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

第152章


一八七○年,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一八七一年,俄国就发动突袭,占领伊犁地区。对这种明目张胆地侵略行为,它向中国解释说,因为中国已不能在那里行使职权,所以基于朋友的道义,暂时代为管理,以免落到叛军之手;一旦新疆的动乱平息,就双手奉还。俄国认为中国绝不可能再回到新疆,伊犁地区并入俄国,已成定局。 
  一八七六年,中国竟然回到新疆,俄国大失所望。依它所作的承诺,必须从伊犁撤退。俄国无法拒绝撤退,但要求谈判撤退条件。谈判,是它最喜欢的事了。 
  我们现在追溯一件十二年前(一八六七)中国在俄国高压下签订的丧失五十八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塔城条约》(或称《勘分西北界约记》)。 
  根据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条约》,两国在中亚的边界是:“从沙宾达巴哈的界牌起,顺着山脉河流的形势和中国常驻的哨兵站(卡伦)等处,直到浩罕。”沙宾达巴哈,就是沙宾山口,在外蒙古唐努乌梁海西北,是中俄共同边界上的一个山隘。 
  一八六二年,外蒙古军区总司令(乌里雅苏台定边将军)满族人明谊,跟俄国代表划界。明谊这才发现,山脉河流形热跟中国常驻的哨兵站是两回事,以山脉河流形势,也就是以分水岭为基准的话,则中国所有的哨兵站,都远在分水岭以西二三百公里之外。《北京条约》签订时,以奕訢亲王为首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了解中国真正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明谊认为应该以中国哨兵站为主,因为那表示中国力量实质上就在那里。俄国立刻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界,发动攻击。中国哨兵站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不能抵抗,被迫节节后退,一直退到俄国心目中的地点,然后说:“好吧,就以你们的常驻哨兵站为基准谈吧。”明谊狼狈不堪。 
  一八六四年,新疆民变爆发,妥明在乌鲁木齐叛变称王,明谊恐怕俄国跟变民结合,就接受俄国的要求,签订了《塔城条约》,俄国再一次从中国手中不动声色的攫取了五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块矩形的有日本一倍半大的广大土地上,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伊赛克湖和三千平方公里的斋桑泊,以及中亚重镇的阿拉木图城(今哈萨克共和国首都)和皮什别克(今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 
  然而,俄国仍不满意,七年后(一八七一),《塔城条约》的墨迹方干,俄国乘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之际,又出兵占领伊犁(新疆伊宁)。 
  俄国既要求谈判交还伊犁的条件,中国只好跟它谈判。一八七九年,清政府派满洲权贵崇厚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德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节到外国首都办理交涉。 
  崇厚在观念上认为只要收回伊犁城,便算完成任务。而且星象家曾警告他,这一次出国对他非常的不利。所以他急于早日在条约上签字,以便迅速回国,摆脱恶运。因之他到了俄国后,很快就签订了下列的《里华几亚条约》(又称《伊犁条约》): 
  一 俄国把伊犁城(新疆伊宁)交还中国。 
  二 中国赔偿俄国占领费五百万俄元(卢布)(中国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三 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及特克斯河流城(三万平方公里)与俄国。 
  四 斋桑泊以东,重新划界(这就是说,还要举行俄国最喜欢的谈判)。 
  条约的结果是,中国只收回一个伊犁城,城以西和城以南的领土全部丧失,从伊犁到天山南路必须经过的特克斯河,也被切断。这时候清政府对国际事务,开始多少有点了解,再加上英国暗中为中国出主意,于是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并且宣布崇厚因没有接到训令就擅自返国,把他逮捕,判处死刑(星象家的不祥预言应验了)。 
  清政府若干大臣还声称要用武力收回伊犁。中国全国的舆论沸腾,左宗棠也集结军队,准备进攻。俄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但那时他们还没有西伯利亚铁路,运兵困难。而且新征服的中亚诸国,有乘机反抗,跟中国合作的危险。最后,中俄两国恢复谈判,清政府这一次没有再派满洲权贵了,而派汉人曾纪泽当全权代表。 
  一八八一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又称《收回伊犁条约》): 
