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

第412章


当然,作战是需要有借口的,蒙古的这个借口就是,当蒙古在征服南俄罗斯草原的时候,有个半游牧的民族4万帐在他们族长忽摊汗的带领下逃难到匈牙利寻求避难,这种庇护蒙古敌人的行为,正是蒙古从东往西一直的借口。说到这个逃难民族,由于文明并不高,并混杂有蒙古间谍。移入匈牙利之后与当地居民产生了不少的矛盾,而主动接纳他们的贝拉四世,也因此被国内的大贵族们埋怨,后来蒙古一入侵,那些大贵族就乘机要贝拉四世屠杀这个民族,贝拉四世被迫杀了他们的族长忽摊汗,于是这些游牧民就此散去,不但让匈牙利少了一批可以利用的游牧骑兵,也让匈牙利从此与这批人结下深仇,在往后的时间里将不停骚扰袭击匈牙利。
匈牙利当时与波兰等国家有联姻,而且同为欧洲国家,跟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都有一定的外交来往,一旦处于危机情况,肯定会向这些国家求援,而波兰、西里西亚等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更加紧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速不台明白,他不能只以匈牙利为目标,他必须同时展开兵力对波兰进行打击,以解除他向匈牙利进军时侧翼的威胁。
速不台制定的作战计划是:
为达成击溃波兰匈牙利,不让该两处军队会合成联军,并以主力对付匈牙利,需要分兵北、中、南三路同时攻击波兰和匈牙利等,然后约定时间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城下会合,与匈牙利主力决战。因此,以一部分兵力提前几天出发,攻略波兰、西里西亚,根据敌情决定彻底毁灭或是进行重大打击防止这些国家从北面对匈牙利的援助,如果可以,适当试探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人的虚实,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南下到布达佩斯与主力会合。以另一部兵力为南路,沿喀尔巴阡山南下至多瑙河,一面摧毁匈牙利东南地区,一方面对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两国造成兵力威胁,使他们不敢从南面对匈牙利进行援助,同时准备如果拜占庭帝国出兵援救匈牙利时,在多瑙河附近牵制拜保塞联军(如果拜占庭参战,那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无疑也会参战),再等主力决定下步的计划,如果拜占庭帝国没有或者来不及出兵,则在规定时间溯多瑙河而上,与主力会师于布达佩斯城下。主力直接攻破喀尔巴阡山的要隘,直趋匈牙利中心地带,牵制匈牙利主力,等南北两军到齐后决战。
西征大军在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和清剿俄罗斯地区之后,还有大约12万人可以用来对付欧洲,这12万人被速不台分成四支大军。因为原先成吉思汗四子四个派系,本来出征时就是四支大军,速不台这样的分配并不会造成兵力的分割和将领间的矛盾。
北路以拜答儿为主将,速不台派其子兀良合台辅佐,带3个万人队进攻波兰。南路以合丹为主将,也是带3个万人队出发。中路的6个万人队分成两支平行推进的部队,名义上以拔都为主帅事实上以速不台为主将,互相策应前进。也就是说,北路以察哈台系为主,南路以窝阔台系为主,中路是术赤系和拖雷系,速不台本身就属于拖雷系的,是原拖雷手下的将领。
1241年1月,蒙古的部分前锋,对波兰进行武装侦察,摧毁了卢布林地区,并趁维斯杜拉河(华沙就在河西,苏军44年7月攻至河东,45年1月越河攻占华沙)冰冻,踏冰越河哨探至波兰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城12公里远的地方,大掠财物之后退回蒙古军大营。一时间欧洲震动,各国都开始准备作战。于是,在1241年3月初,拜答儿的北路军率先出发北上,随后南路军也出发南下,主力也随后出动,蒙古二次西征的第三战局正式展开。
蒙古三路大军的进攻,是互相呼应,互相联系的,比如说北边的拜答儿,他的目的是策应和保护主力,是有极其明确的战略意图的,而反观欧洲军队,仍然是简单的集结--作战模式,不同的部队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战略上的关联,甚至连战役级别的关联也没有,一场战斗便是一场战役。欧洲军队即使有几万人,也不过是战场上执行一种单一的战术目的的战术单位,等于现代军事理论下的营级,只不过这个营特别多乌合之众罢了。最好的也不过是在某场战斗中体现出来一点战役的模样,升级为师级单位而已。而蒙古军队,拜答儿的军队,完全是整个战线上的一个有机部分,既与其他战略方向有互相呼应的关系,又有足够的独立的作战的策划和执行,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其绝对是一个战略单位,称为拜答儿方面军也是当之无愧的。
拜答儿带了军队进入波兰,同样的,为了保护他的右翼,防止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波兰的援助,他分出一小部分人作为他的右翼,向立陶宛地区推进,如前面我们所说,立陶宛地区这个时候还没有建立国家,东普鲁士刚刚被条顿骑士团所征服,这些地方唯一能够阻止蒙古人的,就只有条顿骑士团,不过条顿骑士团的主力已经应邀南下波兰,留在这里的残余部队无法形成抵抗力量,于是这支北翼的北翼的小分队,就轻松地摧毁了立陶宛地区,并横穿整个东普鲁士地区,所到之处进行毁灭性打击,最后进入波兰北部的波美拉尼亚,由于当时该片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居民很多还是较原始的部落制度,连基督教都还没有接受,因此史料的缺乏使我们今天不能很清楚地知道这支小分队的具体情况,不过反正因为这支小分队沿波罗的海的行动,使得拜答儿在整个波兰战役中无须担心他自己的侧后.
在此期间,郭进的手下们依旧在坚定不一的蚕食和消化着莫斯科南方的大片领土~~~
 
