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花.禛心祯意

第20章


德妃一边点檀香一边不清不淡地说着。
  “你可别看轻了十四,十四那才马背上的英雄,十四为人善良,待人温和,上次为了老八的事情,朕惩罚了他,可他也是泰然处之,这个孩子的心大得很。”
  德妃只是笑笑便扶着皇上用膳。这几日皇帝身子越来越差,毕竟有了年纪,又有心病。
  在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和七阿哥胤祐等人的精心照料下,康熙终于在大病中逐渐恢复。
  而胤禩终于有了新的动作,竟当众揭发了大阿哥胤褆密咒太子,大阿哥稍后也被康熙革王爵,康熙对胤礽的火气也消了不少,便将他从上驷院旁边的毡幄之中移到咸安宫圈禁,改善了胤礽的待遇。但是,十八阿哥之死和废太子的两个事件还是让康熙意识到,他一直试图营造的父慈子孝、兄恭弟敬的家庭和睦气氛,完全是自己刻意营造的一个迷梦。
  康熙虽然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但他很清楚的知道,现实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残忍。皇帝和皇子们是一种特殊的君臣关系,有一种无可取代的亲情在里面。如果其他大臣犯下大错,康熙可以毫不容情的将之处死,但要是这种忤逆之事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康熙实在是下不了手,毕竟都是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亲生骨肉,于心何忍!但是,弑君,弑父,这几个字却又长久的在康熙的脑海里回旋。这种悲剧会发生吗?康熙一想到这几个字,心里便直打颤。他闭上眼睛,自己的这些儿子像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他们中的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他们中又有那些人是在假装好人?大阿哥胤褆凶相毕露,已经是无可救药了,但杀了他吗?太子胤礽不思悔改,秉性难移,怎么办?八阿哥胤禩假装好人,心怀不轨,难对付!九阿哥胤禟愚顽不灵,惹是生非,麻烦!十四阿哥性子如浮云,难以捉摸,还有其他的阿哥们,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等等,康熙突然觉得他们好模糊,自己好像不认识他们一样!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升来枉照空;鸾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这时的康熙有点想念自己死去已久的皇后赫舍里氏了,他的芳儿,初见芳儿,四全姑娘好不神气,在他斗鳌拜、都三藩的时候,只有他的芳儿,什么都不求,总在那烛光下等着他,可如今,宫里只剩下皇帝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在这次大病之后,康熙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明显大不如前,他担心万一哪天自己遭遇不测,这家事国事都还没有安排,他又怎能走得甘心?但一想到这储位的问题,康熙立刻觉得气血上涌,头疼难忍!康熙曾经耻笑唐太宗,笑他立储的家事还要取决于长孙无忌的意见,但他现在发现自己也是如此的可笑可怜。在这件事情上,他并不比唐太宗高明,唐太宗气愤中要拔刀自刎,而他呢,则在满腔怒火下拔出刀要砍自己的儿子!储位问题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让他神情沮丧,猜忌无常。看来,立储这件事,他自己是没办法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己一直信任的老臣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出生于明朝崇祯十五年,福建安溪人,是唐宋后不多见的理学名臣。李光地从小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康熙九年中进士,进翰林,并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十九年七月,李光地入京师就职,并一度兼任过太子胤礽的师傅。康熙与李光地的关系相当好,好到可以用情虽君臣,义同朋友来形容。李光地在康熙末年几次以年老乞休的时候,康熙都不让他走,他甚至急切的说,你就不愿意再陪陪我这个老头子了吗?
  于是康熙在乾清宫单独召见了李光地,向他诉说了大阿哥胤褆的不孝,太子胤礽的不仁,问李光地是不是可以将两人诛杀?
  李光地说“臣以为废黩太子和囚禁大阿哥,这都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诛杀自己的亲生儿子是大不祥的事情,万不可为。”
  康熙又说:“如今储位未定,阿哥们一个个蠢蠢欲动,朝中大臣们也乘机结党附和,以谋求将来之荣禄。人心思变,不立储不行;但要立储的话,现在也看不到满意的人选,又能立谁呢?”
