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烟云

第1章


谍海烟云 
斯金纳坟地的迷雾姚华飞 
1、发现一具男尸
1983年6月17日上午8时半左右,莫斯科列宁大街外国人公寓大楼的通道旁,发现了 一具男尸。围观者除纷纷议论外,有人指向这幢20层楼的半腰,原来在第12层处,有一扇 玻璃窗敞开着,似乎死者是从这里跳楼自杀的。 “呜……”一辆救护车鸣笛疾驶而来。苏联警方封锁了现场,救护人员很快将尸体搬上 了密封车。事后不久,苏联官方公布了调查结论:死者丹尼斯・斯金纳,54岁,是英国米 兰银行驻莫斯科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他1968年踏上俄罗斯国土,1975年回国一年,之后再 次来苏任职直到离开人世间。据各方反复查实,斯金纳之死“非犯罪活动所致”。 6月24日,英国大使馆抗议苏方未通知英国使馆就进行了初步验尸。当天下午,在英 国使馆一名法医亲临现场的情况下,对斯金纳的尸体和现场进行了全面检验和勘查。随后, 英方把斯金纳的尸体运回伦敦。 7月初,英国谍报机关组织了一个6人调查小组,其中包括验尸法官、病理学家等。然 而,由于得不到苏联方面的合作,调查难以顺利进行。之后,英国人只能在证据不全的情况 下公布调查结论:死者生前受到撞击,体内有溢血现象,身上有多处伤迹。因此判断,斯金 纳之死“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两种不同的结论,给斯金纳之死罩了层层疑云。英国人悄悄地将斯金纳遗体交给英罗兰 兄弟殡仪馆,要求他们将遗体秘密埋葬,并不得向外界泄露埋葬地点。他们还叮嘱米兰银行 不得再谈论斯金纳之死,知道他坟地的人也只能限于参加掩埋的几名特工人员。 时间过去整整9年,随着苏联解体,克格勃大厦倒塌,绝密档案曝光,笼罩在斯金纳坟 地上的层层迷雾才渐渐散去。 60年代第四春,35岁的斯金纳受雇于英国有名的国际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工作。又过 了4年,也就是1968年3月,他又出任英方驻莫斯科办事处主任。 7月的一天,当血色黄昏被远方的夜幕吞噬,莫斯科摆脱了白天沸沸扬扬的喧闹,大街 上的行人正悠闲地散步,多彩灯给这座城市披上了迷人的艳装。 坐落在市内繁华街区的外国驻苏大使馆内,周末舞会像往常一样在小楼夜莺大厅准时举 行。参加舞会者除了外国使馆的文武官员和眷属外,都是苏联的社会名流。他们一边谈着各 自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轻吮着手中的人头马酒,还不时邀请穿着华丽、佩带珠宝的小姐、太 太在舞池里轻歌曼舞。柔和的灯光,舒缓的音乐,高雅的气氛,无一不代表着参加舞会者的 地位。 在舞曲声中,斯金纳虽然和面前的一位50出头的男子坐在一起,小声地谈着什么,并 不时发出笑声,但他这时没有踏进舞池,只是时而贪婪地把目光投向旁边一位年轻女子身 上。
2、便直走向那姑娘
从背影看,这姑娘有着一头棕黄色长发,身着80年代俄罗斯迷你裙。在服饰斑斓的舞 客当中,她这身色彩素雅、对比强烈的打扮使斯金纳的眼睛总不自觉地移向她。虽然没有从 正面看清她的面容,但他坚信姑娘一定很美。 一曲悠扬起伏的螺旋步舞曲催促着人们纷纷滑进舞池。斯金纳看见姑娘仍然坐在那里, 便鼓起勇气,情不自禁地对身旁的朋友建议说:“对不起,我们也跳一曲吧!”说罢,斯金 纳便直走向那姑娘。 “小姐,如果能请您跳舞,我将无上荣幸。”“先生,她当然不会推辞,不过,您应叫 她太太。”坐在旁边的男子用英语和斯金纳对话。 那女子随着斯金纳的邀请和身旁男子的指点,走向斯金纳。 这时,斯金纳忘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向自己走来的女子。 “她太美了!”斯金纳在心中自语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话。 那女子叫柳德米拉,时年24岁。她确实已结婚,但她的事业不允许她沉浸在自己的小 安乐窝中。 从那次舞会之后,斯金纳常主动找柳德米拉,他认为在这异国他乡,没有女朋友就无法 度日。 在斯金纳的要求下,苏联方面将柳德米拉分配给他做日常秘书。 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两人的关系由暧昧又进了一步。 1970年,斯金纳主动要求回国一次,在英国他与自己的妻子离婚了,原因是工作需 要;而与此同时,柳德米拉也与自己的丈夫分道扬镳,声言这是她事业上的要求。 在舞会上开始和柳德米拉坐在一起的男子,断断续续常来和她接触,一次被斯金纳看见 了。 “我希望您不要来找柳德米拉,她将成为我的正式夫人。”斯金纳不客气地对那位半老 头子说。 “怎么?成了夫妻,就忘了老朋友,可不能过河拆桥啊!不要忘了,是我把她介绍给您 的。” 那次对话不欢而散。但那半老头子的一双用意阴险的眼睛,时时悄悄地盯着斯金纳和柳 德米拉。 半老头子正是克格勃成员阿列克夫,他早已全方位地监控着斯金纳,这时他认为下手的 机会已经成熟。 “柳德米拉,你和斯金纳的所作所为,你的父母早已知道,你们这样不明不白地厮混在 一起,是我们法律不允许的。” 阿列克夫找柳德米拉训话。 “你有什么要求?我想这次你是代表克格勃组织来找我的,你这个老色鬼。” 柳德米拉有点气愤,她很想甩开这个半老头子。 “你不能感情用事,坠入情网,你要发展斯金纳加入我们的组织。” 3、更出乎意料的事还在后头
