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外滩风云

第226章


    苏三再度看了看手中的资料,心中的不安被那几幅枪械拆分图逼上了新高,继而嗫嗫的念了起来。
    白九棠屏气凝神的聆听,浓黑的眉毛越皱越紧,听完后长时间沉默,最后抬起眼帘望向苏三说,“我既然弃永仁不用,你应该知道这事不是一般的隐晦。”
    苏三多年未见过丈夫这个样子,当下紧张的屏住了呼吸,用力点了点头。
    白九棠偏头凝视妻,那眼神盛满了机敏,亦盛满了焦虑,“如果不是因为我不识字,我断然不会让任何人接触这件事是包括你在内的任何人”
    这把声音带着一股神经质的偏执,苏三的心中隐隐擂起了小鼓,临了急忙坐到一旁,倾着身子问道:“这些刀刀枪枪的事情你不愿意跟我说则罢,怎么会忌讳成这个样子?到底出了什么事?”
    白九棠单手支着扶手,张开虎口捏了捏太阳穴,稍事才阴沉的说道:“还记得你刚才念了些什么吗?”
    “当然……”白苏氏一脸的莫名,“都是些跟枪械有关的数据……这里面藏着什么大事件么?”
    “从这些数据来看,那两具浮尸均丧命于大口径勃朗宁。这手枪威力巨大且精准度高,吃这碗饭的人多会以它为伴。”白九棠音色低沉的搓了搓脸。
    苏三听得丈夫跟她扯起了枪械经,不由得大为糊涂,“九棠,你想跟我说什么?你是在帮老爷子查案么?”
    白九棠沉默了片刻,以一把无比疲乏的声音,低沉的说道:“在我所有认识的人之中,用勃朗宁手枪的只有一个——戚青云”
    ……
    ……
    ……
    白九棠擅用转轮手枪,因为转轮手枪在卡弹时不必退弹夹,再扣一次扳机就能把哑弹排除,这种威力平常但安全系数高的手枪不止是杜月笙送他的一把枪械,也是师傅送给徒弟的一种处世态度。
    戚青云擅用勃朗宁,因为一旦行刺者走到他这个环节,便必须将之一枪击毙才能保证杜月笙的安全性。
    白九棠的配枪一直是当年那把老掉牙的“师徒礼”,对于白氏来说,杀人不是目的,赚钱才是目的,不必强求枪械的更新换代,只须多动脑筋、多笼络人心。
    戚青云的配枪从勃朗宁M1900到M1910再到M1911,多年来从未停止过更新换代,只要军火市场出现了威力更强、精准度更高、更便于携带和操作的款型,杜月笙必为他更换配枪。
    白戚二人所处的不同位置带来的“配枪效应”,暗示了不同的流氓有着不同的职业性。
    从表面上来看,白九棠更易被冠上嗜杀的标签,可是实际上他需要的是立威和赚钱,嗜杀这条罪名几乎不能成立。
    反倒是戚青云这样一个看似儒雅的人,却因为职业分工的不同,而必须精通一招致命的技能。不管是借用武器,还是徒手格斗,他的终极目标便是——让刺客殒命
    流氓只是一群以恶制恶的恶棍,并不是中情局的007。若以敌方的面部作为枪靶,在手枪的有效射程里面,白九棠顶多做到不脱靶,很难做到正中眉心。就其他流氓来说,这已是不能及的好成绩,泛泛者不提也罢。
    能稍稍和特工沾上边儿的流氓,唯有各位大亨身边的金牌保镖。在此之中,戚青云当属佼佼者,其一在于杂念少,其二在于忠诚度高,倘若江湖来个年度比赛什么的,他恐怕年年都得拿冠军。
    在二十年代初期,我国还未出现系统化的弹道分析,否则搜罗各位大保镖的枪械,就能摸排出这个人群里面的可疑份子。
    然而白九棠之所以会如此担心,是在于另两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一,枪械的声响很大,不管是在英租界还是在法租界,亦或是华界或三不管地带,只要出现了枪响,即便官方不出面侦查,也必有好事的民众向报业媒体披露关于枪声的见闻。
    这件事直到尸体浮出水面才被曝光,这只能说明两种情况,一是枪击现场喧闹而隐蔽,如舞厅、会所之流的包房内;二是枪击案正好发生在不久前的除夕夜,巨大的枪声被混乱的炮竹声所掩盖。
    整合上面这两点,首次未和杜月笙一同过除夕的戚青云便出现在了白九棠脑海内。于是,戚氏在除夕夜的去向成了一个谜,戚氏有无嫌疑成了白九棠心中的忧虑。
    二,从黄金荣的态度上来分析,这位老江湖多半已将这桩悬案摸到了七八分,否则何来叮嘱与威胁?这让人不得不对此三分忌讳七分担心。
    白九棠叙述完事情的大概,苏三半饷未能回过神来。夫妻俩一个闷头抽烟,一个两手抱胸靠在沙发中发愣。
    苏三第一次获知戚青云的“真实面貌”,在惊异之余也这名“儒生”感到不易。
    想不到在大家心目中温温吞吞的青云师兄,居然是一个身手不凡的高手;更想不到的是,这位高手居然有可能是黄浦江双尸案的主犯;更更更想不到的是,那两条从黄浦江捞起来的尸体居然是黄门的人
    死了黄门的喽啰不要紧,死了黄门的得力干将可不是小事。怪不得白九棠如临大敌,如此一来,哪怕黄金荣毫发无损,他也势必会追查到底。
    那两条尸连巡捕房的包探和华捕都不认得,怎么能算是黄门的得力干将?白九棠和永仁怎么会认得他们的?
