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

第11章


张天骐、潘原明先后投降。
  到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大军合围平江。朱元璋并不急攻,只用火铳硝石等日夜轰击,毁其斗志,疲其士卒。士诚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虽多次冒死突围,却只换得无数死伤;朱元璋送信招降,再使说客劝告,张士诚一概不理。第二年九月间,朱元璋见时机成熟,驱动大军猛攻平江。朱元璋将士奋勇,个个争先;张士诚军无斗志,人人思降。大军很快攻破城池,张士诚亲率卫兵进行顽强抵抗,眼看大势已去,决难挽回,一把火烧死妻儿眷属,饮鸩自杀未遂,被朱元璋俘虏。在被押送应天的船上,饮食不进,片言不语。朱元璋惜他是条好汉,亲自劝降,他也不予理会;又派李善长劝降,张氏破口大骂,誓死不降。元璋一怒之下,将其乱棍打死,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成全了他的忠孝名节。
  在大军攻陷平江后,朱元璋犒劳三军,论功行赏:封李善长宣国公,徐达信国公,常遇春鄂国公,其他将士均赐赍有差。为了应证“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的童谣,朱元璋改这年为吴元年。
  在朱元璋攻取婺州后,与方国珍邻境相望。眼见元璋军力日盛,方国珍心中害怕,急急捧上金银财宝欲与朱元璋结好;并愿送上儿子作人质,献出三郡之地以为见面礼,只是不肯奉龙凤正朔。与此同时,方又积极替元朝运送粮食,两面讨好。到元璋攻陷杭州后,国珍更加害怕,遂与北边的扩廓贴木儿,南边的陈有定加紧联通,以为掎角之势,联合对付朱元璋。
  方国珍本台州黄岩佃农。兄弟四人,靠漂海贩盐,家道渐宽。后因不满田主欺榨,杀了田主和官府差人,一家子逃奔海上,聚众造反。时叛时降,至正十七年,被元朝封为浙东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以庆元为根据地,兼领温州台州,占有浙东沿海一带,水军千艘。靠着鱼盐之利,兄弟子侄全做大官,心满意足,只想世代保有这份产业。
  平江既下,朱元璋以为讨伐方国珍刻不容缓。九月份朱亮祖首先帅师进讨,先克温州。不久又令汤和廖永忠会师合力进伐。在朱元璋强大攻势面前,仅仅过了3个月,到这年十二月底,方国珍请降。浙东之地,遂告平定。
  平江既下,应天已固,朱元璋正式确立了其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
  这时朱元璋所保有的疆土,大体上据有现在的湖南湖北,河南东南部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包括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最富庶繁盛的鱼米之乡。
  但是君临天下,还有许多障碍必须扫除:地方军阀割据混战,涂炭生灵;元朝政权死而未僵,军力尚存。
  南部除朱元璋外,还有几个割据势力。一是以四川为中心的夏国明玉珍政权。玉珍本是西系红军徐寿辉的部将,奉命入川略地,寿辉被杀后,遂自立为蜀王,以重兵把住瞿塘峡,与陈友谅断绝往来。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于重庆自即帝位,建国号夏,年号天统。二十六年病死,子升继位。
  云南有元朝宗室梁王镇守。广西也是元朝势力。福建陈友定仍效忠元朝。
  夏国主幼兵弱,不足为虑,暂时可以不问。南部的真正威胁来自两广和福建。
  北部表面上属元朝一统,但其内部明争暗斗,各各拥兵自重难于号令。山东是王宣的防地,河南属扩廓贴木儿,关内陇右则有李思齐张良弼诸军。扩廓和李张二将不和,元璋用兵江浙之时,他们几个正斗得你死我活,热火朝天。争军权,抢地盘,还为宫廷政治斗争,相互之间纠缠不清,势均力敌,谁也打败不了谁。倒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朱元璋瞅准机会,无所顾忌放心大胆地东征西讨,拓疆扩土,充实军力,修明政治,发展经济。不几年时间,竟然巍然屹立起来。等到他们回过神来,朱元璋已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通过对天下大势的详细分析和准确把握,朱元璋确立了同时南征北伐,一举扫灭群雄定鼎天下的大计。吴元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5万,由淮入河,此伐中原;胡廷瑞为征南大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攻取福建沿海各地;湖广行省平章杨□、左丞周德兴直取广西。
  第四章 巩固皇权
  一 君临天下 南征北伐削群雄
  大局已成,天下抵定指日可待:南征北伐大军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形势一片大好。当日听从老儒朱升“缓称王”的建议,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不称王;现在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众望所归,天命所定,万事俱备,不称帝也是不行了。前方将士鼓勇奋进,应天君臣正热火朝天准备登基大典。
