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谜殇

第22章


“那么事实就是,赵光义在大雪之夜,用斧头砍死了兄长篡夺了皇位咯。”
“如果这么简单就不会是悬案了。”
“哦?”
“虽然正史对太祖之死,只有寥寥几字,但大量民间野史和后世学者却留下了更多的传说和遐想。其中以同时代的僧人文莹所著的《续湘山野录》最为传神和著名。”
此时景庭插口道:“我之前说的,就是文莹《续湘山野录》中的记载。只是这件事实在太过蹊跷,如果赵光义用斧头砍死乃兄,为什么就在不远处的宫娥太监不去阻止?而且太祖一生戎马天下,也不应该那么容易就被杀掉才对啊。”
“嗯,大叔说的不错。而且用斧头砍死人,那残暴的场面一看就是谋杀,宋老二怎么脱得了弑君大罪呢?”朱瑾昙好奇地看着董教授。董振华点点头:
“你们说得都很对,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太监和宫女们只是看见赵匡胤暗夜伐雪,以及赵光义鞠躬谦退的样子,并没有看见任何搏斗的画面。也没有听见争执,或者呼救的声音。”董教授又啜了口酒,继续说道:
“另外一点,其实史书上记载的这个‘斧’并不是指的斧头。而是龙书案上的文房用具,俗称‘镇纸’。还有,根据史书,赵匡胤死后,也没有发现任何体外伤。所以‘斧声烛影’才会如此的悬疑诡异。”
“那太祖叫的‘好做’又是什么意思?”景庭问道。
“这两个字含糊不清,可有多种解释。比如:很容易!很简单!好好做!很爽快!等等。所以,没有其他的语境配合很难准确地对其定义。”景庭转头,迎上众人惊诧的目光。这和曲子咎死前所叫喊的内容,何其相似呢?”景庭深吸了口气,用尽量平和的语气问道:
“从赵光义即位后的表现来看,不论是弄巧成拙的‘金匮之盟’,还是太祖子嗣的离奇暴毙,赵光义弑兄篡位的事实已成定论。那么,董老,依你看他究竟是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戕害兄长的呢?”最重要的疑惑,终于抛出,众人都满怀期待地盯着董振华。已历花甲之年的学者习惯性地推了推复古的厚厚镜片,压低着嗓子言道:
“千百年间,历史学家们都曾不断地提出各种假设,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说法可以完美地解释这件事情。而民间也充斥着各种诡异的传说,其中一种流传广泛的说法是,赵光义懂得妖法。在雪夜中,召唤魔灵害死了太祖。”
鬼怪吗?景庭看了看莫天成,回应的目光中潜藏着不安与疑惑。
“董教授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哦!”朱瑾昙的好奇与兴奋则和众人的心理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董振华想了想,慢慢道:
“其实这完全只是我道听途说的,只能讲出来给大家进行个参考。”他顿了顿,缓缓说道:
“年轻时我曾在北京琉璃厂的‘鬼市’遇到过一个老人。当时他正在摆卖一只‘玉斧’,也就是俗称的‘镇纸’。这件物什造型怪异,像一对连接一体的屏风。这样的形制,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土过,也没有任何文献曾经记载。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那是当代臆造之物,充其量就是件工艺品,所以根本乏人问津。可是,摆摊的老人却信誓旦旦地宣称那是老物件,而且是从宫里流出来的。因此,他遭到了众人的嘲笑。本来我也没有注意他,只是转了半天都毫无收获。眼见马上就要收市了,于是百无聊赖之下,就随手取过来看了看。”说到这里,董教授咳嗽了一声,郑重地道:
“当年的我可没有色盲,绝对不会看走眼的。那件‘玉斧’是件真东西,但却不是玉。”
“老爷子你说什么呢?既然‘玉斧’是真东西,怎么又不是玉了?”朱瑾昙不解地问
“我说是真东西,是指它的年代确实是件老物什。但它是瓷,而不是玉!”
