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八十九章:刺杀希特勒(上)


    龙战天对我的加“疯狂”的作战思路加感到惊骇,此时他担心的并不是能否完成对普鲁士集团军群或波兰集团军群的合围,而是担心自己的即退路是否会被切断。至于继续向西推进,他还真没有这个胆气。总参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要求其立即继续西进,但第1装甲集团军群参谋部进行推演后现,如果继续西进,除非使用原子弹关键时刻稳住阵脚,否则,等待第1装甲集团军群的只能是全军覆灭。对此,龙战天终于改变了其作战时不回总部电报的“传统”,开始向总参和高统帅部询问真实目的。
    对龙战天有些怨气的总参,根本没有理会他的询问,直接用命令的形式要求其坚决执行总参的作战计划。而我不得不回电明白地告诉他:后方的事情交给其它部队,他只管向前冲。后还安慰他,我能够保障他的补给。龙战天接到这封电报后,不顾参谋部其他高级将领的反对,立即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
    第4装甲集团军群的处境并不象外人所想象的那样糟糕,虽然波兰集团军群一部从北面、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从南面向第4装甲集团军群慢慢地合围过去,但处于第4装甲集团军群包围圈内的德国普鲁士集团军群已经濒于崩溃边缘。由于害怕遭到国的核打击,莫德尔元帅将全集团军群“打零”布置,这使得其任何一个地方的防御都作不到完善。重要地是。华沙及周边城镇的内部,一次秘密行动正准备进行着。
    由国情报部门牵头,以波兰流亡政府出面,召集了大量的波兰仆从军(国民军)、华沙及周边城镇的普通市民等共约30余万人,准备华沙动起义。原本处于德国盖世太保监控下的波兰国民军,虽然一直没有象苏联仆从军及其它国家仆从军那样各个战线上充当德国人的炮灰,但也是德国维护波兰统治的重要力量。国民军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悄悄地与国情报人员接头后。就等到了波兰流亡政府关于其政治前途及经济利益地保证,于是。向流亡政府及国投诚,就成了其唯一的选择。
    当然,德国人对波兰国民军地监控还是相当严格的,这使得国民军无法将库存武器放到参与起义的平民手。求助于**队之后,国空军采用低空空投的方式,向参与起义的波兰市岷韵送了数十门反坦克炮、三余门迫击炮、上万枝各种枪支及数万枪弹。当然空投必然会使部分武器飘到德军头上,使德国人察觉到了华沙的一些异动。但演技出色的科莫罗夫斯基成功地打消了德国人地疑心。使其认为这是**队支持个别游击队所作出的正常行动。
    由于大量的波兰青壮(尤其是犹太人)战争初期就被消灭,数量稀少加上仇恨使国民军的总数只有约15万人,而且基本上集华沙一带。为了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使华沙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同时,也为了降低科莫罗夫政府成立后的影响,波兰流亡政府决定动员市民参加起义。于是,又有15万普通市民被武装了起来。8月15日。代号“风暴”的华沙起义打响了第一枪。由国民军、大大小小的游击队、普通市民组成地起义队伍,很快就占领了华沙的几个重要区域。
    驻守华沙市内的只有德军5个师约7万人,另有12个德军师约18万人分散华沙郊区布防。这使市内的战斗显得有些轻松,原本被德军用来抗击**队的进攻而准备进行巷战用的街垒、大楼支撑点、民房据点等,也被熟悉地形地华沙武装市民夺取,反而使这些德军提前进入巷战。希望能够早日解放祖国而爆的饱满战斗热情。弥补了装备及训练的巨大差异。由于人数众多,使德军华沙城内的战斗进行得相当“艰苦”,许多街垒、工事内的德军因为弹药消耗太快,且无法得到补给而被攻陷。
    到了第三天,莫科图夫区、市心区等地区被起义部队攻陷后,德国人市内的防御力量只剩下维斯瓦河上的几座大桥及周边区域了。无奈之下,德军只好决定从华沙近郊地区调动部队前来支援。但一直注视着德军一举一动的华沙起义部队,立即将德军的去向通报给了**队。上架国轰炸机对德军的轰炸,使得第一批想要增援市区地德军伤亡惨重,不得不立即退回到原来地隐蔽工事。
    波兰人的起义行动一开始。**队就向德军动了全面攻势。当时地技术条件下。只有集兵力才能集火力。而分散布置的德军显然做不到集火力这一点,这机械化战争显得非常致命。第4装甲集团军群很快就强行清除了华沙南部塔尔琴、古拉卡尔瓦里亚、加尔沃林等地的德军。并顺着维斯瓦河向华沙市区推进。
    同时,三个师的空降部队,也空降兵将万福海的率领下,空降至华沙市区,向固守维斯瓦河几座桥梁的德军施加加强大的压力。维斯瓦河东岸,夜间又陆续加强了2个师的德军,其防守力量加强大。但单兵火力占优的国空降兵的冲击下,德军也只能节节败退。到了8月19日夜,国空降兵顺利夺取了王宫。当然,原来一直呆王宫的莫德尔元帅早起义的当天就离开了。
