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儿一行人走的是水路,雇了艘不大的船,过燮州、瞿塘、最后入三峡,一路上山明水秀、让张巧儿这个“乡下妹”大开眼界,频频在内心感慨她既然穿到北宋来了,就该早点出来开开眼界、见识下北宋的壮丽山河才是。都市.
因齐大郎他们几个上京赶考时已走了一回水路,因此路上每每遇到一些有名的山水景色,齐大郎几个都会夸夸其谈的介绍讲解,满足了张巧儿几个足不出户的女流之辈的好奇心。
一路上看到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绿水青山时,齐大郎几个来了兴致,还会学那些文人吟几句诗助兴……
船一路北上,先后经过了巫山、巴东、秭归三峡。出了三峡后,张巧儿等人留在荆州稍作停留,补足了干粮、淡水等物事后才再度起航,经淮水、汴水,最终顺利抵达北宋的都城———汴京。
汴京城乃是北宋都城,自是比闽南一带要繁华许多。因此穿到北宋十几年却没出过远门的“土包子”张巧儿,一待那船泊在码头边、就迫不及待的提议道:“娘,趁着天色还早、我们赶紧下船逛逛!”
吴氏见小女儿满心兴奋、不忍让她扫兴,于是便客气的向顾氏寻个方便:“堂婶婆对京都一带应是十分熟悉,不知道能不能带我们四下走走?我们家四娘打小就是个爱凑热闹的丫头,眼下又是头一回出门到这繁华的汴京城,要是不让她出去走动、走动,她心里就像有只猫爪子在挠着般!”
顾氏也不急着回家,也没因过继了张二郎就撇下吴氏等人不管,只见她先让随身的妇仆把行李搬回张府,自个儿则亲自陪吴氏等人下了船,打算尽地主之谊带吴氏等人四下走走、瞧瞧繁华的汴京城。
张巧儿几人下了船后自码头缓缓走了出来,最先见到的是汴京的外城,那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名叫“护龙河”,宽十余丈。城壕内外两岸种了两排杨柳树,与那粉墙朱户相互衬托、煞是好看,可惜城壕附近禁人来往、让张巧儿不能走近了瞧。
张巧儿一行人再往前走,便见城内都建有瓮城三层,曲拐开门,唯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是直门两重,故这四门为正门,据说都有预留皇帝出行的御道。
张巧儿一行未走那四道正门,而是在顾氏的引领下、自东南方那座“陈州门”而入,陈州门旁有一河,顾氏指着它向张巧儿等人介绍道:“此河名曰‘惠民河’,但因此河通蔡州,汴京当地人便只以‘蔡河’称呼它。”
张巧儿一边点头一边欣赏河边风景,见有几座跨河的城门悬着铁裹的窗门,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堂叔婆,那些铁裹的窗门是做什么用的?”
顾氏闻言笑着解释道:“那些窗门每到夜间就会像闸一样垂下来接着水面,阻止船只从水门通行,不过蔡河两岸各有留门、通人行走。”
说话间张巧儿一行人已不知不觉的进了城,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顾氏见状马上接了身后丫鬟递来的盖头,戴上后隔着罩在面上的薄纱问了吴氏一句:“堂侄媳妇儿,你们几个要不要也买顶盖头来戴?在京城,大户人家的女眷大多不出来抛头露面,即便出来了也会戴顶盖头遮住面容,免得惹人闲话、坏了闺誉。”
吴氏打小就生活在乡间、且天天都挽着裤管下田,因此她对“抛头露面”这点十分不以为然,反倒觉得好端端的往脸上罩个盖头很奇怪呢!
于是吴氏当下就冲顾氏摆了摆手,道:“我都是三个孩子的娘了,用不着遮挡了!要我入乡随俗的戴那盖头,我反倒觉得不自在,我们乡下不兴这个。”
顾氏也不勉强吴氏这个地地道道的村妇,而是转而对张巧儿和齐三娘说道:“你们两个都是未出阁的小娘子,还是入乡随俗的戴顶盖头教好,免得闺誉受损、将来被婆家人不待见……”
顾氏说着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间铺子,介绍道:“前面就有家盖头店,里头有卖各式各样的盖头,你们若愿意我们便先去买上两顶,戴了再继续逛也不迟。”
齐大郎一听说这戴盖头和闺誉有关系,立马就十分大方的说道:“四娘、阿妹,你们尽管挑好看的盖头买了戴上,这买盖头的钱我掏!”
