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梅元昭皇后

第66章


  吃了午饭,他们便坐了马车一路出了长安城,到了山下,又换了三顶小轿,一路奔甘露寺而来。
  这甘露寺建在层岩秀石,峰豁万千,风景秀美的半山腰上。传说是几百年前,一个得道的高僧路经此地,看到膳食林立,气象万千,常在此处居住。往日里,水源不多,也只是靠着从山上流下来的一股泉水也能够将就,谁知,这一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高僧为了找水源,遍游此山,饥餐渴饮,随遇而眠,备尝艰辛。正为找不到水源而烦恼发愁时,忽一夜有山灵指点:“你卧下就是甘泉。”晨起,僧以锡杖凿之数尺,果见甘泉涌出,滴泉不绝,清澄甘洌,捧之饮,甘洌沁心脾,且有防病之效,胜似甘露。僧欣喜若狂,遂云游四方化缘募捐,决心在龙山建庙奉佛,便叫做“甘露寺”。
  不过十余年,便在此依次坷岩石顺势架造,兴建了上殿、唇阁、观音阁、南安阁4座殿宇。先进了寺庙,便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
  现在,因为山水之秀美,寺中的神泉灵应,饮可治病,祈祷可求雨,“福生甘露地”,因此在长安周围的众多寺庙之中,也是香火最为鼎盛的一座寺庙了。
  梅清原来也是跟着郑竹依来给几次的,但是这次却觉得感悟不同,原来是孩童心理,总是东张西望的看稀奇,这次看来,却觉得这寺庙有了肃穆之感。
  下了小轿,梅清和李怡一左一右的走在郑竹依的两边,山上的天气是冷些,刚才坐在轿子里还不觉得,现在山风阵阵,梅清不觉得打了个寒战。
  “不过才中秋嘛,这风怎么这么凉!”
  “在家里的时候,就给你说,要穿的暖和些的,现在都觉得冷了吗?那到了夜里,山上的寺里更凉呢。”郑竹依上前握住了梅清的小手,果然冰凉,便对李怡道:
  “幸好,我给你拿了斗篷呢,怡儿,你到后面的包袱里,给青儿找出来吧。”
  除了两个男家丁远远走在前面,其余的下人都在他们三人后边大约几十步远的地方,缓缓而行。听了母亲的嘱咐,李怡便回头去给梅清取了斗篷穿上。
  “啊,这真是才暖了些。都怪我不听太妃的话,如果不曾带来了这斗篷,可真的把我冻坏了。哈哈。”梅清穿好了大红的斗篷,立刻觉得浑身暖意融融了,她向着郑竹依和李怡吐了吐舌头,乖巧的挽起了郑竹依的手。
  “小青儿,才到佛门就知道乖了。”李怡在母亲面前夸奖梅清道。
  “可不是,太妃多少日子都没有带着我来上香了。”梅清撒娇道。
  “不但要上香,还有拜月呢!”郑竹依笑着拍了拍梅清的手道。
  梅清原来也是知道这拜月的缘由的,小的时候,每到过节总是梅清最高兴的时候,中秋节的时候,也和寻常人家一样,唱着“拜月娘,拜月娘,好头毛,好嘴齿,大是兄,细是地,月娘仔,你不可给阮割耳”的歌谣,和李怡互相揪着对付的耳朵。
  再大些,就知道了更多月亮的故事,最爱的便是“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这时便有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不知道是为嫦娥仙子还是玉兔,抑或是吴刚,分辨不清的,那月亮,看起来,也仿佛也多了朦胧的哀伤。
  “太妃,青儿都觉得怕长大了呢。一会,上香的时候,定然求佛祖保佑。”
  “怕长大?让佛祖保佑你长不大吗?”李怡知道梅清心中所想,因为,他对月亮的情怀也是如此,甚至,比梅清更多了几分哀愁。
  “太妃也有过这个想法的,”郑竹依见李怡笑话梅清,便道:“可是,人怎么能够不长大呢?青儿,你是聪明的,你会知道的,以后,你要常来看看太妃,也让太妃给你讲讲太妃在你这个年纪的事情。”
  梅清见郑竹依也有几分落寞之情,心中惭愧,虽然太妃看起来柔弱,梅清知道,她肩负了多少重担,朝中的事情,梅清也是多少知道的,太皇太后对光王府的猜忌,梅清也是知道的,虽然心底里是不想想这些事情,看到太妃萧索的背影,梅清快步追了过去,笑着道:
  “我可要向太妃多学习啊,以后才能为太妃也分忧啊。”
  郑竹依知道梅清是要讨她高兴,但也听得出梅清话中的真切之情。
  她百感交集的抚摸着梅清的头,轻轻将梅清搂进怀里,低声道:
  “真是长大了,也知道为太妃分忧了。”
  李怡看到母亲眼里泪光闪烁,却笑的开心。
  !!!!!!!!!!!!!!!!!!!!!!
