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圣尊传

第17章


  “紫英?这件怎么叫这个名字?”
  “是紫郢,不是紫英,搞清楚再说!”
  “那大哥,你呢?”
  “去杀梁武帝!”
  “哇,去杀皇帝?我也去,我要看看皇帝的剑法怎么样?”
  “胡闹,你忘了我交代的任务了?”
  “呃,没有!”
  “那你还不快去!”
  “是!”
  云天河灰溜溜地离开,找到韩菱纱和柳梦璃,跟二人说了玄宁交代的任务,三人立刻启程,御剑飞行,前往蜀山,玄宁叹道:“该来的终是回来,先让蜀山欠我个人情,以后魔剑也就不会在锁妖塔里受欺负了!”
  说完,玄宁化作红光,飞走了,青鸾峰此时再无一人。梁武帝,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他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不在另三位开国皇帝之下。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
  “这么一个好皇帝,为何笃信异族教派?你若是信道,该多好,省得我出手了!”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我说老头子,你还真是有雅兴,陈年所做也重新拿出来念,佩服佩服!”
  “侯景,你说什么,你可知你是以下犯上,罪诛九族?”
  “别说废话了,这儿已经被我控制了,相信你会死的很快,届时,我就取而代之!哈哈哈哈哈哈!”
  “你……”
  玄宁心中暗道:真是的,看来这天机变动很大,侯景怎么这么早就软禁了梁武帝?到底要不要他饥渴而死?算了,杀了侯景,就算我没让他白死!想到这里,玄宁仔细看着屋里的状况,两人说来说去,梁武帝怒不可遏,侯景大笑而去,将门锁上,玄宁看准时机,直接一招“三才朝元”,给侯景割了喉咙。之后,玄宁返往青鸾峰。
  江南一带传言:侯景心怀不轨,将梁武帝软禁致死,后来,可能是梁武帝显灵,侯景惧怕,割喉而亡!
 
