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昌阳迷案

第2章


还以为这次又错过了,没承想你竟跟了过来。”狄仁杰拍着景晖的肩膀,慈爱地看着儿子风尘仆仆的脸。春节匆匆一聚,再见面已是四个月过去了,这个儿子虽说不是多么优秀,但毕竟是他最小的孩子啊!狄仁杰想起刚才在路上见到的那对母子,暗忖自己是不是对他太严厉了些?
    趁着这空儿,狄春俯身一拜:“小的见过三少爷。”
    “哦,是总管啊。”景晖含笑点头。
    这时元芳也欠身一礼:“三公子。”
    “李将军,多日不见,风采更盛啊!”景晖拱手还礼,嘴角带笑,眼睛却含着挑衅的意味。
    李元芳心中暗暗叫苦,他早觉出大人的这位三公子不待见自己。其实这都怪大人,自己都能看得出来,这三公子生性高傲,心中老想着让父亲高看一眼,可这大人却偏偏只挑毛病。严父之心可以理解,可别拿我当靶子啊!可这话又该怎么对大人说呢?
    面对着前面这隐现的火焰,元芳叹了口气,客气话还是得说啊!“公子谬赞,公子之能,元芳也时有耳闻。”
    面前火焰更盛,“耳闻”我?我可是“耳闻”了你一路!景晖闻言更加气恼,正感按捺不住,却发觉身侧有人轻轻拽了一下衣襟。低头一看,是狄平。再抬头,父亲已站在自己与元芳之间。
    狄仁杰却向狄平看去,这小厮不象狄春般憨厚踏实,而是看着朴实却透着机灵。看得出他挺了解景晖,该是个细心并善于揣摩的人,而且还很有些胆气……
    狄平却被看得有些不知所措,琢磨着老爷该不会为那一拽生气,便轻声问道:“老爷有事么?”
    “哦,你是什么时候跟着少爷的?我怎么没见过?”
    “是这样的,父亲,”景晖已醒过神来,忙答道:“他是我在任上时收下的。他本来和他师父、师妹卖艺为生,谁知一场变故,师父死了,与师妹也失散了。他无以为计,做起了小偷,被我抓到。觉得挺可怜,人也挺机灵的,就留下了。”
    “是这样,”狄仁杰点点头,“你原来叫什么名字?”
    “小的张才,蒙少爷收留,起名狄平。”
    “是哪里人氏?”
    “小的原在徽州生活。”
    “以后在府里有什么事,去找狄春总管。狄春,等回去后记得给狄平造册。”
    “是,老爷。”狄春和狄平同时应道。
    “走,我们吃饭去!”狄仁杰笑着指了指门口。大家也跟着恢复了轻松的神态,元芳和景晖一左一右,随着狄公离去。
     …………          
                         
