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远古之谜

第14章


旧城是整个城市的主要部分。王宫位于旧城西北角,这里由东至西并列着5个彼此以拱形相通的宽阔的庭院,为厚实的墙垣所环绕。进入正殿庭院的墙垣,用五彩玻璃砌成,玻璃砖的色彩主要是深蓝、浅蓝、白色、黄色、黑色。就在这组建筑群的东北部,有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这就是神奇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它建筑于公元前6世纪,毁于公元前3世纪。 
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与幼发拉底河相衔接的水池、喷泉以及运河系统的遗迹。马尔杜克神庙和王宫相去不远。著名的塔庙巴比伦巴别通天塔和神庙并列。有一条“圣路”贯穿于旧城南北,这是新年时马尔杜克神像经过的“游行大街”。
  “游行大街”是城市的主要的结构轴心,它的宽度约为7.5米。尼布甲尼撒在描述在位43年间一直加以修饰的这条巴比伦主干道时写道:“这是巴比伦第一大街,叫做艾布尔沙布,它是朝拜马尔杜克行列的专用路。我用优质材料建造这条大街,用吐尔米纳班达石和沙渡石铺垫艾布尔沙布,这样它同我父亲建造的工程连接起来,让它成为一条出色的大街。”
  关于巴比伦的这条“游行大街”,古希腊史学家的记载呈现一片空白,甚至连希罗多德也不例外。有人据此怀疑希罗多德是否真的到过巴比伦。因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他必须沿着这条大道去参观马尔杜克神庙和通天塔。如果他去时马尔杜克和通天塔都还在的话,这条大街肯定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大街当时毁坏相当严重,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游行大街”是巴比伦遗址发掘中唯一让科尔德维感到十分意外的发现,他那充满想象的精彩报道表露了他的欣喜之情,其中写道:不能说这条大街的各个方面无与伦比,但它绝对是自古以来最美的一条大街。大街呈南北走向,从外城墙进入,通向内城墙伊什塔尔门,然后直达马尔杜克神庙和与之相连接的通天塔。巴比伦城的重要建筑都集中在这条大道的两侧。大街非常独特,因为它夹在7米高的两堵高墙之间,像一条深沟似的横穿外墙。这是进入内墙的唯一通道,敌人要想攻入城内非从此经过不可,一旦进入,迎接他们的是两边高墙上暴雨般的矢石。
  “游行大街”主要由灰色和粉红色石板铺成。更华丽的是两边的墙上装饰着彩色浮雕的各种神兽,张嘴露赤,形态威猛,在深蓝色的背景上,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仍然风采不减。科尔德维估计神兽共有575头,这些装饰的作用很明显:老百姓经过这里时,望见豪华的王宫、雄伟的通天塔,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一旦敌人入侵,张牙舞爪的神兽又会产生震撼敌胆的心理作用。
  进入伊什塔尔门后,“游行大街”直达市中心的马尔杜克神庙和通天塔。马尔杜克是巴比伦的主神,所以马尔杜克神庙是其他神庙不可比拟的。可惜科尔德维在这里找到的东西不多。据希罗多德记载,庙中由纯金制作的半人半兽的马尔杜克神像,坐在纯金制作的宝座上,旁边有一张纯金制作的大桌子。希罗多德说,神像及其附属品共用去黄金800泰仑。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1泰仑相当于29.68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数据可靠的话,那么用去了23.7吨黄金。当然这些东西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科尔德维连一块黄金的碎屑也没找到。
  正如尼布甲尼撒的铭文所说,这条大道并不是满足交通的需要,它是一条圣道,供信仰马尔杜克的人们使用。巴比伦的宗教庆典活动非常之多。一般来说,凡是具备巴比伦神庙成员资格的市民,都可以参加宗教庆典活动。在举行庆典的日子里,神庙将向每一位成员赠送一份礼物,包括粮食、肉类、油类、金钱,有时还举行宴会,请教徒们开怀痛饮。这时平常难得出门的家庭主妇和未婚少女们,也在丈夫和父亲的陪同下来到神庙参加庆典活动。不过,巴比伦的妇女要比亚述妇女开放得多。亚述妇女如果上街买东西不带面纱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惩罚,而巴比伦妇女则不必带面纱。神庙和通天塔是国王为大家修建的,因此允许人们去朝拜它们,虔诚的人们经过“游行大街”,拜倒在马尔杜克的金像下,然后在僧侣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登上通天塔。
  在巴比伦的宗教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新年,每逢新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庆祝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一项是大年初一的迎神活动。这一天,全城的大小神像都要抬到伊什塔尔的游行大道上,然后沿着大道向城里进发,最后进入神庙。神庙祭司开始高声朗诵赞美诗,歌颂马尔杜克神的伟大。然后,人们将马尔杜克之外的神像从神庙抬出来,欢呼着沿着圣道将它们抬到幼发拉底河河边,连续几昼夜围着神像又唱又跳,雷鸣般的祈祷声在天空中久久回旋。然后,不知疲倦的人们又欢呼着将它们抬回原处。
  与其说巴比伦人表现着对神灵的崇拜,还不如说在发泄着旺盛的精力。一旦遇到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的严酷挑战的时候,这种原始的旺盛精力,将会转化成强大的创造力。依靠这种力量,巴比伦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包括随时光倾颓而终将从地球上消失的城市以及光耀古今、生命永驻的科学和艺术。
“神之道”古巴比伦“游行大街”之谜(3)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昔日的文明已距离我们千年万年,但它们的精神依然依附于文字之中,显现于形象之中,仍然向我们诉说,给我们以知识、以鼓舞、以启迪、以教育。
“地下迷宫”土耳其地下城市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状如月球,光秃秃的地面上矗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堡。不可思议的是,石堡的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远古城市,地道林立,气孔随处可见,堪称“地下迷宫”。它是谁建造的?又是如何建造的?有什么用途?
