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长天艳山河

第302章


当然,部队的底子还是国民警卫队,从河北和北京两地的国民警卫队中挑选,然后就是从北京、大名、太原军区禁卫军部队中调人加入其中。这一下倒是便宜了张显,拿着尚方宝剑到处挖好苗子,虽然这些从各禁卫军部队借调来的人大部分都是要还回去的,但总是给张显挖人留出了机会,最起码这一次任务下来,也能过过瘾。
虽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让他们脱掉自己的军装换上国民警卫队的军服的命令,还是受到了强烈的抵触。这和改称志愿军去西辽打仗完全是两个概念,一旦换上国民警卫队的军服,最后能不能再换回禁卫军军服谁也没底啊。杨再兴护犊子给张显添麻烦,底下被选中的官兵不满的也大有人在,这其中就包括独一师的两个中尉连长岳云和张宪。不过这两个家伙比较倒霉,刚到总参报到,就被岳飞拎出来劈头盖脸的臭骂了一顿,弄的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和岳飞关系的其他官兵全都吓的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说废话了。总参谋长愣是对着两个小中尉骂了半个小时,这个震撼性足够让所有人明白,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总参给这支部队的两支分队精挑细选了两名指挥官,从会宁军区调了101师参谋长寇成担任护路支援分队的首长,东京皇城守备分队的指挥官是来自特种部队的李世辅。作为国防大学陆军指挥专业曾经的毕业成绩第一名的优等生,李世辅指挥上规模部队作战的能力也是令人放心的,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无疑特种作战指挥的能力也需要超强,所以李世辅就成了皇城守备分队指挥官的第一人选。当然,由于李世辅的前般劣迹,总政给他指派的政工搭档也是非常有能力的,而且比他的军衔高出一级。大宋京师,帝国心脏所在,在那里可不能胡来。
岳飞有空出来训儿子和徒弟,并不表示总参现在很闲,恰恰相反,总参现在是忙的一塌糊涂。虽然和宋廷那边达成了协议,海上军事警戒等级将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但从乌兰巴托和会宁两大军区紧急南调八万余部队可并没有作废,而是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调度、后勤保障,大河沿线军事布防重新规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抓紧时间处理。相比起来,大河上宋联巡河警戒各种舰支增加一倍的事情根本就是小事。
但这还不是总参现在关注的全部,西辽前线已经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一份份加密电报传来,总参第一作战指挥室中正忙的热火朝天。韩世忠还是秉承着他的习惯,抱着他的大茶缸,一边喝着茶,一边默默的看着参谋们不断把前线新传来的情报转化成地图上的敌我态势。原则上总参一般不会轻易干涉前线指挥官的指挥,更何况这次是在大辽的控制区作战,联辽两军最高联合指挥部的最高首长是耶律大石,总参在对前线拾遗补阙方面更需要谨慎了。
5月7日,耶律大石断然拒绝了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提出的令其加入伊斯兰教,改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在大辽境内禁绝一切其他宗教,并接受桑贾尔的册封,以塞尔柱帝国为宗主国的蛮横要求。
耶律大石的回信很简单,“你要战,便来战。”其实耶律大石都等的有些不耐烦了。同样的,桑贾尔也不会真的以为大石会妥协,提出那么蛮横的要求,除了狂妄之外,他恐怕还是打算以强大的武力彻底解决这个迅速兴起但并不向其臣服的邻居。
桑贾尔的准备总算是做好了,只等着大石拒绝便开战,大石的回信倒是很合了他的心意。桑贾尔以抵抗异教徒,保卫穆斯林的口号,鼓动起塞尔柱帝国的一众伊斯兰教仆从国响应。呼罗珊、锡斯坦、伽兹纳(里海西南)、马赞德兰(里海南岸)和古尔(阿富汗中南部)的国王们都带兵加入了苏丹桑贾尔的联军,当然,这里面自然也少不了始作俑者的西喀剌汗王朝的军队。宋联前般的外交工作还算起了些成效,伽色尼王朝拒绝了桑贾尔派兵加入联军参战的命令,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一袋子金币算作军费参股。
虽然少了伽色尼王朝的部队加入,但塞尔柱帝国到底在中亚称雄多年,又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桑贾尔这一次一举纠集了近十万的穆斯林联军,仅骑兵就有七万之多,在塞尔柱帝国的征伐史上已经堪称新创了记录。(相比古代西方人几千人打个仗就算大仗,十万规模的部队已经相当可观了。)
统元1361年5月18日,苏丹桑贾尔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阿母河(今阿姆河),攻入大辽西南边境,战争正式爆发。
