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远远不足以说明好汉赵匡胤对“卧榻”热爱的程度和由此产生的激情。他走得比这些可要远得多了。
在政治上,赵匡胤实行了“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将过去世代里由宰相统筹负责的行政、军政、财政三大权力剥离开,使中央政府由互不统属的三大部分构成:管理政事的中书省、管理军事的枢密院和管理财政的三司。
中书省就是政事堂,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宰相为其首长,官衔叫同平章事,意思是与皇帝共同议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意思是与宰相同议政事;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其最高首长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也设有副职,称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中书省与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称二府,其中,中书省又称政府、东府,枢密院又称枢府、西府。枢密使与宰相的地位相当,号称执政,二者互不统属,互不通气,各成体系,各自对皇帝负责。后世所谓“宰执”一词,就是由此——宰相与执政简化而来;财政大权则由三司执掌,其最高首长为三司使,号称“计相”,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仅次于二府的中央权力机关,其首长同样直接对皇帝负责。
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赵匡胤还设立了两个职权、级别、地位、任务完全一样的监察、舆论机构,就是御史台和谏院。御史台的首长是御史中丞,谏院的首长是知谏院,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监察部长。其职责勉强可以类比为今天的监察部、中纪委和中央新闻单位的内参部门混合在一起。但是,需要了解的是,这两个部门的威权极重,经常是由那些学术、才能、品行都很出众的人物出任其职位。他们控制了监察与言路,气势非凡,锋芒所向,经常可以将宰相等高官拉下马。是帝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一支力量。一个推测是,之所以设立两个并行的机构,是为了防止有可能的同流合污(22)。
第一章好汉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赵匡胤时代,宰相的地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赵匡胤除了在权限制度上消减宰相的权力之外,在礼仪体制上也刻意予以打压。为此,一般说来,行事相当大度的赵匡胤,还很小器地耍过一个小花样:秦汉时期,宰相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以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在朝廷上,宰相有时甚至与皇帝一起接受百官的叩拜。皇帝如果在街上遇见宰相,双方需要下车相互施礼;宰相生病时,皇帝应该到相府探视等等;隋唐时代,宰相的身份没有那么尊贵了,但是仍然可以面对面地坐在皇帝面前,品着香茗,商讨政事,轻松而且从容,于是有“坐而论道”一说;到了赵匡胤时代,看到宰相们坐在他面前,他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于是,有一天,他招呼宰相们:“我眼睛昏花,看不清楚,你们把奏折拿到我面前来。”几个宰相不知是计,便走上前来,结果,事先安排好的内侍们趁机撤掉了宰相们的椅子,从此,宰相们就只能站着侍候了,遂成为制度。那一年,赵匡胤大约三十五岁左右。眼睛昏花云云显然只是个小把戏而已。后来,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及其以后的时代,可能是心理变态的缘故,宰相们就必须跪着伺候了。从此,除了爹娘,再也没有人可以站在皇帝面前。中国人也活得空前委琐。当然,这些已经是后话。以后再说。
为了防止各级官员们培养起离心离德的力量,赵匡胤在干部制度上实行了官、职、差遣三相分立的制度。这是一套真正奇异而又复杂无比的干部制度。简单说,就是上至宰相,下到相当于县里科级干部的主簿官儿,一般都不担任与官职名称相符的职务。换句话说,就是本部门的官员并不一定管理本部门的事务。于是——官,只是用来确定品秩即官位高低、俸禄即收入多少、章服即官员礼仪服饰和序迁即晋升的阶级等,因此,叫做“寄禄官”,或阶官。
职,则是一种加官,如大学士,学士等等,代表了一种对荣誉或才能的肯定,勉强可以类比为今天的职衔或衔位,并不意味着担任相应的馆阁职位,因此,叫做“贴职。”
差遣,只有差遣,才是官员们所担任的实际职务,代表了真正的实际权力与责任,因此,叫做“职事官”。
如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但是拥有这一官称的人只意味着拥有宰相的资格和可以领取宰相的俸禄,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就是宰相了。只有皇帝差遣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他才能算是实际的宰相。这种绕山绕水的干部制度,常常会使我们在碰到大宋帝国的官职称谓时,一头雾水,完全找不到北。比如,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省事这个称谓,实际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书省副首长兼中书省副首长,然后代理中书省首长。用今天的官制比喻就是:教育部部长只是一个头衔,并不能实际过问教育部的事务,必须由商业部的副部长兼任教育部副部长,然后再代理教育部部长。这时,只有在这时,他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部部长了。(23)