  卡巴杜西亚是一个火山岩高原的总称,面积4000平方公里,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300公里处。 远古年代,卡巴杜西亚5座火山大喷发,熔岩淌流,堆成一片高原。岁月悠悠,风 
雨无情,高原被刻蚀剥离成碎块。有的被溪河打穿,形成悬崖峡谷;有的蛀蚀出星星麻点,致使地面崎岖不平。最壮观的还是数百座金字塔形状的小山,高度从几十米到100多米不等,排成密密匝匝的方阵,颇似月球上的丘陵。整片高原薄瘠荒凉,地上长不出树,地下挖不出矿,一向人烟稀少。
  1963年,卡巴杜西亚高原上的德林库尤村爆出一条大新闻:一个名叫德米尔的农民掘地时在自家院子底下发现一个洞口。在村民协助下,他架着梯子进入井口似的入口,穿过8层过道,见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地下城镇。纵横交错的隧道两旁,像蚁冢一样排列着无数住宅、厨房,有礼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贮藏室,还有专作墓地的洞室。52个通风管道通向地面隐蔽处。几条供逃生用的地道造得尤其巧妙。据估算,这样规模的地下城可供20000人安身。在纯粹手工劳动的情况下,从坚硬的熔岩层中掏出这么大的空间,有可能吗?单从地下清运出那么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难啊。人们只能这样设想:或者是建设者的坚韧精神战胜了大自然,用几代人的功夫把它挖成;或者是地下存在着火山熔岩隧洞(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很可能形成隧道式的溶洞),再加人工展拓改造而成。
  这世外桃源——“土耳其地下迷宫”是历史上哪一代人所建?他们为什么住在地下?是躲避天灾?还是外敌的侵入?这些尘封于地下的废城埋藏了怎样的文明呢?
  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卡巴杜西亚已经发现过成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们凿在小岩山内或悬崖上,有的相当华丽堂皇。在戈雷梅谷,几乎每座小尖岩都被挖空了。每一座岩山,就是一座教堂。踏上损缺的石阶,可以爬进礼拜大厅。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门、圆柱、拱顶,每一寸壁面和柱体都装饰着线纹和图案;壁画栩栩如生,再现着《圣经》故事或东方宗教、民间传说的大杂烩。
  在泽尔弗峡谷两侧的悬崖上,修道士们耐心地打出一个个窟窿,修成教堂、修道院、斋堂、厨房、卧室等等;里面的祭坛、餐桌、坐椅、床铺、家具,全是石头制品。
  在南部幽静的伊拉拉谷地,河流两岸的崖壁高达150米,壁面密布着神龛、小教堂、修道室,里面供奉着色彩鲜明的圣像,全部就壁凿成,与我国的敦煌、大足的佛像洞窟构造相似。这条庄严的基督教“神道”,首尾相连竟长达10公里!
  对于卡巴杜西亚人狂热的宗教献身精神,对于他们的穴居和消失,史书全无记载。考古学家费尽心机,迄今未得出明确答案。最早发现“神道”和地下教堂的,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位密使,时为17世纪末。他回欧洲宣布这个重大发现,但没有人相信他的“神话”。人人说他是疯子,世界上哪有这样美妙的地方?不到一个世纪,发现的人多了,卡巴杜西亚才渐渐出名,慕名朝圣者不绝于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