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长天艳山河

第297章


既然韦氏配合的很不错,赵佶也有出宫散散心的兴趣,顺水推舟的邀了韦氏去琼林苑小住两日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天,一份不怎么起眼的,奏请今年金明池龙舟竞会相关安保守备之兵丁战船器械,先行进入金明池及周边准备的文书夹杂在一堆公文中,摆到了大宋枢密使张叔夜的案头。
拿过那份文书仔细看了一遍后,张叔夜提笔在上面批注,督促本次安保任务的禁军负责人苗傅务必尽心尽力,不得有丝毫懈怠。批注完后,签上名字,拿起玺印按下去时,窗外猛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雷声。张叔夜笑了笑,仿佛是脑海中浮现了金池夜雨的旖旎风光。
统历五月十六,阴历五月初二,吴敏向宋联首席代表张九成提交了关于苏通海关事的相关调查和正式处理结果,并代表宋廷为相关官员的严重过错向宋联政府及商家致歉,商家所受一切之损失,宋廷都照单全额赔偿。
通报张九成的处理结果中,苏通海关承旨左炎被降职别调,相关海关官员三人降职申斥,两浙路安抚使郦琼撤职查办,安抚司相关官员七人坐连。但这只是宋廷有义务通报宋联的,把郦琼搞掉扔到大牢里只是一道餐前甜点,后面的大餐才刚刚开始,不过那都是不需要向宋联通报的。吴敏的风向标举的高高的,朝堂之上摩拳擦掌,赵楷一党更是群情激昂,卯足了劲要好好讨论一下这个江南吏治,如何冒出郦琼、左炎这样的蠢蛋办出这样的蠢事,差点搞的宋联发疯。
当然,讨论不是白讨论的,大伙都明白,真要去查,水至清则无鱼啊,有鱼就说明水不清嘛,大宋的官员什么德性,大伙还不都是心中有数?目的再简单不过了,能抄出多少鱼就抄多少,能换上多少自己的鱼就换上多少。大伙一起蜂拥而上,就看赵构能支撑几合了。
不过在大戏开锣之前,还要先等三天,因为按宋朝定制,逢夏至,百官放假三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倒给各方势力留出了就如何划分蛋糕达成妥协的时间。
可是别说等三天了,连一天都没能等完,一件搅动天下神经的大事件彻底打乱了宋廷朝堂各方势力的如意算盘。
统历五月十七,夏至日。赵佶在太庙祭过满天神佛和祖宗后,依约领着贤妃韦氏并几个嫔妃前往琼林苑小住,因为就在汴梁城郊,又是放假时间,所以直到赵佶出发,内侍省才得了消息,按定制向两府宰执做了通报。这是必需的,如果宰执们丢了皇帝的行踪那可就麻烦大了,最起码内侍省的当值太监得砍个两三个的。
天气很是配合,午后阴云渐浓,赵佶长随李合信誓旦旦的用他的老寒腰保证,今天定有大雨,听雨琼林苑,赏荷金明池的惬意肯定能享受到。结果没到傍晚,伴随着轰轰的雷声,千条万条的银丝就从天而落,敲打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滋润着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时年才不过十三,借他老人家还没做的诗来用一下先)
轰隆!
一声炸雷,地动山摇,琼林苑主阁听雨轩竟被炸雷劈烂了一角,碎石断木横飞,浓烟冲天而起。
怎么会被雷击呢?传自宋联的避雷针早就设置了。不,不是雷击!
“有刺客!”
“炮袭!”
“护驾,护驾……”
“盾阵!速速护圣驾下地宫暂避。烟花示警求援,快!”
啪――嘭!
