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新娘——儒勒·凡尔纳作品

第3章


 
  这种状况于国于民两不利,但正在逐渐改变。仅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也势在必行。况且,匈牙利农民并不保守,他们勇敢而又聪慧,对将来充满信心。他们可能有点自负,但比日耳曼农民好得多。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一切可以学会,后者却认为一切都已知道。 
  从右岸的格朗,我注意到了景致完全不同以前了。普斯陶的平原延伸成绵远的山岭,这是喀尔巴阡山脉和诺里克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分支,它们把河道挤得很窄,迫使它流过狭窄的隘口,河床也更深了。 
  格朗是全匈牙利首席教区所在地。要说教区收入今天主教教士们怦然心动,格朗在其中可说是最高的了。在这个教区任职的红衣主教、首席主教、罗马教皇的特使、帝国的王子、王国的法官,他们的收入均超过一百万法郎。 
  过了格朗,又是一片平原。必须承认,大自然的美景如此具有诱人的魅力。像它创造的一切事物,它仍遵循着对比的自然法则,多瑙河先向东流去,然后向右拐,拐向南方,——不管河道如何蜿蜒曲折,它基本流向就是这样——在普雷斯堡与格朗之间的景色多么丰富多彩,富于变化,而此地的景色却又显得如此凄凉。 
  “马提亚·科万”号在此处必须选择圣安德岛两侧支流中的一条,这两条支流都适宜于航行。船只走了左边的那条,这样,我就可以瞥见到耸立着六座钟楼的威申城,水边的一座教堂的倒影掩映在绿草簇拥的轻盈水波间。 
  这里的景色又开始变化了。平原上的绿色耕地一览无余,河面上小舟往来不息,喧嚣过后是一片沉寂。显然,我们正靠近首都,多么美丽的首都啊!像两颗璀璨的明珠,虽称不上北斗,但仍在匈牙利的星座上闪闪发光。 
  轮船绕过最后一座绿树成荫的岛屿。先看见布达,然后是佩斯。我打算从4月14日至17日上午在这座城市里稍事休息。如果马上细细游览,那样反而容易令人疲惫。 
  多瑙河河面上一座宏伟的吊桥把布达与佩斯连接起来,就像是土耳其城与马扎尔城之间的一个连字符——布达在前,佩斯次之。拱桥下船只往返,这类船只的船头都竖着一根旗杆,有很宽的舵和很大的木桨。沿岸码头上排列着带有尖顶和钟楼的奢华豪宅。 
  布达位于右岸,佩斯在左岸,绿树荫蔽的岛屿点缀着的多瑙河像条环形飘带围绕着这座匈牙利城。布达毗邻平原,有利于其以后向纵深发展。城市另一面是戒备森严的山岭,山上修筑着阴森森的城堡。 
  布达原属土耳其,现今已匈牙利化,甚至奥地利化了。两座城市,作为匈牙利的正式首都,共有居民36万,其中布达16万。此城是座军事重镇,商业萧条。如果看到街道上、人行道旁杂草丛生,请别大惊小怪。城市中的居民主要是军人,这里好似座被围困的死城。许多地方国旗飘扬,绿色、白色、红色的丝织旗帜迎风招展。它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对岸的佩斯城却生机勃勃。可以说,多瑙河从匈牙利的过去与未来间穿梭而过。 
  虽说布达有一个军火库,城中兵营林立,人们也能看到几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站在古老的教堂面前,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由大教堂改建而成的清真寺面前,我不禁感慨万千。我沿着一条宽敞的大街漫步,两旁的房屋如东方建筑一样带有平台,围着栅栏。我参观了市政府大厦,黄、黑两色的栅栏紧紧围住它,看上去更像座军事堡垒,而不是军事机构。我也瞻仰了居尔·巴巴的陵墓,土耳其香客络绎不绝来此朝拜。 
  如绝大多数外国游客那样,我大部分时间花在佩斯,请相信,这段时间并没虚度。我爬上位于布达南部的达抱镇尾端的山岭,俯瞰这两座姊妹城。雄伟的多瑙河从其间穿流而过,最窄处仅400米。河面上有几座桥梁。其中一座吊桥显得优雅无比,与玛格丽特岛上的铁路高架桥形成鲜明的对比。佩斯沿岸码头、广场四周,及富丽堂皇的宫殿与大厦都历历在目。两座城市的36方人口中,佩斯有20多万人。到处可见到金碧辉煌的圆顶和高耸入云霄的尖塔。佩斯城的外观确实巍峨雄伟,人们喜欢它甚至胜过维也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 
  城郊建有许多别墅,还延伸着广阔的拉备平原。以前,匈牙利的骑士曾在此召开过国民议会,轰动一时。 
  不够!两天时间根本不够仔细游览匈牙利首都,这座举世闻名的壮丽城市。尽管时间紧张,但不能不浏览一番国家博物馆里展出的油画和雕像,珍藏在自然历史厅和史前文物厅中的题铭、古币以及价值连城的人种志学方面的收藏品。此外,还必须到玛格丽特岛上一游,看看岛上的树丛、草地、温泉浴场以及花园。小溪从其间流过。在美丽的绿荫下,帐篷中、咖啡馆与小餐馆里,一群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快乐地嬉笑玩耍。 
  离别前,我走进城里一家咖啡馆。木板墙壁上镶金镀银,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大厅、院落里长满小灌木,花团簇锦,尤其以月季、玫瑰花居多。马扎尔人最喜欢喝兑了含铁水的白葡萄酒。我要了一杯,酒刚下肚,顿觉神清气爽,离开咖啡馆后,我在大街小巷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一张摊开的报纸上。我机械地拿起来,粗大的歌特式醒目标题映入眼帘:“斯托里茨的诞辰”。 
  这个姓氏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不是东方公司的秘书长曾提到的姓氏嘛,米拉·罗特利契那位求婚者的姓名,那名著名化学家的姓氏。对此确凿无疑。 
  报上登戴着这段文字: 
   
