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

第311章


井岳秀等数十名靖**将领率领剩下的三千余残部猖狂西逃,进入河西地区,寻求马家军的庇护。
  捷报传来,南京行营一片欢腾,萧益民终于对真诚服从、知耻后勇的邓锡侯放下心来,不但发去热情洋溢的嘉奖电,还在众将面前大赞邓锡侯颇具名将风范。
  “益帅,是否对陕西战场进行宣传?”祝贺晚会上,南京行营宣传部长兼《中国时报》社长林白水高兴地问道。
  萧益民轻轻摇动手中的葡萄酒:“这是应该的,不过尽量多宣传陈树藩、刘镇华两位将军的正面形象。邓锡侯那里还是采取低调策略,在关键的地方着重提一下即可,因为邓锡侯率领的三个师必须长期驻扎榆林,而榆林将成为我们保卫并策应蒙古友军的训练和后勤保障基地,成为我军保卫蒙古这块辽阔国土的跳板。
  “等陕西局势平稳之后,我们还要在陕甘宁地区征召三万新兵到榆林训练,然后徐徐向北,长期占领和驻守九原和归绥,一年之内,我们必须在以上三地建立起永久的军事基地,这对国家的统一和未来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林白水略微品味,立刻明白萧益民的庞大计划:“明白了!看来我们要在榆林建立记者站了,哈哈!”
  萧益民的新任机要副官麻荣悄然到来,在萧益民耳边一阵低语。
  萧益民微微点头,小声吩咐几句,然后便拉上林白水,悄然离开行营文武官员们难得一聚的热闹会场,乘坐电梯回到五楼的办公室。
  五分钟不到,杨度、麻刚、万连峰、张斯可等主要将领和智囊全部到来,非常熟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萧益民点燃支香烟,把烟盒和美国人送的镶钻纯金火机放到大茶几中间,示意大家随意,这才道:“临时召集大家来,是因为再次收到北京段祺瑞总统的讯问电,很显然,他对战前没有告诉他我们要占领榆林深感不快,似乎也不相信我们占领榆林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徐树铮部稳固蒙古的说法。所以,我不得不把诸位找来,听取大家的意见。”
  杨度当仁不让,率先发表看法:“这里面不但有日本人向段芝泉施加的压力,很可能还有阎百川向中央政府的压力,毕竟我们拿下榆林和神木之后,山西通往西面的道路完全被我军控制,不但对晋西北地区形成了威胁,也堵死了山西通往西部和西北地区的重要商道,粗粗一算,只要邓锡侯愿意,每年完全可以从这两条商道收取两百万元以上的商税,更别提今后从马匹、牛羊、毛皮和药材等自主经营中获得的巨大利润了。”
  众人听完杨度的介绍,这才发现其中还有如此重要的利益纠葛,不由得热烈地议论起来。
  萧益民也不制止,等大家说过瘾停下来,才微笑着说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计划:“八年来,陕西商会一直和我们保持合作,如今名震全国的四川商会也一直盼望打通陕甘宁和蒙古的商道,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满足这些多年来默默支持我们的商人了。”
  “司令说得对。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算盘越打越精的后勤部长何成良开始算数了:“先不说之前我军和川鄂湘黔等省每年都要采购的马匹、耕牛、毛皮和药材等物资能省去中间的冤枉钱,仅仅是鸦片走私这一项,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大都从山西和直隶高价进货的蒙古,就能给我们带来巨额利润。
  “只要经营得好,哪怕我们在榆林驻扎五万驻军。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略有盈余。仅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对北洋和山西让步,要是他们有本事。怎么这么多年不去打下这块重要的地盘?”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心里均感到无比自豪。
  杨度笑了笑,提醒道:“虽然这是我们的心里话,但在外面可不能这么说,成良以后还得多注意,不能贪一时口舌之快而有损我们的整体计划实施。”
  何成良连忙谦逊地答应下来:“先生说的是,我一定注意。”
  萧益民非常满意:“好了,先谈谈怎么回复段总统的讯问……嗯,我们该怎么打消阎锡山的怨气呢?毕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求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哪怕不能得到北地各方诸侯的支持,也尽量不要树敌,否则将会影响到我们的统一大业。”
  众人纷纷点头,萧益民继续说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如何让段总统和北洋各军相信我们的善意,以及未来我们对蒙古友军的支持;第二、如何打消阎锡山的顾虑,让他知道我们不会和他成为敌人,顶多就是在商场上有些竞争,其他方面我们还希望与他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该如何向中外各界解释五万军队长期驻扎榆林这一事实?
