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八十章:首战德国国防军


    与投向日本的原子弹不同,日本,国是希望借此逼迫日本投降。而这里,国纯粹是为了一个战役,取得战术上的绝对优势。由于装备了式的全天候轰炸瞄准系统,因此,这次轰炸选择了凌晨。国前线官兵都得到了死命令,凌晨3时整,任何人不得睁开眼睛。完全漆黑的夜晚,巨大的光亮使半径50公里内的所有人的眼睛完全失明。强烈的高温将炸点附近的所有冰雪全部瞬时汽化,巨大的水蒸气甚至形成了一个直径达一公里的气柱,即便数小时后的11时,也能清楚地看见。
    这次核轰炸的效果相当理想,当然对于苏军来说,其后果相当惊人。8万苏军爆炸的一瞬间死亡,20余万人失去战斗力,并爆炸后三天内陆续死亡了近十万。有12万人,爆炸后的三天内,失去战斗力,并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相继死亡了约3万人。也就是说,这枚差不多相当于投向日本原子弹威力三倍的核弹,直接使乌拉尔方面军的40万兵力三天内失去战斗力,还不计因为核轰炸所造成的苏军士兵心理上的强烈恐惧。战场上的态势一下子就被扭转。
    张小石率领他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绕过原子弹轰炸现场,轻松地占领了乌拉尔方面军司令部所地车里雅宾斯克。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12月19日占领了兹拉托乌斯特,并击溃了退往此地的四个苏军集团军。直到此时,苏军大本营才真正相信,国战场上使用了原子弹,并摧毁了乌拉尔方面军地斗志。**队占领兹拉托乌斯特后,立即引起了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恐慌,如果不阻止国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的攻势。那么,正北面同国第2装甲集团军群作战的秋明方面军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于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立即下令乌法的伏尔加方面军前往拦截**队,并南乌拉尔山区收拢上万的乌拉尔方面军地散兵溃勇。不过,伏尔加方面军还没有来得及动作的时候,设车里雅宾斯克西部秘密射场地一枚dd-1型弹道导弹,便总参的直接命令下射了出去。这枚导弹的射程为300公里,命误差也达到了500米。如果装备的是常规弹头,那么这枚导弹对乌法地区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但它却搭载了一枚当量5万吨的原子弹。
    12月21日。当数十万苏军开始陆续向车站集,准备搭乘数列火车前往兹拉托乌斯特时,以车站为命点的dd-1型核导弹袭了过来。虽然,这枚导弹地命点居然跑到了车站外近600米的地方,但原子弹巨大的威力仍然彻底摧毁了整个车站。车站附近猬集的50余万苏军,就有14万人当场死亡,其余的也基本上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苏联政府乃至整个苏军上下被全部震慑住了,一周内。连续两次核袭击,就使苏军上万兵力失去战斗力。苏军高层立即意识到,任何集结兵力的行为都只能招致原子弹的轰炸。而将兵力全部打散,则目前只有集兵力才能集火力的技术条件来说,等于是完全放弃了正面战场上地进攻和防御,从另一个角上来说。苏军只能成为游击队,才有可能避免原子弹的轰炸。苏联政府也终于此时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任何对国的军事行动,都只能是一个笑话!
    国拥有“毁天灭地”的强大武力,并一周内使苏军上万部队消失的“谣言”苏军上下迅速弥漫开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苏军士兵的士气,也极大地影响了苏军指挥员地判断。由于害怕集兵力会被国的原子弹轰炸,秋明方面军司令不得不下令让各师分散行动。这无疑给了**队各个击破的绝佳机会。而当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于12月25日占领叶卡捷琳堡,切断了秋明方面军的退路后,已经完全丧失斗志和信心的苏军终于崩溃了。
    秋明方面军再也成不了建制,虽然先前布的以师为单位进行各自为战的命令被苏军执行。但强烈的电子干扰下。各师都找不到自己的上级,甚至连友邻的位置也弄不清楚。消灭已经完全混乱地秋明方面军。对于第2装甲集团军群和第3野战集团军群来说,就显得异常轻松了。12月26日,国地第2装甲集团军群开始起了反攻,克服了严寒带来的各种困难后,第2装甲集团军群地攻势显得犀利无比。12月29日,长途奔袭的一个装甲集团军占领卡缅斯克、31日,与第3野战集团军群前锋叶卡捷琳堡东部的一个小镇上胜利会师。
    至此,苏军乌拉尔地区的三个方面军被**队完全击溃,剩下的就是**队对各地的苏军溃兵进行清剿和收拢了。到45年1月底,**队已经整个乌拉尔地区击毙近七十万苏军,俘虏了约240万人。苏军三个方面军约500万人,至此烟消云散。这一打击对苏联来说,是相当致命的。之前的战争,**队动的超大规模的合围歼灭战,就消灭了苏军约600万人,现又消灭了500万人。这意味着整个苏联整整一代的青壮都被损失掉,现的苏联,除了法国还有约一万仆从军,国内只剩下了约200万军人。
