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大宋

第134章


马小知苦恼道:“如果小王爷赵思睿没有争到太子之位,真的要从辽国借兵。那成功地把握有多大?”
王管家皱了皱眉:“以如今的情势来看,成功的把握倒是很大。若不是这样,小王爷也不会想出借兵这一招。小王爷入朝后,皇上大概是为了辽国的那位公主与辽国来往既方便,又不被人察觉,已将北方防军的将领换成了小王爷的人。”
马小知道:“难道皇上就没有想到小王爷黔驴技穷后,会狗急跳墙。跑去找辽国的舅舅帮忙?难道他一点儿没做防备?就是个普通人,也应该想到这一点地。”
王管家叹了口气:“只怕皇上觉得不需要防备。在他看来。自己是真龙天子,做什么事都能做得成,立小王爷为太子,自然是小事一桩。嘿嘿,以前他年轻,自然是这样,可现在他年老多病。吕云起宰相又趁机把持着朝政,他做起事来,就没年轻时得心应手了。
只是形势虽然变了,但皇上以前的那种感觉还是没变。既然小王爷登上太子之位是十拿九稳地事,他又怎么会想到小王爷会有其他的心?又怎么会想到防备这种事?至于朝中的大臣么,他们倒巴不得辽国人打过来。”
马小知一楞:“巴不得辽国人打过来?这话怎么说?”
王管家笑道:“这样我大宋才好反击啊。”
见马小知与孙机两人都有点不懂,王管家就道:“此事说来话长。自从前代的石敬瑭自甘无耻,为了从辽国借兵。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我中原就失去了屏障,那辽国大军就可长驱直入,横行中原。我大宋开国后,锐意进取,想收复那幽云十六州。奈何天不助我,最后只好与辽国人订下了‘澶渊之盟’。
若不计前事,仅论当时的情况,那‘澶渊之盟’,倒是让我大宋占了便宜。辽国人不但将幽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还给了我大宋,还将辽国当时已占的我大宋其他数十州全部归还。”
马小知心中奇怪:占了便宜?自己学地历史书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王管家继续道:“只是‘澶渊之盟’中有三节一直为朝中士大夫诟病,一是那幽云十六州本来全是属于我中原的,如今按照盟约,却成了辽国的,在大家看来。不能收复前代的失地。就和割地没什么区别。”
马小知心道:什么辽国的、大宋的,以后全部都是中国的。以后不但大宋人,就连那辽国人也是中国人,以后大家都是兄弟,闹个什么劲啊。哎哟,不好!王管家说要灭掉西夏,其实那西夏以后也是中国地,西夏人也是中国人,这个自己要不要对王管家讲?叫他不要闹了?只怕自己说了王管家也不会听。
王管家又道:“二是按照盟约,两国皇帝世世代代永为兄弟。嘿嘿,自古以来,蛮夷就该是我华夏的臣子,现在却与我华夏同提并论,朝中的大臣,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第三么,我大宋每年还要给辽国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马小知心想,自己学的历史书上都说赔了款,原来赔的这么少啊,不要说朝廷,就是我永嘉派也负担得起啊,和打仗死人相比,花这么点钱买和平,倒也值得,只是奇怪,这辽国人胃口怎么这么小?于是问道:“这么点钱,辽国人怎么肯了?”
王管家笑了笑:“我大宋当时的底价是一百万两,当年地寇准寇大人暗地里对前去和谈的人道:‘若是超过了三十万两,我以后一定千方百计地找你的岔,把你处死。’故而和谈的人就咬住三十万两底价不放,再加上我大宋派出去的人嘴上功夫了得,那辽国人不是对手,次次都被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好同意。
和谈的人回来后,皇上问要出多少钱,那使者当时竖了三根指头,皇上以为是三百万两,不禁皱眉:‘不过能将被辽国人占的地要回来,也是不错。’后来听说是十万两银子,二十万匹绢,不禁失声而笑,当即就同意了。”
马小知心中不禁觉得好笑,原来嘴上功夫在两国谈判时也能派上大用场,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自己去呢。
王管家接着道:“那盟约中还有一条,两国须在国境上设立专门的地方,供两国商人贸易用。我大宋的商人头脑灵光,做生意自然精明,故而每年从辽国人身上赚回来的银子,远远超过了三十万两。虽然我大宋在钱财上没吃亏,但名声上实在不好听,自古只有蛮夷向天朝进贡,哪有天朝向蛮夷进贡地?”
