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绣

第56章


  “师傅打算到我府中看望柔儿?”陈宣自觉有这句场面话已挣回面子,脸上也有些笑容,道:“不敢劳动师傅。府外这些人是流民?”
  陈宣听到宝贝女儿受到欺负便气冲冲赶来,一路上七情上面,陈柔哪敢跟他说话?却是不知道流民的事。他也是热心人,想到温晴以一已之力,救济几百流民,这得多么大的魄力财力,不禁佩服地道:“可有需要在下帮忙的地方?”
  温晴见他不再摆官威,便道:“这个我还不知道,待我察看过后,若是需要陈大人援手,一定告知陈大人。”
  陈宣道:“不若我们一起去看看?”
  本来是上门兴师问罪,却变成共同救助难民。温晴莞尔一笑,揶揄道:“陈大人不怒气冲冲了么?”
  陈宣老脸一红,道:“老夫有四个儿子,却只有这一个女儿,,自小爱惜了些,让师傅见笑了。”说着起身作了一揖,算是赔罪。
  温晴不是得理不饶人的,见他认错,洒然一笑,道:“如此,陈大人这边请。”
  府门外大竹棚里躺满了人,也有一些人在排队吃粥。温晴和陈宣走近,不时有人起身给她们行礼。温晴一一询问大夫们病者的病,不是饿的就是冻得,只要有吃食再加上细心调养便会慢慢好起来。
  醉霜、抚烟等大丫头带着府里的丫头们也出来帮忙,把一碗碗的热粥端给病者,有病重不能动者,她们还一把把喂他们吃。
  温晴见被褥比较少,只能两三人共用一条棉被。夜里严寒,风又大,恐怕御不了寒,把老管家唤过来道:“带人去远些的店铺多买些被褥过来,最好能做到一人一条。”
  老管家为难地道:“小姐,天色已晚,很多店铺关闭,我们需要的量又多,一时之间恐怕难以买到。”
  陈宣道:“我派人去府里找找,可能找到一些也不一定,旧的可以吗?”
  一言提醒温晴,她忙道:“把我们府里的拿出来,不论新旧,有多余的都拿出来,先给盖上他们再说。”想了想,又道:“传下去,有旧衣服的,都拿出来给他们穿。”
  老管家答应了,陈宣也让车夫回府里搬旧被褥旧衣服,听到消息的难民们都跪在地上喊:“谢青天大老爷。”
  温晴听了,朝陈宣一笑,道:“看到了吧,做好事有好报呢。”
  陈宣也乐了,叹道:“还是老百姓活得简单,只要有衣穿,能吃饱就可以。”
  温晴心道:“这是没有野心好不,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普通老百姓。”
  一堆堆的衣服从府里搬出来,堆在竹棚里。香荷和芷芹组织难民们排成两队领衣服,不论大小,只分男女,拿到什么就是什么,无法讲究。
  大锅里已经煮第四锅粥了,老管家过来请示:“小姐,是打开仓门让他们吃个够,还是有限量?有的已经吃过三大碗了。”
  温晴想都不想,道:“不知他们饿了多少天了,今晚这一餐管够吧。明天的,再说。”
  大夫看了病,又取了药来,药味在巷里上空飘荡。
  陈家的车夫带了二十几床棉被和一堆旧衣服过来。温府里倒有一半人手出来帮忙,直忙到下半夜,才把这些人安置好。
  陈宣早就带着女儿回府了。送走他,温晴回醉心楼继续写给安乾的信。
  老管家忙完了过来禀报:“小姐,人太多了,我们一家怕是承担不起。”
  温晴把信装进信封,道:“我知道。我会请皇上酌情处理的。”
  一晚上钱财如流水般花出去,老管家心疼得不得了,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默默退了出去。
  如果有大批难民成为流民涌入京城的话,单靠她一已之力是无法承担的,不过今天既已瞧见,总不能见死不救。温晴心知老管家为她着想,吩咐鸢儿:“吩咐小厨房给老管家做碗宵饭送过去。他今天累了一天了。”
  鸢儿答应了,又道:“小姐,夜已深了,早点歇了吧。”
  温晴也真的累了,刚一躺下,便进入梦乡。
  睡得正香,却被鸢儿推醒:“小姐小姐,快醒醒。”
  温晴翻了个身继续睡。
  鸢儿慌慌张张道:“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很多流民,闹着要吃的穿的,把我们府门口都堵住了,新来的跟昨天那些人还打架,乱得不得了,你快起来吧。”
  “什么?”听说有人打架,温晴一下子神志清醒:“现在几点了?”
  鸢儿道:“辰时了。”
  温晴一骨碌翻身坐起来,抓起衣服往身上套,道:“快端水来我梳洗。”
  