而吴氏自个儿不愿意戴那不自在的物事,但却站到了齐大郎那边、对张巧儿说道:“齐大小子说的没错,四娘和三娘你们两个是得戴个盖头,不能叫别人把你们的容貌瞧了去!听说京城的登徒子比我们乡下多多了!”
张巧儿被吴氏那自相矛盾的说法弄得哭笑不得,但她最终拗不过吴氏和齐大郎,只能乖乖的跟着顾氏去了一家盖头店,选了顶盖头买下后老老实实的戴上。
张巧儿戴了“装备”后,一行人顺着长街再逛了好一会儿,便寻了家茶馆坐下来歇息。齐大郎见日头已逐渐偏西,赶忙拿出生母姜氏回信附上的地址,展开后客气的向顾氏打探方位:“顾夫人,您知道‘州桥夜市’在哪里吗?我娘说她住在那附近,让我照着寻上门去。”
“出了朱雀门、走到龙津桥,从州桥往南一带走去很就到州桥夜市,”顾氏知道齐大郎等人对汴京不熟,于是不等张二郎开口相求就主动提议道:“一会儿我使个婆子领你们过去,免得你们人生地不熟迷了路、白白绕了弯子。”
齐大郎客气的道了谢后,顾氏又主动邀请吴氏住到张府:“堂侄媳妇儿,你们初到京城也没个落脚的地方,不如先到我那里暂住几日?”
这个问题吴氏一家早就商量好了,只见吴氏当下便出言婉拒了顾氏的邀请:“不用劳烦堂叔婆了,我们已经托齐大小子的母亲替我们租了间屋子,就在州桥夜市那一带,说是已经事先帮我们打扫收拾过了,我们一会儿直接就能住进去了。”
顾氏见吴氏一家已事先安排好了住处便不再勉强,随后先是邀了吴氏有空到张府串门,待吴氏应下后两人再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分道扬镳往各自的住处去了。
张巧儿几人很就在顾氏身边婆子的带领下,寻到了齐大郎生母姜氏的住处。因齐大郎出发前就给姜氏写了信,把抵达的大概日期告知她,所以姜氏虽然有事不在家,但却留了一个和张巧儿差不多大的小娘子在家门前等候。
那小娘子唇红齿白、柳眉大眼,性子看起来有些活泼不惧生人,一见齐大郎一行人提着包袱在门外张望,就主动上前问了句:“你们可是从泉州府来投奔家人的齐家兄妹?”
见齐大郎点头、那小娘子立刻喜出望外,一边热情的跑过来接齐大郎手里的包袱,一边笑眯眯的自我介绍道:“我叫银瓶,是姜婶子让我在这里等你们的!你们先随我进屋来稍作歇息,等你们把包袱行李都归置好了……”
齐大郎见地址没错、且彼此的姓氏也都对得上,便招呼张巧儿几人先跟那个叫银瓶的小娘子进屋,路上更是一改平时沉默寡言的习惯,主动向银瓶打探各种消息:“我娘她不在家?你和她住在一块儿?还有,我来前托我娘替我租了间屋子,不知道这件事我娘有没有一并交代与你?”
齐大郎说完才发现银瓶正偷偷的盯着他看、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询问,于是他只能不动声色的咳嗽了一声,见那银瓶一脸羞怯、飞的把目光移到别处,齐大郎才略微提高音量、把先前的问题再问了一遍,并且马上有意无意的拉开和银瓶之间的距离。
银瓶把目光飞移开后,一张小脸立时涨得通红,小心肝更是“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明知她一个未出阁的小娘子、不该盯着齐大郎看个不停,但却又忍不住想多看模样俊美的齐大郎几眼,似乎这才刚刚打了个照面、银瓶就对齐大郎一见钟情了。
银瓶可不敢让齐大郎觉察到她的异样,于是马上开口答道:“姜婶子的大闺女、朱二娘嫁到我们黄家去了,是我的大嫂!我们黄家和朱家是姻亲,平日里经常往来、两家关系也很好!”