    如此重大的兵力损失使苏联政府彻底丧失了与国为敌的信心,由于德国人苏联眼也是ka不住的,因此苏联政府立即派出以勃涅日列夫为地代表团秘密前往国。准备向国企求和平。当然,谈判没有结果之前,并不影响**队的快速推进。由于苏军兵力已经非常薄弱,征的数万少年和老年兵,还没能进行训练,谈不上放武器了,只是匆匆地套军服。然后就被塞进火车,拖往各处前线。赤手空拳地以血肉之躯去阻挡**队的装甲集群。
    被德国武装起来的精锐部队战争初期就被**队消灭,剩下的只是些地方部队和根本就不能称为军人的兵部队。这样地力量显然无法阻止**队的攻势。45年1月下旬,国第2装甲集团军群和第3野战集团军群主力部队终于完全跨过乌拉尔山脉,进入广袤地东欧大平原。由于害怕**队用原子弹进行攻击,苏军根本不敢集结大量兵力,只能调集一个师一个师地前往阻截**队的进攻,这虽然的确迟缓了**队的攻势。但也使苏联的人员伤亡加惨重,精锐部队的损失也加迅速。
    1月22日,第3野战集团军群一部占领了切尔内这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接着,第2装甲集团军群一部则迅速越过已经完全结冰地古比雪夫水库,占领了喀山。然后又沿着伏尔加河上游,继续向西进攻。古比雪夫地区,刘白驹根据各方情况。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洪万顷率领的第2装甲集团军群,攻击下路。
    叶少纬的第4装甲集团军群战争爆前,一直呆哈萨克丘陵和乌拉尔山脉延伸出来的图盖高原之间,苏军一主动进攻,叶少纬就下令前锋部队迅速进入里海和咸海之间的地区,这里构筑的防御工事和补给站点。11月底,德国国防军东方集群正式进入里海沿岸低地,并这里也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同**队好好地较量一番。
    德国国防军地高级军官们的心情比较矛盾。一方面。他们基本上都曾留学于国的各个军事院校,接受国行进的军事思想和各种战术条例的训练。对国一直抱有强烈地好感;另一方面,自认为身上流有高贵的日尔曼血液地德**人们,则一直希望战场上能够击败自己的老师,证明日尔曼人才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
    国防军东方集群的总指挥是著名的龙德施泰德元帅,但作为希特勒不放心的几位高级将领之一,他的日子一直都不太好过。先是希特勒将他调回柏林,担任预备役部队总司令,接着,因为国内爆平民反法西斯游行,希特勒不放心国内安全,又将一直担任东方集群总指挥的爱将博克元帅调回国内。由于东方集群将领们的抵制,到任的勒布元帅无法压制住手下地将军们,主动要求调回国内,并强烈建议希特勒将龙德施泰德元帅升任为东方集群总指挥。
    经过几番周折,终希特勒勉强同意,任命龙德施泰德担任东方集群地总指挥。这也终使东方集群的那些悍将们安停下来,象赖歇努陆军元帅、古德里安陆军一级上将、曼斯坦因陆军步兵一级上将、隆美尔装甲兵上将等人,也只有龙德施泰德才能压制下来。东方集群拥有强大地武装力量,第2、第5和第7装甲集团军,分别由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隆美尔等人统帅。第4、第6、第9、第11、第17集团军分别由弗尔斯特陆军工兵一级上将、赖歇努陆军元帅、斯特劳斯陆军一级上将、朔贝特陆军一级上将和施蒂普纳格尔陆军步兵上将率领。此外,还有9个军及其它**部队,总兵力达到了140万。
    由于从来没有同德国国防军进行任何正面交锋,使得叶少纬对此战并没有太多的信心。从和平年代与德**人的交往来看,德**人堪称世界军人的典范,这使叶少纬从一开始就将德国国防军放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来看待。大量被派出地侦察机,因为高纬地区冬季的白昼时间太短。加上冬季的浓雾,使空侦察只能大致推测出德国国防军的部署。此时的技术条件下,预警机也根本无法区分地面杂波及机动车辆回波,实际上只能用作对高空飞行的空预警。那么,要想摸清德军的底细,只有地面侦察了。
    好,国陆军历来都非常重视特种作战部队地建设。这使得**队地面侦察方面,拥有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谨慎地叶少纬经过近一个月的地面侦察。才勉强摸清了德军的部署。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目前已经进入乌拉尔河进入里海的入海口阿特劳地区,曼斯坦因的第5装甲集团军则前出上公里,乌伊尔河流域集结;隆美尔的第7装甲集团军则作为预备队,集结沙尔卡尔湖周围。其余部队则沿着乌拉尔河呈线状布置。
    德军地这种布置,令恩巴河流域集结的叶少纬感到非常难办。如果攻击突前的第5装甲集团军,那么,其身后的德军数大集团军则可以立即前往支援。而且其右翼后方的第2装甲集团军和左翼后方的第7装甲集团军都可以响应。但如果撇开第5装甲集团军,攻击阿特劳地区的古德里安,那么拥有高机动能力的第5装甲集团军又可以很轻松地攻击**队地大后方。由于与张小石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和洪万顷的第2装甲集团军群太远,使第4装甲集团军群后方遭受打击时,很有可能来不及救援。
    陷入两难的叶少纬每天都拿着放大镜地图上四处寻找德军的破绽,但却一无所获。不久,从铁血军欧洲陆军司令部传来命令,要求叶少纬立即向德军动一线平推式的全面进攻。这个命令让叶少纬大为不解。他不明白司令部为什么会出这样地命令。因为这样一来,铁血军陆军的机动性的优势就无法充分挥,重要的是,这种打法是一种完全凭实力进行较量的打法,第4装甲集团军群只有不到110万的兵力,不如德国国防军东方集群140万的兵力。虽然装备、战术占优,但这肯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
