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谜殇

第1章


书名:暮云谜殇
作者:云渡琉璃
华景文化的青年编辑 因为一次偶然的采访而李代桃僵的介入北辰集团的双子星计划 并意外的被困于暮云生态新城内 由此引发一连串的离奇凶案 诡异的符器 上古秘术 赵宋王朝的血案 千古之谜斧声烛影 一层层的迷局 剥离出人性的黑暗 但最后却又彰显着那份无奈的温情……
第一章  胖总编的阴谋
暮云谜殇
第一章胖总编的阴谋
星城深秋的黄昏总是充满着喧闹的音符,拥塞的柏油马路、高鸣的汽车喇叭,间或夹杂着呼喝的人声在城市上空的对流层中交织出无章的序曲。数以万顿计的废气掺杂着更大当量的怨念一齐被排入空中,然后又再被焦躁的人们吸入体内,最终停留在了肺腔的某个部位完成了这一次被诅咒的旅行。和所有在这个时间段下班的打工族一样,华景报业的青年编辑也在这缓慢蠕动的车流中痛苦而麻木的前行着。
“唉,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烧钱啊。”景庭忍不住抱怨到。看来这一时半会是走不通了,他叹了口气,索性将车停在路边一家尚未装修的门店前不再急于赶路。升起车窗,阻隔了外部喧嚣的世界,他瞥了一眼老旧的明A1200,屏幕上那只笨拙的企鹅正一闪一闪地跳跃着邪恶的舞步。
“喂喂喂,就是周扒皮也不会天天偷鸡的吧,现在可是休息时间呢。”尽管内心有一万个不情愿的念头,青年编辑却无法找到一个拒绝的理由。景庭不耐的一边嘟囔着,一边接收了总编的信息。
“残卷?天一正教?”什么嘛,我们文化社啥时候也开始关注这种神神叨叨的地沟新闻了呢?他疑惑地点击了总编发来的链接,浏览器随即跳转到了新的页面。景庭蹙着眉头,阅读着这条不知是什么网站发布的报道。大致内容是说在八一路清水塘古玩市场有人收到一本明永乐版的杂谈残卷,上面用小篆文记载了一个关于上古时期的神秘道门——‘天一正教’。据说残卷上有道人使用符器,驱御鬼神的传说。这算神马浮云啊,清水塘吗?那种已经高度商业化的古玩市场做做旅游观光就好了,哪里还能有真东西嘛?唉,连这种消息都不放过,咱们的新闻线索枯竭到这个程度了吗?青年编辑不由得发出一声苦笑。然而就在他打算关闭页面,节省流量的时候。一个奇异的词汇掠过了视网膜的表层——“符器鬼差”!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有效词组,但却在一瞬间激活了阅读者的记忆回廊。那还是景庭刚刚毕业,加入华景文化社后第一次出差时的经历。那年他接到总编派下的任务,目的地是千年前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本来那次公干是为了拍摄河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即将在下半年举行的湘、豫两省大型考古成果交流展做专题报道。但因为迷路而错过饭点的景庭,却被当地一家烩面摊老板讲述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当时已是凌晨时分了,由于走岔了道,搭错了车。年轻的编辑迷失在这个千年古都之中,在边走边问地跨越了大半个城区后,才终于找到回招待所的路径。但因为第一次出差,毫无经验的年轻编辑没有想到北方城市与南方老家文化生活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按照他的经验,以往在这个时间,星城正是充满活力的节点。不管是岳阳烧烤、某记口味虾、四娭毑的臭豆腐,还是火宫殿流水席般的各色小点,此刻都必然是炉火旺盛,人声鼎沸的情景。可是眼前的开封却是灯火寥落,夜风如澜。不要说红火的酒吧、ktv了,连一个夜宵摊都不见踪迹。错过饭点的景庭在冷风中感受着饥寒交迫的煎熬,好容易绕过西街冗长的便道,终于在十字路的转角处看见一点昏黄的灯光,年轻编辑的心中不由得大喜过望。紧赶慢赶地跑到跟前时才发现那是一家烹制烩面的路边小摊,按照当地的情况,这样的凌晨时分仍然出现在大街上的饮食摊位已算得上是凤毛麟角的异数了。景庭加快脚步,仿佛热气腾腾的烩面正散发出勾魂香般的魅惑。
“老板!来两碗羊肉烩面,多汤、多葱花,要加辣椒!”饥肠辘辘的年轻编辑早已顾不上什么形象了。
“呵呵,年轻人你运气不错,再晚来五分钟我就熄灶了。”年近花甲的老人将旱烟袋别在腰间,开始动手准备做面。景庭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冷气,看着老板佝偻的身子赶紧上前帮着拾掇碗筷。
“老人家,你怎么一个人这么晚出来做生意啊。”景庭朝碗里加了小勺胡椒。
“么法子,老儿膝下无子无女。前年老伴一去,就剩我一人了。年老无能,只得靠着这个小摊,聊度余生而已。”
“哦,那还别说。今天要不是您老这摊子,我可真要一步踏回旧社会了。”景庭搓了搓手,放在嘴边呵着热气:
“没想到开封天气这么冷,而且晚上一过8点饭馆就全关门了。”
