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事录

第171章


凡给他人欣赏的都是能曝光的,也许是不真实的部分。而“伟大”是他者夸张的评介,被称“伟大”的可能都是不真实的,真实的就不是“伟大”的,所以,还是不要用这样的语法。——《三联生活周刊》总编朱伟
  ——她猜想,如果他费了那么大事,那里面一定隐藏了特别珍贵的东西,就像牡蛎壳里藏着的珍珠。但后来她放弃了,因为她意识到那里面其实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坚硬的空壳。为了造那个地方,他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后来这变成了习惯,他忘了自己刚开始是想要保护什么。意识到这一点的那天,她在起居室里喝醉了。——《南极》克莱尔·吉根
  ——爱记忆中的人容易,难的是当他们出现在你身边、你面前时,你仍然爱他们——《父亲的眼泪》约翰·厄普代克
  是的。在我看来,爱情是冷暖自知,深藏于心,能说得出口的,大体带着某种光环。希望得到对方回应的光环,希望被交口称颂的光环。这些光环与你内心隐藏最深的情感必然有偏差,有时候你会用这些光环,用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去修正自己。所谓装得久了,自己都以为是真的。所谓爱的不是爱人,而是爱情本身,是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如此等等。
  我是个极端悲观的人。爱情是孤独的,人是孤独的。在与生俱来的孤独中,没有人能与你分享,也没有人能与你分担。你可以暂时忘却、暂时忽略,但在有一天午夜梦回,它们会偷袭你。然后你翻个身重新睡着,明天又是花开锦簇的新一天。
  如此,应是青二十七同学在遗事录里时常走神,时常迷离的原因。仿佛突然间就不在这个时空里,而彼之时空,只有她自己知道,与他人无干。
  2013.02.24.元宵。
  
