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

第6章


    而向宁静自幼在家是当少爷养大的,他打零工能挣几个钱可想而知,剩下的自然主要依靠刘氏的嫁妆。
    刘氏自然不依,日日在家指桑骂槐,苗头直指许氏母子三人。
    许氏不堪其辱,又因其父母双亡,有一姐年幼观灯时与父母走失,不知去向,有一兄早年外出经商,又一直了无音讯,而一直被寄养在姑父向大牛家,此时向大牛夫妇双双遇难之后,便无依无靠,只能靠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一点微薄积蓄和沿途变卖绣品,用背篓背着一双儿女,徒步前往京城寻夫。
    许氏独身一人带着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前往千里之外的京城,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整整经过了三年的时间,许氏才终于顺利抵达京城,经过多方探寻,却一直没有寻到一星半点有关向宁远或向宁致的讯息。
    因着经济窘迫,许氏只能边找些活计先做着,先解决一家三口的生存问题,再继续寻找向宁远或向宁致的行踪。
    后来,经人指点,许氏在当今皇帝还是王爷时居住的宁王府附近找到一个暂时栖息之地,靠给王府的下人浆洗和缝补衣物谋生。
    因着许氏的针线活确实不错,便被宁王府的下人介绍到宁王府的针线房做活,并搬入宁王府专门为下人提供的大院中居住。
    她们隔壁的邻居就是花大娘,花大娘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十年前便守了寡,带些一双儿女过活。她的女儿齐翠儿已经十一岁,儿子齐小虎今年十岁。她们一家三口平日对许氏母子三人多有照拂。
    ------题外话------
    走过,路过,表错过啊。有兴趣的赶紧收藏哇,嘿嘿。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六章 努力适应新生活
去年下半年,乾康皇帝的三儿子,据说因初出生便克死其生母,一直为乾康帝所不喜,被监禁在宫中除冷宫外最偏僻的一处宫殿,由一名吴姓贵人照料长大的夏过突然被乾康帝想了起来,给封了个梁王。
    乾康帝还将自己未登基前居住的宁王府赐给他。那个照顾他的吴贵人也连跳数级,被晋封成昭仪。
    加之夏过的生母是那位曾得到乾康帝独宠数年,直到其过世一两年后乾康帝才将目光投到其他嫔妃身上的贤德惠贵妃刘若瑶,这无疑为如今大皇子燕王、四皇子齐王、五皇子魏王三足鼎立的储位之争增添了一个变数,朝野上下人心也跟着震荡了一番。
    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今年入秋之后,新封了梁王的皇三子夏过正式入住宁王府。从此,宁王府改名为梁王府。
    梁王府开府之初,优先录用以前宁王府的家生子以及现在正在王府干活的下人,并且鼓励下人们多签死契,也就是完全卖身于王府。
    同样的岗位和工作量,签死契的下人每个月的工钱要比签活契的多。
    就拿花大娘与许氏来说,她们的针线活不分上下,做的量也差不多,但是因为花大娘全家签的是死契,许氏因着向宁远有功名在身,还惦记着让小宝读个功名出来,只肯签活契,所以花大娘每月能拿一吊钱,许氏每个月只能拿八百个钱。
    只是,如此一来,向甜甜家中的经济自然也更加紧张,连解决温饱都成了奢求。
    今年年初,梁王的院中要招一批签死契的丫环服侍,因见她们生活实在艰难,花大娘便再次善意的建议说,向小宝要考功名,不能与王府签死契,但向甜甜是姑娘家,与王府签死契未尝不可。
    在王府中,丫环签的虽然是死契,但到了适宜婚配的年纪,王府一般还是会给发配出去,或者指配给府里体面的大小管事,这王府的丫环出去后,比一般门户的小姐还要吃香得多。
    而即便指配给管事也没什么不好的,宰相门前尚且七品官呢,更何况是王爷面前得宠的管事呢。
    这样一来,向甜甜既能帮着许氏养家糊口,又不至于被埋汰。
    花大娘还说,她认识管这事的管家娘子,许氏如若愿意的话,她可以帮着从中说合。
    不过,许氏还是拿着怕向宁远责怪的藉口婉转拒绝了。
    私下里,许氏却摸着向甜甜的脑袋,说怕向甜甜有了为人奴婢的经历,日后被人翻出来,会被人瞧不起,日后嫁人也只能配个小厮或者做大户人家的姨娘什么的。还说,即便真的迫不得已要卖身于王府,由她自己来卖就好了。
    对此,向甜甜心中感激不已,作为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她也无法接受卖身于人,丧失人格、人权和人身自由这种做法的。
