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惊变永贞难

第10章


  “老爷——”韦盎自堂外赶来禀报。
  “何事?”韦皋问。
  “其实若放在往常,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此事发生……小的觉得还是告知老爷为好。”
  “那就快说,别再迁延。”韦皋边说便坐在了椅子上,端起茶来准备喝。
  “弘文坊正字祁玉被杀了!”
  韦皋端着盖碗停住,问道:“何时?”
  “推官章灿派仵作前去验尸,说是昨夜初更之后,今晨四更之前。”
  “祁玉死在何处?”
  “城西井源巷。”
  “井源巷?”
  “哦。小的打听过了,这个祁玉的家就住在井源巷内。想必是有人早在此处埋伏,待祁玉回家时突施杀手。章推官现已查明,这个祁玉好像与一李姓公子争夺一名青楼女子,二人曾经口角至大打出手,当时这个李姓公子因为被打伤还扬言要报复祁玉……”
  韦盎自顾自地说着,而此时,节度使府内,角门处,一名信使驭一匹建昌(注:建昌马,剑南西川出产的马种,善走山路,于崎岖道路亦能疾驰,如履平地)奔长安方向而去。
  绯衣人于远处看着自家信使安全离开,方才放下心来……
  韦皋盯着盖碗中沉沉浮浮的紫芽叶片,其实,并没有在听韦盎的述说,“越是想平息的,却为何来势迅猛?难道……”
  门外尘风骤起,裹挟着落叶吹进堂内,让人慌忙以袖掩面,躲闪不及……
  
