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架空-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286章


    这一点,芳华还是很羡慕的,因为国内可没那么好的条件。像这样的术中导航系统不过刚刚起步,只是用于少量的大型手术罢了,而且一般病人也承受不起多余的医疗费用。
    但老外做手术也不是只靠高科技,他们这里仍然沿用着一些脑外科传统的手术操作。比如,剪开硬脑膜时在硬膜下垫一块脑棉,这样做虽然多事,却有利于保护脑组织。
    芳华知道在国内做手术时,大家都是省略了这一步的。没想到人家这么发达的国家,做手术依然没有抛弃原始的有用的方法。
    而且,老外做手术时,很重视对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几乎全部手术都会在显微镜下彻底的止血,也重视硬脑膜的严密缝合,总之是重视所有的手术细节。
    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术后病人恢复得非常好。在苏黎世大学医院脑外科,即使是很多大型手术的病人,都可以在术后第二天、第三天就下床活动了。
    而在国内,同样的病人,术后能够清醒就谢天谢地了,怎么都要一周两周后才能下床。
    所以,这里面的差距是明显的。
    但芳华也清楚地认识到,这差距其实不是差在医生的手术技术和操作水平上,而是差在了态度和观念上。
    还是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
    这里的医生因为认真,自然就会做好每一个细节,而微创的观念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里,自然在手术中的每一步都会尽全力减少损失。
    这才是国外的整体治疗水平高于国内的真正原因。
    芳华觉得自己这次出国培训,最大的收获其实还是对工作态度和观念的进一步提高。
    当然,她在手术操作方面其实也进步不小,但她反而不太在意。
    不过,她虽然不在意,培训的老师倒是经常称赞她是自己带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学得最快的了。
    老师印象深刻的是,芳华来的时候只能做直径大约1.5到2.0毫米之间的血管吻合手术,再细一点就有点吃力了。
    但经过这4个多月系统的训练,她耐心地在手术技术方面做了改进,现在处理直径0.5到1.0毫米之间的血管,已经非常熟练了。
    这样的表现,只有大神Y教授有过。当年,Y教授大约花了一年时间,才提高到这样的水平。
    这倒不是说芳华就已经超过了Y教授。而是因为当年,Y教授作为开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探路者,肯定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的。现在的训练计划也都是实验室总结20多年的培训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才制定出来的一套比较科学和合理的计划。
    芳华不用再走前人走的弯路,自然进步得更快,成就也越大。
    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来就是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才对嘛。
    大神Y教授现在已经不做手术了,但还是比较忙的,经常满世界地飞——不是参加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就是到世界各地的培训中心讲课带习。
    本来,他已经退休,有钱有闲,在苏黎世和德国都有别墅,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但他还这么四处奔波,特别热衷于培养下一代脑外科医生。
    当初他在XW中心给芳华等人上课,都是实实在在地,亲自给年轻后辈们讲解和示教。
    他现在,从一名神医,已经转换身份成了一位名师。
    芳华来到苏黎世后,并没有遇到大师,但其实她依然是无时无刻地不受着大师的影响和熏陶。
    因为,她所体会到的苏黎世大学神经外科的作风,就是当年的Y教授在潜移默化下形成并流传下来的。B教授和R教授也都是Y教授的亲传弟子,他们的风格就是Y大师的风格,他们的态度就是Y大师的态度。
    而且无论是病房的临床医生,还是实验室的培训老师,都会经常提起Y教授当年的经历和成就,所以芳华对Y教授的了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崇拜了。
    她深深觉得,Y教授的确当得起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盟赠予他的“世纪伟人”称号。
    因为,他真的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医学,这么大年纪了都还不知疲倦地奉献着。
    说起来,别看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生活长大的人,那思想境界比共产党员要求的还高。
    这也说明Y教授是个有信仰的人。
    不是说什么政治信仰,或宗教信仰;信仰其实可以简单到对某个事物的信服和尊崇,也可以上升到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指南。
