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之道: 中华传统养生瑰宝

第21章


白凤髓炼而化成炁,炁而凝结,是为女子内丹,如此“一粒复一粒,用取岂有竭?得到真种子,此事还当力。”所以还得虚寂心念,行女子玉液还丹的功夫,通过虚静坐忘的方法,将白凤髓炼化成炁,并炼炁穿尾闾,升夹脊,透玉枕,达泥丸。再由鼻落,过华池,经南洋,注腰绕脐,归于气海之中。回光凝神,真炁停于中宫,与元神配合不散,所谓“一点落黄庭”,是为玄牝,是为内丹。内丹凝结以后,要行胎息的功夫以温养。
  孙不二将上述功夫分为养丹、胎息、符火、接药四步。
  养丹是指积蓄先天之气于两乳间的丹田,再凝神以合于气,使神气相拘,结成灵胎。此时必须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致虚守静,渐采渐炼,这样灵胎才会渐凝渐结。
  胎息是指要想灵胎快速形成,需要将身中各种虚幻的阴魔除却,做到心息相依,使真炁贯通于上、中、下三丹田。运动真实而不虚妄。
  符火是指真炁绵绵运动时,要分清动静之机。阳气发动时,以神暗中助之,愈进愈旺;阳极阴生时,则以神助之以静定,惟防止灵胎飞躁不宁。
  接药是指功夫修炼至此,已达到一半功效,此时灵胎已经凝结,就像空气中的雨露凝结成冰霜。得此灵胎虽然能够保全性命,但是将其炼成天仙,还需要修炼超凡入圣的功夫。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含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自然太虚中有一点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于玄门,透长谷而泥丸,化为甘露降于五内;此时立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中的尘垢,焚身炼质,煅滓销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人,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1.养丹第五
  缚虎归真穴,牵龙渐益丹。
  虎即气,龙即神,真穴大约在两乳之间。缚虎归真穴,即上阳子陈致虚所云:“女子修仙,必先积气于乳房也。”气有先天后天之分,炼后天气,即用调息凝神之法,采先天气,则俟身中有生气发动时下手。
  牵龙者,不过凝神以合于气而已。神气合一,魂魄相拘,则丹结矣。张虚靖天师云:“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井暮暮,自然赤子结灵胎。”此即牵龙渐益丹之意,此处所谓龙与斩龙之龙字不同。
  性须澂似水,心欲静如山。
  张三丰真人云:“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调自收金鼎,安神守玉关。
  张三丰真人云:“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生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眷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
  广成子云:“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按调息之法,三丰最详;安神之论,广成最精,故引以为注。本诗上句言武火,故曰金鼎。下句言文火,故曰玉关。
  日能增黍米,鹤发复朱颜。
  《金丹四百字》云:“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又云:“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此即日能增黍米之意。质而言之,不过渐采渐炼,渐凝渐结而已,非有黍米之象可寻也。
  《参同契》云:“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即此诗末句之意。
  或谓头有白发,面似婴儿,是为鹤发复朱颜。此言误矣,修炼家若行先天功夫,虽白发亦必变成黑发。苟发白不变,仅面容红润,此乃后天之功,或行采补之术耳,神仙不如是也。世俗所谓仙人鹤发童颜,乃门外语。
------------
女丹派炼炁化神之方法(2)
------------
  2.胎息第六
  要得丹成速,先将幻境除。
  幻境,即世间一切困人之环境。窘迫万状,牵缠不休,至死未由自拔,特到来生,仍复如此,或尚不及今生。故修道者,必须设法断绝尘缘,然后方收速效。世有学道数十年,毫无进步者,皆未脱俗累之故。
  今按前解虽是,然非幻境本义,因对初学说法,故浅言之耳。其实所谓幻境者,乃身中阴魔乘机窃发之种种景象,或动人爱恋,或使人恐怖,或起嗔恨,或感悲伤,或令人误认为神通,或引人错走入邪路,甚至神识昏迷,自残肢体,偶有见闻,妄称遇圣,凡此等类,皆是幻境,必宜扫除,不经法眼,终难辨别,所以学者要从师也。世有学道数十年,毫无魔障者,皆未曾实行之故。
  心心守灵药,息息返乾初。
  灵药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息,心心守灵药者,心依于息也。乾初即是真空,真空即是道心,息息返乾初者,息依于心也。
  初学修炼,虽能心息相依,然为时不久,又复分离,至于胎息时,则心心息息长相依也。乾初者,指乾卦未画之初,非谓乾之初爻。《明道篇》云:“观乾未画是何形,一画才成万象生。”然则乾初者,岂非太极阴阳未判之象乎?
