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

第14章


    苏州岁月
    大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雪
    今日晨起,推窗一望。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屋檐上,后花园中堆满了雪花,好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昨夜睡得太沉,竟然不知苏州城中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雪地中反射着一种白色的光线,格外刺眼,我虚掩上窗让春兰在房间中放置了一个火盆,房中顿时充满了暖意。随后春兰又递给我一杯刚刚沏好的绿茶,我坐在书桌前轻轻翻阅前人的书画作品,神游八极,格外惬意。吃罢午饭,春兰突然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刚才她替我去集市打酒。偶见一食客拍卖南宋李唐的书画真迹一幅,春兰说,她测猜那位食客此举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饮酒过量,醉眼朦胧,稀里糊涂地就以二十两银子与她成了交。第二种是那食客明知她是唐寅的侍女,故意装疯卖傻卖与她,否则为什么偏偏只卖给她,而旁人出二百两银子都不卖呢?决对不是脑袋进了水?我也来不及想得太多,欣喜若狂,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轻轻在春兰额头吻了一下,春兰满脸绯红,娇羞地跑开了。这一晚我彻夜末眠,整晚都在房间内反复观看,赏玩。窗外尽管仍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但我心底却是暖烘烘的,我深深被李唐作品中的那股神韵所感染,折服,禁不住心驰神往。
    大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晴
    这一日我正在画室挥毫作画,临摹前朝的人物画,突然门打开了,只见秋菊、冬梅不知何时已从京师归来。她们风尘仆仆,脸上却写满了兴奋得意之色。秋菊告诉我,她和冬梅在返回苏州的途中,不期遇见一位公子,言谈中得知此人精于书画,又仰慕公子久矣,因此与他一道结伴而行,现已在府外恭候多时,后来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叫“祝枝山”的家伙,竟成了我平生最知心得意的好友。这日,我们边喝边聊,真是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很谈得来,这家伙竟是书画创作的高手,我向他请教了许多书画创作理论方面的问题,还深入探讨了书画技艺,表现手法,色彩浓淡等具体问题。这一天我喝醉了,但心中畅快得很。我一直对秋菊和枝山心存感激,我觉得除父亲之外,他们是我最近亲近之人,还有以前的那个张灵,这小子不知现在又在哪里溜达去了。
    大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晴
    今日,我、枝山、秋菊、还有春兰等人一起围坐在火炉边,烤火聊天。闲谈中,他们对我近期的书画作品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看法。只有枝山和我的看法存在分岐,他认为一幅优秀而伟大的绘画作品,不仅是线条与色彩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要能从中看出他的师承流派,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写意山水无一不讲究师承,就连西洋画也分为好几种艺术流派,譬如什么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表现派。这就好比京剧有京派、海派之分,武术有南拳、北腿之说。学楷书的唐有颜、柳、欧、学行书的宋有苏黄米蔡,无一不讲究师承,而我的绘画师法李唐、刘松年,却形似此二人,有太多自已的东西在里面,类似西方的表现派。我对此看法则持完全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一切艺术,师承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已本身的风格,刻意地去摹仿,最终都还是别人的东西。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应该有所创新。那天我们讨论了很久,对此问题始终没能达成共识,但是秋菊总是站在我这一边,她让我坚持自已的风格,不必太在意别人是怎么画的,只要能表达出自已当时的情绪就行,无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晚饭后众人散去,我和枝山又对书画作品的立意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探讨,直到夜深人静,这次我们终于在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大明弘治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晴
    今日起床,寒意袭人,天气是一日比一日寒冷,我随手翻了翻日历,已临近农历新年了。秋菊从集镇上回来说,市井之中处处洋溢着一股新年的味道。大街小巷之中,人们四处奔走,忙着打年货,而我和枝山兄在这斗室之中,因沉迷书画,竟忘却了时间已悄然离去。这时秋菊忽然突发奇想,居然提议我们每人准备一个节目,在除夕之夜搞个联欢会,还要评比颁奖,最差的还要罚酒三杯,我和枝山兄相视而笑,表演什么呢?就来个猜字谜,猜灯谜吧,这可是我和枝山兄的拿手好戏。