  “在此之前,我认为可以不管任何人的看法,尽可能低调行事即可,但现在看来,很可能行不通了,虽然我们乱中取胜,走出了极为成功、关键的一步,但是接下来还得迈出第二步、第三步,一直到实现控制蒙古和辽西地区的阶段性目标为止。
  “再有就是,从张家口分别至库伦和归绥这两条铁路我们都包给了英国人,其中从张家口到归绥这段一百六十公里的铁路,再有三个月就能通车运营,陕西局势稳定之后,灵宝至西安的铁路就要复工,规划好的西安至榆林的省际公路扩建改建工程也将立刻施工,可以说,陕西一战和山东一战,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好在陕西战役顺利达到我们的目的,剩下的山东战场很可能陷入长期的对峙状态,因为吴佩孚部已经顺利进入济南,日本人虽然没有撤走他们的军队,但在我军五个师的强大压力下,目前也不敢有什么挑衅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趁现在宝贵的缓冲期,迅速解决我五万大军长期占领榆林地区所产生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担心想得不周到,任何的意见都有可能被采纳。”
  沉默中,林白水率先发言:“我的意见还是舆论先行,益帅常引用德**事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达到政治目的的终极手段,我赞成!而政治宣传无疑是达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通常是先行的手段,所以我请大家先做出一个界定,也好让我们宣传部门顺利地开展工作。”
  杨度和大家一样表示赞成,然后补充道:“可以在陕西各级政府的重组上,对段总统做出一定让步,但是有两点必须坚持,那就是把与我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的陕西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推到陕西省长的宝座上;其次,不管谁来做陕西督军,陕南的汉中、安康地区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赞成!”
  “同意!”
  “好,下面商讨一下具体实施方案……”
  ~~~~~~~~~~~~
  第二三六章宣示武力
  会议之后,萧益民和他麾下文武开始忙碌起来,为消除霸占陕北和绥远大片土地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日夜努力。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突变发生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突然发难,挥师四万越过山海关,与驻扎遵化、丰润、滦县一线的北洋各军形成对峙之势。
  在北洋内部斗争中失利郁郁而不得志的曹锟面对汹涌入关的奉系大军,大吃一惊,派出联络官质询奉军意欲何为的同时,紧急召集麾下各师将领商议对策,经过反复权衡对比得失,曹锟与麾下将领果断投入段祺瑞阵营,迅速调兵遣将,与奉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段祺瑞与北京〖中〗央政府官员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强横深感震惊,尽管之前段祺瑞和他的〖中〗央政府对关外的张作霖有所提防,深知在争夺〖中〗央军政大权的政治斗争中一败再败的张作霖其实实力雄厚,而且在〖日〗本人的大力支持下,军力膨胀很快,绝对不甘心失败偏安一隅,但谁都没有想到,野心勃勃的张作霖竟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争夺〖中〗央权力而挥师入关。
  就在段祺瑞和曹锟等人一面发动政治攻势抨击张作霖、一面调动军队严密布防之际,又一件令人震惊的军队分裂与背叛事件发生了:已经晋升十六师师长的冯玉祥,拒不服从〖中〗央调遣,在没有征得总统段祺瑞和直属上司曹锟的同意、也没有知会左右友军的情况下,忽然通电全国,拒绝内战,随后率领所部飞速撤离蓟县防区,西进怀柔并强行占领北洋军物资仓库,将所有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洗掠一空,紧接着再次撤往西面的昌平县城。
  惊怒万分的段祺瑞对冯玉祥痛恨不已,数月前力荐冯玉祥晋升师长、独当一面的曹锟更是对这一背叛行为破口大骂,但是在总兵力已达二十万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巨大压迫之下,段祺瑞和曹锟只能面对现实,除了迅速调兵遣将弥补防线漏洞之外,还第一时间致电南京,向萧益民通报详情,请求萧益民给予军事和政治上的大力支持。
  六月二十八日晚,南京。
  出席南京行营紧急会议的军政要员听完萧益民的详细通报,立刻发现华北局势远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不由得三三两两热议起来,纷纷推侧奉系军队突然发难的目的和其幕后背景。
  坐在萧益民左手边的杨度缓缓移动身子,在萧益民耳边低声就道:“没想到你的担忧这么快就出现了……不过这样也好,我军驻扎榆林地区估计没人再去就三道四了,如今恐怕全〖中〗国乃至欧美列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北京和山海关内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