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小说

北洋军阀史话

第456章

设置字体大小:

    孙传芳北面既然尊奉张作霖,南方亦想输诚于北伐军,举棋不定,战意全无。传说
蒋中正对于孙的投降条件,是要孙率所部攻鲁,以立功自效。孙既无战意,对攻鲁攻奉
自感为难,孙的如意算盘是想保全实力,退出战场,坐山劝虎斗,养精蓄锐,以待两败
俱伤。所以既不愿在徐海和鲁军作战,也不愿冲过镇江和北伐军争雄。
    16年7月下旬,孙传芳与张宗昌联合南下,于25日进迫徐州,这时北伐军已抽调军队
南返,预定留在前线作主力军的只有王天培部第十军,蒋中正乃回南京与何应钦、白崇
禧、李宗仁三总指挥协商抵御孙传芳、张宗昌两军办法,7月23日徐州遂被北军攻陷。北
伐军内部由于宁汉分裂问题,因此对于军事未能全力应付。
    孙传芳既占领徐州,即分两路南下,一由津浦路攻蚌埠,一由宿迁侵淮阴。孙认为
这是他东山再起的天大良机,所以不顾张作霖的电阻,亦不计及张宗昌在济宁及徐州东
面为冯玉祥所牵制,分身乏术,难以南下应援的态势,一意行险侥幸,急急南下,于是
爆发了龙潭之役。
    龙潭之役在北伐史上,和汀泗桥、武昌、南昌等役同垂不朽。8月中旬北伐军前方各
军陆续撤回长江南岸,蒋中正已下野,沿长江一带防御未臻稳固,但亦唯有利用长江天
堑扼险防守,休息整补充实战力,待机转移攻势。
    龙潭镇北临大江,是南京的唯一屏障,东南西面有宝华、汤山和栖霞山,控制京沪
交通,亦足以威胁南京对外交通。孙传芳选择龙潭为渡河上陆地点,上可以迫近首都,
下可以略取苏州和常熟,孙军渡河企图及各种准备事前异常秘密,且处心积虑,编成作
战要诀十条如下:
    一、南人多食米,北人多食面,北人随时随地可带面食,于作战时间上,并不受吃
饭影响,南人则每日三餐,其所耗时间自必较多。现拟利用此点,延长作战时间,使之
无吃饭余暇,或乘吃饭之时,加以猛烈攻击。
    二、因鉴于赣省作战,用全力于第一线,为革命军纵长配备所击破,故亦宜改用纵
长配备,以资对抗。是后之作战,应多置预备队,并以前仆后继,重叠兵力,为接续不
断之攻击。
    三、屡次战役,均因受便衣队之扰乱,每将大兵力妄置于无用之地,现应于主力未
为我发现之前,不行正式作战,亦以少数相当兵力应付,俟认定主力所在时,则分途进
攻。
    四、因鉴于便衣队之效用甚大,亦应编制便衣队,协同作战。
    五、联军官兵屡次作战,有不知利用地形者,有不肯利用地物耻胆小之名者,现鉴
于伤亡之多,为爱惜兵力计,务严令所部,须切实利用地形地物,以减少损害。
    六、在胜负未解决之前,纵获小胜,于稍加追击后,仍应退守原阵地,利用已成战
壕及熟悉之地形,以便应战,至胜负已定之后,若获大胜,应加穷追。
    七、在战斗开始之时,应注意侧面地形,于两翼酌派掩护队,以免受大包围。因近
来作战,每因受侧面威胁及包围而失败。
    八、南方官兵多躯干弱小,应利用冲锋与之实行白刃战。
    九、联军之行军速度不若革命军之速,应多练习强行军。
    十、令精于射击者,专射击革命军之军官及持党旗者。
    孙传芳使用的兵力约5万人,其番号和指挥系统是:
    安国军第一方面军团长孙传芳辖十一个师,四个混成旅,二个补充旅。
    第二师师长李宝章
    第四师师长上官云相
    第七师师长粱鸿恩
    第八师师长崔锦桂
    第九师师长段承泽
    第十师师长郑俊彦
    第十一师师长马宝珩
    第十二师师长苏埏
    第十三师师长陆殿臣
    第十四师师长刘士林
    第十五师师长宋礼田
    第十三混成旅旅长王乐善
    第十五混成旅旅长王雅之
    第廿九混成旅旅长梁春圃
    第卅混成旅旅长徐松恩
    第一补充旅旅长邵泽瀛
    第二补充旅旅长高守和
    北伐军分为四个指挥系统:
    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辖七个军: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兼
    第十军军长王元培
    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
    第十七军军长曹万顺
    第十八军军长杨杰
    第卅一军军长(不详)
    第廿六军军长周凤歧
    第二路军总指挥白崇禧辖五个军二个独立师:
    第廿七军军长王普
    第卅三军军长柏文蔚
    第卅七军军长陈调元
    新编第十军军长夏斗寅
    新编第十一军军长马祥斌
