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北京

第45章


高桥惠子抬起头来,对视着张宁的眼睛。
    她第一次发现,张宁的棕色眼睛里有一种深沉的东西,像一汪深潭,不见底儿,而他的神色总有些忧郁的情绪,萦绕于眉宇之间,好像总在沉思,想念着什么遥远的东西。
    高桥惠子说:“张宁君,你让我想起了一则日本的童话。”
    “什么童话?说来听听。”
    高桥惠子背靠在树身上,娓娓道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贫苦的老夫妇,在山里过着孤独的日子,他们没有儿女。老人家很善良,于是感动了神。老爷爷一次上山砍竹子时,在一棵粗大的竹身里,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这是神赐给他们的礼物。老爷爷很高兴地把孩子带回家里,当做掌上明珠来养育。小姑娘渐渐长大了,成为一个美丽的少女。行了成人礼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年轻的皇子,两人深深相爱了。但不久,少女要离开人间了,她是上天的女儿,长到一定岁数毕竟回天上去。深情的皇子不能忍受爱人的离去,每日跑到富士山上,去焚烧他们两人来往时的信件和互赠的信物,纪念自己的爱人。于是,富士山的熊熊大火一直没有熄灭,直燃到今天,这是爱情的烈焰。富士山也就是不死的火山之意。”
    张宁听完,说:“关于爱情的美丽神话,各国都有。中国自古流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是很感人的。”
    “我听说过,结局同样很悲惨。大概多数爱情故事都是不美满的。”
    张宁长长叹了口气。
    高桥惠子问道:“你内心好象埋藏着很深的东西?”
    张宁看了她一眼,心情很沉重:“我的爷爷出生于1912年7月25日,到他1940年6月18日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时,还不满28岁。我对日本侵略者自小就从骨子里憎恨。”可自己现在却陪在一位日本女孩身边游山玩水,怎么对得起牺牲的爷爷?张宁的心里很矛盾。
    高桥惠子没有想那么多,她的心思很单纯:“原来是这样,在你的心中除了战争的故事,还有别的什么吗?”
    张宁叹了口气:“我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历史太沉重了,我们必须背负起来,但现在许多人忽略了这点。”
    高桥惠子:“你的心情好像很沉重。”
    张宁明白她话里的意思:“这是责任,不只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人。”
    高桥惠子:“什么责任?”
    张宁:“因为我写的是那段战争,所以我必须了解并且考察那段历史。有人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揭开给别人看,但这样往往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中国人现在缺少一样东西,一种耻辱的意识,过于自豪就会盲目地自大,有了耻辱意识,民族才会奋进。日本的战后经济腾飞,就在于日本人有耻辱的意识。”
    高桥惠子仔细地聆听着他的话,两眼认真地看着他的面色沉重的脸。
    张宁的思绪驰骋开去:“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给了中国人太多的耻辱,我不会忘记,中国人应该有个耻辱日,来反省自己的落后和愚昧,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国家强盛和民族坚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每一个知识人的良知,可惜现在,文字泛滥,中国人快被商业的戏说和经济的炒做给毁了。”
    高桥惠子想了一下说:“日本的情况却不同。”
    张宁:“国家是民族的,贵在根和本,本是国家,民族是根,日本是大和民族,中国是华夏民族,道理都是一样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