  一 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给俄国(总算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三万平方公里)。 
  二 赔偿军费九百万俄元(卢布)(多了四百万俄元,九百万俄元约合中国白银五百万两)。 
  俄国仍不肯罢休,两年后(一八八三),再跟中国勘定斋桑泊以东边界,签订《科塔条约》(外蒙古科布多与新疆塔城间边界条约),用不着问,吃亏上当,割地如仪的仍是可怜的中国,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约有台湾岛那么大)的斋桑泊地区,再断送给俄国。 
  俄国对清政府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愚弄,没有一次不得心应手。仅西北边境一隅,中国的失地,就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连以前所割东北边境的领土,至此共达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我们用下表说明详细的内容:  
  这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有三个法国、或四个日本那么大,都是中国国防上绝对不可以丧失的重地,任何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笔巨债。中国在清政府满洲权贵领导下,被俄国一大块一大块的宰割,却没有惹起当时世界上任何人的注意。比起英国、法国以及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那种开枪开炮、声震四邻的公开抢劫,俄国的手段,更高一级。而最使中国人啼笑皆非的是,俄国每一次攫取中国土地,都在它坚称对中国十分友善和坚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朋友之后。 
  十二 中法越南战争
  《圣彼得堡条约》签订两年后(一八八三),中国又为了保护越南,而跟法国发生战争。 
  上世纪(十八)末,流亡在外的广南国王阮福映,得到法国传教士的协助,于一七八九年,跟法国签订同盟条约,允许法军长驻交趾中国地区(越南南部),并把土伦(岘港)割让给法国。法国承诺派遣一支军队,帮助阮福映复位。五年后一七九四年,法国远征军攻陷首都顺化,西山党政权消灭。这时正逢法国大革命,无法消化它的胜利果实,而把军队撤回。阮福映继续北伐,灭掉安南王国,统一全境。 
  本世纪(十九)初叶,阮福映请求中国加封,中国改封他为越南国王,他就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嘉隆王。一八二○年,阮福映逝世,他临死时,嘱咐他的儿子阮福皎说:“不可忘记法国的大恩,对法国要敬爱不衰,但千万不要把土地割给法国。”可是他的后裔对法国却采取敌视态度,法国传教士受到动辄被杀的迫害,法国的愤怒自在意料之中。 
  延迟到一八五六年,法国才采取行动,海军少将鲁约里到顺化呈递国书,要求越南履行一七八九年跟嘉隆王阮福映签订的条约。越南政府理也不理,原封退回。鲁约里就在土伦(砚港)登陆,摧毁越南炮台。越南政府等法国舰队撤退后,把在越南传教的法国传教士,屠杀净光,作为报复。 
  三年后,一八五九年,英法联军在中国大沽口挫败,但对越南并不放松。法国舰队再度光临越南,攻陷交趾的首府西贡(胡志明市)。越南只好屈膝,于一八六二年,跟法国签订《西贡条约》,把交趾割给法国。 
  法国政府对于占领越南三分之一的国土,似乎已经满意,但法国商人却垂涎被称为“北圻”地区的越南北部,商人久辟酉在北圻首府,交趾古都东京(河内),发现一条可以通往中国云南省的交通新道,就是红河。他利用这条河道贩卖军火到云南省,卖给正在作战的伊斯兰教变民和清政府的军队。但军火在越南却是违禁物品,越南官员无法阻止他,就要求驻在西贡的法国总督召回这位商人。一八七三年,法国总督派遣海军官员葛尔里前往调查,葛尔里率领两艘军舰到达东京(河内)后,竟被久辟酉说服,建议总督派兵并吞越南北部——北圻。越南官员对葛尔里痛恨入骨,就跟山区的黑旗军秘密联络,葛尔里遂在黑旗军一次狙击战中,中伏被杀。 
  黑旗军的领袖刘永福,是中国广东省人,在五十年代中国遍地民变时,刘永福是其中的一支,但他不像太平军那些领袖有政治理想。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逐渐恢复秩序,刘永福在中国无法立足,就率领他的部众逃到越南,在中越边境北圻西北部山区一带屯垦,当然也免不了种种不法的勾当,自成一个独立王国。越南一向把中国人当作天朝人,所以对刘永福的侵入,既无力驱逐,也不想驱逐。刘永福这批约二千余人的绿林豪杰,使用黑颜色的旗帜,越南人因之称他们为黑旗军。当刘永福把葛尔里等五颗法国人头呈献给越南国王阮洪任(二任王阮福皎的孙儿)时,阮洪任大为高兴,认为法国已经丧胆,就任命刘永福当三宣兵团副司令(三宣副提督)。 
  葛尔里之死,引起法国更大的压力。明年(一八九四),越南政府再次屈服,跟法国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 
  一 法国承认越南是独立国。 
  二 越南外交由法国代理。 
  三 开放红河自由航行。 
  法国驻中国公使把条约副本,通知清政府,清政府正式覆函声明:“条约中有承认越南是独立国条款,中国大惑不解,越南自古就是中国的属邦,所以对此条约,中国不能承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