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传

第26章


比丘们便对佛说:“既然如来您永远不会有四倒之见,并且了了知晓常、乐、我、净的道理,那么您为什么不多住些时候,从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教导我们抛弃、离开这个四倒呢?”佛说:“我现在所有至高无上的正法都已经交付给摩诃迦叶了,你们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佛法,依靠他的智慧使你们断绝颠倒的虚妄之见,就像我在世的时候一样。”佛陀告诉大众,说:“现在我将正法同时托付给国王、大臣以及四部众,他们应当劝导鼓励各人学习佛法,使人民增加戒、定、慧的功夫。如果有不学习这佛法,甚至懈怠,打破戒律,毁坏正法的,大臣、四部众们应当用严刑峻法对他们加以管治。”佛同时告诫大众,从今天开始不准许声闻弟子吃肉。(声闻,是指从佛那里听到教诲而觉悟的。)
  佛陀问憍陈如:“阿难到哪里去了?”憍陈如回答说:“他在娑罗林外,离这里大约有十二由旬的路程。他被许多魔众所困扰,陷入魔网,身受大苦,因此不能到这里来。佛便对文殊菩萨说:“阿难是我的弟弟,服侍我已经有二十多年,他从我这里听到的佛法很多,就像水倒进瓶里一样,只有他能接受并且加以护持。所以我现在问他到哪里去了,是想要他接受并护持这《涅槃经》。现在他被魔障所困扰,你就拿这个大陀罗尼咒前往救护于他吧。”文殊便当即前往阿难所在的地方,用这个咒语吓走了魔王。阿难因此顺利回到佛的住处。
  佛对阿难说:“娑罗林外有一位梵志,名叫须跋陀罗,已经有一百二十岁了,虽然他得到了五通的本领,但尚未抛弃骄慢的心性。你可以去他那里对他说:‘如来出世就像优昙花一样,很快就会消失。今晚中夜时分如来就将进入涅槃,你如果需要如来做什么事的话,就赶紧到如来那里去。’”阿难将佛陀的话对须跋陀罗说了,须跋陀罗便当即和阿难一起赶到佛的住所,听佛说法,当下便成了一位阿罗汉。须跋陀罗成为了阿罗汉后,对佛说:“世尊,希望您能多留些时间,不要马上进入涅槃。”佛听了,默然不许。须跋陀罗不忍看见佛陀涅槃,于是在佛陀涅槃之前进入寂灭境界。佛告诫大众说:“从我悟道成佛后,最先度化的是憍陈如,最后度化的是须跋陀罗。现在,我的事已经做完了,不必再说法度人了。”
  阿难知道佛即将涅槃,心里十分难过,便独自在一旁啼泣悲伤。但旁边有一位阿泥楼豆尊者对阿难说:“佛马上要涅槃了,佛涅槃以后有许多大事,如何处置,佛并没有说,你还不赶紧去问问佛?”阿难由于悲伤过度,一时想不起来有什么问题,于是他问阿泥楼豆尊者说:“有什么重要问题呀?”阿泥楼豆对阿难说:“有四个问题,你必须向佛当面问清楚。不然就来不及了。”阿难于是立即问佛:“第一,佛在世的时候,大家都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人为师呢?”佛说:“你们依波罗提木叉(处处解脱)的无上戒法为师。”“第二,佛在世时,大家依靠佛,与佛住在一起,这是依佛而住;佛灭度后,大家又依谁而住呢?”佛说:“你们依四念处严心而住。”(四念处:念是能观的智慧,处是所观的境界。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第三,佛灭度后,结集(编辑)经、律、论三藏教法时,在各部佛经的开头,要说些什么话呢?”佛说:“应当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的格式。”“第四,对一些恶性比丘,佛在世时,佛会设法调伏他们,使他们放弃坏的本性;佛灭度后,用什么办法对待他们呢?”佛说:“用默摈的办法对付那些恶性比丘,使他们在僧团内部处于孤立之势。这样一来,他们便会感到孤独无趣,从而自动地离开寺庙,或者自觉地舍弃本性,放弃恶行,而成为好的比丘。”最后,阿难问到佛灭度后如何安葬的问题。佛说:“如转轮圣王的葬法:用白布缠身,涂上末香,将国王的尸体用金棺铁槨装饰起来,同时在身上浇灌酥油,然后用有香味的柴火烧化。火灭后,将骨末尽数收取,建塔安放,使看见这塔后,人们或悲或喜,从而怀念国王治理国家的好处。我涅槃后,也当按照转轮王的规矩殡葬。”
  佛说涅槃时,有许多人参加,但对于这经并没有产生足够的信心,但佛知道将来他们总是会相信的。
  已经到中夜时分了,佛即将进入涅槃。这时大地一片寂然,听不到一点声音,只听见佛宏亮的声音在为弟子们讲说《涅槃经》的要点,佛说:“比丘们,你们在我灭度后,应当尊重爱护恭敬波罗提木叉,应当知道它就是你们人间的导师,跟我在世时没有两样。” 佛告诫大众说:“我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屡次向你们显示我已经进入涅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进入涅槃,因此你们应当知道,涅槃是常住法,是不变易法。”佛说完这话,就在七宝床上,右胁朝下,头枕北方,脚指南方,面西背东,安然而卧。这时正是中夜时分,万籁寂然,没有声音,如来带着慈祥的微笑在娑罗双树林下舒缓地悠然地进入涅槃之境中。
