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第49章


但清军警破坏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蒋翊武逃出城外,当晚的起义计划落空。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于10月10日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了楚望台军械所。蒋翊武听到起义的消息后,便赶回武昌指挥。12日清晨到达武昌时,革命党人已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湖北都督,蒋协同筹划防御清军进攻和推动各地起义响应。阳夏保卫战失利后,战时总司令黄兴辞职,蒋被推举出来挽救危局,出任战时总司令部监军。清政府与革命军停战后,蒋辞去总司令,以招抚使名义驻汉口。1912年2月,革命派与袁世凯和谈成功,蒋改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策动湖南独立,出任鄂豫招抚使。失败后,南行至广西全州被铺。10月9日被就地枪决,从容就义。
孙武
生于1880年,湖北夏口(今汉口)人。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1900年参加唐才常汉口自立军,被推为岳州司令。1904年赴日本,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1908年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回鄂策划革命。1909年编会党为五镇,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退居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武昌起义前一天,搬移炸弹时不慎爆炸,惊动了印度巡捕,暴露了起义计划,清朝总督衙门逮捕杀害了许多革命者,激起了武昌起义。而孙武因为养伤没有参加起义壮举。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的军务部长。1939年病逝于北京。
邓玉麟
名世泰,号炳三,土家族。1881年生,湖北巴东人。十四岁时,父兄饿死,辍学回家干苦力,后又为司厨、屠夫当下手,聊以养母。次年,母亲病殁。十六岁到宜昌从军,后随军移驻武昌。1909年春,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筹备时,邓为军政府调查部正部长,负责起义前的联络、弹药、军旗、符号、文告等项工作。汉口机关暴露后,力主提前起义。武昌起义当晚,赶至炮兵八标,与吴兆麟驰登蛇山,集大炮数尊,向总督府轰击,以援助步兵进攻。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邓任军务部参谋。阳夏保卫战时,出任步兵第七协统领,奉令固守武昌沿江一线。南北议和后,邓为南方九省代表之一常驻北京。袁世凯称帝时,只身至上海,图团结海内外力量反袁。护法运动时,任广州护法军大元帅府参军。后脱离军界,避居上海,曾先后创办“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亚洲养蜂场”、“民生煤矿”等。1951年反革命暴动案中被误杀。
彭楚藩
原名谭藩、家栋,字青云。1887年生,湖北鄂城人。幼年攻读经史,后受《猛回头》、《革命军》等书影响,立志反清革命。1906年入湖北新军。1911年初,先后参加文学社与共进会,任宪兵营革命代表,利用宪兵身份的便利条件,从事秘密活动。1911年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准备武装起义,被推为军事筹备员之一,负责侦察武汉各军布置及防务情形。10月9日,得悉汉口机关遭破坏、起义计划暴露后,便与蒋翊武等决定当晚举行起义。但当晚小朝街机关被军警包围,当场被捕。面对严刑审讯,坚贞不屈,自认革命不讳,并大斥清廷腐败。次日清晨,在武昌湖广总督署门前英勇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刘复基
字尧徵,1884年生,湖南常德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旋发动长沙起义,未成,次年流亡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运销《民报》,1909年赴上海创《竞业旬报》,后至武汉主办《商务报》,宣传革命思想不遗余力。1910年,为加强革命党人的武装力量,投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参加振武学社,翌年改组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请长假离营驻会办事,大力推动与共进会联合。9月,起义总指挥部成立,任常驻军事筹备员,负责拟定起义计划。10月9日获悉汉口起义机关败露,与蒋翊武即时部署当晚起义,仍坚守武昌总指挥部,被清方军警包围捕获。翌日凌晨在湖广督署东辕门慷慨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杨洪胜
字益三,1875年生,湖北襄阳(今襄阳市)人(一说谷城)。早年在家务农,后入湖北新军,结识了刘公、孙武等革命志士,参加振武学社。1910年秋,该社遭破坏后,加入文学社。后受命请长假离营,从事联络工作。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组织起义临时总司令部,任军务筹备员。1911年10月9日,汉口起义机关暴露,革命党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下达起义命令。杨洪胜在当日下午,奉命秘密往工程营交送枪弹时,被军警发现,掷弹抵御,受伤被捕。当夜被清督署审讯,被严刑毒打,终未供出一人。10日凌晨,与彭楚藩、刘复基同于清署东辕门外英勇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熊秉坤
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戴乾。1885年生,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二百余人。武昌起义时,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阳夏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并一度兼任武昌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年逝世。
程正瀛
字定国,1885年生,湖北武昌县(今鄂州市)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后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后参加文学社和共进会,并积极参与活动,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计划暴露,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率先击中该营前来镇压的二排排长陶启胜,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后随熊秉坤等率队攻占楚望台军械所。阳夏保卫战时,奉命守汤家山,五昼夜不下火线。汉阳失守后,护卫总司令黄兴回武昌。1916年遇害。
金兆龙
字品臣,1889年生,黄冈周铺(今属武汉新洲区)人。幼读私塾,因家贫辍学,常与人讨论时局,慷慨激昂,声泪俱下。1906年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当兵。武昌起义当晚,因荷枪实弹准备起义,被排长陶启胜发现,二人扭打,金兆龙大呼:“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士兵程正瀛开枪击陶,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金截断军需处电话,随队取楚望台军械所。金力大无比,打开中和门铁锁,迎接炮队、马队入城参战。10月15日任后队一排长,17日任敢死队八棚正目,19日驻守刘家庙一带。22日任敢死队副队长。29日任中央二队指挥官,拼力死守。汉阳失守后,敢死队改编为护军队后,任九标三营管带。后因不满起义军现状离队。民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督军差遣员、武汉总稽查处侦察员等。
吴兆麟
字畏三,号宽元。1882年生,湖北武昌县(今鄂州市)人。十六岁投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先后考入工程营随营学堂、工程专门学校学习。1905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翌年再考入参谋学堂,1909年以最优等生毕业后,仍回工程八营任左队队官。武昌起义当晚,正当值楚望台军械库,被起义士兵推为临时总指挥,即部署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总督府,占领武昌。以总指挥身份提议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参长。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参谋部部长、第一协统领,参加阳夏保卫战。民国成立后,任北伐第一军总司令,后任鄂军参谋总长。调北京后,目睹北京政府之所为,袁世凯野心勃勃,黎元洪不足有为,对党人也丧失信心,遂退出政坛,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晚年潜心佛法。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诱以高位,不为所动。1942年病逝。
张振武
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春三。1877年生,湖北罗田人。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习战阵攻守诸法。后返鄂,执教于武昌黄鹤楼道小学。鼓吹反清革命,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1909年加入湖北共进会。1911年9月,出席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会议,预选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起义计划暴露后,于危难之中联络各方准备发难。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主持军务十余日。阳夏保卫战期间,多次亲赴前线,以振士气。汉阳危急时,率部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黎元洪出走葛店时,主张去黎另举贤能,为黎所深恶。民国成立后,在鄂加强将校团力量,创办《震旦民报》,独树一帜。深为黎元洪所惧,乃电请袁世凯将其调离湖北,张两度未就,黎设计诓之入京,密电袁将其捕杀。1912年8月在京遇害。

博尔济吉特氏,字莘儒,号心如。满洲正黄旗人,琦善之孙,1864年生。早年以贡生官刑部笔帖式,升主事,后调户部员外郎。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