    大明弘治十二年二月二日晴
    过完今夜明日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一群人围坐在火炉旁,磕瓜子喝茶聊天,晚会终于开始了,秋菊是今晚最耀眼的明星,她的主持幽默风趣,现场整个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第一个上场的是春兰和夏竹,她们精彩的双人舞表演,赢得了我们的阵阵掌声。冬梅则是女声独唱,一首《长相依》婉转缠绵,直抒胸臆,难道她已找到自已心目中的另一半。我和枝山则是猜谜对抗赛,眼看我是胜券在握,该轮到枝山喝罚酒了,可一时得意忘形我居然猜错了一个,真是大意失荆州啊!这晚我被罚酒三杯,喝完后我想这酒的确是罚得恰到好处,如此良辰美景,就算你们不罚酒,今夜我也会一醉方休的……
    大明弘治十二年二月十六日雨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春节过后枝山兄因有要事要远游,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那一日我、秋菊等一群人送走枝山后,个个都是愁眉苦脸,很不开心,心中总感觉象压着一块石头似的。的确短短几个月相处下来,大家彼此之间都建立了较深厚的友谊,特别对于我来说更是受益匪浅。这一日,我觉得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吃罢午饭在书房看了一会儿书,就觉得神情恍惚,于是整个下午就蒙头大睡直至深夜。子夜梦醒,突然间想起枝山说过的一句话,文征明、仇英乃当世书画名家,你如有余暇可前去拜访之。
    大明弘治十二年四月十日晴
    转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桃花依旧朵朵开。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见到了鼎鼎大名的文征明。他一身淡绿色的衣衫,风度翩翩,虽然我们是萍水相逢但却是一见如故,杨柳岸春风拂面,当我们一行人漫步这十里长堤时,我和他一路走来,谈了许多关于书画创作的问题,临走时,文征明还送给我和秋菊一人一个方印章,以此留念。一时间秋菊兴奋得象个孩子般的蹦了起来。
    大明弘治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晴
    一年当中最令人讨厌的莫过于是夏季了,我认为夏天简直就是春天的一种败笔,一种浪费。然而这个夏天,我却过得很有意义。那日酷暑难熬,我无心作画,百无聊赖,就和秋菊一道在池塘边散步,池塘中开满了荷花,远远望去美极了,忽然我们发现在荷塘边的一座凉亭中,一文士正在专心致志的画荷花,一时好奇,我和秋菊轻轻走过去站在那人身后看他画荷花,那人竟没有发现,直到秋菊情不自禁地叫起一声好,那人才有所察觉,一打听没想到此人竟是我日日四处寻找的书画高手仇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当即我们侃侃而谈,仇英对书画的理解和见解是独特的,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不禁汗颜,他又从怀中掏出一把折扇轻轻展开,里面的图画清秀俊雅,那是一幅江南水墨画,看意境,构图,我能猜得出这幅画出自于仇英自已之手,后来我们越聊越投机,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了。
    大明弘治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晴
    昨夜我专心画了一幅《秋风纨扇图》,其时正值深秋,我觉得这幅图很能表达我此刻的心境,因此反复观赏至夜深,这时已疲惫不堪。今晨我正在书房中小憩,突然听见秋菊高声叫道:“各位,请先回吧,……请改日再来……”一问秋菊,才得知一富翁的管家带了一大帮家丁过来要收购我昨晚所绘的那幅画,秋菊见我喜欢,舍不得卖掉便狮子大开口:凡购此画,白银三千两,一个子也不能少。没想到那管家竟然一口气答允了。这时秋菊又后悔了。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那一幕。最后双方讨价还价,最终以三千五两成交。后来,又接连不继的来了一些买主,有的还是慕名而来向我拜师学艺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我无法入睡,不甚其烦,干脆让秋菊将以前所作那些画依次分给众人,仅收取十五至三十五两稿纸费……唉,我现在身边又无一物矣。
    暑去冬来,转眼两年过去了,唐寅觉得他在苏州家中的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日子,与此同时他的书画技艺更是炉火纯青了。
    桃之夭夭 第九章   梦之穿越
      更新时间:2012-1-21 17:31:04 本章字数:9859
    这一晚午夜时分竟下起了雪,漫天雪花在凄厉的寒风中片片飞舞。唐寅却没有丝毫睡意,他站在窗前,苦苦地构思一幅作品。第二日待他睁开眼时,已是大雪初霁,一缕冬日的阳光从窗缝间透露过来,整间屋子中弥漫着一种柔和的光线,让人觉得格外的温馨。
    自入冬以来,唐寅就一直埋头于书画创作之中,如痴如醉,颠狂不已。幸而他的饮食起居在秋菊等人的悉心照料下和不断提示下,才不至于寝食俱废。因此尽管外面是寒风凛冽,但唐寅却也不觉得是如何的寒冷。只是偶尔想起祝枝山和林若风两人,不禁惘然,这才有点下雪的感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