“姜婶子替你们租的屋子也是我们黄家的,所以大嫂才让我带着钥匙在这里等你们,让我先接你们到屋里歇息一会儿、然后再领你们到租的那间屋子去……”
“朱二娘?”
齐大郎知道姜氏改嫁给一个姓朱的男人,但却不知道姜氏改嫁到朱家后又生了几个孩子,于是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继续打探朱家的情形:“那我娘膝下有几个孩子呢?除了你大嫂外,其余的几个孩子嫁娶了没有?”
“姜婶子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就是我大嫂,小儿子朱三郎……”
那银瓶似乎很想齐大郎多说话,因此齐大郎一问、她马上就知而不言,并且十分有耐性的把她知道的、和朱家有关的所有事都一一告知齐大郎。
而齐大郎听了银瓶滔滔不绝的介绍后,才知道姜氏改嫁后、虽然得以在汴京城落地扎根,但其实日子过得比在齐家还不如———姜氏虽然改嫁后再生了一儿一女,但夫君朱三福却早早的就去世了,让姜氏只能独自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
姜氏的大女儿朱二娘比张巧儿小一岁,嫁给了汴京本地一户黄姓人家,儿子就更小了、今年才刚刚满九岁。去世的朱三福给姜氏留下了一间还算宽敞的屋子、和一间不大的面馆。姜氏平日里靠经营面馆维持生计,加上朱三福还留下了不少积蓄、以及大女儿平日里的帮衬,日子倒也算是过得不愁吃、不愁穿。
齐大郎听完银瓶的话后,马上隐约猜到姜氏同意他们兄妹前来投靠的缘由———想必姜氏是想让他和齐二郎帮着撑一撑门面?
毕竟姜氏他们孤儿寡母的过日子,少不得会被人轻看或是欺负,家里最缺的就是成年男子。且齐大郎和齐二郎都已弱冠,投靠姜氏后自是不会在朱家白吃白住,且看在姜氏的面子上多少也会照顾才九岁的朱三郎。
作者有话要说:新卷新的开始,必须的过渡章节~
唉,身为一个写手,最痛苦的事就是剧情转折+卡文的时,看到读者的批评意见~
这样的情况让我连放弃的心都有了,不过我最后还是坚持突破瓶颈,把新章节写了出来,昨天没有更新也是因为心情很沮丧、又卡文,所以怎么写也写不顺、写不出新章节来~——
关于过继这个情节,是一早就已经安排好的,并且也都和以后的情节相关联,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很抱歉写了大家不喜欢看的剧情,但人生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波澜不起,里的人物也不可能什么不如意的事都不遇到,而且过继也不是非要穷困潦倒才会过继,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贪慕虚荣、或替同族之人解无后的难处,都可以是过继的理由。张家和顾氏的丈夫张老爷同属一脉,张二郎过继后依旧姓张。
虽然很多童鞋说不追文了甚至打了负分,但我还是要感谢你们陪我走到现在,鞠躬。
最后啰嗦一句,张二郎只是一个配角,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人无完人、也许他的选择是错的,但他的初衷却是好的。
PS:贪心的说一句,希望大家能对糖水不离不弃~
小说推荐
- 吹灯耕田
- 穿成下堂妾也就算了,还附带一枚正太做包子 什么?肚子里还有一只 咳咳,还算老天公允,还有空间养着我们娘仨 某忠犬:媳妇,还有我呢 某卿:你给我跪地板去 种田生活,家长里短,随身空间,小富即安,温馨平淡 新书《史前悠闲地主婆,温馨种田文~请多关照 新书《继室难为,依旧种田文,请多关照 新书《我妻多娇,
- 都市言情一苇渡过完本
- 最新章:388 番外一则
- 耕耕田种种地
- 《耕耕田种种地》作者:翩然梦舞【完结】一个懦弱的女孩,重生成为一个婴儿,带着空间戒指和异能,看她如何改变家庭命运,如何抱得美男归 作者:所写的《耕耕田种种地》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4章
- 爆笑田园:弃妇耕田娶贤夫
