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第十七章 转向顺庆府


天启六年五月初三子时,顺庆府李家镇一伙人集中在一个破院里,悉悉碎碎在一起商量着什么。带头的叫周波,东坝人,他带着这帮人正是要赶往东坝。
    据说新上任的南部县巡检司邹大人体恤民心,为人宽厚。只要把盐交给他,一定会给高价收买,而且还有还给路费,各地小盐井的产盐户都愿意把盐出卖给他。但由于南部知县把盐路卡得紧,抓住可能会有掉脑袋的危险,所以这些小盐井的产盐户也只能在晚上才敢活动。不过今天他们可不是把盐给邹鸿他们们运去,而是把盐让他们运往顺庆府。
    前几天邹鸿让黄山不仅是去打听谁愿意出人来训练,还打听了附近在盐井工作家庭的人,在这些人家按时收纳食盐,现金支付。在盐井工作家庭的人,在这些人家按期收纳,现银支付。
    四川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内地盐的主产地。在那时候食盐不仅用于食用,还可以用药等,而另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刷牙。在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佳洁士、田七什么的,一般人清洁牙齿都是用盐。
    盐大致可以分为海盐、井盐和湖盐。海盐产量最高,沿海地区都是食用海盐,像沿海食盐产业在明朝主要是被江淮一带巨贾所控制。但海盐比较粗糙,只有普通家庭才用它刷牙,稍好一点家庭一般都是用青盐。
    青盐当时主产区就在朵甘思宣慰司、四川、陕西、云南。青盐都是内陆盐湖而产,又称湖盐。所以青盐在沿海的价位较高,不是一般人家能买的起。
    四川的青盐产量不大,四川主要是产井盐,井盐功效介于海盐与青盐之间。川盐的优势就在低于最昂贵的青盐,又要比海盐功效好,所以一直倍受盐商亲睐。
    东坝镇的南边是河坝镇,而再南就是顺庆府的地界---李家镇。
    众人运着从东坝附近收购的井盐往李家赶。本来可以走水路,但丘陵地区地势相对缓和,河流蜿蜒委蛇,从东坝到李家反倒远了一大截,而且嘉陵江节节设有关卡,虽是深更半夜,也是极不安全。而走陆路官道就要省时许多,也很安全,的确是运输的不二选择。
    此时已经在拿到盐在回路上了,每个人都有百把斤的份量,还有的推着鸡公车。虽然是晚上,借着微弱的星光还是能看到大家都是累得满头大汉。走走停停,天边升起了启明星。
    “天快亮了,大家都加把劲,绕过那座山就是嘉陵江了。那里有人来接应,就有现银拿了!”说话鼓励的正是周波。
    邹鸿考虑到李家场镇不利于掩饰行踪,便要求盐商沿江交易。而顺庆府的盐商想跑到保宁府,又特别是想到南部县来简直是不可能的。引进来不行,看来邹鸿只能自己走出去了,所以才有这么一招。邹鸿这次商量的价格比较低,主要是要拉拢这几位商家,因为南部本地的商人几乎都被李青松控制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