        三月初十,清晨,昌阳驿馆。
    景晖昨晚心情大好,父亲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竟破例没将李元芳与自己比较。清晨一觉醒来,只觉得天都格外蓝了些。
    出了门,景晖突然听到从后院传来细微的打斗声,却是并不激烈。略一思忖,便明白是随行的军头们在晨练。自己本来也有这个习惯,但自回京始,就一直在路上奔波,便搁下了。想到是皇家卫率在那儿练武功,景晖不禁技痒,信步向后面走去。
    走至拐角,果见千牛卫的军头们正在对练,在中间来回指导示范的正是大将军李元芳。景晖想了想,躲到树后找了一个合适的角落,紧盯着他的“对头”。其实以前他就见过一次李元芳练武,同这次一样,也不过是简单的劈、挂、架、推这等寻常招式。上一次,他就要找李元芳比试比试,却被父亲斥退,说是“不自量力”!可如此粗糙的刀法,怎能比得上自己舞剑时的那种潇洒气度?
    正胡乱想着,那厢的晨练也结束了。偷看人家练武岂不是承认“技不如人”?景晖向树深处躲去。
    军头们三三两两地走了过来,“将军真是厉害!”
    “能天天得他点拨,真是受益匪浅!”
    “可不,我那几个在宫中当差的兄弟知道我跟着李将军,都羡慕死了。”
    “……”
    景晖只觉得头嗡嗡作响,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已根本听不到了,耳边全是:
    “我那几个在宫中当差的兄弟知道我跟着李将军,都羡慕死了。”
    “称得上天下第一了!”
    “人家李将军不光武功好,人也聪明。狄大人一时也离不了他!”
    “你那三脚猫功夫,比元芳差远了!”
    “比元芳差远了!”…………
    当他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李元芳面前。
    “三公子,有事吗?”对面的李元芳正一脸诧异。
    “饭后,我要和你比武”景晖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
    “公子!……”
    “去郊外!”
    景晖转身大步走了,只剩下李元芳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饭后,景晖和元芳依次出了门。
    狄春看看他们的背影,又回头看看老爷,满脸疑惑,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狄仁杰却幽幽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狄春啊,有些事情总得要他们自己去解决……”
    出了县城,路旁开始变得冷清起来,再加上二人专找人迹稀少的小道来走,不多时,偶尔看到的路人也彻底淡出了视野,来到郊外一座小山处。
    空旷的山脚下,碧草肆无忌惮地长着,周围寂静得只能听到山风穿过树林的声音。
    元芳的思绪已千回百转,比还是不比?真刀真枪还是虚礼相待?比怕是非比不可的,上次已拒绝过一回,还是多亏大人相挡,再拒绝恐怕以后还要纠缠,不如比过一了百了。但怎么比……
    狄景晖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抱拳沉声道:“请!”
    事到如今,多想无益,见招拆招罢了!李元芳一咬牙,拱手还礼:“得罪了!”
    景晖再不答话,挂剑直刺过来,链子刀撩起一格,二人战在一起。长剑舞得一片花团锦簇,而链子刀仍是简单的劈、架,却总能适时地点在恰当的位置,逼得长剑急急回护,但链子刀似乎总是错过反击的机会,于是密集的刀刃交击声又一次响起……
    突然元芳跳出圈外,手一摆,说道:“公子,一停。”
    景晖诧异地住手,不明所以,可话还不等问出口,就听到山坡上传来女孩子惊恐的尖叫声――李元芳已提起链子刀,飞快地向山坡上赶去。
    可这比试――狄景晖猛然想到:自己怕是输了。李元芳在行刀的同时还能游刃有余地听到山坡上的声音,而自己全意挥剑,却没有取得任何优势……一时间,不甘、羞愧、愤怒、疑惑齐涌心头,只觉百味杂陈。呆呆站了片刻,景晖黯然一叹,也飞身奔向山坡。第三章 小屋凶案
    话说李元芳循着声音几个起落上了山坡,远远看到一个七八岁摸样的小女孩正哭得浑身颤抖,旁边有个男孩子在手忙脚乱地安慰她。
    元芳快步上前,急忙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女孩子抬起头来,惊恐的脸上挂着泪珠,见是一个温和却又威武的大人在关切地望着自己,眼泪涌得更快了,一指不远处,颤声抽泣着:“那儿,那儿……”
    元芳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座茅屋隐隐露出。
    移步走近,一座年久失修,已是破烂不堪的小屋出现在面前。木门大开着,随着山风发出陈旧的“吱呀”声,元芳抽出链子刀,慢慢地走了进去。
    微凉的阳光从树枝间冷冷地砸在小屋里,一阵寒意顿时从头顶蔓延到脚尖:一名男子直直得倒在地上,眉头紧皱,双手微张,胸口一把尖刀赫然发着幽光――显然已经死去多时了。元芳环顾四周,简陋破旧的房间里,床上的被褥都被掀起,墙边的小橱橱门洞开,几件衣物胡乱地抖落在地,好象是有人急切地搜过什么东西。
    元芳退了出来,一回头正好看到赶来的狄景晖,拱手一礼:“公子,事有缓急,比武之事容后再议,请公子看护好现场和那两个孩子,我速去通知大人和本县县令。”
    半个时辰后
    报完案的李元芳伴着昌阳县县令王承祖一起快马赶到――狄公由于暂时不欲亮明身份,故并未一起前来。
    王承祖下得马来,看到正陪着两个小孩子的狄景晖,狐疑地瞅了一眼,转身问元芳:“这是……”
    “哦,他就是和小人一起来此踏青之人。”
    “噢,”王承祖点点头,命捕快先行进屋查察,自己又转向那两个小孩子,“是你们先发现的尸体?”
    两个小孩子也就七八岁的年纪,虽说是长得灵秀可爱,但由于本就受了惊吓,又是第一次见到县太爷,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知点头罢了。
    王承祖见是如此情景,知道问不出什么来,摇了摇头……,忽然捕快惊恐的声音从茅屋中传来:
    “大人,是赵柏!”
    “什么?”王承祖一个趔趄,元芳眼疾手快忙扶住了他。
  两人一同走进小屋。
    王承祖疾步上前察看,一见之下,神情大变,颓然坐到桌边一条长凳上,喃喃自语:“真的是他,真是如此……”
    “《荡舟图》――”王承祖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又嗖地站起,环顾四周,只见褥掀橱开……如忽然挨了一记闷棍,王承祖面色骤白,忙伸手扶住窗台――差点碰掉上面放着的一个瓦罐,这才勉强站住,“这,这可怎生是好……”
  
        午后,驿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