自去岁禁卫军各援辽部队陆续进入大辽,已经近一年时间,这么长时间的适应和准备,联辽联合指挥部早就制定好了应对方略,并完成了相应的军事布署,且等着桑贾尔来撞铁板。此时赶到大辽西部前线集结准备参战的部队有三万五千辽军,两万五千宋辽援辽志愿军,虽然人数远远少于对手,但大辽上下信心十足,坚信能把桑贾尔这个不可一世的家伙打的满脸桃花开,让他也知道知道什么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其实辽方的六万军力已经比正史上要多出一倍了,正史中耶律大石是靠着不足三万的部队击败了桑贾尔这十万穆斯林联军)
耶律大石之所以坚持出任联合指挥部的首席指挥官,并且要亲自带兵迎战,背后的政治目的很简单,他需要这一次武功更加辉煌,更加坚定他在民众中的地位和号召力。打败塞尔柱,解决了外部威胁后,就是强势推行大辽民众政体改革,开启宋辽统一进程。
(涉及敏感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内容,大辽同塞尔柱的战争后面就不实写了,简单虚写带过。顺便提醒一下看球的朋友,今晚八点一刻,中国对伊拉克世预赛。嘿嘿。)
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对分家单过的思潮
1361年的夏日是个难熬的夏日,联邦气象局发布的统计结果,联邦河东、河北、北京、云中、海北大部地区较往年同时段平均气温都偏高零点五到两度,更为不堪的是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往年也普遍偏低,也就是说,宋联最发达的地区今年遭遇了旱灾。农业部预计这些地区今年的夏粮产量能同去年持平已经不错了,这当然是包括了新增耕地面积的产出,如果计算平均亩产,则较去年至少减产一成。
好在联邦现在家底殷实,更重要的是南洋和美洲大区,尤其是美洲大区的粮食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源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宋联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这仅仅是就整个联邦层面上来说,情况还在可控状态,具体到这些受灾地区,特别是河北省,因为利益受损,一些长期积累下的怨气随着这次旱灾的捣蛋和暑气助长的火气,致使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和谐的声音首先从河北省议院冒出,几位勋农议员表达了对政府平抑粮食价格政策的不满,称这有悖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严重损害河北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减免南洋、美洲大区出产粮食上市的交易税,以及调配大量联邦储备进入市场,会令本次旱灾导致的粮食减产损失完全由农民承担,虽然政府也相应提高了从农民手中购粮的补贴,但这些补贴不足以抵消河北省农民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大量其他地区产出的粮食进入河北粮食市场,河北省农民所占有市场份额的减少,这个损失才是更大,影响也更长远。
那该怎么办?这几个河北省议院的勋农众议员提出了完全自打嘴巴的倡议。对由外省流入河北省的粮食征收地方附加税,以逼迫其提升销售成本和销售价格,河北省自产粮食相应的就可以提价销售,获取额外利润以弥补旱灾减产造成的损失,而且也能有效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就是扛起地方保护主义的大旗,让河北省粮食市场这一块自成一系,一切以先维护住本省农民利益为先决基础。
这样的提议自然不可能获得大多数议员的响应,不说其他官面大道理,单单只说这么干的话,那全省其他非农民众的利益不是受损了吗?为了一群人的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本末倒置的事自然是不能干。
但是,这个提议虽然被直接干掉了,但由此引起的后续反响却更为严重,主要就是河北省自成一系,部分独立与联邦之内的设想引起了不小的跟风鼓吹。这也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从宋联成立至今,最早的四省一市无疑是发展最好,最快的,其基础本身也比后续并入联邦的地区要强了许多,这四省一市也基本上算是联邦的起家资本和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发达核心区域。联邦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就偏向着一地发展,不管其他地方死活。接下来的台湾、宁夏及至后来的各个新增省份、大区,都是十分落后,必须提供充分支援才能更快更有效发展的地区,而对这些地区的支援内容来自哪里,当然是来自最发达的四省一市。就拿河北省来说,他现在对口支援的就有美洲大区良运州和黑龙江省。
当然,这种支援并不是指慈善和义务捐助,而是指在联邦律法的框架之内,将宋联政府在河北省收取的联邦税收带有定向性质的,以政府投资的行为投入到美洲大区良运州和黑龙江省的建设发展当中。而民间捐助和人力支援内容则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样的政策长期运行下来,要说没有自私的人那是扯淡,要说没有自私的人逐渐累积起,对这种只出钱却得不到一分好处的政策强烈不满,那更是扯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