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枫院

第11章


“极端的恶”的恶有三个特征:无法惩罚,无法宽恕,无法预测。
  如果艾希曼的例子你较为陌生,那我可以拿奥斯卡获奖影片《生死朗读》做案例分析,KateWinslet扮演的汉娜曾是纳粹统治下的一名集中营女看守,在转移犯人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受死时,关押犯人的教堂发生火灾,她没有打开狱门致使几乎全部的犹太人被烧死。战后,她坐上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她曾经美丽丰腴充满母性,她曾帮助生病的15岁少年并发展为秘密情人关系。可是,她有罪么?如果有,那用什么罪名来惩罚她?汉娜?阿伦特告诉了我们,她的罪名就是“平庸的恶”:一种对自己思想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战后,当海德格尔因为和纳粹的关系四处遭受谴责鄙视痛斥时,汉娜?阿伦特于1950年回德国看望他,17年后第二次握手,汉娜再次为他着魔。她从此为修复他的形象而四处奔走:亲自去耶鲁讲授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积极推动他的著作在美国出版;替他的行为辩护;帮助已然潦倒的他拍卖《存在与时间》的手稿;为了照顾海德格尔的情绪,她甚至放弃为雅斯贝尔斯致辞;她的《人的条件》出版时,她甚至小心翼翼地不想让海德格尔知道。她怕他受不了,受不了那个永远听他话的18岁绿衣姑娘有一天也会成为名人并超越他。从1967年后,汉娜每年都要去看望海德格尔。
  我曾经迷惑过,为嘛儿特立独行思想理性又深邃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面对爱情如此感性如此飞蛾扑火?海德格尔无论思想多集大成,可做的事实在太损rp,他和雅斯贝尔斯因为纳粹问题决裂;他甚至欺负自己的老师胡塞尔;他为了前程抛弃汉娜;为了荣华又转眼投靠纳粹,可痴情女汉娜却一直在原地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倘若有一天,像我这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八荣八耻”时刻铭记在心的社会主义优秀女接班人也会迷一猥琐男到五迷三道七荤八素上蹿下跳鸡飞狗跳,你莫要惊讶!爱情,这玩意儿,说白了是非理性,纯粹理性之外的东东。我们没法用理论分析个所以然,一切都在chaos状态下发生发展着。
  也许有人也会问,他俩这是爱情么?我会告诉你:是的。不是perhaps,maybe,是abso~**ing~lutely的爱情。可人类呀,为什么你们的爱情要如此复杂?要掺杂着嫉妒与猜疑;要你退我进,你前仰我匍匐;要像探戈一样只有在错步中才能交织出舞动与美感?当岁月与时光将一切野心,地位,名声,情欲荡涤干净,曾经的绿衣佳人曾经的风流才子早已鸡皮鹤发,浑浊不堪的眼睛却依然传递清澈见底的眼神,那就是:我!懂!你!
  我懂你,懂你满腹的才华与傲人的哲学功底;
  我懂你,懂你为了前程也曾将我轻抛弃;
  我懂你,懂你也是凡夫俗子也会不光明磊落地向纳粹卑躬屈膝;
  1975年12月4日,汉娜阿伦特,卒;
  五个月后,海德格尔,卒。
  “绿兮丝兮,汝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故人,实获我心。”
  好一个实获我心!
  谨以此文纪念哲学家汉娜?阿伦特逝世三十六周年。
  
