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主力

第14章


张师当了队部的后勤协理员,虼蚤龙另外挑选了三个会作饭的新战士,组成了一个炊事班,让张师兼了班长,蔡毛儿当了司号员兼通讯员,靳山当了侦察员。
虼蚤龙和聋子、张师商量后,由张师带着军部奖的那件半旧的军装,和田祥国送的那顶军帽,到裁缝店,找到了马老裁缝,要他组织全镇的裁缝,为军队赶制军服,在军服的布料上,张师坚持选用了颜色暗淡但有铜钱厚的土布,他认为红军每天行军打仗,摸爬滚打,薄薄的洋布经不了折腾,而土布极为耐磨,同时还为每个队员定做了一付绑腿,也用的土布。缴获的步枪一般都没有刺刀,他又到铁匠铺为每个队员定了一把鬼头刀。
这边张师在大手大脚地用着清廉镇长积累下来的光洋,那边虼蚤龙、聋子两叔侄守在训练场上,忙得不亦乐乎。炊事班的老战士深知敌人会很快到来,必须迅速让队伍掌握基本的战斗本领,所以对新兵的训练从早晨天亮到天黑,一直不停,新兵们每天回营房时,全身疲软得象面条一样,倒在床上就鼾声一片。
黎水基本上是每三天一场,过了两天,又是个赶场天,虼蚤龙让张师带着几个红军和从团防队参军过来的新战士到街上宣传,了解下面各保甲的情况,自己和聋子幺爸仍守在训练场上。那知来诉苦申冤要求红军到家乡去的群众络绎不绝,忙得几个红军应接不暇,几个新参军的战士,看到红军这样真心的受到乡亲们的欢迎,都为自己过去当团防队员的行为脸红,也为自己参加了红军感到光荣。
设在小学操场上的训练场成了全镇最热闹的地方,许多穷苦人家的小子围着聋子要求参加红军,聋子只好反复解释,红军游击队就要下乡来打土豪,发动群众,你们先同家人商量好,那时愿意参加红军的跟我们走,不愿意的可以参加地方赤卫队。已参军新战士的父母、叔伯、舅妈、舅舅,表姐、表弟,恋人、朋友,围着训练场,看着训练,边看边议论着,新战士们在众人的围观下,个个脸放红光,腰板挺直,训练得有板有眼。如有那个新战士出点小错,围观的人群就响起善意的哄笑声。
又过了两天,张师在黎水镇集市上组织群众用选举的形式建立了苏维埃镇政府,工会班子、商会班子,游击队班子,由种菜的黄建华当了苏维埃主席,桐油榨房的工人丁永利当了工会主席,聚仙楼老板龙有富当了商会会长,油墨作坊老房年轻工人李永生当了游击队队长,成立了一个十来人的游击队,也跟着红军游击队开始了训练。
从黔江方向来的客商口中,得知川军已经占领了黔江县城,开始向栅山等周围乡镇清剿。
红军游击队经过研究,决定向乡下发展。黎水有九溪十八坝,交通困难。红军游击队组成了两个分队,由虼蚤龙张如龙和张虎带一班和黎水坝游击队为一队,张豹、张奎由二班、机枪班为二队,下乡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建立农会组织,打土豪,将地主的粮食衣物分给贫苦农民,时间定为十天。其余人员留守黎水镇上,防范敌人进攻。
 