    虽然花大娘说王府的丫环年龄到了一般会往外放,但这也仅仅只是个一般情况而已,还得依赖于主子们心情好不好。假如这梁王或者以后的梁王妃一时心情不虞或者心血来潮,改个规定,那不仅卖身者本来得一辈子在这王府里熬到老死,还得搭上她的子子孙孙,就是所谓的家生子。
    只是,她也不忍心让许氏为了家中生计而日夜操劳,便自告奋勇的将家里类似于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接了下来,减轻许氏的负担。
    同时,她还将许氏平日给她的买菜钱省下一些,去书局寻一些废旧的纸张回来,教小宝识字。
    对她竟然能识字之事,许氏觉得非常惊奇,向甜甜便寻了个藉口说是之前偷偷的跑到街对面的私塾听课学来的。
    因为许氏白日去王府针线房干活时,都是将向甜甜和向小宝放在家中,并不知道他二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便信以为真。
    而向小宝尚且年幼,加上向甜甜确实经常往外跑,更是不疑有它,反倒对向甜甜增添了一份崇拜之情,喊起姐姐来也更心甘情愿。
    从次之后,向甜甜便经常打着去街对面私塾偷学的藉口外出,不过,她外出倒也不是在闲逛,而是想寻找寻找商机,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挣钱的办法,减轻家中的负担。
    可惜的是,一是她没有本钱,二是她尚未年幼,别人总是容易将她当成个普通孩子,不拿她的话当真,所以总是找不到适合她的路子。
    为此,她曾尝试着跟在许氏后面学绣花,无奈的是,她确实不是块学绣花的料,绣出的东西歪歪斜斜、横七竖八的,卖不出去不说,还浪费布料,最终只能打消靠这个挣钱的念头。
    随后,她又退而求其次,自己将许氏绣好的绣品去街上贩卖,这样能省点给中间人的辛苦费,运气好的话,价格还能喊高点。
    但是,因着京中绣坊众多,许氏绣出来的东西虽然不错,但终究比不得专业的绣娘,所以绣品卖不出好的价格,对于改善她们的生活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更何况向小宝早已到读书启蒙的年纪,许氏还想努力攒钱,争取明年开春能将小宝送到街对面的私塾去正式上学。
    看着许氏因为操劳过度而愈发消瘦和苍白的面孔,以及向小宝和自己因营养不良而一直未能很好发育的身躯,向甜甜的心中每日都跟油煎了似的。
    看着周边邻居家因着孩子一个个在梁王府谋到差事,经济状况一点点的变好之后,她最初不肯与人为奴为婢的坚持也在慢慢开始动摇,毕竟,在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温饱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时,来谈尊严、人格、自由之类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
    而且,梁王府刚建立不久,正是大量用人之际,除了招募一些签死契的下人之外,也招募一些签活契的,许氏就是其中一例。
    或许她可以像许氏一样,签上几年的活契,不说多,至少可以解决她自己的温饱问题,减轻许氏的压力和负担。
    而且,待几年的活契结束之后,她年岁已大,可以重新寻找活计来做。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七章 绘制读本
在此之前,向甜甜想好好教向小宝读一些书,为他明年春天上入私塾作些准备才行。
    虽然向甜甜之前也一直在坚持教向小宝识字,不过那仅仅只是教他识字而言,不涉及诗书经史之类的东西,如果想让小宝以后在科举之路上有所发展,光学习识字是远远不够的。
    而关于诗书经史,简单些的向甜甜还能教导教导向小宝,深奥些如八股文之类的东西向甜甜也教授不了,只能让向小宝去私塾拜师学习。
    只是,这个时代孩童本该七岁左右就入学堂启蒙,而向小宝过完年后已经九岁,早已超过入学的年纪,有没有私塾愿意收向小宝还是个未知数。
    向甜甜仔细想过,依照她们现在的家境,肯定是无法拿出些体面的拜师礼或者年节礼去让小宝送给私塾的先生,甚至连必须的束修费都尚未凑齐,那么只能让向小宝将七岁至九岁之间该学的书籍都学了,到时候在学堂面试时表现得优异一些,引起先生的爱才之心,或许先生就愿意收了。
    为此,向甜甜特意去附近的私塾打听了一番,发现这里基本和唐宋元明清时代差不多,儿童启蒙的前两三年基本都在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等初等读物。
    这些在现代也被当成給幼儿早教的读物使用,向甜甜前世时也买过几整套送給自己的侄儿侄女们,闲暇之余还亲自拿着读本教过他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