海德格尔:农夫、山泉、有点田
更新时间2012-12-9 0:55:20  字数:5515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怀特《分析的时代》多瑙河静谧地流入大海;
  黑森林在薄暮中愈发凝重;
  托特瑙山的羊肠小道盘旋曲折;
  斜光墟落,鸡栖于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姑娘牵挂小伙,吟着:式微,式微,胡不归?
  野老念着牧童,倚杖候于荆扉;
  田园派哲学家海德格尔即此羡闲逸,怅然写下《存在与时间》。
  其实,一切像极了旧式小说:穷书生天资聪颖,遇见恩师挚友,奋发自强,终于功名在手,声名鹊起,后娶妻生子成为教授,一切顺然,直到邂逅富家女学生。他二人,一个是中年才子才华横溢,一个是绿衣美人娇俏可人,试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中年男子遭遇爱情,立刻被爱情狠狠撞了一下腰。师生情迅速升级为师生恋,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鸿雁飞信用密码写,约会偷情按步骤来:门敲三下灯关两下。很不幸的是,这份郎情妾意很快湘江水逝楚云飞,穷书生为了得来不易的功名利禄抛弃了女学生,并为了更高的利益沦为恶势力的鹰爪,他背叛师门,与挚友割席断交。小说最后陟罚臧否,当然是恶势力遭到围剿,惩善扬恶,穷书生幡然悔悟,恩师挚友情人也大度地原谅他,一幅港式大结局的温馨团圆画面,临了别忘了最后一句台词:“呐,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
  穷书生——————海德格尔饰
  女学生——————汉娜?阿伦特饰
  恩师———————胡塞尔饰(现象学大师)
  挚友———————雅斯贝尔斯饰(代表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恶势力——————阿道夫?希特勒饰(友情客串)
  关于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的爱情,我在哲学帖《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阿伦特》篇,曾站在女性主义角度给予了诠释。在哲学帖《海德格尔:农夫、山泉、有点田》中,我更想说的是,这场爱情不仅仅只是一对儿迷途男女的师生恋,它早已升华为哲学史上一次著名的哲学爱情事件。
  海德格尔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如果他活在今天,人们会亲切地称呼他为“凤凰男”。当这个脸上挂着两坨高原红,脚底粘着黑深林泥土的芬芳,从小因参加劳动而肌肉发达,穿着打扮极度具有城乡结合部特色的土包子初次踏入德国那高雅,文明的哲学圈子时,又有谁曾料到,这个山沟沟里出来的乡巴佬,有一天会撼动整个德国哲学界,成为自黑格尔之后,德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他的《存在与时间》尽管艰深晦涩,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成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本伟大的思想深刻的旷世哲学著作。
  人类的哲学其实是桃园结义的三兄弟,这三兄弟的名字分别叫做: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其中大哥本体论就是研究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高中政治课上,老师会告诉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桌子大树苹果都是物质,它们都由分子原子组成。”于是,那堂课后,我们中的很多人立刻成长为一个不信任何鬼怪神灵的唯物主义者,尽管我本人也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那时的我,却很认真地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老师,那物质又是什么?苹果桌子的原子分子借助工具都可以看得见,但物质这个东西却看不见摸不着,物质是抽象的概念,但概念属于意识呀,那世界岂不是由意识构成?”我的政治老师在蛋疼了几分钟之后,终于很淡定地给了我答复,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仅仅用一个反问句就结束了我所有的疑问:
  “xxx同学,我上次布置的政治作业你为什么还不交?”。
  其实孩提时代的我们天生就是一个哲学家,我们对生死、天空月亮星辰、蚂蚁打架、仙人掌开花,都充满了好奇和疑虑,我们觉得世界充满了魔法与奇迹。然后,我们一天天长大,直到我们开始拒绝童话,直到大人用约定俗成的规矩开始灌输我们,直到教条刻板的政治课开始扼杀我们所有灵动的思维,直到我们对“为什么”再也提不起兴趣,直到……,
  直到我们也变成大人。
  庆幸地是,那时,在我即将沉沦为冷漠的大人之际,我幸运地遇见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高中老师没答复我的问题,海德格尔一股脑地答复了我,并且充满诗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一本告诉大家“存在是什么”的哲学书。存在问题,即“being”问题,从哲学诞生之日起,就令哲学家们魂牵梦萦。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being史,从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再到苏格拉底的“一般”,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存在问题越来越演变成:“存在是什么?”当每一个哲学家都眉头紧蹙搜肠挖肚地想找出存在是“什么”,试图找到一个本体来解释存在时,存在本身却遭人冷落了。
  海德格尔的“存在”德文是“Sein”,这个词在英文中被翻译为“being”,中文又将它译为“存在”,其实“Sein”不仅仅是存在的意思,它还有“是”,“有”的意思,将它翻译为“是”更加准确。在海德格尔看来,所谓的存在是水是火是实体,都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存在”与“存在者”。水火都是存在者,但不是存在。就如我手中拿着一个东西,我告诉你这个东西叫“书”,你于是可以说这个东西存在,但我进一步问你这个存在又是什么呢?你就难为情地回答不上来了。我们能捕捉到存在者,却捕捉不到存在,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存在”的意义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动词“是”,而“存在者”是一个名词实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