阿列克夫的话对柳德米拉就是命令,他是要柳德米拉诱骗斯金纳入彀。这位姑娘虽不愿 使自己的情人坠入陷阱,但又不敢违抗克格勃的指令。 于是,柳德米拉约斯金纳在莫斯科郊外会面。 城郊一处僻静的河畔,柳德米拉和斯金纳在黄昏后的柳枞树下漫步。 “斯金纳,您知道吗?我是多么爱您呀!”柳德米拉在树荫下望着斯金纳深情地说。 “柳德米拉,我知道的,但您要知道我更爱您。为了您,我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斯金纳拉着柳德米拉的手向她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随后,柳德米拉故意把话题扯到克格勃身上,接着给斯金纳讲了事情的经过。柳德米拉 建议说: “咱们公开吵架算了,免得人家飞短流长,说咱们要结婚了。要不,你就回英国去吧, 这样也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斯金纳听了却淡淡一笑,说道:“没关系,我挺乐意跟他们谈谈。” 柳德米拉听到此话顿觉意外,然而,更出乎意料的事还在后头。斯金纳淡淡地说了一阵 之后,突然说:“我可以利用一种办法帮助苏联从国外搞到大功率电子计算机。” 于是,斯金纳便与克格勃官员阿列克夫取得了联系,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从此斯金纳 对克格勃唯命是从,尽效犬马之劳。 1973年,在克格勃组织同意后,斯金纳正式为柳德米拉披上了婚纱。 斯金纳在莫斯科混迹多年,甚至能讲一口流利的当地俄语。他经常与阿列克夫按时密 会,取得了苏联谍报机关克格勃头目的信任。他也断断续续乘工作之便走访这个国家的神秘 殿堂克里姆林宫,接近苏联的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在莫斯科官场左右逢源,成为具有特殊 待遇的神秘人物。苏联政府还给他长期有效的签证,允许他自由往来于莫斯科与伦敦之间。 像斯金纳这样的厚遇,即便是其他西方大亨商贾也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由于斯金纳在莫斯科把公司的业务开展得卓有成效,国内的大亨们对他也备 加宠爱。1974年底,英国政府为了表彰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秘密授予他帝国勋章。不久, 世界上的第一流银行英国的米兰银行也看中了这位商界奇才,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特殊培 训,然后任命他为驻莫斯科的首席代表。斯金纳摇身一变,俨然又成了一个“银行家”。 然而,事情开始又复杂起来了。斯金纳此次返苏任职时,柳德米拉未曾同行。他已将她 安排到伦敦北区哈罗地方住下,起初克格勃没有在意。1978年,柳德米拉带着孩子回莫斯 科与斯金纳团聚。1981年,斯金纳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征得阿列克夫同意后,又把妻 小送回伦敦,使他们永远定居在英国。阿列克夫则为此受到克格勃机关的纪律处分。
4、装有作战演习图册的“公文夹”不见了
这时,有一件“奇事”更引起了克格勃机关对斯金纳的怀疑。 那是在一次鸡尾酒会的晚宴上,斯金纳和一位苏联的高级武官会面。 鸡尾酒会晚宴如期举行,这里摆出了丰盛的冷盘小吃,还有轻松的音乐,柔和的灯光。 衣冠楚楚、满面春风的斯金纳是这个奇特酒会的主角。 但来者却只有一位,他夹着一只公文皮夹,行色匆匆前来赴宴,这位来者正是苏联一位 高级武官,他刚参加了一次准备军事演习的会议,和斯金纳相约是另有原因的。 “斯金纳,我是军人,快人快语。我们现在进行裁军,有部分军人要转业到地方去,他 们要生活,我想让他们和你学经商,你看如何?”那位50岁左右的高级武官请求说。 “这当然可以,但我的主要精力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斯金纳解释说。 “我们的转业军人中也有懂这方面专业知识的,这就请你多关照啦!”高级武官的话语 中带着风趣。 …… 在鸡尾酒会临近尾声时,一位女招待来喊武官说有电话找他。高级武官接过电话后,向 斯金纳说有要事必须立即去处理,于是急匆匆地离开了鸡尾酒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