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宋

第一章:仕子江南


阳春三月,微风轻拂,宽阔的湖面上被往来的船只划出阵阵波纹,在初阳的照耀下,阵阵波纹闪烁着犹如金色的光芒。
    踏春,又名上巳节,是华夏民族的一项传统节日,相传始于魏晋,至宋朝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大宋建国至今已有187年,可谓是盛世时期,当今天子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传统习俗很是重视,加之大宋地理偏南且名人辈出。因此,踏春备受才子佳人们的青睐。
    此刻,无数仕子立在桥头或者湖边缘,望着花船中嬉戏打闹的千金小姐们,眼神之中流露出狼一般渴望猎物的精芒。待到花船接近时,仕子们顿时变成了魔术师,只见瞬间整顿好衣裳,装出一副清高的模样,皱着眉头看向远方,好似正在制定国家大计;有的则是纸扇轻摇,吟诗作赋,企图引起佳人们的关注。
    待到花船离开后,躲在船中的各家千金小姐们,偷偷打量着这些停头驻足的仕子,挑选着中意人儿。
    赵远坐在旁边的茶楼,欣赏着眼前的‘异域风情’。对于一个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若是回到了古代,那还真是痛不欲生。生活了几天,勉强适应了之后,赵远就发现了古代人生活的优点来,山清水秀蔚蓝天,夜深人静伴我眠。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却是一种奢侈。或许这就是科技的双刃剑吧。赵远在心里默默地想到。
    随着人越来越多,赵远所在的茶楼不一会也坐满了人。古人并不拘谨,三五陌生人坐在同一桌却并不会感觉有多尴尬。趁着这个踏春的节日,甚至有的人还吟诗作赋交流起了文学。
    宋朝重文轻武,这是不争的事实,治国之策均是出自文官之手,因此民间也就流传出这么一段话。天子重英豪,文章盖尓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赵远一坐便是两三个时辰,直至午时,茶已冲淡。
    下午,赵远跟着同村好友吴生一起去郊游,赵远本来不想跑的,可是经不住吴生这么一个大男人软磨硬泡,便答应跟他一同去附近的山上去郊游。
    爬到一半,赵远已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吴生则跟没事人似的,不过看赵远这般吃力,也就歇息片刻。
    “阿远,你这样的身体,将来给人做工是不行的。”吴生坐在一旁劝谏道。
    “阿生,你为什么这么说?”
    吴生无奈地笑了笑,“阿远,放弃吧。当初你是秀才,村里人都说你有前途,将来能当上大官。可是几个月前,流传你作诗公然讥讽朝廷而被革去功名,村里人又说,莫要学赵家大郎,仗着几分才华,竟公然讽刺当今圣上,摆明了就是老寿星吊颈—活的不耐烦了。你也因此大病一场,足足休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缓过神来,我实在是不忍心看你这样消沉下去。”说完,吴生重重叹了一口气。
    赵远沉默不语,这件事他知道。他有时也在想,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恐怕他也不会穿越到古代吧?
    “阿生,连你也相信那首诗是我做的吗?”良久,赵远问道。
    吴生摇了摇头。“我不相信,可是阿远,众口铄金。江南仕子何其多,一句流言就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赵远站了起来,拍了拍吴生的肩膀。“既来之,则安之。这件事有点复杂,我也不太好明说,这件事我会处理的,别担心。走,继续爬山。”说完,赵远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继续向山上走去。
    吴生看着赵远的背影,总感觉哪里不一样,可是又想不起来哪里不一样。摇了摇头,便跟上去。
    回到家时,天空已经有些朦胧。赵远是疲惫不堪,冲了一下凉水澡,才把心中的那股躁动压了下去。他原来看过一些穿越小说,那里面的主角无不是成就一番大事业,有的成为皇亲国戚,有的是拓土开疆的骁将,有的是整顿朝堂,澄清吏治的一代名臣。可是赵远有的,是孤独。时代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不同,理念不同。那个时代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用在这个时代。
    百无一用是书生,赵远对这句话是嗤之以鼻的。可是穿越后,他有点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赵远起了个大早,早早的到钱塘,钱塘本是个小地方,可是随着宋朝建国并将都城设在临安,名不见经传的钱塘才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钱塘已然发展成一个大城市了。赵远来钱塘的目的只有一个—钱。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赵远去的地方正是钱塘最大的诗社—‘临江诗社’。这里平时是那些秀才们聚集的场所,彼此切磋诗文。
    刚刚进去,只见十几双眼睛毛骨悚然盯着赵远,赵远脸不红来心不跳。“怎么了各位,在下有什么不妥之处?”赵远笑着问道。
    “如果在下所记不错的话,你是没有资格来这的。”其中一人皱着眉说道,随即便有几人附和。
    “哦?我为什么没有资格?能否说与鄙人听?”
