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敌

第101章


这地图是我重新画出来的,很有可能,我大哥早就已经知道地图的事。”
  萧鼎臣盯着地图,半晌,低声道:“须弥山……”
  “对,须弥山。”潇湘耸耸肩,“若不是知道了地图的秘密,我也不会派人去查须弥山的事。须弥山上只有一座须弥寺,香火不算鼎盛,但是住持苦尘大师却是一位绝世高人。这次要找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他。虽说不敢贸然确定他的身份,但是对多年前的事,恐怕只有大师知道了。”
  萧鼎臣站起身来,快步朝外走,走到门边,忽然停下脚步,“我已收师劫为徒。”语罢,快步离去。
  墨夕转身拱手道:“告辞。”
  潇湘怔愣住,想着萧鼎臣话中的意思慢慢出神。收他为徒,多半是应无敌所为,但特意提及,究竟是打的何种算盘?
  “莫非是要将烂摊子交给师劫?”潇湘猛然一惊,咬牙切齿。这个老狐狸,竟然如此精于算计。
  萧鼎臣直接动身前往须弥山,一路快马疾行。
  须弥山山势平缓,只一条蜿蜒小径通向山顶寺庙,山上绿树苁蓉,山脚下稀稀落落几户人家,倒是显得逸事安宁。
  上了山顶,入眼便是一间不大不小的古旧寺庙,依外表来看倒有些年月,显得古朴而又清幽。
  庙门前有着大片的竹林,小道被干枯的竹叶掩埋,意境独特。寺庙内礼佛之声依稀可闻,檀香味随着山上清风徐徐而来。
  寺庙门口,一个小和尚正在打扫庭院,见一行江湖打扮的人过来,有些害怕。
  萧鼎臣上前一步,对身后人道:“你们留在寺庙外候着。”
  小和尚见他上前来,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施主是来听禅的?”
  萧鼎臣低头看他一眼,“烦请通报一声,我是来见贵寺住持苦尘方丈大师。”
  小和尚立刻会意,“施主请进寺庙静候。”
  寺庙里打扫得很干净,萧鼎臣在一间禅房坐定,片刻之后,小和尚进来,“施主请到佛堂来。”
  萧鼎臣起身跟上前去。佛堂中立着一个老者,须发皆白,见萧鼎臣进来,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大师便是苦尘方丈大师?”萧鼎臣开口道。
  对方手握佛珠,摆了摆手,“老衲苦心,并非师弟苦尘。”
  萧鼎臣顿时皱眉。
  “施主不必焦心。只是要见方丈,须得回答老衲几个问题。”
  “请问。”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既是如此,老衲也就不问别的。施主可知,何谓生灭?”
  萧鼎臣皱眉看着那老和尚,面容慈善,只是口出之意,绝非是欢迎之意。
  若说礼佛,萧鼎臣不会,也对此毫无兴趣。他向来杀孽深重,即不求佛法救赎,亦不求上苍泽被。
  不过方才这句,却不由让他想起应无敌当初曾在他耳边念过的经文,他从未在别处听过,也不曾刻意铭记,可是脑海中仍是清晰浮现。
  “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
  老和尚缓缓点头,“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
  “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
  “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
  萧鼎臣静静看着苦心大师,面上淡然,没什么表情。
  片刻之后,老和尚竖掌叹道:“有言于无言,未若无言于无言。一切法皆二也,默然无言,犹是二也。施主答对了。”
  萧鼎臣拱手道:“请大师带路。”
  “施主虽能言,且句句珠玑,能点名佛法,可是其中真意,施主不曾体会一二啊。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如此,老衲便将这首诗赠与施主,忘能多加体会,悟得大道。”语罢,苦心大师低头双手合十道了一声佛号,“不过既然施主能应答,便请跟老衲去见主持方丈。”
  萧鼎臣对那句“悟得大道”不置可否,却仍是道了一声:“多谢。”
  寺院之后有一处庭院,随处可见落叶,不若院前洒扫得干干净净。但置身其间,萧鼎臣便能体会其浑然万物之间的大气,任其生灭。
  后门外一条曲径,直通一间禅房,青竹搭成,屋前竹廊上,一灰袍老僧静坐于蒲团之上,身边几只雀鸟环绕,争食廊下谷粒。
  闻得生人造访,鸟雀四散开去,落在禅房外的竹林中。
  老僧睁开眼,向二人行了个佛礼,这才缓缓开口道:“施主可要听禅?”
  萧鼎臣不语,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苦心大师。
  苦心大师慈善的笑了笑,“施主请。”语罢,转身往来处而去。
  萧鼎臣上前几步,老僧对他做了个请的动作,他对面放了一个蒲团,似乎是知道有人要前来。
  “晚辈不是来听禅的。”
  “你听。”苦尘大师笑着道。
  萧鼎臣抬头,竹林间几只雀鸟啾啾个不停。
  “你听到的是外物的声音,并没有听到真正的世界。”老僧伸手捻须。
  萧鼎臣皱了皱眉,“晚辈与佛无缘,也不是来听禅的。只是来求一个当年的真相。”
  苦尘点了点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施主求一个真相,亦是同理。”
  “请大师明言。”
  “施主身上炎阳之气日盛,更应明白须静心坚定心神之理。既然施主求一个答案,边听老衲讲一讲故事。”
  “大师请。”
  “所谓不二,正如世界。善不善,明无明,垢净,色空,生灭……又如天地之气,分阴阳,明暗,昼夜。此乃自然之法,是万物之道。所谓纯阳,必有玄阴。”
  萧鼎臣一惊,凝神看着苦尘。
  “山川大地,都有其盛衰之相,阴阳之分。盛衰交替,阴阳相别。但,又有其世界,而世界之阴阳盛衰又在何地?上古时期的传说未曾断绝,自有山川大地皆由神始,其阴阳自有天脉地脉之说。曾闻一个传说,一位有为修道之士,能悟大道,堪破生死轮回,跳脱凡人之躯,称其为仙。尘世轮回更替,生生不息,这位修道之士游便名山大川,最终将一处叫做崇渊的地方潜心修道。这位修道之士发现,此地乃是天脉与地脉交汇之所,于修行有大成。”
  萧鼎臣有些不耐,这样一个故事,听来倒是奇诡,却与当年事无关。
  “这终究只是个故事。不过,却也是一个契机。这世上,确实有一个叫做崇渊的地方。几十年前,一只雪狼先后从雪地里救起两个婴孩,将二人在这个叫做崇渊的地方抚养长大,过的是茹毛饮血回归野性的原始生活。只是,崇渊的茫茫冰原之上,有数个冰川,其上刻画着修行之法。人终究心智胜于禽兽,二人修习之下,竟练出一身绝世内力。这修行之法分为阴阳,只是常人无法同时习于一身。于是这二人各自修习。
  “崇渊上位千年寒冰,中为石岩洞窟,其下岩脉流通。恰似天成之地用来修习。十几年后,二人长成少年,于崇渊入口处巧遇一个云游的道人,此道人道号为无味。”
  萧鼎臣浑身一震,无味真人?应无敌的师父?
   
