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推理小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10章


    徐环环说:“你们不要宽慰我了,我现在已经麻木了,什么样的打击我也认了。在
心底,我也没想着咱东东能够回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心里总悬着点什么,哪怕
就是见着一具尸体,我的心里也落意了。”
    包裹一层层解开,到最后,一具不成样子的模糊尸体就全部露了出来。徐环环跪在
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她紧张地辨认着、辨认着……
    “儿啊,我的儿啊,东东啊,我那遭孽的东东呀……”
    突然,徐环环大声嚎哭起来,就往尸体上面扑。
    两旁的民警赶紧一把将她拉住。
    “是的,他就是俺东东,俺认得的。”徐环环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道,“他
的身上有胎记,右胳膊上有一块黑斑,那是生下来就有的,任怎么也改不了的……是他,
肯定是他,东东啊,儿啊,你死得好惨呀……”
    大家安慰着,慢慢地将她搀扶下去。
    然后,就开始焦急地等着详细的验尸报告。
    不久,报告单出来,结果表明:死者年约十二,根据尸斑状况推测,死者约于一月
前的11月25日左右遇难。死前未遭任何硬物伤害,系脖颈受他人扼勒窒息而亡。根据罪
犯留下死者脖颈的掐痕,经与留在马立本脖颈上的相互比较,可以证实系同一人所为。
    除此之外,警方在对死者遗物的查找中,还获得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将一个从
未引人注意的人物推到了警方面前。
    在马朝东贴身的短裤兜角,发现了一张折叠过几层的小纸片,展开一看,上面用圆
珠笔一笔一划地写着:
    “张老师,张波?张波!张老师?!张波×”
    以上字迹虽有所漫漶,但仍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来。
    
  
 
 
19、忽略了一个人
    案件侦查至今,谁也没有怀疑到马朝东的班主任老师张波头上。
    与他的接触,仅李磊有过一次。
    “我总觉得张波作案的可能性不大,”李磊与赵平雄交换看法道,“他的坦诚热情
与嫉恶如仇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仿佛对他产生怀疑,心里便有什么亏歉似的。”
    “通过这些日子对罪犯掌握的情况来看,他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赵
平雄说,“只不过伪装得很深,迷惑了很多人的眼光。我觉得,越是没有可能,而这种
可能性就越大。有时,罪犯以假乱真的程度比真实还要真实。”
    李磊表示赞同:“是的,感觉与印象往往替代不了事实,只有当我们对他进行一番
了解与排查后才能说明一切。”
    赵平雄问:“马朝东为什么要写一连串的张老师张波,打上一些逗号、感叹号、问
号和大叉?这说明他对班主任老师产生了许多疑惑,从称呼老师到直呼其名,由认同到
疑问而产生强烈的怀疑,最后是彻底的否定,并在他的名字上打上了一个大叉。这个大
叉,若不是痛恨至极的话,是不会轻易打上去的。那么,马朝东到底发现了张波的什么
值得怀疑、否定乃至愤恨的行为呢?将它们与马朝燕的死联系在一起来看,恐怕就不难
知晓了。”
    李磊沉思道:“现在,我们不妨就此推理一番吧。假如张波就是刘八,马朝东是他
最宠爱的学生,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他可能经常出入张波寝室,比如送作业本、反映班
上情况啦等等。既然经常出入,就有可能让早熟、精明而警觉的马朝东发现他杀害马朝
燕的某些可疑行径。很快地,张波就从马朝东的言行观察到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便乘机
向他下了毒手。”
    “对,我的思路正是这样。”赵平雄道。
    然而,李磊又提出疑问道:“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连串的报复凶杀案,如果张波就
是刘八的话,他为什么非得让马朝东发现了他姐姐被杀害的事实后才去掐死他呢,而不
是在杀死马朝燕后一鼓作气地杀死他,就像在杀死马朝东之后紧接着便于当天晚上杀死
马立本一样?”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种可能,”赵平雄说,“第一,增加马立本的痛苦,
将他慢慢折磨至死。罪犯报复的最后目的是指向马立本,他的仇恨实在是太深太深了,
他要杀死他的一对儿女,让他充分地体验痛苦与绝望的滋味后才将他置于死地。第二,
他与马朝燕并无怨仇,在杀害无辜后,也许良心发现,他做得太残忍太丧失人性了,更
何况马朝东又是他的学生,就对他动了恻隐之心,想饶他一命。可是,他的行动被马朝
东觉察,于是,继续杀害他,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这是我们的分析推理,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李磊拿过一支钢笔,一边写写画
画一边继续分析道,“张波作案的可疑与便利有三:一、身高与罪犯相符,1.7米左右;
二、单身一人,行动方便,具备作案的有利空间与时间;三、利用马朝燕同事与马朝东
班主任的双重身份,最容易掌握他们两人及他们家庭的真实情况和各种动态,作起案来
也就最为得心应手。然而,可排除的因素也多:一、张波身材瘦弱,据我估计,其体重
不会超过60公斤,而根据现场留下的脚印推测,罪犯的体重当在70公斤左右;二、张波
从不吸烟;三、从外表看,张波年龄不过30多岁,不可能与马立本结下什么血海深仇,
也就是说,其作案动机不足。”
    李磊分析至此,放下钢笔,望着赵平雄。
    赵平雄说:“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头脑里的分析与假设而已,关键还得靠事实与证
据。我想一方面通过教委及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等有关渠道了解他的情况,另一方面
与他展开正面的接触。”
    李磊说:“我已经跟他接触过一次,对他印象颇好,已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这次
的试探,最好是你去一下,注意一定不要暴露我们的动机与目的,只能是旁敲侧击,万
不可打草惊蛇。”
    赵平雄点点头说:“这我知道。”
    “那么,其他方面的查证工作就由我来负责吧。”
    两位刑警大队的正副队长在一起碰过头,研究讨论了一番,就开始分头行动了。
    
