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五疑案真相

第15章


他从小家境贫寒,又是学徒出身,所以对贫苦百姓生活比较关心。他
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杨乃武冤案发生时,正在杭州筹办胡庆余堂药店的胡
雪岩,是最早了解冤案内情的一个。胡雪岩有个西席(尊称授业之师或幕友为" 
西席" )
    叫吴以同,与杨乃武是同学同年,知道杨乃武平日为人正直,这次获罪一定
是有人陷害,他把杨菊贞上京告状及准备二次进京的情况告诉了胡雪岩,胡表示
愿意资助。在吴以同的引荐下,杨菊贞拜见了胡雪岩,胡深表同情,不仅慷慨资
助他们全家进京的路费,而且到京后所有用度也都包了下来,这已是同治十三年
(1874)
    九月的事了。
    第40节: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预
    就在杨菊贞准备二次进京告御状的时候,恰好有个浙江籍的京官、翰林院编
修夏同善丁忧服阙后起复回京,胡雪岩为他饯行,由吴以同作陪。席间胡雪岩、
吴以同向夏同善讲述了杨乃武冤案的曲折经过,并且请他在京设法帮助,夏答应
相机进言,不料这件事成了日后杨乃武冤案平反的关键一环!
    杨菊贞二次进京后,由夏同善引荐,遍叩了浙江籍在京官员30余人。夏同善
与大学士翁同龢商量,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夏同善还会同御史王昕亲自上疏,
为杨乃武平反。于是,朝廷派了礼部侍郎胡瑞澜为钦差,到浙江勘查此案。浙江
巡抚杨昌浚得知胡瑞澜到了杭州,就威逼利诱,说此案已经反复审问多次,无偏
无枉,不宜轻易改动,否则引起士林不满,地方官吏今后也难以办事了。同时又
推荐宁波知府边葆城、嘉兴知府罗子森会同审理。边葆城是杨昌浚湖南老乡,又
是刘锡彤的姻亲,因此在复审时,边葆城动以酷刑,日夜熬审。最后一堂把杨乃
武的双腿夹折,对小白菜则十指拶脱,还用铜丝穿入乳头,惨不忍睹,就这样严
刑拷打,钦差审结,仍然维持原判。这样一来,原审各级地方官吏如释重负,这
批湖南帮的大小官员弹冠相庆,设席宴客,认为从此铁证如山,不会再有反复了。
    而在京浙江籍人士对杨案主犯屡翻屡服,杨菊贞两次上京,认为必有曲折隐
情。有些举人、生员和杨乃武的好朋友三十余人联名向都察院、刑部提出控告,
揭露此案,县、府、按察、督抚、钦宪七审七决,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上
下包庇,草菅人命,欺罔朝廷,要求提京彻底审讯,昭示天下,以释群疑。在京
官员认为这件案子如果真是有冤情不得平反,不仅是杨乃武、小白菜两条人命的
问题,而且是有关整个浙江读书人的面子问题。于是,夏同善、张家骧取得刑部
侍郎袁保恒、大学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两宫太后陈诉冤情,要求将杨乃武、
小白菜一案提京复审。最终杨乃武、小白菜案得以平反,与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预
有极大关系。
    当初由大学士翁同龢向两宫面陈案情,就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她没有直
接下达谕旨,而是通过刑部叫浙江巡抚杨昌浚亲自审问,但她同时派了御史王昕
到浙江私访案情。对于此案是否提京复审,开始慈禧太后是犹豫的,她对地方官
吏承办的要案也不愿轻易更改。但后来杨乃武冤狱的呼声越来越高,朝廷内外到
处哄传,又加上官员不断上疏奏请提京勘查,慈禧太后终于下了决心:" 叫刑部
彻底根究。" 这样,江浙派官吏初步得到了主动权。
    刑部大审,开棺验尸,认定葛品连并非中毒而死。刑部复审勘验情况奏知两
宫,这时已将刘锡彤革职拿问。原审各级官员为什么审办不实,要刑部再彻底根
究,于是又提集犯证审问了两次。
    第41节:晨钟暮鼓中了却残生
    在是否惩办各级办案官吏的问题上,江浙派与两湖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
大学士翁同龢为首的江浙派力主惩办这些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另一派以四川总
督丁宝桢为首,附和的多是两湖籍官员,故称两湖派。他们认为不能为了区区两
个平头百姓处理这么多官吏。由于这两派的争吵,刑部平反的奏疏,一直拖了两
个月,迟迟不上,直到光绪三年(1877)二月十日,奏疏才上去,但是对于巡抚
杨昌浚、钦差胡瑞澜并未提出参革,许多受贿、包庇等情弊也未提及,马虎了事,
直到二月十六日以光绪帝名义下的平反谕旨才将二人革职。杨昌浚虽然革了职,
刘锡彤虽然是充军到黑龙江,但对刘子翰却完全开脱了。其余承办此案的知府、
知县,都只是革职了事,只字不提行贿受贿之事。
    从杨乃武、小白菜一方来说,冤案昭雪无疑是莫大的幸事,而事实上他们只
是民间的一个小案,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不足为怪的。可是现在被渲染成爱情故事
的案件背后陷藏着重大的政治斗争,难怪杨乃武在出狱后曾想去拜见救他一命的
浙省大小官员,很多人并没有出面见他,毕竟参与这场斗争不光是为了一个杨乃
武。参与对杨乃武审判的多是湖南籍官员,他们大多是左宗棠一手提拔的,在对
渎职官吏的惩办上,朝廷也只采取了革职了事,而并没有量刑处罪,这就表明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
    在这场无辜的冤案中,杨乃武几乎被折磨成了残废,刑部却说刑伤业已平复,
并无伤筋折骨的情况。
    经历了三年多的牢狱之灾以及各级官吏的残忍折磨,杨乃武虽死里逃生,家
人团聚,但受此打击,人虽未亡而家已破,痛定思痛,实在是悲多欢少啊!从北
京回家的路费仍然是胡雪岩资助的。
    杨家人回到余杭县后,已是家产荡然,生活困难。杨乃武依靠亲友帮助,赎
回了几亩桑地,以养蚕种桑为生。这时他虽然只有36岁,正当年富力壮的有为之
年,但经过这场灾难,棱角已被磨尽,心灰意冷,轻易不与外界交往,专心致志
研究孵育蚕种。余杭盛产丝棉,行销全国。杨家世代养蚕,对育种有一定经验。
    过了三年,杨乃武所育蚕种名气就传开了,远近都来购买,他家的蚕种牌记
是" 风采牡丹,杨乃武记".凡是杨家出卖的蚕种,都盖上了这个牌记。每到育种
时,全家大小日夜忙碌,家里生活也日渐好转。杨乃武就是这样安静地度过了自
己的后半生,直到1914年去世,终年74岁。
    小白菜出狱后,回到余杭,万念俱灰,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为尼,法
名慧定。庵里没有香火,以养猪、养鸡为生。从此就在青灯古佛旁、晨钟暮鼓中
了却残生,于1930年去世。她的墓塔建在余杭东门外的文昌阁旁,为了表白自己
的清白和坦然,墓址选在河岸路旁。
    ——END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