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

第55章


在陈毅的进攻下,山东省省会济南守军将领吴化文带领他的大部分军队投降,省主席王耀武很快地被活捉了。
  随着卫立煌的溃败,东北很快全线崩溃。10月23日,闹讥荒的长春被攻破。11月2日,沈阳失守,30万国民党军队投降了共产党。
  此后不久,战地记者胡霖在香港同埃里克・周的谈话中,对国民党溃败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
  他把责任完全归咎于蒋介石心理上的失误。
  蒋介石对少帅张学良的态度使东北人民对他极为反感。长期囚禁张学良只能使少帅更得人心,使蒋介石失去人心,并加深人民对他的不信任程度。如果他释放了张学良,把他送回去,少帅也许能为国民党争取大众的支持。
  蒋介石不得人心还有其他原因。他独断专行,重新划分东北各省,而根本不和当地人商量,这大大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此外,南京派来的新官员对刚刚划分的地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当地人反对这些官员,觉得他们是代表“南方人”,即中央政府的。
  很多非当地人担任了重要职务,因此国民党政府在东北给人的印象就是它占领了东北。国民党官员接管东北后,掠夺财产,腐化堕落,贪污贿赂,加之其他暴行,使许多东北人倒希望日本人继续占领这块地盘。
  国民党的官员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人们进行政治迫害,结果许多人因此投奔了共产党。
  但是,对国民党来讲,最大的失策或许是陈诚根据蒋介石的指令遣散傀儡政府在东北的30万中国军队。这些人没办法生存,大都投到了共产党旗帜之下。林彪热情地欢迎他们。确实,他们后来成了“民主联军”的骨干力量。
  国民党军队大溃败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也完全是个军事原因,从战略角度来讲,国民党军队一开始就被迫采取防御措施。俄国人把城市留给了国民党,却把农村留给了共产党。
  用中国军事术语来说,国民党只是抓住了“点”,而共产党却控制了“面”。“点”可以被孤立起来,包围起来,但国民党却没能扫平整个“面”。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保护“线”(铁路线和公路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结果使他们数量有限的军事力量被弄到了崩溃的边缘。
  绝望之中,蒋介石于12月1日派夫人去美国寻求援助。3日,蒋夫人见到了马歇尔,10日见到了杜鲁门。但是,这两人看来谁也不大同情他们。她提出了许多要求,想在3年内得到30亿元的援助。
  12月20日,杜鲁门派往上海的经济合作司的头头保罗・G・霍夫曼回来了,带来对蒋夫人极为不利的消息,21日,美国停止了对中国的建设援助计划。蒋夫人不想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国,便在美国呆了近一年,不知疲倦地为国民党奔波,但终于一无所获。
  在此之前,美国曾使国民党在华北的希望受到打击。国民党最优秀的将军傅作义以11个训练有素的军来守卫京津地区。
  然而,这11个军中,有4个军完全缺少装备,3个军装备不全。
  1948年夏,美国援助人员对蒋介石越来越感到失望,他们便单独与傅作义谈判,给他武器装备。他们觉得傅作义能够稳定华北局势,这样傅作义能为东北的国民党军队打开突围大门。
  7月初,他们提议给天津的傅将军1,600万元的军事供应。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但第一批武器到11月29日才运到,并且发现这批枪支因缺少关键部件而不能使用。
  傅作义虽被看作国民党最坚定、最有能力的军官之一,然而枪支运送的失败却大大动摇了其军队的士气。1949年1月14日,天津失守,北平失去了屏障,同时也断了向海上撤退的路。
  傅作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愿意让战火燃烧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古都,于1月21日带领军队接受整编,把北平交到了共产党手中。
  天津失守后,阎锡山曾给傅作义拍了6次电报,要他“勇于牺牲,坚决作战,不要有任何生存的想法”。但是,阎锡山对傅军所受到的压力及其内心的紧张状态一无所知。