作者有话要说:解释一下:
这里苦心说要考鼎臣,用的是一段佛法。
生灭不二、明无明不二、色空不二、语默不二。
鼎臣这个人没有什么善恶观,也没有什么对生死的体悟,也就是说,苦心是不准备让他去见苦尘大师的,苦尘大师也不想见他。这是故意难他的。但是多亏了小敌敌,鼎臣竟然过关了,所以言而有信,也就见了。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大师说的比较重要的一句,鼎臣想要突破关卡,看不透的就是这里。(至于后来算不算是虐那就看个人觉得了。)
再声明一下,这里没有搞玄幻,那只是一个故事,至于到底是谁留下了那个搞人的心法,就留给大家想象吧。但是可以肯定,现在流传到鼎臣小敌敌和小顾身上的绝对是这两只老家伙留下来的。
说禅什么的姐姐很喜欢,但是估计姑娘们不爱看。但是里面有很多哲理哦!另外,这其中将前尘因果的地方可能大家有点忘记了。好吧,都是我的错。
还是希望有人能看明白!看文愉快啊!(终于有一点收尾的觉悟了。)
91
91、夙愿 ... 
 
 
  “这位无味真人见两个少年行动一如禽兽,衣不蔽体,顿生怜悯,将二人带至山下。熟知少年二人到尘世不久便离开这位道人,无味真人无处可寻,只得作罢。
  “如此,过眼便是十年。其中一个少年,遇到一个女子,学人语,习礼数,终结为眷侣;而另一位少年,游便俗世之后重又遇到当年这位道人,此时也早已不似当初,俨然已是尘世中人。二人就此分别,与人结为良伴的少年,背弃另一个少年相守之说,特造两枚玄铁令牌,名为屠龙令,二人以此为信,两人在尘世地位极高,一方有难则起而相护。遂有,得屠龙令者,号令江湖之说。”
  萧鼎臣冷笑一声,这一切也都是人云亦云的误传,全源于二人之间的旧事。
  “其后诸多江湖事,施主应该也都已经了然。”
  萧鼎臣抬头看着他,肯定道:“大师正是卓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