第六十九章 暴乱
 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温府的人大半夜到处拍门购买被褥,巷子里又闹腾到天快亮才安静下来,温晴收留难民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赞她有义气有财力,也有人笑她不自量力。
  一般天灾人祸之后,没了吃食生计的难民会到处流窜,是为流民。流民再得不到妥善安置,便会民变,战乱也因此而起。
  京城的老百姓们见到难民都会称为流民。他们本就是从外地“流”进来的嘛。温晴却还是前世的观念,只称呼他们为“难民”,给安乾写信,也希望他能有妥善的法子安置他们。
  宾州的难民一开始并不多,随着受灾时日增加,天气严寒,饿死冻死卖儿卖女的老百姓倍增。唐有德赈灾,越赈难民越多。到儿女卖无可卖时,他们只好一路乞讨到京城,希望能混口吃的活命。
  除了运气好遇到温晴的这一伙人之外,京城里还有很多难民,有落单的,也有像这一伙一样成群结队的。进城的官道上,大把大把的难民还在涌进来。守城军士并没有接到不许流民进城的命令,所以没有阻拦。
  稠粥管饱,一人一条新棉被,还有衣服保暖,这样的传言在天才蒙蒙亮时传遍了街头巷尾。平民百姓只是啧啧称奇于温晴的财力,难民们却风涌而至,一下子来了近千人,还有人不断打听路径,朝这里赶来。加上原来的两百多人,足足有一千多人。
  原来的难民们在睡梦中被抢去被子,先是惊讶,看清来人身上衣裳模样后便觉醒,于是抢夺开始,夹杂着粗口,再升级为大打出手。等到温府的人闻到声息出来察看,巷子中已是一片狼藉,不知道有多少人受伤。
  等到老管家接到消息带人出来喝止,巷中随地有人蹲在地上呻吟,有人直挺挺躺着,也有人嚎啕大哭。总之,要多乱有多乱。
  老管家知道温晴的习惯,天色没有大亮不会起身,不敢打扰,只让人守在醉心楼门外,候温晴起身时通报。
  而当温府的仆役出来烧火煮粥时,纷乱又起。老管家忙中出错,没让人把住巷口,别让难民再涌进来。五口大锅煮的粥,一千多人怎么够吃?再者说,每个人都想抢先,没有谁愿意等到待。于是,你推我,我搡你,没完没了的。
  对于难民来说,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呢?温府的护院家丁再三喝止,也没有作用。他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拿大棍把他们隔成一排排。
  眼看着别人大口吃稠得可以插一双筷子的粥,自己却只能干瞪眼,饿急了的,强壮些的,都不约而同向前拥去。
  五口大锅被他们推翻了,热粥洒了一地。这还不算,他们又闹将起来,说温府小气,才煮这么几锅粥,要找温府的主人讨个说法。
  老管家已经控制不住场面了。
  温晴在鸢儿醉霜几人簇拥下出现在府门口,扫了汹涌的人群一眼,目光便停留在一个身高约一米九,身宽体壮的大汉身上,声音冷凛地问:“是你带头闹事?”
  那大汉觊觎温府的财力,见涌来的人越来越多,巷子里已没有容脚之处,估计温府里家丁护院再多,他们人数也占有优势,正想借机生事,带人冲进府里掠夺,以求发一笔横财。正在要紧处,便见紧紧守住大门的家丁闪开一条通道,一个衣着华丽的小女孩儿在众人簇拥下板着一张俏脸问他话。
  在温晴的气势下,他的眼睛竟不敢细看温晴一眼。
  温晴道:“刚才谁推翻粥锅的,自动站出来。若是不站出来一经查出,杖打五十,赶出京城。传令下去,不排队者不得吃粥,敢抢夺别人棉被衣服者,杖十棍,赶出巷口。”
  老管家躬身道:“是。还请小姐派张先生协助。”
  张先生即是张若兰了,她大多数时候一身男装,武艺又高强,府里的人都这样称呼她。
  温晴头也不回道:“若兰,若是有人不听话,放手给我处置。”
  一个声音应了一声:“是。”从温晴身后闪出来,站到老管家身边。
  听到温明命令的人,都垂下头气势敛了不少,也有两个人自动站出来,道:“我等被后面的人推得立不住脚,才无意中推翻粥锅的。”
  温晴道:“知错能改,我暂时不加责罚。还有谁犯了错不愿承认,若是叫我查出来,后果自负。”
  见温晴没有责罚,便有三个人也站了出来。
  那大汉见温晴一出来,难民们马上乖乖听话,不再闹事,担心不能混水摸鱼。斜着一双三角眼睨温晴,问:“你是谁?叫你家大人出来说话。”
  这话,很不礼貌。难民,又说这样的话,很横很奇怪。
  温晴没有理他,只朝张若兰使了个眼色,张若兰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走近,突然一指点在那大汉檀中穴,那大汉闷哼一声,慢慢软倒。
  温晴道:“敢在这里闹事,哼,真是不知死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