远行
更新时间2013-2-28 7:54:25  字数:3124
 听说大秦要远行,走的MS是俺也很想走一走的路,还“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传说中“说走就说的旅程”,让我的心又狂动起来。
  想当年,初中时候写的那被老鼠啃掉的武侠里,第一部叫“江南小筑”,第二部叫“塞北余情”——小乔,原来我从小就矫情地秉从矫情派名言“身体与心,必有一个在路上”呢!那时当然是去不了的,也没法想像自己有天会去,于是就让玛丽苏女主天南地北跑了一遍。所以,哈哈,我才没这么全能呢!
  工作后,尽量每年去一个想去或没去过的地方。今年还没想好。说不定去不成也有可能。。。。尽量吧。。。
  ——————无耻地贴旧文分割线,此文为去年游记,被赞为“小清新范文”,掩面————————
  有一段时间,《旅行的意义》是K歌必点曲。
  什么是旅行的意义?歌里说,离开我就是你旅行的意义。
  09年在甘南,写给某人的明信片说,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之本身。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西|藏的最后一站羊湖(羊卓雍措湖),同车的是一些上海人,还有一个江西汉子及两个单身出行的女子。中午团餐时,我听完他们的话,感叹了一声:原来我们这桌满桌都是哲学家。
  “旅行是为了解决迷惘,定一个目标去实现它,但是到了目的地后你发现,你找寻到的,还是迷惘。”这句话是上图右边的上海中年男子说的。他来过一次西|藏,之前是几个人包了一辆车,请了个当地司机,从四川入藏。川藏线是最美也最危险的一条线。我可能此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体力去走。然却无法制止对它的向往与热望。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因为迷惘,哪怕最后还是迷惘。
  饭桌上,这位老哥拿起他花了二三十块钱买的西|藏旅游布地图,念起了印在上面的诗:
  “那一刻双手合十升经幡不为祈福只为寻觅你的回眸
  那一天闭目垒起玛尼堆不为参悟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月摇动所有转经筒不为轮回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再美的风景,再好的旅程,也离不开人。
  因而,我想在记途这次旅途之前,说说我遇到的那些人。说说旅行的意义。说说所谓的“迷惘”。
  这位大哥,在拉萨第三天。依他的话说“随便转转”。
  因为此前,他在川藏路上踩了二十几天的自行车。“什么样的美景,在路上都看过了。现在到拉萨,反而没什么感觉了。一件事结束了。”
  之前有这想法两年,近半年的实质准备,近两个月的最终体能准备。
  "啊?就这样骑完了?"
  这就是因迷惘而到迷惘了。旅行,不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听说我的这个想法,第一反应就是:你神经病还是受什么刺激了?”
  二十几天的路途。最多每天一百七十公里,最少也要五六十公里。出行前,做好功略,每天骑行的长度,与当天的路途有关,有几座山,海拔多少,路况如何。——必须保证每天晚上能宿在小镇。因为野宿太过危险。
  “每天的功略一张纸,过完一天就撕掉一张纸。成都到拉萨,一本撕完了。”
  最难受的是一天四季。从早上到中午到晚,冻得失去知觉的手指,汗透衣衫的后背,忽然一阵雨下来,躲都没处躲,没来得及拿雨具又停了。“还不能像在平地骑车,紧踩一阵松一阵。在高原得慢慢地磨,因为一使过力,那口气就喘不上来。”
  途中有个坡,人称“折磨坡”。一个坡骑骑骑,骑了五公里,一抬头,要到顶还至少五公里。“真真是折磨人,太绝望了。怎么就没个头!”
  就这样,二十几天,除了头尾两地的火车票,总共花了三千多块钱。
  忘了说他的年纪。
  他今年五十五岁。
  在途中还遇到一些非常年青的人。最小的上高三。一路搭车进藏。另一个上大三的小伙子,跟着驴友跑阿里的大北线去了。真是艳羡。
  这样的人在青藏铁路线上比比皆是。二十四小时的火车,一半旅行者,一半回藏的藏人。
  这组卡座里的藏人都很年轻。也很快乐。夜里睡得横七竖八,醒来没一时安静,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打牌。时不时就买上一打啤酒。啤酒还不够劲,想喝二锅头。可惜乘务员告诉他们,要喝二锅头,到北京去!
  跟着一路放的MP3唱歌依然不过瘾,就把行李里的吉他拿出来弹弹唱唱。真像传说中的行旅歌手了。
  这是普通藏人的状态。在藏地,他们和我们一样地生活着,除了多了信仰。我走在路上,在小店里,在公交车,常被藏族的女人盯着看,年少的也有,年老的也有。她们发现我的回望,不由就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报之以一笑。她们对我感觉好奇,就像我对她们好奇一样。在这样的地,他们显得那样和善。可到了汉地,人们却往往对他们保持警觉。
  是谁改变了他们?
  旅游区,时常有藏人赶着牦牛上来招揽生意。坐上去拍照十块钱。在青海日月山,有游客一边和他们谈好价钱坐上去,一边就有人给游客披上藏装,拍完了下牛,伸手就要二十块——骑牛十块,借衣服十块。更夸张的是在倒淌河,叫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姑娘抱着一只出生没多久的小羊羔毫无预兆地奔到你身前,你如果拍照,他就向你收两块钱。
  还是在羊湖。一个学中医的女生会手诊。手诊了一圈后,做生意的藏人们似乎对她有了好感。她给一个哑巴拍照,那哑巴很拘谨地整整衣衫,勉强让自己齐整。因为高兴,,怎么也不收她与牦牛照相的钱。
  上车以后,她说到这事很感叹,说你怎么对人,人也会怎么对你。可在车上却被嘲笑了。车上的中年人们,说出无比多的例子来反驳她。更别说就在此前,此地的藏人就强强要去了车上另一个女生的整包饼干蛋黄派。——笃信的笃信着,不信的也不信着。人心与人心,本就是互相影响,愈加狡狯。
  是谁改变了他们?其实,所有的改变都是从自身而起的。或因利,或因其他。
  坐在对面的藏族男生,在天津读了六年中学,在上海读了三年大学,打算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他打扮时尚,甚至一开始时,我没认出他是藏人。
  然而交谈了几句话以后,我觉得他是个迷惘中的年轻人。他不喜欢大城市,对大城市有天然的不安全感;同时,他的身上有少数民族的好客、热情、爱说话的一面。我对他说,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最无趣又无聊的人。他便评论了一番五湖四海的人,他说喜欢想法简单的人,喜欢东北、湖南人,北京人太自私,而上海人又小家子气。想必对南方人的印象差得也不是一点点,只是碍于我的面子,仅以腹诽对之罢了。
  漫长的旅途,在与在他几次对谈,以及对拍照技术的探讨,还有一齐拿起相机拍途中风景中度过。他喜欢高山,觉得每每看到藏地的山,就会自然生出崇敬之情。他喜欢拍很远处的野生动物。
  当夜色再次降临,拍无可拍,拉萨也近在咫尺了。这时他说了一件事,证明了我对他的判断:迷惘。
  他说他的侄子今年小学六年级,也考上了汉地的藏族班,但是犹豫要不要去。
  “他问得我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回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