  佛涅槃后,有种种瑞相,不一而足。四众弟子自然悲伤痛悼,如丧父母。佛身灭度烧化,得到许多舍利,起先分做三份,一份给诸天,一份给龙王,另外一份给八国国王。八国为了得到这最后一份舍利,纷纷起兵前来争抢,后来这一份舍利平均分做八份,各得一份,回国建塔安置。
释迦牟尼传--2.佛经的结集
2.佛经的结集
  佛灭度后,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是王舍城关于佛藏的五百结集,这一结集决定了原始佛教的动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趋势。所谓结集,其实就是对佛陀所说的经进行编辑,这个编辑建立在各位弟子记诵的基础上,即诸比丘集合在一起念诵出佛陀在世时讲法的内容,然后进行编辑,这是为了防止佛的遗教的散失,同时也是为了使僧团的发展准备有形的工具,使僧团四众有所归依,有所遵守。原始佛教就在这个结集中奠定了它的规模,决定了它的修行方式,指定了它将来的发展道路,它并未因佛陀的涅槃而走向消亡,而是更加发扬光大起来。
  王舍城的结集是大迦叶发起的。大迦叶是有名的大德高僧,在僧团中以“头陀第一”而受到僧众的尊敬。释迦牟尼最后游行教化,到拘尸那入灭,大迦叶并没有随从。后来他知道了佛陀将要入灭,于是率领五百比丘,急忙赶去。在佛陀入灭的第七天,大迦叶赶到了拘尸那,并以上座的身份,主持了佛陀遗体的毗荼大典。也就在这时,他发起了结集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的安居期中,在王舍城召开结集大会。
  公元前485年四月十五日,大迦叶这样想道,“应当将佛的遗教收集起来,编辑成经书,使佛法长久传留下去,使佛的教诲得以永久保持。”于是,大迦叶在须弥山上召集比丘僧众,对他们说道:“佛陀的各位弟子,如果你们真心想念佛陀的话,你们应当报答佛陀的大恩,不要现在就进入涅槃。所有佛陀弟子中得到神通大力的,都要到这里集合开会,商量佛的遗教结集的事宜。”大迦叶的想法得到了各位比丘僧众的响应,因为在佛陀灭度后,各位比丘僧众顿时失去依靠,不知该如何进行将来的修为,如果有现成佛陀的遗教结集,对于将来僧众们的修行以及教化都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影响。因此当大迦叶提出要结集法藏,就有许许多多的比丘僧众站出来表示同意,而且他们都愿积极参加这个大会。
  大迦叶从众多比丘僧众中挑选出五百位阿罗汉,除了阿难之外,来进行法藏的结集。并且请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进行护法,供给饮食。具体地点是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西面大迦叶居住的地方毕钵罗窟,也即七叶窟。然而,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为什么被排除在结集的僧众团体之外呢?据说是阿难的修为只到须陀洹果,并未证得阿罗汉,因此不准与会,因为这一次的结集只有具备阿罗汉资格的大德高僧才能参加。
  此前的三月初,在十五天说戒的过程中,大迦叶入定,用天眼观察到阿难的烦恼并未完全断除,因此在这次结集大会中,大迦叶亲手将阿难从五百阿罗汉中拽了出来,不准他参加结集大会。阿难大为惭愧,说:“照佛的规矩,已成阿罗汉果的僧众不能在佛陀身前身后服侍,因此之故,我才留存有一些残余的烦恼没有断绝而已。这须怪不得我。”大迦叶当即回答道:“你还有别的罪过。你劝佛陀让女人出家,使佛的正法减去了五百年寿命。”阿难说:“三世各佛都是有四部弟子的,女人出家并没有什么过错。”大迦叶又说:“佛陀要进入涅槃之时,背上疼痛,躺倒在地上,需要喝些水,可是你没有给佛陀喝水,这难道不是大罪过吗?”阿难说:“那时正好有五百辆车子,从河中横渡过去,搅得河水又黄又浊,因此才没有去取水。”大迦叶又说道:“佛陀问你,如果有人修到了四神足,就可以增加一劫的寿命吗?你应该回答说:‘佛陀应增加一劫的寿命。’可是佛陀三问,而你三不答,所以使世尊提前进入了涅槃。”阿难说:“那时是魔障蒙蔽了我的心田,所以我没有回答。”大迦叶又说道:“你给佛陀折叠僧伽梨衣时,用脚把僧伽梨衣踩在了地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