    当然信仰金钱权势也是一种信仰,信仰混吃等死也是一种信仰。
    不过,Y教授的信仰显然是一种高贵的信仰。而且他的信仰,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并且也会坚持到他倒下的那一天,这样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才是成就他的伟大的原因。
    想到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曾经指点过自己的手术练习,芳华已经感觉非常荣耀了。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Y教授近期回到了苏黎世,而她和齐大夫、宋大夫三个人,竟然有幸得到了大神的邀请,去他家的别墅做客。
    来到Y教授位于苏黎世湖畔山坡上的别墅,芳华又在心里暗暗感叹:背山临湖,牧场青葱,树木掩映,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能在这里居住,真是赛过神仙啊。
    大神居然还舍得长年出门在外,东奔西跑,真是不会享福。不过,也真让人佩服。
    这就是高度啊
正文 二百二十三、结业
    二百二十三、结业
    大神及其夫人在屋外的草坪上摆上白色圆桌,请三位中国客人喝茶,而且还是龙井茶。看来,老人在中国驻留期间也喜欢上了中国茶。
    芳华三人对大神都不陌生,只是因为太尊敬了,一开始反而有点束手束脚的。
    Y老见状,笑着请夫人端上来她亲自烘焙的小点心,大家边吃边聊。
    这里可以远眺云气氤氲的湖水,上面不时有水鸟飞翔起落。缓坡四周都是散落在青青的牧场和葡萄园之间的别墅,不远处的牧场还有牛群在缓缓漫步,偶尔传来牛声哞哞,间杂着牛铃叮当。
    身处这田园诗一般的环境,几名拘谨的中国人倒也慢慢放松了下来。
    教授慢慢问起大家近几个月的学习生活情况,话语中流露着真诚的关怀,让人温暖。
    几个后辈一边回答,一边礼貌地问候着老人的身体情况,和近期在国外的学术活动情况。
    Y教授开始兴致勃勃地说起了北京的第二期学员的情况。他说,XW中心又得到了多家医疗器械公司的资助,教学和训练条件也大大得到了改善。
    大神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还是不够啊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医生的总数看上去也不少,但是平均下来就不够了,而且其中的水平也相差悬殊,这里面优秀合格的脑外科医生还是太少了……”
    看着老人忧虑的样子,芳华也不禁动容:这才是真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无国界医生。
    年纪最大的天坛医院的齐大夫说道:“教授,您说的对。可是我们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嘛,什么都要发展,经济、科教、卫生,还有法制……。和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的确是很大,这只能慢慢改进了。”
    Y教授稳定了一下情绪,才又笑着说:“是啊,其实我还是非常看好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前景的。因为,在我带过的学生中,属中国的学生最勤奋,最聪明。而且你们这些年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只是限于器材设备、还有经验观念上的不足,在整体治疗水平上和我们还有些差距。”
    大家纷纷点头,的确是这样啊。
    教授又说道;“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让我很佩服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神经外科,还是有很多在国际上都是属于高水平的医生。比如天坛医院的王院长,在亚洲称得上神经外科第一人了,我也很佩服王医生的。
    不过,在中国,这样世界大师级别的医生还是太少了,特别是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来说,太少了。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健康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公平。城乡差距太显著了,医疗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太不均衡了。”
    应该说,Y教授现在已经不限于神经外科专业的议论,而是对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在进行针砭。
    他老人家固然说的不错,但是要解决起来谈何容易,中国人的问题总是很复杂的。
    几个中国医生只能点头称是,无言以对,因为这不是他们这些小医生能办到的事情。
    Y教授也意识到自己跑题了,便笑了一笑说:“不过,我相信,就像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会震惊世界一样,不久的将来,你们中国医学界一定会出现很多让世界震惊的人物。你们三个,都有机会哦哈哈”
    三个还算年轻人的医生,又被大神的玩笑说得不好意思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