“呵呵,看你这样就是南方来的。在我们北方晚上的很有少夜生活的,这一点和你们那完全不同。喏,面好了。你先垫吧垫吧,我给你拿个囊饼就够吃了。”说着,老人转身走向灶台边取饼。景庭喝了两大口汤,热源入腹,顿时觉得通体舒泰。他吃了几块羊肉,接过老人递来的饼时,忽然发现对方的右手有些异样,便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只见老人朝他笑了笑道:
“没什么,这手是给烧坏的。年轻时守窑给炉火蹿着,不能用力了。”老人抚了抚受伤的手掌,神情有些黯淡。景庭点点头道:
“窑工可是技术活,控制炉温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真瞧不出,老爷子你还有这门手艺啊。”老头听见人夸,不由得满脸堆笑,一下子就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那可不是,小老儿年轻时可算是厂里的好手,那荧彩钧瓷秀玉盘至今也没有人做出第二个来呢。”
“哦?瓷玉盘?这名很怪啊。瓷的就是瓷的怎么又叫玉盘呢?”景庭咬着囊饼好奇地问道。
“呵呵,年轻人你这就不懂了。老头我烧的可不是一般的瓷,那是钧瓷。钧瓷这种东西邪得很,极品的颜色、成型都非常困难。而要两者兼备可说是非关人力,实属天授。钧瓷不同于其他瓷器,烧瓷人只能凭经验靠控制窑温来大致的把握釉彩效果,在没出窑以前谁都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说钧瓷色彩绮丽诡异,成品率极低,有年头的工匠们暗地里都叫它灵瓷。但若要是偶尔窑变出了瓷质如玉的,更会被称为“妖钧”,有万窑一品,妖钧胜金的说法。所以讲,老人家当年那件荧彩钧瓷秀玉盘至今也难见其二啊。”店老板一股脑地讲述着那段辉煌的陈年旧事,似乎一瞬间又回到了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年代里。景庭静静地听着,不禁为这一段近乎传奇的人生而惊异。
“想不到钧瓷这东西还有这么离奇的故事,但是钧瓷再如何难得总比不上元青花价值连城吧。”
“咿!年轻人你这就不懂了。元青花只是因为单纯的稀少才价格高昂,加上人为的炒作才变得特别贵重。但要真论起成器率以及釉色绮丽、变化万端那就远不及钧瓷之万一了。另外,成玉质的钧瓷还有一个特别的秘密,那是所有名瓷都无法比拟的哦。”烩面铺老板露出黄黄的门牙,一本正经地说着,那摸样充满着神秘的蛊惑。
“钧瓷的秘密?除了观赏和作为实用器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景庭不解地看着店老板。
“少年人,看你的样子约莫也是读书人,见识不少吧。”老头似乎并不急于切入主题。
“呃,也谈不上啦。刚出学校,经验浅薄。”
“嗯……”店老板点点头,略略思索了下,低声问道:
“那你有没有听说过符器鬼差?”
“符器?”景庭飞快地在记忆回路中搜索着相关的信息,却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礼器、神器、冥器我都见过,但这个符器我还真是闻所未闻。”年轻的编辑如实作答。老头听了微微一笑,似乎很有些得意。他将已经浆洗得有些褪色的毛巾搭上肩头,压低声音说道:
“所谓符器鬼差,那就是神仙们用来驱役阴鬼的宝贝。我听教我烧瓷的师父讲过,传说中得道的上仙就是专门选用烧出‘瓷骨玉(肌)’质地的钧瓷作为符器,而往来三界操纵万灵的。”尽管老店主表情真挚、言之凿凿,但年轻的编辑却并不以为然。很明显的,这种乡野迷信的神鬼谬言实在难以激起他的兴趣。景庭略带失望的将空了的面碗推开,淡淡地说道:
“老爷子,这都啥年代了,世上哪有什么神仙鬼怪的,你怎么还这么迷信呢?”
“少年人!你这是不信小老儿的话咯?”店老板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景庭眼见不好,赶忙堆起笑脸改口道:
“老人家您别上火,这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说的我想的都不算错,你的话一定是真的,只不过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还没给解释出来罢了。”
“唉,你不信就算了,反正小老儿知道是真的。听上辈人说,以前有个大官求神仙赐下名为‘鬼差’的符器,最后得到妖仙相助而当上了皇帝呢。”店老板搓了搓手,十分肯定地说道。景庭听着,不由得心中好笑,这老头讲话真是越讲越离谱了,他逐渐对烩面铺老板的话题失去了兴趣。抬手看了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便匆匆起身,会了钞,朝赶招待所赶了回去。
记忆恍惚间一晃便是数年,当再一次看见“符器鬼差”这个名词时,景庭心中不免产生了些许异样的感受。合上手机,路上的车流也开始了缓慢地蠕动,景庭赶紧插空准备跟上前行的队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