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在北宋

第32章


郑婉把自己的手往回抽回来,赵光美原本还抓的紧紧地,不过一想到儿女还在,他也就罢了。
    赵光美和颜悦色的对赵宏昀说道:“今天把你的书都好好整理温习一下,我跟你母亲商量过了,明儿你也去梧桐书院读书吧,那里同学多,可以多结交些朋友,而且你的舅舅也在那里,平时多跟你舅舅请教请教。若是敢惹祸,小心我揭了你的皮!”
    赵光美最后这句话说得很是狠厉,赵宏昀听了一哆嗦,目光看向郑婉,郑婉笑道:“王爷,宏昀还是孩子呢,你别这样吓他,再说有子恒看着,好歹比他年长了几岁,不会出乱子的。”
    赵宏昀是淘气了些,不过都说七岁八岁讨狗嫌,这么大的半大小子淘气也正常,看他的样子,很怕自己的父亲,想来没少被父亲修理。赵光美听见郑婉这么说,便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你们姐弟退下吧。”
    三个孩子退了出去,郑婉夫妇又开始更衣,这一次换的是朝服,坐了马车到皇宫,官家虽然已经退朝了,不过还在御书房接见大臣。赵光美便带着郑婉去见宋皇后。
    宋皇后所在的中宫此刻已经坐了好多人,除了皇子公主之外,还有晋王的子女,除了这些皇家的晚辈,还有官家的一些嫔妃,居然把中宫都坐满了。
    郑婉得了赵光美的安慰,倒也没有害怕。宋皇后也就二十七八岁,跟赵光美的年纪差不多,不过她看起来还年轻些,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模样,丹凤眼,那双眼睛简直像浸在水中的水晶一样澄澈,眼角上扬,这种妩媚、纯净的气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极美的风情,也难怪会受宠了,不过她的身材略微有些臃肿,看得出是怀孕了。
    郑婉拜见了皇后,其他的子侄便开始拜见她,赵德昭是官家的次子,现在被封为燕王,三子赵德林是舒王,四子赵德芳是康王,三个王爷还有他们的王妃、子女,再加上昭庆公主、延庆公主和她们的驸马,只有永庆公主还没有成亲,还有魏王赵光义的子女,官家的嫔妃,这么多人一个个的拜见完,让郑婉一时间有些头大,这么多人一下子怎么记得住啊?
    这边正寒暄着,就听见内侍总领王继恩喊道:“有圣上口谕。”
    中宫顿时一片寂静,众人都以为官家会亲自来,也好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虽然都是皇亲,却也未见得经常能见到皇帝。没想到来的只是皇帝的口谕,宋皇后从座位上站起来问道:“不知道官家有何旨意?”
    王继恩说道:“官家请魏王、魏王妃御书房见驾。”
    赵光美和郑婉赶紧站起来向宋皇后告辞,一场家庭见面会也草草结束,郑婉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满心疑问,不知道官家特意叫了他们去御书房干嘛,一想到要见这位皇帝,郑婉就头疼,这位赵队长嘴上说是照顾她,可是做出来的事儿却是半点不肯吃亏的。
    赵光美故意拉着郑婉慢慢走,看见距离前面的王继恩远了些,觉得他应该听不见自己夫妇说话了,赵光美便问道:“婉娘,上次官家召见你,到底跟你说了什么?现在你是我的妻子了,总应该告诉我。”
    郑婉没想到事情过了这么久了,他居然又问起,郑婉似笑非笑道:“王爷,你真想知道?”
    “想!”
    郑婉说道:“官家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嫁你,我说怕你喜欢我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官家就说了,你以后若是欺负了我,他一定为我做主……”
    赵光美听了半信半疑“真的是这样?那你当时为什么哭了?”
    “官家说我长得很像他的一个表妹,还说以后他不把我当成弟妇,只把我当成妹妹,我找到了一个这么大的靠山,当时一高兴,就忍不住哭了。光美,你以后可不准欺负我!”长得像赵光美的表妹的事儿,是挺呼延丽娘说的,而且郑婉相信这话赵光美不会去问官家,就算是问了,也应该无大碍。
    赵光美不疑有他,他一把拉住郑婉的手,笑道:“你放心,你是我妻子,你不是说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吗?咱们要白头偕老的,我欺负你做什么?”
    郑婉笑了笑没有言语,“一生一世一双人”,不是挂在嘴上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夫妻间的感情也需要细心经营、呵护,这样才能长久,只不过这些话郑婉不想说……
    来到御书房门口,赵光美才放开了郑婉的手,郑婉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只不过她不知道,御书房这样的地方,就连宋皇后也不准进来的,此刻的中宫里,大家还在悄悄议论呢,官家要在御书房见魏王也就罢了,怎么会想着在御书房见魏王妃呢?
