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嫣华

第八十七章 上山


早已有人将太子回来的消息禀告了段皇后,终日躺在病榻上的皇后乍闻此消息,自然是惊喜万分,于是不顾自己的身子虚弱,披头散发的便直奔皇上的太和殿而来。
    “宝儿,是你吗?真的是我的宝儿吗?快,让母后看看你……”皇后边说边激动的抚摸着慕容宝,直到确认站在她面前的这个少年的确就是她的宝儿,不由得涕泪交流。
    “你这孩子,你瞧你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太好了太好了,母后听了那些逃回来的士兵说你战死的噩耗,日夜寝食难安,终日以泪洗面,本来想追随我儿一起去的,可冥冥之中又总感觉咱们母子今世的情分未尽,说不定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你看你看,果然就被我猜中了,一定是神灵在暗中保护我的宝儿,是的,一定是的。快,快跟母后说说你是怎么逃出来的,是何人搭救了你?”
    “哦,对,光顾着高兴了,居然把这事给忘记了,太子,你就跟大家讲讲你在战场上的经历以及你是如何逃生幸免于难的过程吧,都讲出来给大家听听。”皇上也说道。
    “是啊,太子殿下,您就赶快跟大家讲讲吧,大家都好奇的很呐”众人也都随声附和。
    太子的脸上此刻羞愧难当,他低下头,这才缓缓的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其实我是羞于启齿的,正是由于我的判断错误和刚愎自用,我们才会中了拓跋珪老匹夫的奸计,不幸陷入了他的包围圈,尽管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只可惜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我们只有挨打的份,却没有还手的机会。这一次交战,我们几乎全军覆没,我要负全部责任,本来想随大家一同战死沙场,可谁知在生死存亡之际,又被贵人相救,苟延残喘的活到今天。
    “慕容宝说到这里,又再一次回忆起当时战场上厮杀的惨状,而每揭一次伤疤,他的内心都会充满无尽的自责与难过。“父皇,我请求处罚,您处罚我吧,这样我会好过一些,我实在愧对那些九泉之下的弟兄。”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你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上天赐给父皇最好的礼物,这件事你不必太自责,但你要从此吸取经验和教训才是。好了,别再吊着大家的胃口了,快说说,你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
    大殿上的人们屏息凝神仔细聆听着太子发言。
    “当时战况异常惨烈,后来我率领一小部分兵卒好不容易冲出了包围圈,本以为终于逃过了一劫,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拓跋珪老奸巨猾,竟然提前在前面树林内设了伏兵,正当我们松懈下来时,那些伏兵又冲杀过来,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将士们无路可走,只好拼尽全力奋力厮杀,但绝大多数都战死在战场上,本来我以为自己也难逃一死了,可谁知就在我负了伤混混噩噩之际,竟然又被人救上了山,原来半山腰上有一个尼姑庵堂,里面住着一个比仙女还不知漂亮几倍的神仙姐姐,就是她救的儿臣,她每天都要去后山采药,然后拿回来熬了,一勺一勺喂给我喝,就这样,我的伤口才终于渐渐得以痊愈。伤口结痂之后,我怕父皇母后担心儿臣,便辞别了那位神仙姐姐下山来,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哦,原来是个庵堂里的姑子救了你,这姑子果然是菩萨心肠,她不仅救了你,还救了你的父皇和母后,挽救了整个大燕,皇上,我看我们是不是择日要去拜谢人家一下……”
    “不可!不可不可……”太子听了母后的话连连摇头。
    “哦?这是为何?人家道姑救了你一命,我和你母后理应前去拜谢一番的。”慕容垂不解的问道。
    “不瞒父皇母后,儿臣临下山之际,那神仙姐姐曾特意叮嘱儿臣,万万不能将救我之事告知父皇,更不希望你们去拜谢,以免扰乱佛门清净。她乃是佛门中人,是不会在意这些世间名利场之事的,如果硬要去打扰,反而不美。”太子解释道。
    “哦,如此不重名利思想高洁之人,那我们就更应该去谢谢人家了。到时候我们可以扮作普通的香客,多多捐助些财物,也算是不为过,是吧皇上?”听了太子的一番话,皇后对那位救人又不愿留名的道姑越来越好奇。难道,这世上果真有如此至真境界的人吗?