- 一身血腥的她,穿越成为了救赎。下田挥锄,养鸡喂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穿越的日子平淡踏实。可是谁知,有一天,她下地收小麦,收回来一个麻烦精,从此她的生活不再宁静“滚开,别让我再看见你”某男扁着嘴,一双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盯着她,不怕死的抱着她的手臂“不要,伦家看不见你会心痛,吃不下饭,难道你忍心看见你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4章
- 田言蜜语:王爷,来耕田
- 一朝穿成农家女,看着眼前家徒四壁,极品亲戚四处乱窜,家里弟妹饿的打滚,林小凡表示很忧桑 好在老天保佑,穿越有福利,随身携带农场相当帅有木有?种菜开牧场,还有灵泉来浇灌,不发家致富都不行,地里的菜啊,你慢慢熟,手中的钱啊,你快快来~姐是土豪姐怕谁 嗨,那个谁,就算你是王爷又如何,姐就喜欢种田当土豪,没
- 穿越架空未知完本
- 最新章:第462章
- 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
- 响应起点征文,鬼吹灯同人作品 加入一新主角-孙为民,是个跑江湖的小阴阳 帮助胡八一解了鬼魅缠身,让老胡看上 被迫上了梁山,加入“摸金校尉 内容主要讲些鬼怪狐魅的事 同时穿插一些民间小故事 还介绍些阴阳风水民间传说 但主线还是“盗斗 喜欢聊斋的可以来看看 看了不要太“认真,更不要深究 全当解闷好了 恐
- 玄幻小说老头怕过年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零六章 埋骨之殇(大结局)
- 鬼不走门——鬼吹灯同人
- 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神经的问题就是恐惧,同样对于“鬼”太多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文明延续了几千年‘鬼’和它随之而来的故事,一直充实着人们的茶余饭后,民间关于‘鬼’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各各宗教对‘鬼’的理解也都有这自己的看法。高境界的盗墓其实是“盗文化”鄙人弄这个题目不是掉书袋子,而是对墓里面积淀下来的东西
- 恐怖灵异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2章
- 鬼吹灯之山海妖冢
- 史上最佳三人组合,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杨离开抚仙湖后,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参与林房诳邴们制订的计划。而是一起回到北京,准备休整几天。一天,大金牙手捧一本古本《山海关志》来求教胡八一,正巧,远在美国的陈教授也委托胡八一代为寻找陈家祖坟所在。胡胖杨摸金小分队再次聚首,开往山海关。本以为是一件手到
- 恐怖灵异未知完本
- 最新章:第59章
- 鬼吹灯
- 几位“摸金校尉(盗墓贼)通过风水秘术在发掘古墓时的诡异经历。主人公胡八一祖传的风水秘书残卷,上山下乡时误入大山深处的辽代古墓,参军时在昆仑山大冰川发现的九层妖楼,东北中蒙边境的关东军秘密地下要塞,新疆沙漠中消失的精绝古城,云南的虫谷妖棺,西藏喀喇昆仑古格王朝无头洞,陕西龙岭迷窑,寻找隐藏在大地上的一
- 恐怖灵异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77章
- 鬼吹灯全
- 这个系列作品是否已经成为了很多朋友休息放松时最好的故事,它充满惊悚,但它绝对不是吓人,它充满玄幻色彩,可这也不完全是封建迷信,当我们一边赞叹着老祖宗惊人的智慧时,是否也应该低头想一下,为什么现在的人科技如此发达却再也找不出那样切合天地的神秘建筑来呢?几位“摸金校尉(盗墓贼)通过风水秘术在发掘古墓时的
- 恐怖灵异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5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