正文 第五十章 身世
第五十章 身世
马小知想起了在总堂争掌门之位时,高丽、日本、大理人听说自己是宋国人后,个个对自己十分尊敬,心想被其他国家那么尊敬,却要向辽国进贡,这种感觉确实不爽。
王管家继续道:“只是朝中的士大夫都是儒士,儒家最讲究守信,故而没人敢去毁约。大家都希望那辽国人先违背盟约,这样我大宋才能师出有名。可那辽国的贵人受我大宋耳渲目染,已习惯了富贵,早没了他们祖宗好勇斗狠之风,要叫那些贵人先毁约,只怕很难。朝中大臣,个个都为辽国人不肯来打着急。”
马小知觉得好笑,还有故意等别人来打自己的,于是就道:“小王爷若是去辽国借兵,我大宋借机反击过去,倒也不错啊。说不定能一举收复那幽云十六州,不,幽云十四州呢。”
王管家摇头道:“只怕难说。辽国只是贵人安于富贵,可那辽国人因为以狩猎为生,士兵依然个个如狼似虎。我大宋恰好相反,士大夫人人想雪耻,可兵士却越来越不行,我大宋的军制,乃是根据祖制定的,那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力可谓十分薄弱,连西夏都平不了,又哪里能打辽国?”
马小知叹了口气:“那就是说,假如赵思睿小王爷从辽国人那里借兵,那我大宋一定不是对手了?那他就一定能登上皇位了。”
王管家笑了笑:“那也不一定。进攻和防守是不同的,我大宋兵士进攻不行。防守还是可以地。只是如此一来,盟约就会被破坏,那宋辽两国以后就会战事不断了。”
确实,盟约一毁,那接下来就是你打我,我打你,战火烧起来后。老百姓就要跟着遭殃。如此说来,这场金陵大战。自己就只能让高万峰赢了?可这叫自己怎么甘心?于是道:“王管家,你是朝中名将,怎么打西夏人就在行,打辽国人就有点担忧了?”
王管家苦笑道:“你对打仗不懂。西夏人国力弱小,我大宋即使不改军制,也照样能灭掉他。打辽国,则要将我大宋的军制彻底改了。方才有把握取胜。只是我大宋的军制乃是根据祖规定下的,如何能改得动?辽国和我大宋打起来后,若西夏趁机攻我西北,那时情势就十分危急。”
又劝马小知道:“掌门,江湖棋战本是小事,何必挂怀?再说玄武派已中了我计,顶多一年,就会在江湖上彻底消失。你何必图这一时的痛快?”
孙机也劝道:“掌门,我永嘉派的事小,天下苍生事大,绝不能让小王爷有向辽国借兵的心啊。掌门,我知道你功力高,因此我们不但要让。而且要让得高明,以免别人察觉,让小王爷起疑心,又变了主意。”
马小知心中憋屈:这是什么事啊!不但要让,而且还要让得高明,让别人看不出来。
王管家也道:“如今之计,是让小王爷先死了去辽国借兵地心,然后再说其他。”
王管家与孙机都力劝马小知要不计个人得失,为天下安危着想。马小知只得道:“让我再好好想想,看看有别的法子没有。”
可又能有什么办法?除非把小王爷赵思睿杀了。只是如此一来。楚王地儿子赵思圣就会做皇上,那样的话。不但自己和玉卿的婚事没有指望,而且连永嘉派也会受牵累。
想来想去,他也想不出什么主意,不禁十分烦恼。
王管家临走前,悄悄地对孙机道:“若是掌门实在不肯相让,到时我们免不得要帮高万峰一把。”孙机叹了口气,只得点了点头。
马小知心中恼火,只得在房中来回踱步。自己必须把宝押在小王爷赵思睿身上,所以不能对他怎么样。要想让他死了去辽国借兵的心,自己就必须输。想了半天,也没什么好招,只得暂且将这件事放下。
本来他想找云娘说说话,问她一下丹娘的事,可云娘到现在还没回来。正在这时,岳父柳发财进来了,马小知想起父亲挥刀砍自己的事,就对岳父说了。柳发财吃了一惊:“他真的在金陵?真地要杀你?”
马小知点了点头,然后道:“岳父,你告诉我,我究竟是不是他亲生儿子?如果是,我又没做过对不起他的事,他为什么要杀我?”
柳发财也是十分疑惑:“你不是他亲生的?怎么可能?你母亲可不是那种不守妇道的女子,再说她和你爹一直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马小知道:“那你是不是亲眼看着我娘将我生下来的?”
柳发财道:“当然是了。想当年,你爹成亲后,两年中你母亲一直没有生养。你爷爷奶奶当时急得要命,成天求神拜佛。后来你爹在京城高中进士,要将你爷爷奶奶你母亲接到京城里去享福,可你爷爷奶奶害怕沿途颠簸,不肯去,你母亲不放心你爹,这才一人去了。没想到到了京城没一年,你母亲就有了喜。
你爷爷奶奶接到信后,当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怕别人照顾不好你母亲,就要去京城。你爹不放心,可又抽不出身,就让我沿途护送。到了京城后,你母亲怀胎已有八个多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