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繁华

第60章


  “主上,梓州侯大人刚才来报,梓州粮仓告急,已无多余米粮开放给民众。”进来的是唯留郡守。唯留郡守是个和仲卿一样正直的中年男子,这么些年,即使前梓州侯瞒下了兴修水利的钱款,唯留郡守仍旧把唯留治理的很好,没有让唯留郡的民众遭受水患侵袭。
  锦绣皱了皱眉头。粮食不够早在预料之中,但是这么快就没有存粮了……芳极国不产粮,民众吃的粮食一半自产一半从邻国购买,现在是春季正是播种的季节,从其他州借来粮食更不现实,总不能让其他州的民众在播种后同样无粮果腹吧?果然只能向外面求助了吗?想到此,锦绣下了决心,这个时候面子没有民众生命重要。“青寒,拟诏书给宗王,芳极国向宗王征集千旦(一旦约中国古代的十斗,即62.5千克)粮食,粮价就以奏南国的粮价为准。”
  唯留郡守在一边提醒:“主上,奏南国即使是大国一时之间也拿不出那么多粮食吧?而且,我国的财政很吃紧。”
  青寒拿着笔等锦绣的决断。
  锦绣向青寒点了下头:“就照我刚才说的那样拟召。奏南国拿不出,宗王总会想办法凑齐千旦粮食,别忘了,同样盛产粮食的雁州国、庆东国和奏南国的关系很密切。再说,我们用钱买粮食,又不是要宗王白送,对他来说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钱的问题有点麻烦,不过也好解决。御库里堆积的珠宝都沾满了灰尘,我们也该让它们出来见见天日了。”
  青寒执笔的手一顿之后又面不改色地接着写下去。
  唯留郡守大惊失色:“主上,那是历代王收集起来的珍宝,是王的东西……”
  锦绣笑着摆手:“那些都是死物,只能看不能吃。我现在倒是很庆幸芳极国历代王有着浓厚的收藏癖,不然我就要学当年的延王拆王宫的房顶呐。”
  听见锦绣的笑声,青寒和唯留郡守无语,听起来主上似乎还有点遗憾不能向延王学习呢。
  收到锦绣的传令,鹰隼宫暂代王和州侯职务的小庸一脸哭丧,芳极国已经穷到要卖王的私藏了吗?
  王命不可违抗,内心极不情愿的小庸和冬官长司徒翊在御库内东挑西跳地找出了自认为不华丽、可卖的稀世珍宝。
  看着用精美绢布包着的亮闪闪的珍宝,青寒黑线了下:“小庸大人,司徒大人,主上要买的是千旦粮食,并且还要留下足够的钱来修理河道。”虽然这些珠宝很名贵,但是只有这么几件够买些什么东西啊?“而且,我们急需用钱,这些珠宝的价格必然下跌。”
  冬官长满脸哀怨地回到御库,不一会儿就抱出了几个大包:“还以为可以留下这些。”
  心痛了一会儿的小庸看青寒指责地看着他们,不禁愧疚地脸红了下。下界的民众还等着他们救命,他们却因为这些奢侈的东西磨磨蹭蹭。这都是属于主上的私藏,主上都不在乎了,他们在这边心疼个什么劲?小庸冲回御库又选了几件稀世珍宝里的稀世珍宝给青寒:“这几件宝物如果卖的好的话足以支付粮钱了,剩下宝物所卖得的钱就用来兴修水利吧。”
  看到小庸拿出的珍宝,再听到小庸说的话,原本想黑脸的司徒翊平静得把珍宝分门别类地收好,最后一古脑儿交给青寒:“一定要卖个好价钱。小庸大人拿出的那几件可是玉泉一两百年才产出一件的珍宝,卖得差了,你就对不起我几十年对这些珍宝的维护。”
  青寒黑线点头:“放心吧,我和顾大人会卖个好价钱的。”
  听到“顾大人”,司徒翊眼一亮:“有顾染明陪着你啊,那我就放心了,那可是个打死也不会吃亏的主。”
  把征粮、集钱的事情交给了青寒,锦绣和唯留郡守留在唯留郡的一个小乡镇商量疏通河道的事。
  唯留郡守在郡守这个位置上做了几十年,为了让唯留的民众平安避过水患他曾亲自走访了芳极国的所有河道,锦绣和他商量疏通河道算是找对了人。
  凭着记忆,唯留郡守在平地上画出了芳极国所有河道的地图,并给锦绣讲解哪里需要改道、哪里需要疏通、哪里需要搬迁……
  郡守讲解完后,锦绣凝眸:“这可是个大工程,没有个十年、二十年不可能完工。”
  郡守躬着身一丝不苟道:“但是,一旦完工,梓州至少三百年内不用担心水患,还有没有河流流经的葵州、琼州也不必再担心旱灾。”
  “唯留,”提到唯留郡守的名字,锦绣在好笑之余又有点感动——唯留是土生土长的唯留人,因为住在唯留很少遭遇水灾,所以唯留的父母认为唯留郡的存在是天帝对他们的恩赐,就把他们唯一珍爱的孩子取名为“唯留”——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单纯、最美好的愿望。“你觉得现在的芳极国能承受这么大的动静吗?”