    夫妻二人给官家见了礼,赵匡胤说道:“平身,过来坐吧。”
    有赵光美在,郑婉心里踏实多了,赵匡胤说道:“四弟,昨儿你大婚,朕本来想去的,又一想朕一亲临,你们还得迎驾,朕怕扰了你的好事儿,就在魏王府外面转了一圈,又回宫了。反正朕的礼物到了也就好了,你还喜欢吧?”
    “喜欢,臣弟很喜欢,只不过,皇兄既然到了家门口了,怎么不进去?皇兄若是去了,比什么礼物都让臣弟欢喜!”
    赵匡胤笑道:“朕发现你的嘴越发能说会道了,莫不是跟弟妹学的?”他说着看了看郑婉。
    郑婉笑道:“官家说笑了,王爷是官家的亲兄弟,能说会道自然是随了官家,跟婉娘没有关系。”
    赵匡胤闻言哈哈大笑,半晌说道:“四弟,朕这次叫你来,是有些事儿想跟你商量。”
    赵光美有些诧异,官家这么郑重其事的说,显然要说的是朝中大事儿,可是婉娘还在呢!赵匡胤接着说道:“以前朕说了要建内库的事儿,朕命人研究的玻璃,前些天已经成功了,这玻璃就算是内库的第一个产品吧。”
    郑婉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赵队长居然能制造出来玻璃!她虽然也知道玻璃是石英石高温煅烧出来的,却也仅限于此,若是让她去制造,那是万万不行的。
    赵光美显然早就知道这事儿,他一听就喜形于色“哎呦,恭喜皇兄,有了这玻璃,何愁没有军费!”
    赵匡胤看了看郑婉,郑婉忙按下心中的惊诧说道:“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儿,不过官家,保密的事儿一定要做好了。”
    “那是自然。”赵匡胤笑道:“今天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个,朕已经将内库建在了金陵。”
    赵光美说道:“建在金陵不错,那地方地处繁华,生产出来的玻璃就地销售起来比较方便,再说那里交通便利,将来官家想将玻璃、瓷器远销西洋诸国,走海运很便利,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汴京远了点,管理起来不太便利,不过以前官家曾经想要迁都,难道现在还有这个念头?”
    汴京城地处平原,周围没有什么险关要塞,这样的地理位置作为都城来讲,无险可守,很容易攻破,的确是差了些,所以前些年赵匡胤就有迁都的打算,不过那时候赵光义已经为夺权做好了准备,京城的防务都是他安排的人手,如果迁都,他的一切准备也都泡汤了,所以他当然不允许迁都的事儿发生,所以他百般阻挠,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后世的一个幽魂彻底粉碎了他的计划,还把他给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迁都?”赵匡胤看了看郑婉,笑道:“朕倒是很想把都城迁到北京去。”
    “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臣弟怎么没听说过?”
    郑婉不由得笑了,北京城是元朝才建立的,那时候叫大都,现在那里是辽国的属地,说不定还一片荒芜呢!赵队长的野心可不小,竟然想把都城建在那里,大宋周边辽国,西夏,吐蕃环视,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那么好相与的?
    赵匡胤不理赵光美的疑问,只是说道:“朕现在没想迁都,之所以把内库建在那里,也不过是为了交通的便利,至于管理,只要建立起来相应的制度,倒不是大问题,四弟,你也知道这内库的重要性,别的人朕不放心,朕打算派你去监管内库……”
    “什么?官家……”
    赵匡胤摆了摆手“朕知道你如今新婚燕尔,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有些不近人情,不过朕可没有说不准带着婉娘去,你不是早就说过喜欢江南的美景吗?正好带着婉娘去玩玩。”
    “皇兄,这怎么能一样?我对这种事儿根本一点经验都没有……”
    赵匡胤笑道:“你没有经验可以问问手下人,再说还有婉娘嘛!让她帮你出主意就好。厂区已经建的差不多了,朕的意思是让你们去拾遗补漏,看看规章制度、保密制度还有什么不妥,这些婉娘都能给你意见……”他说着,冲着婉娘眨了眨眼睛。
    郑婉心道,原来他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自己可没有薪水!再说也根本没有经验,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圣旨
    官家的一声令下,赵光美只得放弃原先送长子赵宏昀去书院的打算,儿子这么大正是需要教导的时候,他和郑婉这一走,还不知道需要多久,当然不能把子女扔在京城不管不顾。
    全家搬到金陵,一晃儿就是三年,这三年里,江南的内库总算初见规模,也没弄出什么大篓子,每年赚到的银钱占到了国库的一半,并逐年上升,说起这个郑婉就合不拢嘴,她虽然没有什么经验,却比时人要强得多,这也正是赵匡胤派她跟赵光美来金陵的原因,可惜赚到的钱没有她的份儿,只领一份俸禄实在少了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