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第43章


后来甚至有过一种说法:蒋介石也同时和重松金子相好,蒋纬国为蒋介石与重松金子所生。抗战期间,戴季陶在重庆的一次演讲中就曾公开这样宣布过。①
1920年,蒋纬国随姚冶诚到溪口。1922年随姚迁居奉化。不久,再迁宁波。10岁时到上海,入万竹小学就读。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姚冶诚携蒋纬国迁居苏州。1928年,蒋纬国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34年毕业,进入东吴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两年即修完相关课程。又奉蒋介石命,进入文学院,学习政治、经济、社会等课程。在此期间,蒋纬国从未和宋美龄见过面。①1936年10月,纬国奉父命远赴德国研习军事。这时候,宋美龄本应和纬国见面了,然而,仍然没有见,可能还因此闹了矛盾。蒋介石日记云:"纬儿如期出国,不稍留恋,其壮志堪嘉,而私心实不忍也。"又云:"家事难言,因爱生怨,因乐生悲,痛苦多而快乐少也。"②
蒋纬国到德后,先后加入德国山地兵团及慕尼黑军校,被授予陆军少尉衔。欧战前夕,奉命赴美,先后进入陆军航空队空战训练班和装甲兵训练中心受训。1940年10月,蒋纬国自美返国,途径香港。宋美龄当时正在香港养病,蒋纬国自然要前往拜见。但是,这是宋美龄和蒋纬国的第一次见面,所以,蒋介石很重视,特派蒋经国到香港。一是为了迎接纬国,也是为了让经国充当纬国和宋美龄之间的"中介"。关于蒋纬国和宋美龄的第一次见面,据蒋纬国回忆:
当时见面非常自然而且亲切。我喊她"Mother,并且在她颊上吻了下,因为出国四年,一些礼节就很欧化了;她亲热地问我在国外好不好等等。我们谈话的气氛可以说一点都没有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她给我的印象,就好像是长辈看见自己的孩子回来一样。③
蒋介石很关心宋美龄与蒋纬国的这次见面,事后得知"母子相见,甚为亲爱"。蒋介石非常高兴,日记云:"快慰无量,甚感上帝施恩之厚重也。"④但是,蒋介石没有想到,宋美龄和蒋纬国第一次见面时的"亲爱"只是当时的"表面文章",事后宋感到不妥,于是就发生拒不返渝等情况。
蒋纬国的暧昧身世,今天人们已经很清楚,但是,当时的蒋纬国本人并不清楚。据他本人回忆,回到重庆后不久,在宋美龄的书房中发现约翰?根瑟所写InsideAsia一书,其中影射蒋纬国为戴季陶所生,为了某种原因过继给蒋介石了。蒋纬国为此询问戴季陶,戴拿出蒋介石送给他的十二寸带框相片以及一面镜子,对着蒋纬国坐下来,把镜子放中间,自己的头搁在一边,蒋介石的相片搁在另一边。他要蒋纬国照镜子,然后问蒋纬国:"你是像这边的,还是像那边的?"当蒋纬国回答还是像蒋介石"多了些"时,戴季陶笑着说:"那不就结了吗!"①可见,蒋纬国身世之谜当时还是"机密",宋美龄显然并不清楚。蒋、宋结婚之后,蒋介石也没有向宋美龄谈过有关情况。宋美龄自然会想:纬国到底是哪个女人所生?为何蒋会相认?蒋介石是否"私德有亏"等等。过去,蒋纬国和宋美龄从未见过面,宋可以不想这些问题,但蒋纬国自海外回渝,宋美龄就面临是否承认并接纳这个"儿子"的严肃问题;上述问题不清楚,宋美龄如何坦然承认并接纳?在这一情况下,宋美龄必然对蒋有所质问,蒋又不愿坦率说明("家事不能直道"),矛盾因此而生;及至蒋"委曲求全",采取"权变"后,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就化解了。
蒋介石在世的时候,始终不曾将身世之谜告诉过蒋纬国,很可能,也不曾告诉过宋美龄。
原载辽宁教育出版社《万象》杂志,2008年2月号。
第83节: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1)
关于宋美龄
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
--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
1985年,美国人迈可?考尔斯(GardnerMilkCowles)出版了一本回忆录,题名《迈可回顾》(MilkLooksBack),其中写到,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LewisWillkie)访问重庆时,宋美龄曾与之有过"风流韵事",蒋介石发觉后,气愤地率领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前往捉奸。由于考尔斯是威尔基当年访华时的随员,因此,上述情节很容易取信于人。1986年,香港《九十年代》杂志10月号译载了考尔斯的有关回忆。1995年,李敖等在其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加以引用,并作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其后,李敖又单独署名,写作《宋美龄偷洋人养洋汉》、《蒋介石捉奸记》、《宋美龄和谁通奸》等文,陆续发表于《万岁评论丛书》、《真相丛书》、《乌鸦评论》、《李敖电子报》、《礼敖大全集》等处。近年来,大陆出版的某些图书、刊物以及网站,也都乐于传播此说,竞相宣扬。某著名编剧甚至写到了电视剧剧本中。