    独立师师长王金韬
    独立师师长颜德基
    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宗仁辖四个军:
    第七军军长夏威
    第十九军(原十五军)军长刘佐龙
    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组
    第四十四军军长叶开鑫
    海军总司令杨树庄
    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
    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
    第三舰队司令陈训咏
    16年8月中旬,北伐军在长江南岸分区布防,孙传芳军则乘革命军南撤,跟踪进据江
北各城镇,并大量搜集船只准备渡江。8月20日孙军主力进抵全椒、含山、浦镇、通江集
等处,同时扬州、六合、泰兴均有孙军出现,且自浦口车站向狮子山炮台发炮,并以步
枪向下关射击。24日拂晓,孙军约一团以大小火轮拖曳民船于大胜关上游兔耳矶偷渡,
天暗风急,行至中流被革命军守兵发现,即开炮射击,适值李宗仁乘决川舰下驶,陈调
元乘舰上行道经该处,即命舰上卫兵分别发炮,孙军骤遭三面夹击,遂仓皇转舵回航。
上湖乌江镇孙军亦乘民船数十艘自驻马河入江向南岸疾驶,亦被革命军击退。
    8月25日夜至26日拂晓前,孙军于南京至镇江之间向笆斗山、乌龙山、栖霞山、龙潭
及镇江五处实施渡河,其中笆斗山、镇江两处为佯渡,乌龙山为渡河掩护部队,栖霞山
为助渡,主渡地点为龙潭。
    26日凌晨3时孙军乘船十余艘由望江亭利用浓雾向乌龙山偷渡登岸,4时孙军三团乘
舰百余艘抢攻,乌龙山炮台守军不多,附近高地曾被孙军占领,幸北伐军第七军及时增
援,遂将乌龙山孙军击溃。
    同一时间孙军由划子口抢渡,进攻栖霞山,革命军防守部队俱为久战疲兵,受优势
之孙军压迫,不得已退据栖霞山高地,孙军跟踪追击,一举进占栖霞山及栖霞车站,截
断宁沪铁路及电线交通。
    同一时间孙军利用北风浓雾自大河口大举渡江,抢攻龙潭,龙潭守军仅革命军廿二
师之六十四团,猝受强袭,势难抵御,26日天亮前龙潭车站遂告陷落。
    至于由十二圩向高资、镇江方面偷渡的孙军及在八卦洲、笆斗山渡江之孙军均被守
军迎头痛击,或歼灭于江边,或击沉于江上。
    何应钦、李宗仁在南京接获孙军自乌龙山、栖霞山登岸消息,立即抽调第七军赴乌
龙山增援,至正午12时获悉不但乌龙山渡江的孙军极为顽强,而栖霞山方面孙军亦如潮
涌,宁沪之间交通业已阻断,遂以第一军廿一师驰援栖霞山,并调第一军第二师及独立
第五十八团自下游夹击。
    龙潭失守时,白崇禧适因公至无锡,据报后即一面令驻镇江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就
近增援,一面电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刘峙、副师长徐庭瑶速向镇江集中。
    北伐军各路奉命驰援龙潭,卫立煌的第十四师因受镇江附近防区内孙军渡江部队的
牵制,未敢移动,迨将该处孙军解决后,即率四十一团赶赴龙潭,抵达时天已入暮,遂
乘夜向龙潭车站的孙军袭击,而龙潭车站西南一带高地尚在北伐军第廿二师第六十四团
手中,正与孙军相持,卫师突自敌后出现,孙军猝不及防,一时惊溃,龙潭遂告收复。
北伐军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徐庭瑶于常州车站接到白崇禧电令,即向镇江前进。27日傍
晚抵达龙潭车站,正遇到孙军向龙潭激烈反攻,乃立即参加战斗,孙军攻势猛烈,前仆
后继,北伐军虽拚力防守,但不能压制孙军的攻击,双方伤亡均极惨重,当天下午白崇
禧至镇江督师,并大举向龙潭增援,但孙军亦增强兵力,至28日晚,在南京的军事委员
会忽接白崇禧自镇江经由上海无线电台转来的俭电云:“敌向龙潭反攻甚急,请以第七
军速向龙潭方面之敌跟踪追击,俾与东面之第一军部队夹击”,始悉龙潭方面孙军仍在
反攻。
    8月28日午夜龙潭再次被孙传芳军所攻陷,自龙潭退出的北伐军卫立煌师和徐庭瑶率
领的第二师均向南京城集中。南京军事委员会常委何应钦、李宗仁两总指挥,认定孙军
主力在攻占龙潭,乃飞调第一、第七两军主力由东西两面会攻龙潭,并急电在芜湖的陈
调元军,在采石矶的贺耀祖军,在慈湖镇的叶开鑫军,在青阳的王普军,在大通的夏斗
寅军分别担任长江上游的防御部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