纸的利益。5月1日人们说不定会看到“《太阳报》的一票又使他获胜”的标题也未可知,因为也有少数分析家认为,这次《太阳报》有能力改变选举结果,《太阳报》的倒戈主要原因是他的老板鲁琅特·默多克的命令。
  默多克从与布莱尔的初次见面到日后的多次秘密交往,发展到眼下的公开支持,先后仅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
  他们的初次见面是在1994年9月,那时布莱尔刚当选工党领导人不久。尽管默多克似乎本能地憎恨工党的“激进色彩,却又嫌执政的梅杰感情脆弱、优柔寡断,于是就移情能言善辩,带有革新形象的布莱尔”。1995年的夏天,布莱尔应邀出席了由默多克的亲信在澳大利亚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并在那次研讨会上发表了深讨默多克欢心的演说。据披露,布莱尔为精心炮制这篇演讲稿没有少花精力。他的初衷是,“至少要起到使默多克所控制的舆论传媒不再对工党原来那么仇视的作用”。于是,他在那次演说中不惜篇幅大谈倾向于市场经济的政策主张。当时有一家报纸就他的演讲发表评论说:“人们简直认为发表演说的是撤切尔夫人的忠实信徒。”他深知传媒影响之大,上任以来,频频向默多克送秋波。1994年他不顾左翼同僚的非议,千里迢迢飞往澳洲出席默多克机构的高级行政人员会议,发表了亲善讲演。他们两人这两年不时对饮,煮酒论大局。
  尽管布莱尔的那次演说引起了工党左翼人士的强烈不满,却给默多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默多克曾多次与布莱尔“秘密”接触,并对布莱尔“越来越喜欢”了。由此可见,这位“报业大王”对布莱尔的青睐绝非偶然。BBC电视台一位评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默多克摒弃梅杰这一惊人之举显然着眼于他的报业。”
  自1990年撒切尔夫人被迫下台,默多克就四顾茫茫。对梅杰他深感失望,认为太软弱;和副首相赫塞尔廷又话不投机,怕后者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财相克拉克更是不相往来,认为他太左,离经叛道。他和国防大臣波蒂罗虽合心意又担心后者难成气候。而他在英国的庞大产业(四家报馆、一家电视台),迫切需要有政坛上的朋友来照顾。放眼四方,只有布莱尔。虽然布莱尔身在工党,意识形态上却完全姓资,而且光芒四射,公认为下一任首相。顺水人情,何乐不为?
  自3月17日《太阳报》倒戈工党以来,布莱尔和传媒大王默多克正式进入“蜜月佳期”,“相敬相爱”。
  当记者问布莱尔,对《太阳报》上那些裸体美女的看法时,他的回答很干脆:“那无关紧要。”布莱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向重视家庭、伦理和道德,竟出此言,实令人感到意外。默多克自然也投桃报李,如今《太阳报》正为工党“冲锋陷阵”,对保守党穷追猛打。
  默多克的《太阳报》在对保守党的舆论攻势中打头阵。大选的第一个回合,梅杰就被党内腐败和丑闻弄得焦头烂额,无法起步。宣布竟选日期后的两个星期,已有三名保守党国会议员被迫辞去席位,退出大选,还有七人正在挣扎求存。
  报界频频报道部长丑闻,攻击保守党。3月31日,报界指责苏格兰事务大臣艾伦·斯图尔特,声称他在一家治理酗酒的诊所遇见一个有四名子女的已婚妇女,并跟她有染,他宣布退出参加格拉斯哥·伊斯特伍德区的竞选。
  与此同时,保守党比肯斯菲尔德区国会议员蒂姆·史密斯在党内领导层的“敦请”下退出竟选。史密斯接受了哈罗德斯百货公司2.5万英镑,据说是作为在国会提问的代价。他的退出加重了其他国会议员所面对的压力,尤其是尼尔·汉密尔顿,汉密尔顿也涉嫌接受了款项作为在国会提问的代价。
  史密斯退出之后,英国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领袖阿什当批评梅杰优柔寡断,形容他对拿钱提问事情处理不当:“卑劣是保守党无法摆脱的问题。”
  不料旧创未愈,新的丑闻又起。3月27日,《太阳报》用整版六页版面,图文并茂报道了一位保守党国会议员和一名未成年少女于光天化日之下在游人众多的公园里“鬼混”。
  此君叫皮尔斯·麦钱特,46岁,结婚已20年,育有一名12岁的女儿和一名5岁的男孩。他在1992年白金汉区当选为保守党国会议员,现任社会福利大臣的政务秘书。平时表现得很正经,满口道学,属于保守党右翼。少女叫安娜,今年才17岁,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良好家庭,但对读书不感兴趣,去年离家到苏河区一间夜总会当女招待。去年10月的某一天,麦钱特独自前往消闲,对长得亭亭玉立的安娜一见钟情,先是邀请她加入白金汉区的保守党青年活动,继而请安娜做他的“助手”。
  3月25日,两人一同出席白金汉区保守党支部的竞选会议后,往附近的公园散步。当晚又带安娜去他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单身住处。所有这一切,都被埋伏在一旁的记者摄入镜头。27日,《太阳报》以“保守党下流无耻”为题发表评论,抨击麦钱特不配做人民的代表,必须马上下台。所有舆论,包括亲保守党的《每日邮报》也认为麦钱特非走不可。
  梅杰又打退堂鼓:迫于舆论压力,梅杰和他的左右都要麦钱特自动让位。梅杰还给麦钱特足够面子,劝他“慎重考虑”。副首相赫塞尔廷就很不客气,公开承认此事令保守党“非常难堪”。财相克拉克更是快人快语,主张“从政者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保守党总部指令白金汉区支部召开会议,另选贤能,取代麦钱特作为大选候选人。但麦钱特却嘴尖皮厚,声称他和安娜只是普通朋友,对于《太阳报》上那些令人肉麻的镜头,他说,他太太不会介意,并当众拉着太太热烈拥吻,演得惟妙惟肖。可怜的是他的太太还要强颜欢笑。他还否认安娜曾在他的住处过夜,当《太阳报》以照片和安娜亲口供词证实当夜的情景,他又说安娜是睡在沙发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公认为谎话连篇、不知廉耻的人,保守党白金汉区支部竟然完全不理首相、内阁重臣的三令五申,在4月2日举行的会议上,以116票对4票的绝对优势,继续支持麦钱特,并推他为大选的候选人。理由是,他已经作了解释,并表示了歉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