  吴元年十二月,以中书省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 :“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兴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伏冀俯从众请,早定尊称 。”按祖宗的规矩,朱元璋自然三请三谢,三进三辞,以表虔诚倨恭。
  奉表10天之后,朱元璋率文武百官祭告上帝:“惟我中国人民之君, 自宋运告终, 帝命真人于沙漠??今运亦终。 其天下土地人民, 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 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 息民于田野。??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尊。
  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备仪,昭告帝尊,惟简在帝心。 如臣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 帝尊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
  既至正月四日这天,果然天朗气清,和风柔云,紫气东来,开国大吉。朱元璋喜不自禁,心想天命眷顾,子孙万代福寿安康,竟在玉辇中自个儿笑出声来。自古皇帝登基,都要封赠列宗列祖,然后祭告社稷。待到龙袍衮冕,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山呼万岁,南面而帝,始为“中国主”。
  接着是封赏宗亲,进爵功臣。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各文武功臣也都加官进爵。皇亲国戚,不管死活,全都封王。一时间纷纷攘攘,喜气洋洋,新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充满了蓬勃生机。大明王朝“奉天承运 ”,洪武世运“如日中天”。
  大明的国号,是由刘基提出来,经过了朱元璋及其臣僚们的仔细推敲的。一合于明教教义,二溶于儒家阴阳五行学说。
  明教有明王出世的传说,主要有大小明王出世经。经过了五百多年公开的和秘密的传播,明王出世的传说,已为民间所熟知并深信不疑。后来又与弥勒教混为一体,老百姓都普遍尊奉明王为救世主。朱元璋原属小明王部将,害死小明王后,继之而起,国号也用大明。表明皇朝也是明王的继承者,明朝是明教徒的明朝,天下明教徒是为一家,大家应携手共进,真心拥护大明王朝,积极为大明王朝的稳定繁荣竭诚尽力。
  在儒家阴阳五行说来,“明” 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开来是“日”和“月 ”,古礼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说法,千百年来“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无论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为历代皇家所看重,也是儒生所乐于讨论的。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和历代朝廷起于北方正好相反:南方为火,属阳,奉神祝融,色赤;北方是水,属阴,主神玄冥,色黑。元朝建都北平,起自更远的漠北,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正合天理。再者,历史上有大明宫大明殿, 古神话中,“朱明”一词正好把国姓和国号联在一起,尤为巧合。
  南征军福建一旅兵分三路:胡廷瑞、何文辉率步骑从江西度杉关出击为正兵,汤和廖永忠由明州以舟师取福州为奇兵;李文忠由浦城攻建宁为疑兵。陈有定的根据地延平和福州掎角,建宁则为延平外围据点,驻有重兵。三路大军分别同时出击:正兵寻敌人主力应战;奇兵使敌人不明所以;疑兵使敌人判断失据,分其兵力,乱其决策。
  陈有定,福清农人出身,沉着勇敢讲义气。一度统领地主民兵与西系红军作战,屡立战功,升为小兵官。攻城掠地,积官到福建行省平章,镇守闽中八郡。虽然福威自擅,赏罚自主,对元政权却很恭顺,年年运粮到大都。朱元璋占领婺州后,始与接壤。至正二十五年二月,有定进攻处州,为西吴大将胡深所败。深乘胜追击,元璋调发江西驻军南下,准备两路会师,一举攻下延平,不料胡深孤军深入,中伏被俘,为陈有定所杀,平闽之计受挫。世易时移,此次朱元璋水陆并进,三路同发,志在必得。
  方国珍投降后,朱元璋水师乘胜南下。有定与元朝本部完全隔绝,孤立无援,福州建宁先后失守,延平失去外围屏障,旋即被克。有定和僚属决别,服毒自杀不死,被俘到应天。朱元璋历数其攻处州杀胡深之罪,有定豪气冲天,厉声回答 :“国破家亡,死就算了,何必多说 !”朱元璋遂用一种铜马(也就是古代炮烙之刑)将其化为灰烬。其儿子也同时被杀。
  延平既克,福建沿海遂告平定。时在吴元年的次年正月,从吴元年十月发兵福建算起,平定福建费时4个月。从福建平定到天下安定,又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
  平定两广的战略也是兵分三路:第一路杨□周德兴由湖南进入广西;第二路陆仲亨由韶州直捣德庆;第三路是平闽水师得胜后直取广州。第一路由吴元年十月出发,第二路于洪武元年二月出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