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盛开,整个东京城也跟着炸开了锅。
“圣驾安否?”吴敏一把揪住迎出来的李和厉声发问。
“官家无恙,只是受了些惊吓,此时已服了太医开的安神药休息了。众位相爷请随奴婢来,不可高声,莫惊醒了陛下。”
仔细观瞧,听闻了赵佶的气息,确认赵佶还活着,没什么大碍,众宰执才算是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留下宇文萃中和张俊陪护,剩余宰执退了出来。除了赵构带兵捕拿刺客弹压局势,其余七名宰执全都集中到门下省,直接就开始在这里坐堂,内侍省的一众当值太监,陪同赵佶趋往琼林苑的一应人等,包括贤妃韦氏,凡是知道赵佶今日行踪的全都被归置到门下省待审。
通过询问贤妃韦氏,知道今日去琼林苑是两天前临时起意,知道此事的只有夫妻二人,也并未对他人讲。一直跟着赵佶的李和以及起居注证实了赵佶此前并未对任何人提及此事,如果韦氏也没有说谎的话,那泄露赵佶行踪的就只可能是今天赵佶趋往琼林苑之后发生的。
但牵涉的人太多了,太监、宫女、侍卫,谁都有可能找个机会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毕竟赵佶此行也不是什么秘密行动。审不出个头绪只好不审,除了几个嫔妃,其他所有人都先行隔离监禁,一切还是先等赵构那边弄出结果了再说。
没有让大伙等太久,赵构并开封府尹陈规、巡城兵马司都指挥使王德、殿帅府太尉王宗濋返回禁中汇报平逆结果。用平逆有些过,因为实在没什么可平的,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十几公斤的烈性炸药轰然一声巨响,把刺客和所有的线索都炸了个干干净净。
刺客只开了两炮,都是从一首轻型巡逻炮艇上发射的,这艏炮艇是提前进入金明池准备端午龙舟竞会安保守备的宋廷战舰之一。按枢府核准的命令,这种安保任务,尤其可能会有朝廷官员甚至皇室成员出席的公众聚会,是不允许安保兵舰携装炮弹的,只允许配备枪械实弹。这些炮弹怎么上的船是关键,但也是迷,到现在都还没有确认那艏被炸的稀巴烂的炮艇上到底有多少人,是不是被外人潜入先行控制了这条船。
但不管怎么说,赵构他们还是做出了初步判断,这是一起个人行刺事件,并非金明池端午龙舟竞会守备禁军群体谋逆,行刺目标无疑是君父,因为临近傍晚将要晚膳,又正在下雨,赵佶极有可能那个时间会待在听雨轩。好在天父神保佑,赵佶当时正好和贤妃韦氏依约在十台小榭画雨中荷花,并没有去听雨轩。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刺客虽有情报,但却是仓促行事。推测刺客原本计划在龙舟竞会的时候行刺,但那存在不确定性,因为赵佶去看龙舟竞会只是有可能,而非绝对,当情报传来,赵佶真实到了琼林苑,而且不能确定他会在那里停留多久的情况下,刺客决定改变计划抓住这个相对更确定的机会,提前行刺。
所有的,都是推测,综合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也至多只能推测了,而且根据现有的情况分析,查获更有价值的线索应该是非常困难。
汇报完毕,没资格讨论的都被请了出去,门下省中只留下了二品以上的京官及御史台谏官(谏官虽然品阶不高,但在宋朝却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皇族宗室代表,现任皇族赵氏宗正赵偲阴沉着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看得出来赵偲是发了狠,今天宰执们若不讨论出个一二三来,他这一关就过不去。
御史中丞范宗尹早早的就开炮了,炮口非常明确,就是现任枢府兵相张叔夜。理由再充分不过,调禁军至金明池守备的命令就是他签发的,不管刺客是哪方派出的,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先把他给隔离审查了再说。至于本次守备任务的直接负责人苗傅,已经不需范宗尹再啰嗦,早就已经被抓了起来。
虽然以范宗尹为首的御史台各位言官大佬叫的挺凶,但毕竟这是弹劾宰执,赵佶不在,谁都做不了决定。而且这背后牵涉的内容可太复杂了,绝大多数人都还没从震惊中缓过劲来,把头绪先给理清了。
吴敏终于站了起来,对着张叔夜抱拳道:“嵇公,此事惊天,关系社稷之安危,为臣子的不可不慎,敏敢请嵇公受些委屈,暂时屈尊留在偏室休息。只待圣驾安泰后,一切由陛下定夺。”
张叔夜坦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元中如此安排甚妥,不必踟蹰,老夫理会得。”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佶的私心
琼林苑两颗炮弹落下不但把一个宋代建筑精品给轰的支离破碎,更是把整个大宋的祥和气氛轰的稀烂,天下各方势力骤然紧张起来,凝重的气氛迅速蔓延发酵,所有人都仿佛闻到了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味道。
大宋的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维持亲和温婉形象是百余年来积淀下来不成文的规矩。自大宋立国以来,大宋皇帝在民众中的感召力号召力都算是在历代王朝中排名靠前的,大宋的百姓对君父的忠诚度和感情应该说相当高,即便赵佶如此昏聩,办了那么多的龌龊事,大宋的百姓还是愿意沿用有别于其他朝代的那个特定的,有着极强亲和力的称谓,官家来称呼他。
官家被刺了,险些命丧贼手,如此惊天之事,确实是牵动了每一个获悉此事的大宋民众的心,东京皇城宫阙之外,呼呼拉拉聚起了大量的群众,向官家问安,为官家祈福,然后痛骂乱臣贼子狼子野心,犯下逆天之罪,痛批朝廷百官庸碌,致官家险遭不测。这么多心怀君父的百姓涌向御街,宣德门外呼呼拉拉跪倒了一大片,其间冒出几个痛心疾首,情绪激动的愤怒青中老年,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王宗濋是昏官,张叔夜是逆臣的口号出现了,而且在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当然,还有一个口号,传播的更快,影响更巨大,震撼性更强,不知哪个聪明的哥们在人群中喊出了请禁卫军南下接防宫禁,守卫官家的口号。
休息调理了一夜的大宋皇帝赵佶,恢复的比想像中要好,气色看起来还不错。听说万民问安宫阙,不顾宰执劝谏,执意登上宣德楼展示龙颜,很是把君民深情给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一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