    “咸平23年,有人刚刚中了秀才,就作诗讽刺朝廷,讽刺当今圣上。你说,这人是谁呢?”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临江诗社是切磋文墨之地,并非功名之地吧?”赵远笑着反击道。
    “不错不错,虽然赵相公被革去功名,可是他的文采我等也是早有耳闻。”当下就有人出来圆场。
    “不是钱某刁难赵兄,实在是赵兄所做之事有辱我读书人之名,恕在下不能苟同。”那人哼了一声,不但没有小事化了的意思。反而进一步将事闹大。
    “笑话,我赵远再不济,也轮不到你钱进对我吆五喝六,前十都进不去的人,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话?”赵远反讥了一句。
    “姓赵的,你说什么?你再说一句我看看?”钱进怒吼道,对于钱进来说,乡试名次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怎么了,你还想打我,这就是江南的仕子么?只有这么点出息?”赵远不饶人的说道。
    “兄台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们江南的仕子,怎么就没有出息了?”钱进刚想反驳,突然从身后传来了一声宛似夜莺的声音,很好听......也很娘。
    “俗话说朝廷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想不到临江诗社也是这般,这里究竟是文人聚集之所还是官家合谋之地?”赵远看看了说话的人,很年轻,很漂亮,很......陌生,记忆里面没有这个人。
    “赵兄此言严重了,我临江诗社不属于什么党什么派,只要喜好诗词就行了。临江诗社创建至今,很少讨论朝野之事。”
    “哦?很少,那也就是说还是有喽?”
    “临江诗社多半文人,赵兄你认为,能躲的过去吗?”
    听到这句话,赵远沉默了。宋朝自开国太祖以来,有一条铁律就是不杀士大夫,因此文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下讨论军国大事,甚至还可以辱骂皇帝。不过死罪以免,活罪难恕,这流放的下场是免不了的......
    “听闻赵兄饱读诗书,胸中有丘壑,不如我们来切磋一下,意下如何?在下赵祯。”
    “赵祯?可以,不知道切磋什么?”赵远也不避战,说不定凭此可以打开自己卖诗的市场。
    “诗词。”
    “行,你先来。”
    只见那人低头思索了一番,嘴角时不时翻动,不一会,只见赵祯眉头一舒。赵远猜到了对面做了出来。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好,好诗。”赵祯刚说完,在场之人无不为之鼓掌。
    “真是好诗,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更是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赵某不才,可是也敢说这首词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一百年内,无人能出其右。”赵远也在鼓掌。
    “得了吧,认输吗?敢在赵大公子面前舞文弄墨,你这不是自取其辱吗?”钱进幸灾乐祸道。
    “钱进休得胡言。”赵祯呵斥道。听到赵祯的呵斥,钱进也不敢多说什么,低头不语。
    赵远也是低着头踱步,眉头紧锁。
    “窗间梅熟落蒂, 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赵远轻声念了出来,他很喜欢范成大的这首六言绝句,诗里描绘的景象也是他童年时的映射,可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年龄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景象只能在梦里方能再见到,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赵远情不自然的就念出了这首诗。赵远没有说要用它来赢得切磋,完全是出于对范成大的致敬。
    可是,赵远看到众人的表情时,完全是一副痴呆的模样。显然他们被自己这首诗震惊了。
    “咳咳,各位,在下才疏学浅,希望各位不要嘲笑。”
    “你这要是还是才疏学浅,我钱进这,算什么?”钱进喃喃道。
    【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