  一月PK,敬请支持,票票砸砸砸~~~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八十章 皎皎月明
更新时间2010-1-12 22:58:10  字数:2469
 早有寺里的主持静远大师接到了讯息,远远迎来出来,见了郑竹依一行人,合掌道:
  “各位施主,一路辛苦了。”
  郑竹依因为多年来,和京城附近的寺庙来往多,就是甘露寺也有几百亩的土地是郑竹依所捐赠的,香火油钱更是不在话下的,因此,寺中的主持们都是熟识的。
  郑竹依见静远大师老早在外边等候,让李怡和梅清给静远大师打了招呼,也客气的道:
  “大师太过于见外了,我不过是一个向佛之人,平日里也没有少来叨扰,今天,也是赶了了要在中秋节里,想上第一注香呢。”
  寺庙中的第一注香,非常的灵验,可不是你有钱,给施舍些香火油钱就能够行的,有些达官贵人依仗权势,也未必能让庙里答应的,特别是重要节日的第一注香,更是难得了。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焚香祷告,祭祀月神。寻常的人家,也就是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有权势地位的人,自然大多是到庙宇去祭拜祈福的,特别是对于少女来讲,更有拜月习俗,就是因为,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拜月有祈求“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之意。
  “怎么太妃能说是叨扰呢,您可是有三年没有到甘露寺来中秋上香了,贫僧早就给您准备好了。”静远大师也是知道的,郑竹依在这长安周围寺庙中的功德,随便到哪家寺庙,也是会给她留着第一注香的机会,她今年能到甘露寺来上香,静远大师也是从内心里是欢迎的。
  “大师说的是,没有年年来,也是想着还有其他的施主也是要来上香的,我哪里好年年叨扰呢。”郑竹依边走边道。
  “太妃真是菩萨心肠,想的周到啊。”静远大师知道郑竹依的一片好心,毕竟,还有一些别的大施主,也是要来上第一注香的。
  “这寺庙的香火鼎盛,还是要我佛恩泽万民,才是正理。”郑竹依淡淡一笑:“大师,也不必总是陪着我们,我也是常来的,对这里熟悉的很,我带他们四处看看,您就去忙吧。”
  “那贫僧就不打扰各位施主的清净了,寺里没有什么,倒是为太妃准备了几样素果,已经给您放在客房了。”
  “谢过了。”因为时间尚早,郑竹依便领着李怡和梅清在寺里转了转,他们到房里吃过寺里准备的斋饭,也不过是酉时时分,郑竹依便对梅清和李怡道:
  “怎么,你们可曾困乏了,到子时上香的时候,还有两个时辰,累了的话,就先回房去歇息歇息去,等到了时候,自然会有寺里的僧人们提醒的。”
  “太妃,青儿倒是不曾觉得累呢,只觉得到寺里来进香,倒比在老太爷家里练武练琴的好多了。您不知道,我每天都是三更天才能睡觉呢,比这累的很。”梅清因为平时睡得极晚,此时还是精神百倍,靠在郑竹依的身边道。
  “是吗,老太爷还不是为你好啊,青儿,你也不小了,过了年就十五岁了,在家多学些东西,日后,进了人家的门,老太爷和我才能放心啊。”
  灯花闪烁,灯下的梅清面色红润,乌发蝉鬓,明眸流眄,朱唇皓齿,真是绝色美丽,她正娇嗔的撅着嘴道:
  “太妃,就知道拿青儿取笑,您看,小王爷不是都过二十多了嘛,太妃也不急着张罗,偏偏急着把我赶出去,真是偏心!偏心!”
  李怡本来也是想着这个,听到梅清一说,也不由朝母亲望去,看看母亲如何应对:
  “真是偏心,也是向着你!”郑竹依收敛了笑容,郑重的道。
  “太妃向着我就好!”梅清见郑竹依这样,心里也有一份的安心,莞尔一笑。不管如何,小王爷的心思没有人给自己当面提过,自己也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太妃今天这么说了,定然也是为自己打算的。
  李怡却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讪讪的站了起来,对着梅清道:
  “小青儿,你倒是习惯晚睡的,自然是有精神的,太妃是一向早睡早起的,下午就出了门,一路也没歇着的,子时还要起身上香,我看,我们还是各自回房,也让太妃歇息一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