  唯留沉默不语。
  “你也知道现在不行吧?这一项工程牵动了芳极国九个州,除了青州,你觉得其他州侯愿意承接这项费力不讨好的任务吗?民众搬迁,没有足够的钱财,怎会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修通连接九个州的河道,你计算过需要多少的人力、财力吗?还有,你可知,有好多州侯是前梓州侯那样的人,我怎么敢把这么大的关系到芳极国存亡的任务交给他们?”
  唯留的脸颊抽动了下,依旧没有说话。
  锦绣站起身,背对着春日暖阳微笑:“但是,尽管困难重重……唯留,你的计划仍旧打动了我,所以,不要泄气,我们一步步来。我向你保证,在你有生之年,我一定会让你看到蓟河、古原河联通芳极国的九州。”
  唯留的眼里闪过一丝激动的光芒,他大声道:“臣深信主上!”
  王者之路(三一)
  四月中旬的时候,芳极国的雪终于化完,暴涨了约一个月的河水也终于慢慢退了下去。河水全部退下之后,一层散发着腐味的烂泥浮于表面。味道虽然不好闻,但梓州成为芳极国最重要的产粮大州也正是因为它,这样的泥土最是适合种粮食。
  抱着分发下来的种粮,民众双眼放光,纷纷卷起裤腿、扛起锄头下到了已淹没到膝盖的烂泥地里,顾不得这些烂泥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危险,顾不得先要把自己的房屋清理出来。他们只知道要是现在不把粮食种在土里,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活不过今年。
  禁军都被派去帮民众种地了。锦绣也想去,但被青寒、唯留全力阻止了,那雪化成的水,还有地上原来就有的脏物,谁知道会不会损坏锦绣的身体,他们可冒不起这个险。
  锦绣留在重兵把守的房间里察看芳极国的地图,地图上,芳极国的山山水水、城乡郡里一目了然。看着被两条主干河道包围的梓州,锦绣皱着眉头忧心不已,清理蓟河、古原河迫在眉睫,不然八月汛期来临时,民众辛苦种下的粮食就会毁于一旦。
  敲着桌面,锦绣对留守在外的禁军道:“宣唯留来觐见。”
  “遵旨。”
  不一会儿,唯留就跪在了锦绣身前,“主上。”
  “你起来回话。”叫起唯留后,锦绣正色问道,“唯留,每年汛期来临时,梓州是个什么情况?”锦绣出身在葵州,葵州没有河流,但锦绣生活在葵州的十几年从来没有缺过水,那漫天的积雪就是活水来源。
  唯留弯着腰恭敬回话:“主上登基前,梓州差不多就是冰封万里,每年九月开始下雪,次年五六月开始化雪,还没等雪融化完天空又开始下雪,那个时候梓州民众怕的不是水灾而是雪灾、冰冻。主上登基后,天气逐年转为正常,每年十一月下雪,次年三月开始化雪,几十年不见的水灾卷土重来。去年八月是这几年遭受水灾最严重的一次,整个梓州除了唯留几乎全被洪水淹没。”
  “今年的汛期会一如既往地来临吧?”
  “必然会来。”
  站起身,锦绣围着桌子转起了圈圈。
  唯留不解地看着满面焦急的锦绣,“主上?”
  停下脚步,转头问道:“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汛期之前把主干河道疏通?否则,大家辛苦种下的粮食又会被毁。”
  唯留抬起头微微一笑:“其实,臣早就想好了办法,只不过需主上下令才行。”
  见唯留神色镇定,锦绣也有了心情重新安坐在椅子上,唯留心系民众,他应该早就有了应对之法。“快说,现在不是卖关子的时候。”
  “臣遵旨。”唯留笑着又躬了一身,“芳极国的作物都是一年一熟,等半个月之后播种季大概就会结束,那时大部分民众都会闲下来。臣想,可以发动民众去清理河道,只要给他们一定的酬劳。而且,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着想,他们会完成的比地官府的官员还要好。”
  眯眼,思索,顿悟……锦绣笑着点头:“我应允了。”
  锦绣在梓州留了两个多月,直到播种季节结束,所有的民众和州军都誓要在八月之前打通蓟河、古原河河道的时候起驾回宫。她是还想在梓州再多呆一段时间,但小庸已经派人来催过几次了,繁华、月溪还没有回来,鹰隼宫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主事之人,事务已经堆积到让留在鹰隼宫的官员喊天叫地的地步,鹰隼宫需要她回去主持大局。
  锦绣带着欣然的笑回到了鹰隼宫。
  “主上,您很开心?”小庸笑看着同样满面笑容的锦绣。虽然锦绣经常面带笑容,但像现在这样连别人也能感知她心情的时候还是很少见的。
  锦绣回头拍了拍小庸的肩:“嗯,我很开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