如果是里巷儿女之间的偷情,并不值得重视,但是,事情发生在中美两国的三个重要历史人物之间,又经过上述出版物的渲染,就不得不认真加以考察了。
考尔斯细致、生动的回忆
为了考察方便,并利于读者思考、判断,笔者不得不首先引述考尔斯的有关回忆。《迈可回顾》一书写道:
我们旅程的下一站是中国。宋子文--蒋介石夫人的哥哥的那栋现代化的豪华巨宅,是我们在重庆六天的总部。
六天的活动相当紧凑,有威尔基和蒋介石委员长--国民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数次长谈;有政府官员的拜会活动;还有委员长和夫人每晚的酒宴。其中,夫人的仪态和风度,令我和温德尔两人都感到心神荡漾。
有一晚在重庆,委员长为我们设了一个盛大的招待会。在一些欢迎的致词之后,委员长、夫人和威尔基形成了一个接待组。大约一小时后,正当我与宾客打成一片时,一位中国副官告诉我,温德尔找我。
我找到威尔基,他小声告诉我,他和夫人将在几分钟后消失,我将代替他的地位,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掩护。当然,十分钟之后,他们离开了。
我像站岗似地钉在委员长旁边。每当我感到他的注意力开始游荡时,就立刻慌乱地提出一连串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此这般一小时后,他突然拍掌传唤副手,准备离开。我随后也由我的副手送返宋家。
我不知道温德尔和夫人去了哪里,我开始担心。晚餐过后不久,中庭传来一阵巨大的嘈杂声,委员长盛怒狂奔而入。伴随他的三名随身侍卫,每人都带了把自动步枪。委员长压制住他的愤怒,冷漠地朝我一鞠躬,我回了礼。
"威尔基在哪?"礼仪结束后他问。
"我不知道,他不在家。"
"威尔基在哪?"他再次询问。
"我向你保证,委员长。他不在这里,我也不知道他可能在哪里。"
我和侍卫们尾随其后,委员长穿遍了整栋房子。他检查每个房间,探头床底,遍开橱柜。最后,他对两个人的确不在屋里感到满意后,一个道别的字都没扔下就走了。
我真的害怕了,我见到温德尔站在一排射击手前的幻影。由于无法入眠,我起身独饮,预想着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清晨四点,出现了一个快活的威尔基,自傲如刚与女友共度一夜美好之后的大学生。一幕幕地叙述完发生在他和夫人之间的事后,他愉快地表示已邀请夫人同返华盛顿。我怒不可遏地说:"温德尔,你是个该死的大笨蛋。"
我列举一切的理由来反对他这个疯狂的念头。我完全同意蒋夫人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丽、聪明和性感的女人之一。我也了解他们彼此之间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重庆的报业圈已经有足够多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了。我说:"你在这里代表了美国总统;你还希望竞选下届总统。"我还表示届时他的太太和儿子可能会到机场接他,夫人的出现将造成相当尴尬的场面。威尔基听了气得跺脚离去。当时我已经非常疲倦,于是倒头便睡。
第84节: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2)
我八点醒来时,威尔基已在用早餐,我们各吃各的,半句话没说。九点钟他有一个演讲。正当他起身准备离开时,他转身对我说:"迈可,我要你去见夫人,告诉她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华盛顿。"
"那里可以找到她?"我问。他腼腆地说:"在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层,她有一个公寓。那是她引以为傲的慈善机构。"
大约十一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她的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温德尔不能随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说,这是非常不智的。"
在我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劲地抓了下去。她是这么的用力,以致在我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
考尔斯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里斯论坛报》(MinneapolisTribune)和爱荷华州《狄盟市注册报》(DesMoinesRegister)记者,后来创办《展望》(Look)周刊,应该说,他的这段故事写得很细致、很生动,但是,这实在是一个破绽百出,编造得非常荒唐,非常拙劣的故事。
威尔基在重庆的日程足证考尔斯"回忆"之谬
威尔基于10月2日由成都到达重庆,7日下午离开重庆,飞赴西安,其间行程斑斑可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