章十一俱文珍逼宫应西川 柳宗元密报朝中奸
更新时间2010-6-23 23:38:00  字数:3116
 时维六月中,长安,禁中。一宫人快步前来禀报:“大人,刘将军有消息了。”
  俱文珍坐在榻上,正为最近的平静感到乏味无趣,忽然闻得剑南传来音讯,尤为兴奋,言道:“速呈上来。”
  那宫人走上前来,毕恭毕敬双手奉上:“大人请过目。”俱文珍接过来看罢,对面前宫人问道:
  “苑珍,你刚从西川回来,应该对韦皋府内之事更为了解。对于此人的请求,你作何想法?”
  那宫人思忖片刻,继而说道:“回大人,前日卑职奉命出使剑南西川,将大人的亲笔信交与刘将军。当时,便听得刘将军所说的王叔文欲杀韦皋而夺西川的计策,依照您的吩咐,我们静观其变,以逸待劳。然而,事隔旬余,京城却并未受到有关韦皋身死的任何消息,想必是那王叔文失手,或许是事情败露,又或许……是此刻韦皋已经替我们解决了王老儿这个心腹大患。那就太好不过了!”
  “我问你的是,现在要不要答应那刘某人的要求,你跟我扯这些闲篇又有何用?”俱文珍对手下的回答颇为不满,便呵斥了一句。但见那宫人不但不慌张,反而气定神闲,继续娓娓道来:
  “大人莫急,且耐住心神,听卑职慢慢道来。既然咱们从一开始就想除掉韦皋,只是因为王叔文的搅局而未能迅速成行,而今,刘将军上书请命,想必是有了妙计,依卑职之见,不如答应了他的请求。倘若刘将军此番计成,韦皋殒命,也省得大人您亲自动手了不是?若是不成……”那宫人有些迟疑,似乎难以继续说下去。
  “倘若不成,又当如何?到时候,非但弄不死韦皋,得不到西川,就连其他藩镇也会从中渔利,做自家盘算,谁还会听我等的号令?此事从未有过先例,岂能擅自标新立异?”俱文珍心中,确实有很多顾虑,不能因一块势力范围的争夺而丧失统领全局的能力。
  “剑南西川,可真是一块鸡肋,着实是让人进退两难啊。”俱文珍心中反复掂量,却又在是否答应西川之人请求的问题上举棋不定,他仰靠在榻上,不再言语。
  忽然,那一旁侍立的宫人何苑珍眼前一亮,心生一计,忙对俱文珍言道:“大人,卑职有一计,可照顾两方周全。”
  “哦?说来听听。”俱文珍此刻又来了精神。
  何苑珍行至俱文珍身前,俯到其耳边,轻声说出了自己的计策与想法。
  “嗯,是有些道理——”俱文珍听罢赞许道。“如此一来,剑南西川之制仅为个例,既能配合他刘某的夺西川之策,又可与其他各节镇秋毫无犯,免得他们趁机要挟。妙,妙!苑珍啊,既然是你出的主意,你就全权负责此事,事成之后,计你功德一件!”
  “多谢大人栽培。”何苑珍拱手领命,转身将欲离开。
  猛然间,俱文珍又对那宫人言道:“且慢!”
  “大人还有何吩咐?”
  “这样吧,敕书之事……还是由我亲自来办。其他,仍由你来。”俱文珍立时改作了安排。
  “是,卑职遵命。”
  眼见着手下人走出去,俱文珍方才稳下心神,准备着下一步的行动,他清楚:此刻,王叔文身在剑南西川,就算几日前得王伾急件回转京师,也还需耽搁几日。现皇帝病情突然沉重,王伾优柔少谋,其他逆党人微职轻,禁中便是我俱文珍的天下。配合那西川之人夺回剑南节镇兵权……此事当做,然则,绝非紧要急务……更为迫切的,是趁此时机移权于东宫,这样一来,日后免得再受李忠言、王伾二人的监视,则行事就更为便利顺当。到那时,计出己心,即令出东宫,岂不痛快?……
  谋定而后动,俱文珍迅速自榻上站起身来,整肃袍服,奔广运门方向而去……(注:广运门为东宫最邻近太极宫的便门)
  六月下旬某日,暮,长安城西,安化门大街。两匹飞骑疾驰而过,引得行人一阵唏嘘。马上乘客一老一少,面容皆疲惫蒙尘,汗水涟涟,然而却没有任何打算停下歇息的迹象。见那老者身体歪斜将倾,年轻人忍不住言道:“老爷,我看,咱们还是先找个茶寮歇歇吧,您这尚未痊愈,一路之上又不得闲,身体吃不消啊……”
  那老者并未放慢速度,同时回头对年轻人言道:“再坚持一会儿,就快到了,到了再歇息也不迟。”
  行及朱雀门前,老者翻身下马,对年轻人说:“在此等候。”
  “是,老爷。”那年轻人眼瞧着老者几步一顿、踉踉跄跄地走进了朱雀门,想前去搀扶,却旋即犹豫作罢,“唉,还是别捣乱了,老爷现在已经够烦心的了。”
  进了朱雀门,王叔文沿承天门街快步疾趋,看看两旁建筑,心中也没有成算:“自己返京途中,突染疾患,耽搁了不少时日,也不知在此期间,是否又有了什么新变化?暮色已降,围拢在太极宫周围,阴云密布,莫非……圣上已处弥留之时?”每次一想到皇帝的病情,王叔文心中便惴惴不安,紧迫骤然。
  “莫要惊慌,莫要惊慌,也许事态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自己都如此草木皆兵,新政众僚岂不是要噤若寒蝉了?……怎么才刚经过太仆寺?我这腿脚太不利落了,如今行动竟也如此迟缓?真是该打。”王叔文越是急于到尚书省去,脚下越是不听使唤,本来就如行棉絮之上,情急之下更是愈发蹒跚。
  “恩师——,哎——小心。”一人从王叔文身后将其搀扶起来。不用回头看,仅凭声音以及那一声“恩师”的称呼,王叔文就知道来人正是自己的门生柳宗元(字子厚)。
  “啊,无妨,无妨。怎么?还没有下值么?监察御史代行中丞之职了?”王叔文每次见到自己的得意门生柳宗元,总是少不了打趣几句,虽然柳宗元本人并不觉得怎么好笑。
  “哦,方才在朱雀门前见到王勇了,得知您方才回京。本来,恩师您车马劳顿,应该好生歇息,宗元不便打扰,但是,事关者大,宗元又不得不及时禀明恩师,让您有所准备。”见柳宗元为难的样子,王叔文微微一笑,他直了直腰,拍拍柳宗元的肩膀言道:“但说便是,我现在身强体健得很呐。”
  柳宗元点点头,说道:“在您回乡探望母亲病情的这段时日里,有两件事颇为重要:其一,俱文珍曾入内廷,力劝圣上将令权交予东宫,一切军政要务由太子代为处置。……”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王叔文略一皱眉,打断柳宗元下面的叙述问道。
  “三天以前的事。我想,那俱文珍就是打算趁着恩师您回乡未归的这段时间伺机篡谋职权。”
  王叔文对柳宗元做了个“停止”的手势,微微摇头,说道:“不对,如果他事先有此预谋,应该趁我刚刚离京之时行事,何必等这么久?若不是我染疾耽搁,三天之前就该到长安了……俱文珍此举不合情理啊,说不通……应该,有一个契机,使得他突然有了这种想法。那又会是什么呢?”王叔文似在自语地轻声分析着,柳宗元则在一旁细听。
  “哦,你继续说。”
  “说是力劝,依学生看,那俱文珍跟逼宫也差不了太多了。”柳宗元说出“俱文珍”三个字时咬牙切齿,忿忿不平。
  “呵,你又不在场,怎知道他像是在逼宫?”王叔文听着好笑。
  “是这样,昨日,学生替中丞大人到内廷奏事,是圣上的贴身近侍李忠言亲口所说的,皇妃牛昭容当时就在珠帘后,也未有异动。”柳宗元一五一十地将当日所闻向王叔文讲明。
  “那,结果如何?”这才是王叔文最想问的问题。
  “李忠言有一支守卫内廷的神策军在手,俱文珍哪敢造次,那阉人虽言辞中暗含胁迫,终究是有名无实,只得怏怏而归。所以,总算是化险为夷了。”柳宗元平静地说着,却依旧难掩他庆幸的语气。
  “别放心得太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