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后之凤泣未央

第二十九章 关内侯


秋之末,四路人马翻过阿尔金山,到达了毗邻楼兰古城,呼伦贝尔草原的边缘,据说,是年是草原上的金牛年,是年,我已育有三个帝姬,进入人生的第25年。
    楼兰之地,地形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皆以毯褐裹身,样式与汉地稍有不同。
    大队的人马在此地驻扎,远远望去,再不见玉楼金阙,四下满是穹庐无数。
    这以后的故事,是卫青的故事,几个月后,听着卫青缓缓叙来,我的思绪仿佛去了那里,那一望不见边际的草原,那波澜壮阔的当下。我常常被卫青描绘的景象所政摄而生出深深的恐惧,更不要提那些被屠戮的一无所剩、遍地皆是尸骸遍野。
    此次出兵,贺哥哥一无所得。
    李广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用网袋将其置卧于两马间,走了十多里路,李广也算聪慧,竟然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夺马,边跑边射杀追兵,后策马扬鞭返回。索性生命无碍。
    最为不幸的是公孙敖,他带领的一万大军,虽奋起抗战,任然损失七千骑兵。本当斩首,但皇上念其曾为骑郎,后缴纳赎金,废为庶人。
    唯独卫青,我的青弟。
    英勇善战,率领将士纵横400里,直捣龙城心脏,斩首匈奴700人,取得大捷。
    首次出征,就胜利凯旋,皇上龙颜大悦,愈加赏识。
    在元光五年一个初冬的早晨,帝王在高高的朝堂上,宣布加封卫青为关内侯。从此,大汉朝迎来了对匈战争一个新的转折点。
    是夜,未央宫。
    大殿内一片灯火通明,皇帝在烛火下认真批阅着奏折,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直到殿角的铜壶清晰的传来三声清晰滴漏的声音。原来,三更时分已过了。
    皇帝抬起头,搁了折站起身,若有所思的站了一会,沉声吩咐道:“备轿。”
    随侍的内监会意,也没多说什么,转身下去准备。
    皇帝来到青鸾宫门时,我躺在榻上已将要入寐,室内的暖炉熊熊地烧着,火红的木炭不时发出噼啪的响声,热意阵阵。守夜的小内侍看到皇上圣驾慌忙跪地,纷纷退让两旁迎驾。
    内殿的门开了,我的眼里映着一团明黄的颜色,只有他。
    静静的内寝殿不闻一丝声响,随着他身子的靠近,一缕熟悉的龙诞香缓缓飘散,让人心旷神怡。
    我忙起身,欲下地行礼,“皇上。”
    身子还未落地,便跌进一个宽厚结实的怀中。
    “啊……”我惊呼出声,周围的小内侍也都跟着一惊,看到皇上旁若无人的将我抱起,高兴的在空中旋转着,“子夫,朕好开心。”
    我被他转得晕眩,只能无力的将头靠进他怀里,绵绵唤道:“皇上,请停下来,皇上。”
    皇帝停下来,低头看着怀里的我,语声之间似乎有了昔日的温柔,“朕,今夜就不走了。”
    我一愣,明白过来却已羞得满面通红,挣扎着想要下来,他却抱紧不松手。
    皇帝哈哈大笑着,朝随侍的宫人挥挥手,抱着我转身向床榻走去。
    我窝在他怀里,看着这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容的男子,突然间,觉得有些陌生了。
    他身着龙袍,他被所有人跪拜,他仍然唤我子夫……,尽管,现在看起来,似乎他还是如此疼爱我,可是,他已不再是我之前的那个他了。到底是哪里不同了呢?迷迷蒙蒙。恍恍惚惚,想不出来。但听着这爽朗的笑声,心底竟有些泛酸。
    莹莹的烛火将屋内映得亮唐起来,芙蓉帐中春色无边。
    不愿抬头,不愿去想,我热烈的回应他连绵不绝的吻,手掌微微颤抖着攀上他宽阔结实的胸膛,寂静中,除了急促的喘息声,似乎可以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心跳。
    我双腿紧紧绷直,在他身下辗转轻吟。如一只扑火的飞蛾,不残留半分理智。洁白的颈项上暴出道道青筋,满头如瀑布的青丝散落,倾泻一地。
    我垂着眸子,微微的笑着,不知是因为痛苦,还是因为快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