    这问题无须苏三追问,白九棠自然会说。事情到了这一步,为了避免扩大事态,为了确保戚青云的安全,尚未坐实的猜测只能一对一交流。
    白门兄弟这么多,大家亲如手足,难免不跑话,于是主妇便捡了便宜,成了丈夫交心的唯一。
番外 『第219话』金牌天然呆
    『第219话』金牌天然呆
    白门在正规军之外,有一支能力不凡的队伍,这支队伍由单氏作为头马,横冲直闯的驰骋在江湖上。
    知道这支队伍的人,大多是白门的交好,但也不乏关系虽近而交情较浅的人。
    不管上述的哪种人群,几乎都知道单超不受重用的原因,是在于极度缺乏自我管控的能力。
    大众对于这匹头马的认识,始于这致命的缺点,也终于这致命的缺点,仅此而已。
    包括白门的主妇白苏氏,在多次询问丈夫未果的情况下,也得出了这样一种猜测性的结论——单氏乃一个忠肝义胆的莽夫,纵有万千忠诚、纵有万千胆略,也因头脑简单而难获重视。
    直到今时今日白九棠亲口解析,苏三方知这一切皆是用以混淆视听的烟幕。
    单超是一位跟青帮毫无瓜葛的兄弟,他只认得“白九棠”是何许人,不知道青帮律法是何许法则。
    他不需要争取“转正”,也不需要争取出头,白某人做了买卖自会分他一杯羹,白某人买了宅娶了妻亦会想到他尚漂浮不定,甚至于白某人每经过一段历程都会为他单某人编排同步的旅程。
    他是白九棠私底下的支持者,是不为人知的中坚力量,他这一生也没可能转正,却可称之为最正宗的白门徒众。
    白九棠培养这名心腹岂非一朝一夕,也是就说,早在白氏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便懂得为自己留张底牌、留条栽水时的后路。
    那么,连一个后生仔都能想到的事情,黄金荣这种老狐狸会想不到么?
    黄门在会乐里有不少产业,在这条商机盎然的里弄里,藏着商家与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也藏着不少坑蒙拐骗的诡计,作为执掌会乐里的白门来说,替黄氏产业护航是理所当然的事。
    于是乎,双方人马难免聚头打打照面,有时只为传个话,有时须配合着办点事。
    平心而论,知道的事太多,对自己并没好处,白九棠不是个好事的人,却偏偏走了背时运,被迫知悉了一桩秘事。
    当时黄门和白门对接了一起行动,说好时间地点相约上线开扒,可是临到头了,黄门的小头目派人传话,让白九棠不必再插手了。
    双方合计好了的事情,怎能凭一句话就作废?为了避免误事,白九棠从不相信卒子,除非是对接的人亲自叫停,否则谁来传话都不行。
    这样一来,白门当家的依旧带上了永仁和阿昆,如约来到了伏击地点,待在暗处观察情况,以便灵活处理事态。
    不久之后,原计划里的三个目标人物坐着人力车出现在了视野里,周遭空旷得好似坟场一样,连虫鸣声都怯怯的。
    当这一行三人进入伏击圈的中心时,突然杀出一队人马来,身着玄青短打,手握锋利的挺子,逮着目标人物就开杀,连车夫都不准备放过。
    这架势与黄白两门商议的“吓唬吓唬对方”大相庭径,颇有斩草除根不留活口之势,说白了就是在搞大屠杀。
    在这胆寒的场景之下,白九棠呆愣了许久,末了才渐渐明白过来,想来是黄老爷子改变了主意,将恐吓生意对手的计划改成了请他们到阴曹地府去。
    黑帮做事情也要讲求一定的道理,这种无道理可言的事情,如果让近支徒众去办,东窗事发之后,难免沾上一身骚,及时让江湖熟脸收手是必然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