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帘

第34章


更糟糕的是,现在至少我能够确定三百年以后的变化,如果我改变了历史,事情将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历史也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在我还在思考的时候,我的气球已经按照预定的地点将落在了秦陵封土的东边,之所以落在这个位置,是因为我记得三百年以后的兵马俑博物馆就建立在这里。说明这个地方是非常容易进入的一个入口。
  降落下来以后,我发现在我的脚下是一片野草地,由于已经进入秋季,地上的野草并不茂盛。我的热气球落下来以后,丝绸完全覆盖了我的全身。菜油中燃烧的灯芯上的火苗早已经被我熄灭,因此也没有出现火灾。
  稍微喘息了一下,我慢慢掀开丝绸,头顶一缕阳光照射到我的脸上,让我感受到清凉的秋季的温暖。遥望远处,那几个指指点点的老农已经不见了踪影,毕竟我这里离他们那里确实太远了。我知道,这些非常清闲的农民看到这样的奇观,肯定会过来寻找。我现在正需要他们的帮助。于是我站起来,将掉在地面的丝绸拉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折叠在一起。
  由于丝绸重量很轻,折叠起来以后,并不大。我轻轻地摸了摸这些丝绸,虽然经过一夜的风雨以及高空气流的影响,整个面料还非常光亮。对于那些农民来说,这些丝绸都是非常奢侈的物件,因此如果送给他们做礼物,他们一定非常高兴。
  折叠好了以后,我就开始观察秦陵情况。整个秦陵看起来非常普通,西边的一座低矮的小山就应该是秦陵的封土了。而在这座小山下面,应该就是秦陵的地宫。我这次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进入地宫,然后探寻一下秦始皇的秘密。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的是,如果按照法源寺老和尚的提示,秦始皇应该没有死。既然如此,秦始皇的地宫里面应该找不到秦始皇的尸体。
  而既然没有秦始皇的尸体,为何整个地宫要做的这么严实?两千多年来居然没有任何盗贼能够进入地宫!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按照史书的记载,秦始皇树敌甚多,很多人巴不得将秦始皇挖出来鞭尸。然而一个死人的坟墓,且又那么明显,居然没有盗贼敢于进去,这不是一般的科技能够解释得了的。想到这里我不仅闪过一个念头:或许秦始皇没有死,他真的长生不老了。而正因为地宫里面不是躺着一个死人,而是住着一批经验丰富、科技发达的活人在里面,那一般的盗贼还想钻进去,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越是这样想,我越是想早点进入地宫探个究竟。当然最好能够有人协助我一起进去,这样我的任务会完成的更加轻松一些。
  大概等了一个来小时的时间,那些农民终于找到了我这里。我朝他们挥了挥手,看到的则是几张惊讶的脸。他们大概想不到在天上飞的不是一个勇士,而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我心中颇为得意。
  “你们好!”,我尝试着用陕西话跟他们说话,这些陕西话是我在大学的时候跟同宿舍的舍友学的,虽然讲的不怎么样,但至少能够给眼前的这几位当地人亲切感,更有助于沟通和交流。
  来的农民一共有三个。年纪大概三十多岁。当然那个时代平均寿命都是四十来岁,他们应该都是属于爷爷辈的人了。在他们的家里,可能早已经有了十几岁的孙子。
  其中一个个子稍高一点的农民终于开口说话了:“你好,你是哪里来的?”
  “我是北京来的。”我没敢告诉他们我是三百年以后的人,我想如果这样说出来,可能会吓着他们,亦或者会被他们当成是神经病。
  “那你刚才坐的是什么东西,能飞这么高。”另一个有点黑的农民插嘴道。
  “那是热气球,京城里面最近几年流行的交通工具。皇宫里面的格格都喜欢坐。”我随口答应道。主要目的是消除他们的好奇心,然后也在暗示他们我是来自皇宫的,这样这些没见世面的老农就不会有多少非份之想了。
  果然高个子的农民表情一下子恭敬了很多,嘴里有些哆嗦地问:“那你是皇宫里的格格?”