  “再过二十来天,即5月5日,人们将在斯普伦贝格庆祝已故奥多·斯托里茨的诞辰。届时,市民们将成群结队地拥向他的故乡,到他的墓前致哀。 
  众所周知,这位杰出的学者以他卓越的工作业绩,惊人的发现,和他的创造发明为德国争光添采,使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 
  文章作者的确没有言过其实。奥多·斯托里茨在科学界里颇负盛名,尤其是他对新光线的发现及研究,现在这些光线已闻名于世,再称它为X射线就显得名不副实了。 
  最令我深思的是下面这段文字: 
   
  “大家都知道,一些科学家具有超自然主义的倾向,奥多·斯托里茨生前更是被人当作巫师。要是早三四个世纪,他肯定会被控施行巫术被追捕、逮捕、判刑,在广场上被活活烧死。他去世后,不少人显然出于迷信,把他当成一个装神弄鬼的家伙,拥有超人的本领。他们暗自庆幸他把大部分秘密带进了坟墓,有理由相信儿子并没有承继老子的超凡科学才能。但别指望那些善良的民众会睁开眼睛,在他们心目中,奥多·斯托里茨是个不折不扣的巫师、魔术师。恶魔附体之人!” 
  不管别人对奥多·斯托里茨如何看法,我想,关键在于罗特利契已断然拒绝了他儿子的求婚,再也不必担心那位情敌的骚扰了。 
  文章继续写道: 
   
  “因此,除了奥多·斯托里茨的忠诚朋友外,今年与往年一样,仍将有大批民众参加这位化学家的诞辰纪念典礼。可以推断,迷信到极点的斯普伦贝格的市民们期待着能亲眼目睹某种奇迹的降临。现在满城风言风语,说墓地将出现最不可思议的奇迹,最稀奇古怪的异事。就是基石炸天,学者的幽灵在一片金光照耀中复活,也不会令人瞠目结舌。可能某个洪水猛兽正对他的出生之地虎视眈眈呢,谁知道!…… 
  末了,还有必要申明一下,有些人认为奥多·斯托里茨根本没死,葬礼那天,下葬的不过是具空棺。看来,理智要摧毁这些可笑的无稽之谈,恐怕还得需要许多年月日吧。” 
  看完这篇报道,我不禁陷入沉思。奥多·斯托里茨已过世并被埋在地底,这是铁铮铮的事实。如果说他的坟墓会在5月5日这天炸开,他就像一个新的基督在民众眼前复活现身,这简直难以设想,但假如说父亲的去世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同样肯定的是他的儿子在人世间也好端端的活着,那就是被罗特利契家拒绝的威廉·斯托里茨。他会给玛克的婚事制造麻烦吗?…… 
  “算了!”我扔掉报纸说道,“看我想到哪儿去了!威廉·斯托里茨向米拉求婚……遭到拒绝……那再也见不到他了。既然玛克对此事只字未提,我怎么老牵挂这事。” 
  我叫人拿来纸、笔、墨水,给玛克写了封信,告诉他,我次日离开佩斯,23日晚到达拉兹城。此地离拉兹不过300公里。我说,到目前为止,我的旅途一帆风顺,沿途也没有耽搁,看来余下的路程也不会出什么意外。我没有忘记向罗特利契先生及夫人致敬,并请玛克一定代我转达我对米拉小姐的倾慕之情。 
  第二天8点,“马提亚·高万”起锚出发。 
  自然,从维也纳起,轮船每停一站,都有旅客上上下下。一些人在普雷斯堡、拉堡、格朗和布达佩斯下船,一些人在这些码头上船,在奥地利首都时,船上只有五六个乘客,其中还有英国人,他们途经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直达黑海。 
  “马提亚·高万”是停泊佩斯时,船上又增添了几位新旅客,其中一位行为举止显得很古怪,因而引起了我的注意。 
  此人大约三十五岁,高个,一头火红色头发,神态冷峻,目光严厉,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