一个可能的推断是,太祖赵匡胤设计这么一套制度的本意,就是要让各级、各类、各地的官员们统统找不到北,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管你是多高的官、拥有多荣耀的职,只有当皇帝的差遣下来了,才能够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致使所有的人对于自己未来可能履行的实际职务都是一片茫然。加上任职时间上,文官只有三年、武官则为四年的限制,造成“名若不正,任若不久”的现象和感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目前的位置上,只是个临时工而已。从而,在客观上增加了大宋帝国官员们利用职权,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中培植自己势力的难度;主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故意。于是,自然难以危害朝廷。
在官员任期上也相当严格。青州北海县升格为北海军后,杨光美被派去担任知军。此人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官声极佳,深受百姓爱戴。三年任期满后被朝廷召回,北海军数百名百姓来到京城请愿,要求留杨光美继续担任北海地方长官。赵匡胤不允许,下诏令百姓离去;百姓不肯。于是,赵匡胤下令:“笞其为首者。”就是鞭打领头的人。结果,把一件喜事活活变成了丧事(24)。可见,赵匡胤对此限制之严。而且,后来他还下令,地方官任期满后,当地百姓不得上朝廷请求地方官留任。
这套干部制度的真正利弊之处,在短时间里很难看出来。一眼看上去,它对于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大中央集权的程度,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赵匡胤求仁得仁,这正是他想要的东西。
但是,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岁月里,这套东西与其它的因素相结合,不停地同时在几个领域里演化,最后,终于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孕育出了一些或者特别奇妙,或者特别怪异的果实。这可能就远出于赵匡胤的预料了。
譬如,我们完全可以想像,为了适应这套官制的运行,势必会有一些人有官、有职而没有差遣。随着一年年加入官场的新鲜血液,这些闲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由此生出的一个怪胎就是相当困扰帝国的“冗官”问题。
这套制度与其他因素结合后的另外一个衍生物则极其美妙。
此时,一个宏观因素,可能在这个交互作用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正值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转型时期行将完成之际。这一转型时期从盛唐开始,而到赵匡胤的北宋前期结束。从此,中国社会由门阀世族占据主导地位,变成世俗地主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南北朝时代,萧衍当上皇帝时,曾经放出狂话:“我自应天从人,何予天下士大夫事?”意思是:我当皇帝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关天下士大夫们屁事?可见,那时改朝换代,仅仅是大门阀贵族的事情。经过武则天时代的清洗,特别是进入晚唐和前不久的五代十国以后,门阀贵族们的高贵家世,恰好成为割据者和叛乱者们敲诈勒索、荼毒杀掠的对象。经过长期战乱,到北宋前期,那些尊贵的传统世家几乎被消灭殆尽。因此,北宋必须通过科举制度大量开科取士,才能获得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材;这又使科举制度迅速完善并且规范,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有唐一代,宰相绝大多数出自门阀世家;到北宋时期,从赵普开始,“白衣卿相”大比例增多。布衣寒士、平民百姓通过科举一途大量涌进官场,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时代再也不是仅仅与豪门贵族有关了,地主、商人、市民阶级在茁壮成长;一幅《清明上河图》,把这个新兴的社会,描画得清清楚楚。赵匡胤无心插柳柳成荫,用自己完全基于“卧榻”情结的设计,明显加快了这个社会的巨大转型。于是,我们知道,现在人们喜欢说的一句话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者叫“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衰成了关乎天下士大夫的事情。
这个大背景,可能是我们理解宋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还有市井或者市民文化的重要线索。而赵匡胤设计的制度,相当严丝合缝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从而,成为一种强力催化剂,催生和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发育。
或许和赵匡胤仗义疏财的个性有关,或者和他的赎买政策有关,北宋帝国的官员,尤其是中、高级官员的俸禄收入,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里最为丰厚的。