  
 
 
20、突击侦查
    赵平雄仍与李彪搭档行动。
    在路上,他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以对张波进行突击侦查,即使在某些方面越规,
但在如此紧急而非常的状态下,他们没有办法,也只得打点“擦边球”了。
    来到实验小学,经指点,他们径直来到办公室,将正在埋头批改作业的张波叫出。
    出示证件后,赵平雄说:“张老师,真对不起,又要打搅您了。”
    “你们是来了解马朝东情况的?”张波问。
    “正是。”
    “有一个姓李的警察来过,调查了大半天。我知道的情况,都跟他说了;后来,他
又找学生座谈过,要查的东西,他已经都查过了。”
    “那次前来的是我们刑警大队的李队长,现在我们又掌握了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再
次通过您和您的学生,核实并深入地了解一番。张老师,还希望得到您的密切合作。”
    张波道:“配合你们了解马朝东的情况,是我应尽的职责。我和我们五(一)班的
全体学生都希望公安局早日破案,好为他报仇呢!”
    “会的,会的,”李彪激昂地说,“我们一定会查出凶手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哪怕他藏得再深,我们也要把他抓出来!”
    张波望望李彪,嘴唇动了动,但什么也没有说出,就走进办公室,收了收作业本,
又匆匆走了出来。
    一边下楼,赵平雄一边说道:“张老师,因为我们这次的行动很重要,想找一个比
较隐密的地方。我们考虑再三,想把您的寝室借用一下,也不知方不方便?”
    闻听此言,张波一愣,向下迈动的脚步立时定格。很快地,他就反应过来,恢复了
正常与自如。“方便方便,我反正单身一人么,有什么不方便的呢?尽管用我的房间好
啦!”他一迭连声地答应道。
    张波这一刹那间的呆愣与震惊,赵平雄尽收眼底。
    来到张波的单身宿舍,全室约十五六平方米,里面陈设简陋,一床一桌一凳一柜,
两把靠背椅子,几件必备的家常生活用品而已。
    张波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了,又拎过暖水瓶倒茶。
    赵平雄与张波聊天拉家常地问道:“张老师,您今年多大啦?”
    “三十三啦。”
    “那您怎么还不结婚呢?”
    “咳,一言难尽呢。”
    赵平雄不便追问,就默默地望着他。
    “以前,我在云南也结过婚的。”
    “什么,您是云南人?”李彪诧异地问。
    “我生在云南长在云南,但我祖籍在古船。后来,我父母突然病故,与妻子又闹了
离婚,孤身一人的,就主动要求调回老家,离开了云南。”
    “您回古船几年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