    还没有等叶少纬向司令部提出疑议,司令部的第二封电报又了过来,要求叶少纬坚决执行命令。叶少纬立即与其参谋长及整个参谋班子进行磋商,争论半天的结果是:第4装甲集团军群地真实任务,并不是歼灭德国国防军地东方集群,而是将其牢牢地牵制住。那么,这就意味着第2装甲集团军群和第3野战集团军群将会很快进行反攻,并突破苏军的战线,进行纵深穿ha后。从侧后包围德军。这样地结论也使叶少纬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高统帅部希望一举合围并全歼德国的东方集群。使希特勒政府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队强悍无匹战斗力,从而迫使其和谈。结束战争。
    想通此节后,叶少纬并没有犹豫,立即让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先攻击突前的曼斯坦因的第5装甲集团军,然后用重兵集团,挡住德军其它部队的反击。他希望能够借此真正消灭德军的大量部队,使德军也不敢轻举妄动。至于本身的伤亡,叶少纬认为,只要参战部队没有被打残,就是胜利。
    其实此时的龙德施泰德元帅也感到非常紧张,“传说”的无敌军队就自己的眼前,虽然他对自己的士兵们充满了信心,但一想到国铁血军自成军以来,那一连串的辉煌胜利,至今未尝一败的光辉战绩,就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丝恐惧。许多部下从国远征军欧洲战场上,同他们不屑一顾的党卫军作战战成平手的事情推断,而表现出了对铁血军的蔑视。但龙德施泰德却清楚地知道:国远征军的主要部队,并没有经历过战事,而且兵力远不如党卫军。而铁血军陆军部队真正的精锐力量,正自己的面前。
    12月10日,第4装甲集团军群率先起了进攻。数千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德军的阵地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炮击。虽然德军的炮兵部队立即进行还击,但由于**队的炮群相当分散,使德军的还击并没有太大的效果。高纬地区的短暂白昼被国空军和陆军航空兵充分利用,喷气式战斗机轻松地掌握了战场制空权,庞大的轰炸机群则向德军阵地倾泄着成上千吨的弹药。小镇乌伊尔,德两**人进行了激烈地战斗,虽然**队成功地压制了德军的炮火,但强渡乌伊尔河时,却遭到德军的重大杀伤。
    乌伊尔河并不宽,但完全结成冰的河面,使铁血军战士们很难起快速地冲锋。坦克稍不注意就会被附近爆炸的炮弹炸开的冰层掉进河去,也使坦克部队的推进受到严重迟滞。国的攻击部队还未进入小镇,就镇外与德军锐的“虎”式坦克遭遇。以34式主战坦克为主的国装甲部队,虽然装备上并不亚于德国的“虎”式坦克,甚至火力上还略微占优,但进行防御作战的德军拥有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使国坦克部队的这一点优势也丧失了。
    双方乌伊尔镇附近展开了长达三天的拉锯战,**队被打残了2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德军也被迫撤下去4个装甲师。418辆34式主战坦克被德军击毁,德军也损失了475辆“虎”式坦克。好**队掌握了大部分时间的战场制空权,使德军的后续增援部队途就受到大量损失。12月14日,德军的第30军增援途,于科内斯塔努附近被国四余架重型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不小心”找到了位置,近2万枚炸弹辅天盖地地砸了下去,使德军第30军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德国国防军的战斗力也确实远高于其武装党卫队(即党卫军),国的第403机械化步兵师,萨吉兹通往米亚雷的公路上,遭遇一支德军装甲师,双方展开的激战,迫使双方的师长不断地将后续部队投入到战斗,由于地形限制,使任何想要迂回包围或从侧翼攻击的打算都只能落空,双方只有硬碰硬地拼火力与装甲。战斗持续了近七个小时,德国空军也趁国战斗机因燃料不足返航,而伺机对**队的阵地进行轰炸。
    终,第403机械化步兵师的副参谋长代替阵亡的师部高层,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撤下来的已经不足2000人和40余辆坦克。德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几乎全部的装备被摧毁,16000余人的装甲师,能够活着走下战场的也只有近三千人,且其师长、参谋长等也阵亡,只有副师长幸存下来。双方拼了个旗鼓相当。
    这次战斗使叶少纬推断出国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与德国国防军的一个装甲师,其战斗力相当。即便如此,这个推论也足以令**方高层震憾了。德两国正规陆军的第一次碰撞,使**队终于感受到了德国国防军的强硬与牢固,德国国防军也感受到了国陆军的剽悍与坚韧。
    【……第二八十章:战德国国防军----网字快……】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