  李光地沉默不语。这种事情,李光地是不敢随便说话的,万一像索额图一样站错了队,那将是祸及后代,遗患无穷!康熙见李光地不吭声,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说:“这次废太子,一来是因为胤礽见自己的亲弟弟死了,麻木不仁,毫无忧戚之色;二来也是因为太子最近暴戾不堪,丧心病狂。但是,现在问题已经查明,都是大阿哥胤褆在后面搞的鬼,他给胤礽施了邪魔之法,才会导致胤礽悖逆荒谬,举止失常。”言外之意,是想原谅胤礽一次。
  对于康熙对胤礽中邪的解释,李光地颇不以为然。他说:“老臣有幸身居高位,鬼物尚不敢近身,何况是太子这样的尊贵之身呢?邪魔之说,断不可信。”随后李光地又解释说,“关键的问题是,人一旦地位尊荣,就容易骄狂;一旦安逸,则容易放纵;骄狂安逸久了,人的神智也就开始昏昧,听不得任何逆耳忠言,这都是人之常情。而且,人一旦沉湎其中,狂妄自大,就会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看上去的确像是鬼物缠身,但根本问题还是在人的本性。”
  康熙仍不死心,又问李光地,“太子的病是否有救?”李光地有段时间曾经做过胤礽的师傅,对这个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说,要想二阿哥恢复理性,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清心寡欲,杜绝声色的诱惑,平日里让人凝神静气,久而久之,其心日渐平淡,他的本性也就会逐渐恢复。
  康熙听后,说:“朕想复立胤礽做太子,哈皮结束现在皇子间明争暗斗的状态。”
  李光地不好直接反对,只说:“太子的病需要慢慢调治,不可操之过急。”康熙这次召见李光地,其实是想通过李光地把自己复立太子的信息传递下去,让大臣们主动提出,这样自己才不会丢面子,但李光地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加上自己又不认同康熙的想法,所以并没有向其他人透露这一信息。
  康熙最后也只好亲自出马了。他随后又召见诸王大臣说“朕几次梦见孝庄太后及孝诚仁皇后(胤礽之母),朕内心十分不安;废太子胤礽经过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
  康熙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大家也没什么说的,于是当年十一月中旬,胤礽得释;废太子后的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宣布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石氏看到太子,未语泪先流。
  “臣妾一直苦苦等待,终于又见到太子了。”
  “辛苦你了,惠儿,你看着吧,往后再也不会有这般的日子了。”
  “太子。”石氏抱紧自己的夫君,如同抱紧自己的希望。
  胤禩和胤礽的第一次交锋,以胤禩的落败而告终。不过,康熙还是交给了李光地一个任务,那就是做太子复立的册立正使,并让他好好劝诫胤礽。
  李光地见到胤礽,送给胤礽一句话:“勤思学道,笃志正学,天聪益开,天性益厚,仅此而已。”李光地的话可谓是抓住了胤礽的根本弱点,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话虽然是金玉良言,但对胤礽并无丝毫作用。康熙在释放胤礽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凡是规劝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奉承你的人,其实是在害你。以前指出你问题、曾与你作对的人,你都不得与别人结仇。”随后,康熙又说:“你的这些兄弟里面,四阿哥能体会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阿哥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七阿哥心好,举止蔼然可亲。就是八阿哥的为人,诸臣也奏称其贤,裕亲王生前也曾说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你要是能亲近他们,使他们左右辅导你,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呢?”
  康熙的一厢情愿,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复立太子的第二天,为增进兄弟间的团结,康熙讲几个阿哥都封赏了一遍。在这次斗争中,大阿哥胤褆全面落败,彻底完蛋;太子胤礽失而复得,挽回损失,但其地位不但不稳固,还受到其他兄弟的轻慢;八阿哥胤禩大起大落,开始被重用,被公推为皇太子,但又被康熙否决,一直到最后才复还贝勒爵位,已经被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拉开距离,甚至七阿哥胤祐和十阿哥胤礻我的爵位都在他之上了----也是失算得厉害。如此看来,这半年的政治斗争中,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都是失败者,好在胤禩主动揭发大阿哥的行为,康熙虽然心中知道他的意图,但也还是给了赏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晋为亲王,已经升到了人臣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就连得罪过康熙的胤禵都被封为贝子,还得到了大阿哥胤褆原来的奴仆、人口和世职,他可谓是拣了个最大的便宜。
  这场大动荡之下,人心思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雍亲王胤禛搬进新的府邸,那拉氏安排下人收拾房间。
  “爷,这亲王府就是阔气,臣妾为爷好好布置一番。”
  “辛苦你了,福晋。”
  “不辛苦,看到爷如今这番风光,臣妾打心里高兴,什么辛苦都是值得的。”
  胤禛去到洁儿的房间。
  “年福晋,这房间还满意么?”
  “姐姐亲手安排的,自然是十分满意。”
  “那就好,这只是开始,只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并不一定漫长,我只知道,事在人为,爷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