    “皇后说的是,不如就选在明日出发如何?做道场这事耽搁不得,一定要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内,事不宜迟,越早越好。朕一定要去拜祭一番那些为国捐躯的忠魂,顺便带上普佑寺的道士们一同前去做法,为那些死去的亡灵超度,让他们的灵魂早日回归故乡,不要在异乡漂泊做一只只孤魂野鬼,朕能为他们做的,恐怕也只有这些了。“慕容垂说到这里,神情黯然。众人皆黯然。
    “此行的第二件事,便是前去拜谢宝儿的这位救命恩人了,一定要好好谢谢人家才是,如果她愿意,我可以将她接到皇宫中来,一起享受人世间的富贵。”
    慕容宝听了,缓缓摇头道:“我了解她,她不是那种贪念之人,她是不会下山来的。”
    第二日一早,慕容垂便按照前一日定好的计划出发了,因为路途遥远,路上多有坎坷,再加上皇后身子尚在病中,此行慕容垂并没有带上皇后。又因着太子身体刚刚复原,刚刚又旅途奔波劳顿,加之自己这一走不知几日方能返回,京城内又急需主事之人,因此,慕容垂也没有带上太子。为了避免引起行人的注意,他扮作普通的大户商人模样,率领手下众多扮作家丁的将士并了普佑寺里的那些和尚们,快马扬鞭朝着参合坡方向驰骋而去。
    慕容垂在做了皇帝后,从前的许多习惯并没有改变,尽管有人劝他放弃乘马改为辇车,但都被慕容垂一口回绝了,他自小便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只有在马背上他才能找到当年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感觉,才能追忆起那些青葱般的岁月。轿辇对他来说,那只是那些弱不禁风者的物事,而他,不需要。
    又是一路奔波劳顿,当慕容垂一行人马不停蹄的赶到参合坡时,已经是三天以后了。
    吃过斋饭后,大家又在营地休息了半日,此时已是晚上,慕容垂便吩咐众人点亮了手中火把,将士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做为道场。
    只见众僧依次盘膝打坐,闭目齐诵大悲观世音名号,一个时辰之后又行三步一拜大礼,齐声唱念顶礼诸佛菩萨名号,拜愿此起彼落,庄严肃穆。其中四弟子搭衣、持具,依位次排班对立,听引磐鼓声转身向上顶礼三拜,问讯毕,仍转身对面立。接着由引礼师2人执引磐,执事6人,托香花盘2人,侍者l人,主法居后组成的“迎请队伍”闻磐出班,向上问讯,在大众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声中,由2师引礼并行前导,鱼贯上前,恭迎佛像。之后,按序分班立,大众同唱《稽首皈依大觉尊》赞,主法卜香,展具、顶礼三拜,接念“南无本师释迎牟尼佛”。
    此时念佛声停。慕容垂及众位将领随了主法上香、展具、顶礼三拜。拜已,呼:“我佛如来有沐浴真言。”此时有大师接云:“谨当宣讲!”大众同唱《沐浴真言》三遍,接唱《菩萨下云中》赞,以香汤浴佛,至“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毕,主法恭说颂词,慕容垂及众士兵仍对面肃立静听。主法再顶礼三拜,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偈语,以赞佛功德,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绕佛毕,回向,三皈依,最后唱偈结束,功德圆满。
    道场整整做了三天,做完道场之后,慕容垂直觉浑身轻松,暗自祈祷惟愿那些以身殉国将士们的英魂早日回归故里,早登极乐世界,但愿他们的来生,再没有杀戮与战争。
    法式之后,慕容垂吩咐一队官兵护送那些僧人和道士先回,只留下很少的几人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因为他此行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那便是前去拜谢太子的救命恩人。
    从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去,只见那山峰高高耸入云端,似拔地而起的巨人一般,远望去峰峦叠嶂、连绵不绝。而且山势极为陡峭,只是在半山腰处有一处看上去貌似平坦的空地。
    慕容垂率领众随从沿着小路一直向上攀爬,如果他猜的没错,这就是太子描述的那条被成为天路的小道了,只是山路陡峭,崎岖难行,如果稍微一个不留神,便会滚落下去。慕容垂不得不时刻提醒着手下诸将小心谨慎,就连他自己,恐怕也是第一次上这样陡峭的山,不由得手心里也攥了一把汗。好在并没有用太久的时间,一番气喘吁吁之后,慕容垂这才终于到达了半山腰。
    这里的地势果然平坦,让人的心情不禁为之飒爽,有清风在耳边拂过,头上白云仿佛触手可及,岩边不知生长了几世的参天松柏此刻正以一种古老的姿态傲然屹立着,这里所有的一切,竟是那么的超凡脱俗,慕容垂不由自主的一下便喜欢上了这里,难怪宝儿说这里有着宛若世外桃源一般的景致,如今看来,果然如他所形容的那般。在战场上厮杀了这么多年,今天竟第一次大彻大悟,原来静止何尝不也是一种美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