  “也差不多吧。”我不置可否。
  三个人齐声跪倒,叫到:“恭迎格格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看就知道都是老实人。他们都担心万一得罪了皇宫里的人,弄个满门抄斩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古代的人也倒是蛮可爱的,也不问问清楚,只要是没见过的先当是皇帝敬着再说。
  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欺骗他们,我拿出口袋里面琴贵人的玉佩,在他们的眼前晃了一晃,就让他们更加确定我是皇宫里来的认了。因为这样的玉佩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看到他们不敢起来,我对他们说到:“平身吧。你们做的很好,我也是专门奉旨来到这里打探一下秦始皇的下落。我还需要你们的帮忙呢。”
  我这一说,他们似乎放松了很多,三个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然后站在一旁等待我的发落。
  看着他们三个人,我不禁内心涌出一丝感慨,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啊。想当初我穿越到皇宫里面,只能够做一个低声下去的宫女,什么人都可以欺负自己。而现在离开了皇宫,只是因为拥有了一块玉佩,再加上不凡的飞行能力,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岁。这就是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但是也促使人心向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有非份之想。除非与朝廷对抗,成为山贼,那就是自作孽了。而普通的老百姓,则只需要努力工作,不与官家作对,总是可以维持一个温饱,一些家庭还能够过上小康的生活。我面前的这三个农民就是这样的老实人。
  我心存感激,也就想马上感谢一下他们。顺手拿起刚才折叠好的丝绸,对他们说:“这是京城上好的丝绸,既然你们迎驾有功,就送给你们,让你们家里的婆娘裁剪一下,说不定可以卖出个好价钱。”
  那些农民拿到了这些绸缎,真是诚惶诚恐。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丝绸,现在一下子拥有了这些,真是恍如梦境一般,自然对我更加感激。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Chapter 46 探墓前的准备
更新时间2012-11-11 11:47:09  字数:4076
 农民们拿到丝绸以后,对我更加热情。于是我跟随他们一起去到他们的家里。
  这三个农民都是秦陵周围住户,当然主要是务农为主。如果要追寻他们的祖先,可以一直追述到修建秦陵的时候,那些打造兵马俑的工匠。可以说这些农民其实都是那些工匠的后代。在秦始皇下葬以后他们就一直居住在这里,一方面可以给秦始皇守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此种地维持生计。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的住户越来越少,目前大概也就剩下十几户人家,而且这十几户人家相互之间还是亲戚。这一地方地理位置偏僻,很多男人长大以后无法娶妻生子,而一些难以忍受艰苦的后代,则慢慢迁移了出去,也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状况。
  从秦陵封土走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就是大约十公里左右。这一距离对于方圆几十公里的秦陵来说,并不算太远。但是如果离西安甚至是咸阳的距离,就实在是太偏僻了一点。
  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所看到的就是十几间茅草屋而已。很是破旧,与那些江南的农民居住的土屋相比,差距实在是太远了。即便是与京郊的农民相比,也显得有些简陋。可以想象他们在这里的生活的辛苦。
  在其中一栋稍微好一点的茅屋前面,三个人停了下来。一条大黄狗晃着尾巴跑了过来,对我叫了几声,就被高个子的农民赶了回去。
  我跟着他们进了屋子。屋子里面夯实的地面上除了一张桌子,几条木凳子,再往里面就是一个土坑。土炕还算比较宽,上面放着一张小桌子,炕下面用来烧火取暖。
  从里屋走出来一个婆娘,有些惊讶地看着我们。
  高个子农民有些兴奋地告诉他:“喂,婆娘,有贵客,皇宫里面的格格来这里了”。
  一边说一边将丝绸递给他婆娘,吩咐她先收藏起来。
  婆娘倒是挺勤快,一边收好丝绸,将其放到一个柜子里面,另一边递上茶水。
  茶水壶很简陋,有些发黑。杯子似乎也有点脏。不过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毕竟在陕西这样干旱缺水的地方能够抹掉灰尘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确实有点口渴,拿起杯子也没管那么多,咕噜咕噜接连喝下了好几杯,看得农民和他的婆娘目瞪口呆。喝完之后,我开始与他们闲聊得知,三个农民都姓赵,高个子的叫赵松,黑脸的叫赵月三,一直都没有说话的叫赵正奇。婆娘是赵松的老婆,姓张,大家都称呼她赵张氏。
  了解到他们的姓名以后,我又问道:“你们住在这里有多久了?”
  “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一直都没有迁移过。”赵松说道。
  我接着说:“这次我来这里主要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来勘察一下秦陵。虽然我对于秦陵已经非常熟悉,也知道未来这里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想如果能够得到你们的帮助,将有助于我更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