  炁复通三岛,神忘合太虚。
  三岛者,比喻人身上中下三丹田。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即炁复之义。人身本自太虚中来,一落色相,则有障碍,而不能与太虚相合。惟有道者,能忘一切色相,色相既除,则与太虚相合矣。
  《天隐子》者,道家之流也,其言曰:“人之修真,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行之。一曰斋戒,澡身虚心。二曰安处,深居静室。三曰存想,收心复性。四曰生忘,遗形忘我。五曰神解,万法通神。”全篇约千余言,未能毕录,此其纲领也。又司马子微《坐忘论》亦可读,此等功夫甚难,非朝夕可至,然有志者事竟成,惟视人之毅力如何耳。
  若来与若去,无处不真如。
  真如者,佛家之名词。佛典云:“如来藏含有二义:一为生灭门,一为真如门。心无生灭,即真如矣。若背真如,即生灭矣。”又云:“真谓真实非虚妄。如谓如常无变易。”
  3.符火第七
  胎息绵绵处,须分动静机。
  阴符阳火,气机动静,前数段功夫已有之,不必定在胎息后也。但未到结丹地步,其气之动,常有上冲乳头之时(男子则下冲于生殖器)。既结丹,则两乳已紧缩如童女,身内虽有动机,不能再向外发,只内动而巳。动亦有时,或数日一动,或一日数动,视其用功之勤惰以为衡。凡未动之先,及既动之后,皆静也。
  阳光当益进,阴魄要防飞。
  动者属阳,静者属阴,阳气发动时,则元神亦随之而动,气到人身某处,神亦同到某处。阳气发动曰进,而暗中以神助之。愈进愈旺,故曰益进。
  阳极则阴生,动极必归静,人之魂属阳,主上升,魄属阴,主下降。当升之时不可降,当降之时不可升。阴魄要防飞者,意谓气若有静定之态,则神必助之静定,以防其飞躁不宁。
  潭里珠含景,山头月吐辉。
  潭在下,喻血海子宫之部位。山在上,喻膻中两乳之部位。珠之光隐而敛,月之光耀而明,曰潭里,曰含景,言其静而深藏之象。曰山头,曰吐辉,言其动而显出之机。
  六时休少纵,灌溉药苗肥。
  六时者,非谓昼之六时,亦非夜之六时,乃人身虚拟默运之六时。古人又有名为六候者,切不可拘泥天时,免致活法变成死法。若问人身时何似?仍不外乎神气动静阴阳升降之消气而已。
  休少纵者,即谓念不可起,意不可散,一线到底,勿使中间断续不贯,俟此一段功夫行毕,方可自由动作。
  4.接药第八
  一半玄机悟,丹头如露凝。
  神仙全部功夫,到此巳得一半,因内丹已结也。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着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虽云能固命,安得炼成形。
  既已结丹,则一身精气神皆完全坚固,决定可以长生,但未能羽化耳。此时可称为人仙,仙有五等:有鬼仙、有人仙、有地仙、有神仙、有天仙。
  鬼仙者,不离乎鬼也,能通灵而久存,与常鬼不同。人仙者,不离乎人也,饮食衣服,虽与人无殊,而能免老病死之厄。地仙者,不离乎地也,寒暑不侵,饥渴无害,虽或未能出神,而能免衣食住之累。神仙者,能有神通变化,进退自如,脱弃躯壳,飘然独立,散则成气,聚则成形。天仙者,由神仙之资格,再求向上之功夫,超出吾人所居之世界以外,别有世界,殆不可以凡情测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