    华沙的局势从王宫落入**队手后,就已经明朗了。华沙市民开始走上了街头进行庆祝,德**队也对防守几座孤零零的桥梁失去了多少兴趣。8月20日。炸毁了这几座桥梁后,德军陆续撤离了华沙市区。当天,万福海将表公开声明,宣布华沙光复。英国约克城内国驻英总督府,波兰流亡国王也立即表了声明:波兰人民地浴血奋战下、国朋友的全力帮助下,华沙光复了,并宣布波兰政府将近一段时间内。重回波兰。同时还派出了以副总理为的一批官员,乘坐国提供的飞机到达华沙。准备政府的重建工作。
    波兰国王的号召下,波兰各地普通平民都开始进行了积极地准备,全波兰境内ian起了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这不仅使德**队本就艰难地处境雪上加霜,使**队的许多后勤补给线受到了波兰武装平民或游击队地精心保护。不过,此时的叶少纬对这种小打小闹的战斗并不关心,他正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将科顿、卡武申、明斯克的三个德军集团军合围起来。已经进入华沙及郊区的地面部队尾随着德军的逃兵向东缓缓压迫过来。而正面,3个装甲师和9个机械化步兵师也全面展开,至于南部,也有5个机械化步兵师采取了紧迫逼压地办法,使德军无法抽出身。
    北面是一片森林,也是德军这三个集团军好的撤退路线。但这里,这片森林的边缘,数架国轰炸机投下了无数的定时、延时、敏感炸弹和大量的地雷。德军要想从这里逃跑,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国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群也这里进行重点巡逻和轰炸,这基本上打消了德军从北路撤退的念头。从华沙逃到明斯克地莫德尔元帅,组织了数次反冲击,准备突出重围。但**队强大的空火力及绝对优势的地面火力的打击下。死伤惨重。
    明斯克、卡武申、科顿三个城镇被国空军轰炸机群夷为平地,使这三个地方不得不被德军放弃,转入附近的农田和树林里,构筑的防御工事。但德波平原上,这样地工事显然无法抵挡住国装甲部队的冲击。当合围形成后,德国人好的选择似乎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投降。不过,莫德尔还等待,等待一个好的时机,一个投降的好的时机。
    长期以来。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都非常拥护希特勒的扩张政策。这不仅给国防军带来了彪炳的战功,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希特勒地扩张政策。国防军与其说是被动地接受希特勒地命令,还不如说是通过大本营的参谋人员或多或少地暗示着希特勒作出重大决策。但国防军地将领们并不喜欢希特勒军事上的盲目及错误的指挥,加痛恨希特勒国防军外组建的武装力量――党卫军。不仅党卫军,现连国防军都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加上本土重要的莱茵(鲁尔)工业区被摧毁,使德国经济已经陷入崩溃边缘。这种困境,使国防军的将领们产生了一个的想法,那就是干掉希特勒,接管政府。
    国防军高层的这一心态,立即被严密注视着德国上下一举一动的国特工所了解。已经成为国功勋情报人员、并获得多枚荣誉勋章的德国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史蒂芬贝格早年初就向国透u了国防军高层的这一动向,这当然引起了国情报机构的兴奋和鼎力支持。其实早7月初,国就实施了一次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这次行动仍然是以史蒂芬贝格的情报为基础,国空军动用了数架俯冲轰炸机,夜间用制导炸弹摧毁了设腊施登堡德军大本营,但希特勒却因提前几分钟坐车离开,而侥幸逃拖。
    此后,由于商云义的法国集团军群攻入德国境内,使腊施登堡处于**队的威胁之下,因此,希特勒将大本营放了总理府的地下室内。又经过两次不成功的制导轰炸后,希特勒将大本营放了柏林郊区,并不断地换地方。由于情报的不适时,使国针对希特勒的精确轰炸越来越困难,因此,刺杀希特勒的工作就只能通过比较“传统”的方法来解决。史蒂芬贝格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
    【……第二八十章:刺杀希特勒(上)----网字快……】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