   第七章  靠群众歼灭敌人 [本章字数:8360 最新更新时间:2011-12-01 17:21:10.0]
 ----------------------------------------------------
 第七章  靠群众歼灭敌人
老学究推诚待客
靳山不断搜集到各种情况。
敌情越来越严重。
红军大部队并没有按计划回活龙坪,而是转向了利川方向,从挑夫、客商中得到的信息是红军主力,攻进了利川城后,向四川的石柱一带运动,待川军向石柱集结后,红军又回到湖北省利川县鸡公岭一带休整,准备在那里过春节。川军周化成师、陈万仞师,还有两个旅和几个保安团,齐头并进,小心谨慎的到了黔江后,抢着向各级上峰报捷,又大肆庆祝了几天,然后向上司催要赏钱和军费,向当地老百姓征收“子弹费”“草鞋钱”“开拔费”,对县城进行了一番形同抢劫的搜刮后,才在上司的催促下向周边乡镇清剿。但川军的主力已向石柱方向去布防了,对黎水这样的偏僻乡镇,又穷且危险,川军白狗子实在没有兴趣,你推我拒。直等到黎水被“红匪”占据的消息,又得到回去的镇长证实,川军“白狗子”才开始商量着到黎水清剿的事。一个连的川军在来的路上了。
在聋子派人催促后,下乡的两支人马回到了黎水集市上,带回了十三个坚决要求参军的新战士和在打土豪时缴获的枪支,新编了一个班,十六岁的蔡毛儿当了班长。
这次游击队下乡,受到了贫苦群众的热烈欢迎,除黎水坝以外的十七个坝都成立了苏维埃组织和赤卫队,打了二十多家恶霸地主土豪,将地主家的粮食分给了贫苦群众。
红军游击队换上了张师定做的红军军装,缀上了鲜红的红布做成的领章帽徽,背上了缀着红布的大刀,打上了厚实的绑腿,加上每人一顶刷过桐油的小斗笠,让红军游击队队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如何对付来清剿的一连敌人时,游击队内发生了分歧,聋子主张避其锋芒,退到山上去,继续发展队伍,在时机成熟时,打退敌人的进攻;张师主张向活龙坪退却,回到大部队归建,但虼蚤龙、张虎、张豹、张奎等认为现在红军游击队人强马壮,已有三十来条枪,还有机枪,完全可以同敌人打一仗。
聋子和张师商量认为红军游击队组建后,粮弹都比较充足,士气可用,加上不打一仗就放弃黎水集市,对黎水群众也不好交待,就决定打一仗。
伏击的地点选择在岩纤坝,这是敌人进黎水的必经之路,也是炊事班进黎水时的宿营地,这里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在山峡里底部靠山边,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在岩下通过,出峡谷时,有一座小山,小山后就是岩纤坝了。
虼蚤龙的部署是把红军游击队的一班、二班和机枪班,配属四支赤卫队,放在小山上,正面迎击敌军,三、四班在魏包子和蔡毛儿的率领下,配属三支赤卫队埋伏在峡谷的进口,从背后进攻敌人,两边山上埋伏着从各村动员来的赤卫队,占据两边山崖,用土造火药制作的滚雷和石头杀伤敌人后,顺山坡凹沟撤退。虼蚤龙在布置任务时明确了埋伏纪律,安排了进攻和撤退路线,要求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赤卫队只能在山上杀伤敌人,不能冲进峡谷里,以免敌人反包围。
黔江的山地,山大而陡,两山之间说话可以听见,但要见面,从这山到那山走上一天也是常事。所以这次聋子和靳山的侦察任务十分轻松,他俩站在这边山崖上,吸着叶子烟,就把在对面山上下山来的一连白狗子数了个遍,九十七个兵,七十一条枪,两挺机关枪,两支盒子枪。这个连在普遍吃空饷的川军中算是加强了的主力大连了。
他俩还发现,这个连从当官的到士兵,相当一部分人在下山后,在河沟里休息时,都在吃鸦片,典型的川军“双枪将”,战斗力强不到那里去。
侦察回来,队伍开始集合,这一下问题出来了。虼蚤龙本以为成立才几天功夫的赤卫队,那里会有多少人呢,谁知赤卫队集结的通知传出后,黎水九溪十八坝的贫苦农民风起云涌,积极参战,竟然出现父子齐上阵,夫妻争抢先的情况,十八个赤卫队一个不拉来了不说,又新参加的有数百人,一千多人汇集到岩纤坝,家家人满为患,来的人带着各种土炮,火铳、砍刀、铁锤等工具,岩纤坝的苏维埃主席也硬是动员群众把这一千多人的食宿承担了起来。
等到虼蚤龙调兵遣将时,就开始争了,谁也不愿到两边山上去,都争着要到两头阵地,有的赤卫队长直接拉着魏包子求情,死活要跟着,最后虼蚤龙没法,只好搬出红军的纪律,不听指挥的一律回去,众人才服了气。
但虼蚤龙还是绚了私,他把窑丁坝的赤卫队留在了身边,因为窑丁坝赤卫队里面有个女赤卫队员邱杏春,是他在窑丁坝开展工作时认识的,在分配赤卫队战斗岗位,邱杏春的杏眼狠狠的一望他,他的心就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只好把窑丁坝赤卫队放在阻击的正面,第二道战壕里。
队伍埋伏好了后,虼蚤龙和魏包子带着人,分别从沟底到阵地检查了一遍。
敌人来了,先是七八个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大队,大队中央是一?滑杆,敌连长坐在滑杆上。
意外发生了,当敌人尖兵距阻击阵地还有三、四百米时,不知在两边山上埋伏的赤卫队中那个冒失鬼,绊动了一块石头,滚下了沟底,有个白狗子端起枪朝岩上就是一枪,原规定的枪声就是信号,但两边山上埋伏的赤卫队员们明明看见是敌人开的枪,不知这枪算不算信号。大家还在迟疑着,有个别的队员忍不住,就把石头扔了下去。敌连长从滑杆上一滚就下来了,指挥着白狗子赶忙躲在山根的悬崖下。这边虼蚤龙见暴露了,只好发出进攻信号,顿时,滚雷,石头象雨一样砸了下去。由于敌人躲在悬崖的凹处,敌人没伤到几个,赤卫队的“炮弹”却一下子就用完了。后面还没进伏击圈的约两个班的白狗子正在纳闷时,突然见两边山口各冲出一队服装整齐、杀气腾腾的红军正规部队。天哪,这一下把殿后的白狗子排长三魂七魄骇掉了大半,一声快跑,率先跑开了,白狗子们遇岩跳岩,遇坎跳坎,一气跑出了几十里,停下来先摸自己的手脚在不在,又狠狠地咬了自己的手一口,痛不痛,痛!不是做梦,算是逃了出来,回头一看,身边还有十来个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