  实际上,傅作义投降共产党,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成功。共产党在未来的政府中为傅作义安排了一个职务,这都是机智地通过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的西北军阀,傅作义女儿的公公邓宝珊促成的。燕京大学的常同山教授领导的民主党的一些人告诉傅作义,北平人都愿意投降共产党。以市议会议长许辉同为首的商业集团也恳求傅作义“理智些”,不要做损害北平这个历史名城的事情。
  傅作义在军事上也感到孤立。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已在东北溃败,傅作义明白他不能依靠答应要来救他的中央军。那时,他的心腹董其武将军在绥远已向共产党投降。
  除此之外,从傅作义当时所处的环境来说,要是继续反抗,形势将会对他极为不利。北平和天津的学生虽然并不一定亲共,但大多数都是反蒋的。这样,这个古老的首都和平地交给了共产党。
  在南面,蒋介石在徐州和长江一线的防御也被攻破,国民党失去了40万军队。12月3日,徐州失守,通往南京和上海的道路被打开。徐州之战确实是现代军事史上最大的战事之一。
  这场战役持续近3个月,注定了蒋介石中央政府在大陆的命运。埃里克・周自始至终关注着这场战役,并看到了一位逃到南京的军官。他就是李弥将军(他后来跑到缅甸,成了国民党残部的首领,以种鸦片为业)。
  根据和李弥将军的谈话,加上他本人观察,埃里克・周分析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1、徐州战场总司令刘峙忠贞不二,深得蒋介石信任。但他一生中从来没打过一次胜仗。他在国民党将军中成了人们的笑料。
  2、45万国民党军队与150万共产党人作战,人数相差悬殊。
  3、何基沣军队的倒戈在左侧打开了一个缺口,共产党人无需一枪一炮就穿了过去。这个军队原来是宋哲元手下29军的一个师,它在1937年的芦沟桥事变中获得极大声誉,因此它的倒戈对其他部队来讲是当头一击,使他们的士气大挫。
  4、国民党军队由广东、四川、云南的部队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组成,缺乏统一领导。在各个部队中,互相不是合作,而是勾心斗角。
  5、蒋介石干涉过多。他几乎每天都在南京给各位军官打电话,下命令,往往考虑不到战场上的新动向。
  6、共产党通过蒋介石总部的军事助手刘飞把国民党的行动计划了解得一清二楚。刘飞1949年4月被李宗仁派到北平,作为和谈代表团的一员和共产党和谈时,投奔了共产党。
  7、通货膨胀加剧,国民党军队苛扣军饷,给养不足。他们被围困时,整连整营的士兵用武器跟共产党人换馒头、米饭吃。
  8、国民党缺乏空军支持。美国拒绝为他们提供新飞机,甚至拒绝提供他们的飞机所需要的零件。
  1957年,历史学家陈晓伟在香港与埃里克・周谈话时分析说:
  1、原广西将领白崇禧是国民党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他是在最后一刻被任命为徐州战场总司令的,但他拒绝了这项任命。白崇裕反对蒋介石在徐州打这场决定性战役的计划,他提议在长江南岸安徽芜湖设下据点、万一共产党打到那里,他们的运输线将会大大拉长。
  2、陈纳德将军告诉蒋介石,他有信心只用40架战斗机就能在徐州扭转局势,但大家都知道,美国政府没有答应国民党关于飞机的要求。
  3、共产党到处挖洞,作为坦克陷井,因此阻止了国民党的机械化部队。
  4、总的来说,国民党军队在战役中,设备和火力方面都劣子对手。
  5、国民党打的是防御性阵地战,而共产党则机智灵活猛烈攻击。
  徐州战役之后,共产党对同国民党和谈彻底失去了兴趣。
  即使李宗仁等对此还存有幻想,但至少蒋介石心里是清楚的。
  在徐州战役国民党即将败退之际,蒋介石内心深处受到极大的打击。
  他的私人秘书陈布雷自杀了。
  埃里克・周两星期前和陈布雷谈话时,发现他异常忧郁。
  陈布雷责备自己没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蒋介石参加了他的葬礼,看起来很悲痛的样子。在陈布雷的日记后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已到了灯枯油干的时候了。”他身体虚弱,患有失眠症,心情总是很忧郁。然而,最不能使他忍受的是,他发现自己唯一的女儿竟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她把重要机密送给了共产党。陈布雷感到国民党的失败已是不可避免的、并责怪自己没能影响蒋介石的政策和决定。
  风云多变的1948年就要过去了。这时,国民党政府内部出现了一个和平团体。起初,这些人的头头是蒋介石的优秀将领白崇禧,但很快这些人就由白崇禧的广西老朋友李宗仁负责了。
  这一年的12月,白崇禧与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频繁地在一起秘密商议。两人都认为只有和共产党谈判,才能延缓共产党的进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