小说推荐
- 大唐帝国政界往事
- 大唐帝国政界往事作者:徐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 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论述过做学问的三层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3章
-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 结束五代战乱、平定天下的大宋王朝,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祸根:北方诸国的军事威胁和冲击,迫使王朝内部日渐软弱的退让求和;崇文抑武的国策带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却无法掩盖国民性格的逐渐堕落定型;王安石等人的锐意变法、进步改革,最终却走向激烈党争、私欲横行 陈桥兵变时的赵匡胤一定没有想到,他身后这个延续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7章
- 柯南之我诚实确实诚实
- 我叫诚实,我非常诚实,你永远可以信赖我。琴酒:你绝对是组织需要的黑色子弹 伏特加:大哥和你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毛利兰:诚实君很强,我会向着你努力的 工藤新一:嘛,诚实那个家伙,勉勉强强可以当我的华生吧。柯南:诚实哥哥最诚实了,那就绝对不能跟小兰姐姐谈恋爱哦 宫野志保:诚实,我的信任很难得,不要辜负我的
- 玄幻小说柯学小白连载中
- 最新章:第39章 蓝色古堡探险事件(上)
- 北宋火政记事
- 她被父母遗弃乡野,能劈柴善酿酒,是个平凡但坚韧的小娘子。他是没落贵族,被人污蔑,沦为步军司最低等的探火兵 两人因机缘巧合而成婚,于山庙间,守着一方安宁。她是他心底的一瓣野蔷薇 作者:卢小乔所写的《北宋火政记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卢小乔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章:担心
- 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
- 四个性格相投的兄弟走到一起,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他们的正义,没有政府后台,没有大规模枪战从校园之间的争强斗胜,到江湖的尔虞吾诈;体会过苦痛的监狱生活,也经历了身边兄弟的生死离别主人公半现实的成长历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湖往事 作者:所写的《江湖往事之黑金帝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
- 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作者:常欢乐北宋末年,内有四大寇,外有四蛮族。世事维艰,唯有枭雄才能笑傲天下。玉麒麟卢俊义,曾被宋江架空的傀儡,一旦有了现代的灵魂,他将怎么拯救如画河山?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绿林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作者:所写的《宋之枭雄卢俊义(两宋元明/常欢乐》无弹窗免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37章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北宋末年,靖康之役,让原本孱弱的宋帝国雪上加霜,摇摇欲坠。李虎,一个穿越者的后代,横空出现在这个动荡不安充满变数的年代,试看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改写这段宋帝国的耻辱史 从三人建军,到麾下千军万马;从一个众人欺凌的傀儡,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霸主 李虎,以超越时代的前瞻性,直面闪烁在北宋末年历
- 武侠小说猛子完本
- 最新章:写在最后的几句话
- 本元1往事
- 《往事》是《本元》七部曲的第一部,是为全书后续内容做铺垫的重要部分 本元、本元空间被发现及研究的往事,究竟会引来怎样的变化?当另一个空间的诡异入侵.早已习惯于依赖物质空间的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机遇.伉俪情深,父女连心,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能源枯竭的转机。就让本元系列故事,带你走进一个
- 恐怖灵异积愚岳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部、往事229、联合
- 宅院往事录
- 后娘欠下了一大笔赌债,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为了还清债银,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变卖了房产 家道中落,金瑶只得跟着爹爹流落扬州街头。食无米糠,睡无床席,迫于生计,金瑶跟了牙婆 牙婆又看她不惯,将她卖到了青楼。从此金瑶过上了卖艺赎身的青楼生活 作者:绿无所写的《宅院往事录》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
- 都市言情绿无完本
- 最新章:56 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