  
                      人道渺渺  第十二回 蜀山盘龙锁妖塔
 
  却说玄宁,自离开梁武帝居所,便飞往蜀山,准备看看锁妖塔究竟如何,其上的符咒是否真的厉害,此时,云天河等人早就在蜀山之上,帮助蜀山御敌,此时,蜀山面临的是佛教的围攻!
  蜀山最高权利者。由上一代掌门指定继任。原本无其他限制,因第七代掌门因情而出走隐居,造成蜀山群龙无首而大乱,此后便有了只有出家弟子才能担任掌门的门规。历代掌门继任之时,可通过“天视地听”和已经成仙的初代掌门沟通,了解蜀山只有历代掌门才能了解的秘密。这也就是为什么玄宁对蜀山很注意,这种法术很是吸引人!
  掌门接任后,比掌门辈分高和同辈分的弟子都有担任长老的资格,一般掌门会分封十数个或数十个长老,有些是尊称,有些领有实权,辅佐掌门处理门派事务。领有实权的长老包括以下几个职位:真武长老:掌管武术类修炼体系中的功夫传授、整理、创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务管理,锁妖塔相关防卫工作。
  玄气长老:负责练气类功法传授,蜀山历史文献整理等工作。
  元神长老:负责养神类功法传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报工作。
  律德长老:负责蜀山弟子品行、功过评定,对赏罚提出建议,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务管理。
  长老:没有具体的职位和负责事项,有些并不居住在蜀山,而是云游在外。
  玄宁很是好奇,剧本里的徐长卿是蜀山情报机构的探子,应该是元神长老的徒弟,为什么另外四个老头子也叫他“徒儿”?还有,蜀山为什么要探子当大师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蜀山弟子:新入门的弟子对外统称“蜀山弟子”,此时的任务就是修炼,一般不参与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担降妖职责,原则上没有师父的陪伴或特许,不能单独下山行动,无论俗家还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时的蜀山弟子,只能选择习武、炼气、养神三项当中的一项进行修炼。
  入门弟子:当一个蜀山弟子修炼到一定程度并取得师父和掌门认可后,成为入门弟子。此时会被分配到各个长老辖下,承担一定的工作。同时,师徒的关系开始松散,弟子可向任一长老求教学习任何蜀山修炼方式。升级到入门弟子,在蜀山内部通常也称“出师”。
  入室弟子:由每个长老在入门弟子中自行遴选产生,一般每个长老只选择1~2名,作为重点培养,将自身绝学倾馕相授。被视做该长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缘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较严谨,有时会经过重重考察。蜀山收弟子可以随时要求出家为道,但一旦为道的弟子要还俗,必须离开蜀山,对外不可再自称蜀山弟子,但原有修为如果不被滥用,一般也不会被剥夺。触犯门规的弟子会被逐出蜀山,视情节轻重会有剥夺修为的惩罚。那么,传说中的李逍遥又怎么算,为什么是蜀山掌门?
  “蜀山的邪魔外道,你们还束手就擒吧,看看你们的损失!劝你们投降,我佛慈悲……”
  “道友不必多说,道不同不相与谋,我蜀山就算剩下一个人,也要阻止你们建造佛塔!天河道友,连累你们了!”
  “没什么,我现在也很看不过去!”
  此时,蜀山双方处于歇战期,蜀山的弟子死伤大半,佛门之人也是颇为惨重,玄宁心中暗道:果然还是不行,蜀山根基还是不稳,弟子多是修炼没几年的,这回,要是没有神界干预,肯定是不行的!
  “阿弥陀佛,众位施主,何必如此固执,魔心深种,不若受我佛法,皈依佛门,永享极乐!正所谓:我佛……”
  “就是个屁!”
  “嗯?是何方人士,再次辱骂我佛,岂不知罪过罪过?”
  “哼!佛不过是妖魔的变种,恶心的思想没什么可尊敬的!”
  “你你你你,到底是何方高手,请出来相见!”
  “呵呵,秃驴,妄动嗔念,在佛门当如何惩处?”
  “阁下是何人,与我佛门有何怨隙?为何口口声声辱骂我佛?”
  “垃圾,骂了又怎样,我问你,你们经书上可有一偈语,讲述水牛王和猴子的故事?”
  “施主,你既知此事,定是有慧根,为何不皈依我佛,反而如此不敬?”
  “我问你,这段偈语是怎么说的,你可能讲述出来?”
  “有何不能?”
  当下,佛门带头者,一个所谓的得道高僧,讲起偈语:在天竺,很久以前,有一片旷野,广阔无垠,浮云流水,嫩草鲜花。一头水牛每日里带着众多的牛子牛孙,饥食嫩草,渴饮清泉,悠然度日,很是安乐。
  每天,水牛王昂首阔步走在牛队最前面,雄壮魁伟,它虽性情温和却不失威风凛凛的王者风度。但偏偏有一只猕猴,见水牛王活得如此自在,心中嫉妒万分。于是便抓起泥土砂石,劈头朝水牛群乱打起来。水牛王走在队伍前面,着实挨了几下。但它身受侮辱,只是抬头怜悯地看了那猴子一眼,叹了口气,摇摇头走开了。
  后面的牛见水牛王如此做法,也都效仿,并不与这猴子计较,都只甩甩尾巴转身随水牛王继续前进。这猴子见状,以为水牛们不敢惹它,更加气焰嚣张,它远远瞥见一只贪玩的小牛犊落在队伍后面,正急急追来,便又抓了砂石,尾追上去,一边骂,一边打过去。小牛犊被打得心头火起,正要转身去教训这泼猴儿,忽然看见前面水牛王转过身来,正盯着自己。那目光恰似无声的命令,小牛犊跺跺脚,压下心头怒火,转身跑回牛群。
  牛群又往前走。迎面有一株大树,极其茂盛,有一个树神住在里面,亲眼目睹了刚才所发生的事情。他见牛群走过来,就忍不住问水牛王:“为什么刚才那猴儿这样无礼,你们都忍住不作声,岂不显得太过懦弱了吗?”
  水牛王以偈答道:彼轻辱毁我,又当加施人;彼人当加报,尔乃得牲患。
  说完,带领众水牛扬长而去。树神听后,不由连连颔首,心生敬佩。过了不久,有一群婆罗门从路上远远走来。恰巧又被猴子看见。它本来心中余忿未平,于是就又故伎重演,俯身抓了把砂石,待众人走近时,一边骂,一边打了过去。众人先是吃惊,不知何故挨打,等到看清楚竟是一只顽猴撒泼,不由大怒,呦喝一声,大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这猕猴捉了起来。猴子心中害怕,于是忙不住声地求饶。众人正在火头上,哪里能饶得了它。只不由分说,将它按在地上,一顿乱打。那猕猴登时一命呜呼。那树神此时看在眼里,心中更是由衷地佩服水牛王。
  “所以,我佛有云:‘一般人遇到对方权势打,财富大,力气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只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