第三十五章
新书异界狂狮,求支持
波兰的内乱起于蒙古入侵之前的102年前,当时波兰的国王勃烈斯拉夫三世死前将土地分给自己的四个儿子,波兰从此进入内战,到蒙古人入侵的时候,已经是这个国王的曾孙辈在内战了,其中,勃烈斯拉夫四世被尊为波兰名义上的国王,但是他的统治区域只有首都克拉科夫和附近波兰东南的地方而已,他的堂叔康拉德,控制了波兰王国下的东北边两个公国,一个堂兄控制了波兰王国西边的两个公国,另一个堂叔亨利,则控制了中间,并且因为成为西里西亚大公,被称为西里西亚的亨利二世。
拜达儿从东边开始入侵,康拉德便集聚兵力去迎战,一触即溃,无力再战,后来,康拉德领土的另一半遭到拜达儿派往波罗的海沿岸的那支小分队的顺道骚扰,成为废墟,被完全摧毁。拜达儿继续向克拉科夫前进,波兰国王勃烈斯拉夫集结起直属他的兵力,以及领地里的民兵,在克拉科夫城外迎战,但是勃烈斯拉夫本人没有自信能够抵挡蒙古人,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果然,1241年3月18日,两军相遇于西特拉夫,波兰军全军覆没,前线将领全部战死,勃烈斯拉夫即刻带了家眷仓皇逃跑,波兰贵族随之作鸟兽散,纷纷逃往匈牙利方向或日尔曼。1241年3月23日,在击破微弱的抵抗之后,蒙古攻占了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并于24日放火焚城,全军继续向西挺进。
蒙古军队继续前进,直指波兰王国西部,西部两公国的领主,勃烈斯拉夫的堂哥米切斯拉夫不敢迎战,弃城逃往西里西亚,依附亨利二世。于是拜答儿的军队便顺着奥得河(奥得河距现代德国首都柏林60公里,1945年4月,苏军于此强渡奥得河发动柏林战役)前进,来到西里西亚。
当蒙古军队穿过波兰的时候,惊慌弥漫波兰乡间,慌恐之极的难民纷纷西逃。由于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攻占、摧毁、焚烧,恐怖的感觉被渲染,并被无限扩大。到4月初,拜答儿到达西里西亚的时候,在他前面的欧洲人都以为他的军队有20多万人。许多大小领主根本连远远地望下蒙古人都不敢,在蒙古人面前望风而逃。这时候唯一敢跟蒙古人对战的,也只有中欧的正规职业军人出于骑士的荣誉感和军人的责任感了。而且,随着蒙古的前进,他们也开始在西里西亚一线集结起来,特别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如果他不愿让蒙古人进入德国腹地的话,西里西亚就是他最后的防线。所以,他派出了初期匆忙集结起来的兵力,以及听从皇帝指挥的条顿骑士团前往西里西亚帮助亨利二世抵抗直到他在后方集结更多的兵力去跟蒙古人决战。同时,波希米亚军队也北上前往西里西亚帮助亨利二世。于是,波日波联军(波兰、日尔曼、波希米亚)就来到了蒙古军队的前面。然而,北线战略上的主导权完全在蒙古人手里,欧洲的联军是不能随他们意愿来选择时间选择地点作战的。
于是,正当联军快要集结起来的时候,拜答儿率先进攻联军的集结地,西里西亚的里格尼茨。此时波希米亚王文西斯劳斯率领的5万波希米亚军队还在离战场还有两天路程的南方正在赶来。欧洲人的缺乏战略联系再次展现出来,亨利二世没有与波希米亚军联系,连两天也等不了,仓促出城迎战,于是原先计划的波日波联军少了一个主力,变成了德波联军。
德波联军的数量,向来众说不一,以最少的数据来说,是三万的野战兵力,以不夸张的最多的数据来说,是大约七万的兵力,但是不论哪种数据,都不会比蒙古军少。少了一支部队,并不意味着指挥上的统一性能更好些,相反,已经集结起来的部队五花八门,什么旗号都有,彼此之间毫无配合,不能混编,于是不得不分成五个主要成分来分别指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