景庭皱着眉疑惑地问道:“瓷和玉不论肌理还是质地都完全不同,即使经过岁月侵蚀,但稍有经验的人就能轻易分辨的,怎么会……”
“因为那是不是一般的瓷!而是‘钧瓷’!”董振华低声说着。
“这种瓷创始于唐代,而兴盛在北宋。是一种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瓷种。‘钧瓷’的窑变一不雕,二不绘,与其他制瓷工艺完全不同。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这是因为制作‘钧窑’的工匠只通过瓷胎和釉料的配比成分,利用控制烧制时的温度变化来产生千形万化的斑斓色彩。这种工艺的可控性极低,几乎脱离了人力的范畴。所以,‘钧窑’精品稀缺,成色更是诡异绝伦。古时民间曾称其为‘灵瓷’,甚至‘妖瓷’。”景庭猛然间,又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在河南开封的午夜街头与那位老匠人的邂逅。这会是巧合吗?他用力甩了甩头,将那段记忆按下,接过话头道:“宋‘钧瓷’的存世量极少,所以常说‘一钧抵万瓷’,‘家藏万贯,不若怀纳一钧’。”
莫天成显然对此兴趣欠奉,急着追问:
“董教授,你别给景庭绕远了。赶紧说说这‘钧瓷’和赵匡胤的死有什么关系!”董振华点点头接着说道:
“当时我看见他这个‘玉斧’造型怪异,但又确实是真正的宋钧。所以就和他攀谈起来历,他说这东西是当年从太祖宫中流出来的。据传,赵光义即位后立即更改年号,将仅剩2个月的开宝九年换成了兴国元年。这在‘奉召继位’的皇权更迭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宋太宗,也就是即位的赵光义迫不及待的裁撤兄长的心腹爱将,甚至贬谪皇侄、刺死亲弟,倾尽全力地抹杀太祖生前的影响和痕迹。其程度已经到了荒唐的地步,令人匪夷所思,甚至就连赵匡胤所用之物也被尽数清离、疏远。这枚‘玉斧’便是当年由宋宫流出的宝贝。”
“您的意思是,那就是杀害北宋开国君主的凶器?”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北川炼忍不住开口问道。董振华闻言却摇了摇头道:
“这种事情无凭无据,岂可妄言。我是做历史研究的,只能以实据为证。”随即又叹了口气,有些闪烁地说道:
“根据那个老人的讲法,这枚‘玉斧’不是凶器,而是,而是符器。”景庭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凛,不由自主地脱口道:
“莫非,那是传说中天一正教招鬼驱魂所用的符器——‘鬼差’?”
“啊?想不到景编辑竟然知道‘天一正教’与‘符器鬼差’之名啊。”董振华诧异地看着景庭,随即又道:“不过这种传说,全是民间臆造,没有任何历史正典记载,不足采信。”
“呃,我只是曾经在开封出差取材时听当地老人说过这么个称呼。但除了记住个名字,其他的一无所知。那么您确定见到的那个东西,就是这件符器吗?”
“是的,至少那时卖‘玉斧’的老人就是这么说的。根据他的讲法,他的先祖中曾有外戚是金太宗完颜晟的帐前侍卫。当年北宋国都被破后,他家先祖举家被金人掳至塞外‘五国城’,多亏了这位外戚才保住性命。随后,先祖因生活困顿,就将独子过继给了这位外戚做子嗣。数年后,这名外戚因为护驾有功而受到封赏,完颜晟便赐下这枚钧瓷‘符器’。此后这枚“玉斧”代代相传,直至老人父辈临死前才落到他的手中,同时更透露了‘斧声烛影’的恐怖真相,以及太祖归魂复仇的传说。”听到这,所有人都不由得屏息静气,似乎时光之河忽然逆流,将众人带入那个千年前的诡异雪夜……
第十章  嗜血的王魂
第十章嗜血的王魂
“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赵宋开国帝君在万岁殿意兴阑珊地饮酒。讨伐北汉的战争尚在胶着,自己却因患病而远离前线,这让戎马天下的皇帝有些郁闷。就在此时,忽然间天空中狂风大作,雪雹袭临。赵匡胤被骤变的天风扫了雅兴,不由得更加烦闷。恰巧宦官王继恩进言:‘请招开封府尹赵光义入宫陪驾’。太祖欣然,于是置酒于万岁殿中与赵光义对饮畅谈。
至夜,赵光义言有要事承奏。太祖以为是军机之务,疑有漏泄。便摒退左右,单独与光义留在万岁殿内。这时,赵光义从怀中取出一枚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玉斧’献给皇帝。太祖见这‘玉斧’造型奇特,捧在手中流光溢彩,非常高兴。赵光义趁机言道,若以‘玉斧’击雪,可生奇象。太祖试之,发出“嚓嚓”异响。忽然,殿内凭空出现一名身穿华服的绝色佳人,眉目含春、飘然独立。太祖惊叹地说:果然好神奇。那华服美人说自己乃是灵山仙子,因玉帝希望神州一统,天下止武,所以,特遣她下凡,为圣君医病。当时,赵匡胤正为突染恶疾,不得不离开伐汉前线而烦恼。因此,十分高兴,忙按仙子所说,宽衣解带。哪知就在此时,那美人竟化作青面獠牙的恶鬼窜入太祖后背。赵匡胤惊骇之下,身体麻木,口不能言。而赵光义则迅速离席,假意帮兄长捉鬼,实则是按住太祖令其不能呼救。赵匡胤头痛欲裂,呼吸受阻。只得以‘玉斧’抽打积雪,希望引来帐外宫人,可惜却无人相应。不久后,太祖便即身亡。
赵光义为了掩饰罪行,将兄长背上床榻,并模仿太祖发出鼾声,制造其入睡的假象。然后,收回女鬼,悄然退出。这就是‘斧声烛影’的真相。”
莫天成等人听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瞧出彼此眼中的迷惑。鬼这种东西,千百年来潜藏在人类灵魂的深处,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暗之力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